珠山八友晚清民国瓷都景德镇的一面镜子

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530/4632170.html

“珠山八友”是20世纪初至中叶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个陶瓷画家群体,包括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八人。他们以瓷入画,以胎为纸,在瓷板上彩绘,从而诞生了浓艳俏丽的新粉彩。这些作于瓷板上的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在介绍珠山八友之前,首先要提两个人,一个是潘匋宇,一个是汪晓棠。因为他们是八友的老师,或者说八友受其影响,学习过他们的风格。

潘匋宇(—),字鼎钧,号澹湖外史,斋名古欢,是景德镇新粉彩画的奠基人之一。图1潘匋宇梧桐仕女图瓷板图2秋山溪涧图瓷板

潘氏幼承家学,其画作上溯宋元古意,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精,自不可与一般彩瓷工匠同日而语。潘氏笔法以秀丽明朗见长,其人物画作较为罕见。从目前所见人物画作来看,构图取景空旷,较少加绘衬景,设色淡雅清新,笔法细腻流畅。如潘氏的“梧桐仕女图板”(图1),绘一清丽仕女,站于梧桐树下,身材瘦削,衣衫素雅,眉眼清秀,眉宇间略带惆怅,似有无限心事。瓷板左上方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此画面构图及题诗均取自唐寅的《秋风纨扇图》。瓷板仕女神态与唐伯虎原作大同小异,但设色风格、绘画笔法极具潘氏特点。此板的背面绘有一幅《秋山溪涧图》(图2),画风仿清代王石谷风格,颇具神韵。一幅尺幅不大的瓷板,正反两面皆仿名人绘画,可见潘氏绘画功力之高。

汪晓棠(—),又名汪棣华,字晓棠,号龙山樵子,斋名“彤云山房”图3汪晓棠天青釉四爱图方瓶

汪晓棠早年以绘扇面为主,故有较高的造型及书法造诣。其人物画得清代改琦、费丹旭精髓,人物造型婀娜,设色秀雅洁净,是民国初年画人物工笔精致一派的代表人物。如景德镇陶瓷馆藏汪氏“天青釉四爱图四方倭角瓶”(图3),绘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黄庭坚爱兰,人物线条简洁,造型准确,红袍青衫,面目秀雅,设色由浓转淡,描绘一丝不苟,画面无衬景,是民国早期粉彩人物画的表现风格。

潘匋宇与汪晓棠同为民国粉彩瓷器奠基人。潘、汪之后,王琦继之而起。

王琦(—),号碧珍,别号匋迷道人,斋号陶陶斋

他以写意人物与草书长题在景德镇艺坛独树一帜,并且吸收西洋绘画中的晕染技法,使人物的面部富有层次,更为逼真传神。仅此一点就是对明清以来瓷器人物绘画的最大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又影响了同时代的粉彩人物画艺人,并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粉彩瓷器人物写意画派。年与同仁创建“瓷业美术研究社”,任社长。年又与其他瓷画家组建“月圆会”,为“珠山八友”之首。

图4王琦八仙图瓷板图5王琦钟馗祈福图瓷板

王琦绘粉彩“八仙图瓷板”(图4),上绘何仙姑和铁拐李,何仙姑手持荷花神态娴雅,面部刻画柔美,衣纹飘动;铁拐李手持铁拐,坐在葫芦上,身下波涛汹涌,头部微侧,面部仿佛有一束光扫过,阴阳立体感十分明显,是运用典型的西洋画法,以突出光与影的效果。左上方用草书题诗,末尾写“时在辛未()仲春月上浣西昌匋迷道人王琦写于珠山客次之匋匋斋”,下方有红彩“西昌王琦”和“匋迷”印款。王琦善于把握人物的神态与举止,用西洋画法画人物面孔,衣纹绘画技法则仿黄慎,中西合璧的技法在绘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最为典型的当属王氏所绘“钟馗祈福图瓷板”(图5),瓷板绘身着红袍的钟馗,左手掖宝剑,右手持扇,指挥身边小鬼开道的场景。小鬼手拿竹竿,竿上绑有驱鬼的草物,二者前面是一只红色蝙蝠在飞舞,意在驱鬼送福。这块瓷板与天津博物馆藏黄慎画的《钟馗来福图》大同小异,可见王琦模仿黄慎笔力之深厚。

