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南寧平話師公戲唱本叙録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www.znlvye.com/

作者簡介

李慧,文學博士,現爲廣西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在《戲劇藝術》《民族藝術》《文化遺産》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項目1項,科研成果曾兩次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摘要:廣西師公戲唱本資源豐厚,以手抄本形式爲民間師公私藏,涵括壯族師公唱本、瑶族師公唱本、毛南族師公唱本等類别。如何創造新的編目方式對師公戲唱本文獻進行完整著録,這是師公戲研究者必須面臨的問題。本文以南寧平話師公戲唱本爲例,在對南寧平話師公戲唱本實地搜集與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分類、編目與著録,進而思考民間師公戲唱本編目體例與方式。

關鍵詞:平話師公戲唱本編目

廣西壯族、漢族、瑶族、仫佬族諸民族百姓有請師公從事喪葬喜慶之習俗。廣西師公戲的記載,可追溯到宋代。宋陸游《老學庵筆記》載:“政和中大儺,下桂府進面具。比進到,稱一副。初訝其少,乃是以八百枚爲一副,老少妍陋,無一相似者,乃大驚。至今桂府作此者,皆致富,天下及外夷皆不能及。”[1]宋周去非《嶺外代答》亦載:“桂林儺隊,自承平時聞名京師,曰静江諸軍儺。而所在坊巷村落,又自有百姓儺。嚴身之具甚飾,進退言語,咸有可觀。視中州裝隊仗優也。”[2]時至今日,在南寧、柳州、百色、河池、玉林、梧州等地,師公演戲依然活躍,每逢天旱求雨、神誕酬神、紅事白事等,村民均會請師公唱戲。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南寧、武鳴、馬山、上林諸鄉村,每個村寨都有一個或幾個師公。活躍在大山中村莊的師公戲,因交通閉塞,較少受到城市文明的影響,較好的保留了師公戲的原始面貌。

作爲文化遺産的師公戲,有重要的文化學、民俗學、社會學、戲劇學意義,這一點已爲學人認識。在師公戲的傳承與保護研究中,師公戲唱本的搜集與編目是最爲基礎的工作,尚未引起學人關注。本文在全面搜集南寧平話師公戲唱本的基礎上,嘗試進行分類、編目與著録,進而思考民間師公戲唱本編目體例與方式。

南寧,簡稱邕,古稱邕州,元朝泰定元年(),中央政府爲取南疆安寧,定名爲“南寧”,年被設爲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在南寧地區,通用南寧白話,壯族則使用壯語,郊區大部分使用平話。南寧郊區的平話人村落從中原遷徙而來,沿襲神誕期間搭棚唱師公的習俗。民國二十六年()《邕寧縣志》載:“鄉間則於元宵前三日,舉行春儺,演尸公,放花炮,甚喜若狂。”[3]“尸公”與“師公”同音,源自古代祭祀儀式中裝扮成神靈或先祖之“尸”的人。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在追溯戲劇發生時道:“古之祭也必有尸。宗廟之尸,以子弟爲之。至天地百神之祀,用尸與否,雖不可考,然《晉語》載‘晉祀夏郊,以董伯爲尸’,則非宗廟之祀,固亦用之。《楚辭》之靈,殆以巫而兼尸之用者也。”[4]迨至今日,在廟會神誕中,如觀音誕、黄帝誕、花婆誕、土地誕、雷祖誕等,師公戲演出盛行。一般紅白喜事,如做壽、喜添貴子、喜遷新居等,村民們也會邀請師公演出。

南寧平話師公戲,用平話方言演唱,其唱腔以五聲音階爲基礎,徽調式爲主,曲調簡單樸素;唱詞的韻律,基本依照南寧平話山歌的韻律,有金銀韻、橋莊韻、嬌娥韻、板張韻等十六個韻律,唱詞的句式是“二二三”式七字句或上、下句,可押平韻、仄韻或平仄韻互押,每四句唱詞爲一組,如果改韻,從第五句開始。念白體系的詩白,有五字句和七字句之分,“口鼓”“雜嗡”字數没有限制,念白帶有方言,如冇(不)、咪(不)、系(是)、冇哄你(不騙你)、乜頭(殺頭)等。除方言外,和其他地方戲劇念白一樣。[5]