王大凡(—),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图6王大凡二乔图瓷板图7王大凡学耕图瓷板

王大凡以人物仕女画见长,早年拜汪晓棠为师,其粉彩人物仕女受汪氏影响颇大,晚岁得海上画家马涛《画中诗》册,人物构图与造型遂受马氏影响。与王琦豪放画风相比,王大凡则规矩严谨。王大凡彩绘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之类烧成。由于不用渲染,景德镇至今称王氏画法为“落地彩”。他的作品用笔流畅,人物形象俊秀,出神入化。年其作品“大富贵亦寿考”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王氏绘“仕女二乔图瓷板”(图6),画的是三国时期江南美女大乔小乔二人坐于条凳上读书的场景。小乔捧书,大乔抚其肩膀,二人身边摊放着未打开的书卷,其身后的洞石台座上焚香插花。二乔神态专注,姿容端庄,大家闺秀的气质跃然于瓷板之上。瓷板左上方题诗:“共凭花几倚新妆,玉女阴符读几行。铜雀哪能锁春色,解悟奇策教周郎。”末尾写“时在癸酉()季冬月黟山樵子大凡王堃画于昌江”,下有“王堃”和“大凡”方印。人物神态的绘画方法,俨然可以看到汪晓棠的影子。二乔瓷板设色鲜艳,人物线条细劲流畅,又受马氏影响,这件瓷板应看作是王大凡的代表作品。王大凡不仅擅画仕女、文人,他所绘的儿童也惟妙惟肖,“粉彩学耕图瓷板”(图7)画两个儿童一大一小,手拿锄头,在学耕种的场面。稍大的似乎在向较小的孩子传授什么,小的弓腰指地答应问话。左上角题诗:“儿童不识耕耘苦,也把锄头学种田。子湘院长雅玩,魏清泉敬赠。辛巳()冬月,黟山大凡王堃画。”这幅瓷板色彩艳丽,绘画流畅,画出了儿童生动活泼的神态,描绘出儿童的好奇心理,是很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程意亭(—),字体孚,别号翥山樵子,斋名佩古斋图8程意亭富贵白头图瓷板

年入鄱阳江西窑业学堂图画科,从张晓耕画山水花鸟。后至上海,拜海派名家程瑶笙为师习花鸟。如粉彩“富贵白头图瓷板”(图8)绘牡丹花开,花红叶绿,相互衬映,花枝和树干相应交叉,花叶嫩枝穿插其中,一只白头翁立在枝头,翘羽回首,花鸟相对,动静相宜。图板用色鲜艳,绘画精致,寓意吉祥,左上角题“富贵白头,抚瓯香馆主人设色,程甫写”,瓯香馆主人即恽寿平。由此板可以看出程氏用笔细腻精工、重彩妍丽,鲜灵生动,颇得其妙。程氏勤于笔耕,传世品极为丰富。

汪野亭(—),名平,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图9汪野亭琴鹤相携图瓷板图10汪野亭雪景山水图瓷板

山水画画得较出色的,当推汪野亭。江西乐平人。年就读于江西省立窑业学堂,先从张晓耕、潘匋宇学绘花鸟,后改学山水。早期作品多受程门一派浅绛法影响,后其山水画风继承清初“四王”之风,用纯钴料绘山水,以大绿、水绿或雪白罩填,为粉彩青绿山水,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他的“琴鹤相携图瓷板”(图9)绘湖山飞瀑,乡村人家,绿树绕山,花开枝头。画面左下角有一高士怀抱长琴,款款走来,似为携琴访友,远处天空大雁排飞,一派和谐山村景象。瓷板上题为“琴鹤相携”。画面造景布局、虚实疏密都恰如其分,画风显然模仿王石谷。汪野亭还绘有一块“雪景山水图瓷板”(图10),此瓷板绘白茫茫的雪山下,万籁寂静,只有江中一老翁在独自垂钓,左上角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时属丙子()年秋半月,拟乌目山人之笔意。翥山传芳居士汪平野亭写。”下钤“平印”。显然取意柳宗元《江雪》之诗意,瓷板构图布局仍和表现青绿山水的瓷板一脉相承,而设色却大不相同,敷色厚重以表现白雪沉重之感。然虚实相间,动静结合,显出大家风范。

邓碧珊(—),字辟寰,号铁肩子图11邓碧珊月影鱼乐图瓷板

清末秀才,擅长画粉彩鱼藻,所绘鱼藻设色柔和,笔法工细入微,具有明显的日本写实画风。如鱼藻纹笔筒,以细腻的笔法绘两尾游鱼,在水中嬉戏,配以碧草浮萍,水草以赭墨勾描,上罩以水绿。画面虽无一笔水波涟漪,但颇具动感。构图虚实相生、黑白相映,生动地表现了鱼的翻波调尾的姿态,仿佛鲜活一般。邓氏所作粉彩“月影鱼乐图瓷板”(图11),以柔和的设色,工细入微的笔法描绘月夜的池塘中一尾鱼在跳跃嬉月的欢快场面。配以碧草浮萍,空中皓月,既得碧池之意。瓷板左上角作者题:“生趣都从笔底开,翻身一跃动春雷。天公有意施霖雨,为济西江涸辙来。己巳冬月,邓碧珊画。”鳞光点点,晕色极富层次,这种细腻的笔调,优雅的笔趣,明显受到日本写实画风的影响。