在長期流傳中,南寧平話師公戲吸收了平話山歌的曲調,諸如平話山歌()等曲調被巧妙融入師公戲唱腔中。在唱本《張四姐下凡》第二場,四天女(唱):

正月立春雨水節,老少穿衣去拜年。準備犁耙來耕種,農夫出嶺使良田。

二月驚蟄春分節,家家浸穀在塘邊。手提穀種田裏撒,秧苗上水擁連連。

三月清明穀雨節,到處墳頭插紙錢。家家拿肉墳前祭,三拜九叩燒紙錢。

四月立夏小滿節,姐妹相叫去耘田。你便耘來我耘去,禾根脚下起青煙。

五月芒種夏至節,龍船鼓響在江邊。男看龍船女包粽,黄茅包粽兩頭尖。

六月小暑大暑節,六禾穀熟在田邊。姐妹相叫去割穀,大儕擔穀汗連連。

七月立秋處暑節,洗枱洗凳奉家先。迎接祖宗歸屋拜,雞鴨魚肉滿枱圓。

八月白露秋分節,姐妹買餅拜團圓。一拜二拜東邊月,三拜姐妹壽千年。

九月寒露霜降節,重陽拜祖鬧連連。子孫子色大儕拜,追宗念祖理當然。

十月立冬小雪節,晚禾穀熟入倉完。寒冬臘月麽乜做,整備犁耙去翻田。

十一月大雪冬至節,找好柴火就過年。冬季雪落真正大,穿棉褂滿身邊。

十二月小寒大寒節,大儕共過快樂年。街頭人掛門神賣,除開舊去换新鮮。

整支曲以七言的形式,句式爲“二二三”,一韻到底,生動形象呈現了老百姓一年十二個月的民俗風情與生活圖景,生機盎然,其曲調則是吸收平話山歌。

受廣西地方戲曲的影響,南寧平話師公戲從邕劇、粤劇、彩調中吸收了大量曲牌和民間小調,如平話師公戲曲牌與彩調唱腔在旋律結構與調式上極爲相似,在平話讀音中,“雪花飄”與“仙花調”同音。

南寧平話師公戲的行當,有生、旦、净、丑。生有小生、小武、武生;旦有正旦、艶旦、青衣旦;净有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丑有文丑、武丑和小丑等。在表演上,運用師公的傳統舞蹈,如功曹舞、架橋舞、打草舞、仙女舞;在武打方面,有最古老的武功七星棍,其把子功夫如快槍、上下關槍、打虎尾、一炷香、挑翻背、插槍等極具陽剛之氣,遺憾的是這些把子功在今天的師公戲演出中已是罕見。

圖1平話師公戲腰鼓

平話師公戲打擊樂以腰鼓(如圖1所示)爲主,師公藝人稱腰鼓爲“樂”,平話讀“嶽”。欽州靈山師公有《陰歌小雅》(平話雅,讀作嶽):“爲有匠人多計較,黄泥來紮火來燒。兩頭便把牛皮補,十六隻鈎掛過腰。兩頭大大中間細,中間細小蝗蜂腰。絡麻搓索一丈二,佃練陀來圓過腰,剩有三尺無處去,留來繞在黄蜂腰。”[6]腰鼓的構造,一般在腰鼓上,掛一個馬鑼,樂師左手敲樂,右手敲馬鑼。除樂、馬鑼外,還有紅邊鼓、高邊鑼和鐃。傳統師公戲鑼鼓點有起樂、朝樂、行樂、送樂、歌讚樂、四平樂、武樂、遊樂、雷樂、拜表樂、酬祝樂、三界樂、九官樂、架橋樂、功曹樂等。相對粤劇、邕劇,南寧平話師公戲的服裝、道具極爲簡單。

一科儀類唱本

1.開壇科

按:開壇時表演。首句爲“今建,開壇到來,望聖光臨。(請拜)(吔)”。

2.存兵集將科

按:請神時表演,一般廟會神誕都會演,諸如土地、觀音、雷祖等神誕,召請兵馬,護持壇場,迎請神兵到神靈前支糧,支糧完後即送“尸”(師)。《存兵集將科》被視爲師公戲的壓軸大戲。