徐仲南(—),名陔,字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图12徐仲南竹泉春雨图瓷板

民国时期画花卉成就较大的是徐仲南、田鹤仙。徐仲南擅长粉彩松竹瓷画,有时用胭脂红画竹,装饰性强。其竹多呈斜式,聚散得体,萧疏纵逸。如“竹泉春雨瓷板”(图12),画面构图饱满,左下方绘一组青绿山石,皴笔短促,在青绿和淡赭的渲染下更显仓厚坚硬。一小溪从山石间泻入潭中,山石上修竹茂密,竹竿倾斜,但挺直劲节。竹叶状如披针,大小参差,别有韵味,可谓满幅竹石。

田鹤仙(—),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图13田鹤仙梅花图瓷板

初画山水意在董、巨之间,后专攻粉彩梅花瓷画,深得元人王冕笔意,写繁花,千绪万簇,风神绰约,强健有力。如景德镇陶瓷馆藏田氏粉彩“梅花图瓷板(图13),绘一束红梅,树干粗壮,虬曲苍老,梅蕊盈闹枝头,一派春意。图右题款:“满地月明人静后,一天雪霁鹤来时。高寒如冰壶立,画了梅更赋诗。临王元章本。民国三十年辛巳()冬日上浣,荒园老梅田鹤仙写于珠山。子湘主任惠存,职陈正材敬赠。”印章“正材”。

刘雨岑(—),原名玉成,后改名雨岑,尔后又改雨城,斋名觉庵,别号澹湖渔,60岁以后号巧翁图14刘雨岑春色满园图瓷板

擅画花鸟,并创水点桃花技法,在粉彩艺术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刘氏晚年多见任伯年、新罗山人原作,技法大进。其作品传世不多,绘制的雄鸡图为世所重。粉彩“春色满园瓷板”(图14)绘三只雄鸡站在盛开的桃树下,气宇轩昂,姿态英武,其中一白一红两只雄鸡曲颈回望,仿佛在盯看地上的食物,而另一只则神态悠闲。雄鸡画得生动逼真,呼之欲出,仿佛鲜活一般,观看这幅瓷板的绘画风格不由得使人联想到津门著名画家刘奎龄,二者画风如出一辙。再如粉彩“暖春图瓷板”绘一鸟巢筑于合欢树中,鸟巢中的小鸟张着小嘴嗷嗷待哺,鸟妈妈口衔草虫而归,正要喂食。整个画面用色淡雅、清新,却有一种暖暖的感觉从瓷板中透出来。

何许人(—),原名处,后改为华滋图15何许人梁园飞雪图瓷板

提到雪景山水画就不得不提何许人。何许人(—),原名处,后改为华滋。他初以青花知名,后又开创雪景山水粉彩技法。在继承程门、金品卿浅绛文人派彩瓷风格的同时,大量习摹宋元画稿,临学“四王”山水风格。何氏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虽取景构图有宋元之法,但少见高远构图的雪峰层叠,技法上以明代宫廷界画细入毫芒及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石谷清丽深秀为主;色彩以墨为主,敷粉留白,并有一二处暖色调,突显冷艳之美。艺术成就较前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作品对景德镇瓷业影响深远,但传世品不多,故而弥足珍贵。如何许人的粉彩“梁园飞雪图瓷板”(图15),画的是一户梁姓的大户人家在瑞雪纷飞时的场景,只见远山积雪,近处楼台庭院粉装玉砌,玲珑剔透,不论是亭台还是走廊或是小桥都有暖暖的朱红色点画,画的虽然是雪景却充满了暖意和喜庆气氛,使人联想到庭院深深的大观园。左上角题记:“雪满梁园飞鸟稀,暖煨榾柮启雕扉。地炉温却松花酒,刚是溪头拾蟹归。辛巳()年仲冬月,处人何如画。”印章“何印,处人”。

毕伯涛(—),名达,别号黄山樵子,清末秀才,擅长翎毛花卉

毕伯涛也是民国时期绘制花鸟的大家。毕氏瓷画以用笔工细、设色雅静艳丽著称。毕氏“粉彩八百千秋图瓷板”即可见此风格,绘秋来茂菊压枝,八哥栖息鸣唱。配以红叶绿枝,一派秋艳韵味无穷。全图粉彩设色考究,菊瓣红、蓝、粉、黄各色点染,浓淡层次自然,可见画工之精心,章法上虚下实,布枝穿插、安排花蕊各得其所,双鸟于静态之中更现灵动与生机,中右处墨书:“八百千秋,时属辛未年春月仿新罗山人笔法,伯涛写于珠山。”观毕氏此作,结合馆藏《山雀爱梅图》,的确感到有新罗“枯笔干墨淡彩,敷色鲜嫩不腻,画风清秀明丽”之特点。

纵观珠山八友,大都是科班出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再者其绘画都师法前人并有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因此珠山八友的作品才耐看,才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zw/5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