圖2《存兵集將科》内頁

筆者所見有兩個版本。版本一:首句爲“春夏秋冬天過天,寒來暑往又一年。人生在世如春望,相比日月過春天”;版本二:名爲《招兵支糧全科》,首句爲“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祖師在壇場,兩旁動鑼鼓”,兩個版本差異較大。

3.武教送聖

按:送神時表演。首句爲“法事如常。今建,葷筵,轉送到來,望聖重臨,請拜(和)”。

4.燃燈科

按:做白事時表演。首句爲“靈前肅整,香供虔誠,亡魂寬坐位前”。

5.三元關燈科

按:做白事時表演。首句爲“喪堂鼓樂鬧天臺,關燈燃燭明路開”。

6.升旛上天梯儀

按:做白事時表演。首句爲“玄門班去一班來,春夏秋冬日共裁”。

7.三元酬燭科

按:做紅事時表演。首句爲“今建,燃燭,到來,望聖光臨,請拜(吔)”。

8.護師門三伸

按:用於破臺(踩新臺)。首句爲“尚來,神有三請師有迎,三召接迎啓請”。

小結:以上祭祀儀式類唱本8種,保存了師公歌舞戲階段的原始面貌。

二例戲類唱本

1.八仙賀壽

按:演神誕日,八仙來祝壽,後來也延伸到凡人壽誕。筆者目驗兩個版本:版本一首句爲“吕洞賓、漢鍾離:東祝壽筵開”;版本二首句爲“(八仙唱)漸漸下山來,黄花滿地開。一聲鑼鼓響,驚動衆仙來”。現師公團演此例戲時,由八仙拿着寶器雙雙結對出場,自報家門,依次參拜神靈,然後下場。

2.大花王

按:由東洋大道、抱簿仙官、花婆聖母、金銀二女、彈子仙官、抓花仙女、橋頭公公、橋頭婆婆、劉海十人同臺演出。《大花王》首句爲“東洋大道,東洋大道是也”,唱本爲殘本。根據南寧市陳東村儺文化藝術團演劇,由出場搭橋、唱《大花王讚》、劉海耍金錢、金銀二女送花、金銀二女還花、退場六個部分組成。

花婆聖母,又名花王聖母,是民間信奉之地方神靈。在南寧平話師公戲中,“花”象徵子女,而花婆聖母則是送子之神。《上林縣志》載“二月初二日,‘花婆誕辰’。建齋,演戲三日夜,群放花爆,求子者競搶爆頭,以爲吉利,且主來歲主緣”。[11]可爲證。

3.仙姬送子

按:本事源於民間傳説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故事。演七仙女回天庭生下一子,托仙姬送子給已高中狀元的董永。“仙姬送子”之“姬”字,有的抄本中作“姖”,又稱“天姬送子”。筆者目驗三個版本:版本一,首句爲“丑角:奉旨遊金街。/狀元:狀元馬上來”;版本二,首句爲“狀元公:天子朝朝日日開。/仙姬:皇都天下選文才”;版本三,首句爲“狀元公:奉皇聖旨遊街到,何方瑞氣擋馬前?/仙姬:槐蔭樹下曾有言,托送麟兒到此間”。[12]

三唱讚類唱本

(一)神祇類唱讚

1.九官讚

按:首句爲“忽聞陽界鬧天庭,九官下馬赴凡情”。

2.入請神目

按:首句爲“先天道祖,武教神用伸請駕臨,收三有聖來……樂奏滿座前”。

3.大王讚

按:筆者目驗兩個版本。版本一,首句爲“忽聞陽界鼓陳陳,××大王親降臨”;版本二,首句爲“忽聞陽界相迎請,聽師歌讚我行裝”。

4.土地讚

按:筆者目驗三個版本。版本一,首句爲“(白)好呀,我是本方土地財神,下赴壇場,領受香花酒禮,隨聲讚嘆也”;版本二,首句爲“(白)神將兩邊排,本坊土地赴壇來,排位端坐,請説言開”(内頁見圖3);版本三,首句爲“(土地白)賀賀賀賀,我來問你哋,落馬打隨哪個落”。

圖3《土地讚》内頁

5.太子爺爺讚

按:首句爲“調陽鼓樂鬧連連,太子爺爺赴壇前”。

6.白馬三姑讚

按:筆者目驗兩個版本。版本一,首句爲“調陽鼓樂鬧昌昌,白馬三姑赴壇場”;版本二,首句爲“調陽鼓樂響咚咚,白馬三姑赴壇中”。

7.功曹請聖

按:首句爲“(白)再現亞真香,公迎拜請,本香通天司命定福灶君之位”。

8.如來佛祖釋迦牟尼讚

按:首句爲“(唱)壇場鼓樂鬧洋洋,佛祖駕霧到壇場”。

9.觀音讚

按:首句爲“(唱)觀音坐在普陀山,善才童子兩邊參”。

10.關牲讚

按:首句爲“忽聞陽界鬧叮噹,我來超度你生郎”。

11.收藥罐

按:又名《執藥讚》或《仙娘收五方什藥》。筆者目驗三個版本。版本一,首句爲“(唱)入壇場,讚仙娘,看見花王葉又影”;版本二,首句爲“調陽鼓樂鬧同同,收藥仙娘赴壇中”;版本三,首句同版本二,中間内容文字有差異。

12.那樆大王讚

按:首句爲“忽聞陽界相迎請,雷樆雲集赴壇場”。

13.何十娘送真花

按:首句爲“急聞鼓樂鬧查查,何十二娘送真花”。

14.花王讚

按:又名《花婆讚》《花王聖母讚》或《花婆聖母讚》。筆者目驗三個版本。版本一,首句爲“調陽鼓樂鬧昌昌,婆王送子赴壇場”;版本二,首句爲“(白)我是花王聖母,下赴壇場,歌揚讚嘆”;版本三,首句爲“(白)神將兩邊排,花皇聖母到壇來”。

15.李總管度財

按:首句爲“火頭官來火頭官,你有沙帽冇衙門”。

16.金鳳夫人讚

按:首句爲“帝主立廟金繡宫,夫人金鳳領香風”。

17.金銀二女讚

按:筆者目驗二個版本。版本一,首句爲“調陽鼓樂鬧連連,金銀二女赴壇前”;版本二,首句爲“(白)神將兩邊排,金銀二女到壇來,排回端坐,請説言開,有我相身歌讚,善動樂音,出壇讚唱”。

18.金童大師讚

按:首句爲“調陽鼓樂鬧陳陳,金童大師赴壇臨”。

19.點葷壇讚

按:首句爲“調陽鼓樂鬧叮噹,世上紅羅誰敢當”。

20.茶酒仙官讚

按:首句爲“(白)神將兩邊排,茶酒仙官到壇來”。

21.真武讚

按:又名《真武北帝讚》。首句爲“音聲振動鬧洋洋,玄天上帝赴壇場”。

22.破齋讚

按:首句爲“(白)云今有請。如今衆信士名人等,有何齋筵酒禮上奉”。

23.監廚官讚

按:首句爲“衆王位下監廚糧料”。

24.接聖神目

按:首句爲“(白)急急忙忙走,文書拿在手”。

25.銀花仙姐讚

按:首句爲“調陽鼓樂鬧連連,銀花仙姐赴壇前”。

26.渡財馬

按:首句爲“(白)前不差,後不差,就差我渡財仙官,今有信士/會首都在案前”。

27.散花讚

按:首句爲“黄昏夜静相迎請,東府三官來降壇”。

28.雷祖讚

按:首句爲“天壇霹靂五雷王,金枝横天鎮上方”。

小結:以上神祇類唱讚28種,演述諸位神仙的出身經歷。唱讚類唱本歌頌的神靈豐富多姿,諸如道教神仙、佛教神仙、民間神仙。少量神靈可考,如如來佛祖、觀音菩薩、真武北帝、雷祖、土地、功曹、九官;而更多的神靈來源待考,如那樆大王[13]、白馬三姑、金童大師、金鳳夫人、銀花仙姐、太子爺爺、茶酒仙官、收藥仙娘、李總管、何十二娘等。

(二)民間人物類唱讚

1.廟祝讚

按:首句爲“忽聞鼓樂鬧同同,廟祝公公赴壇中”。

2.架橋

按:筆者目驗兩個版本。版本一,首句爲“神將兩邊排,架橋使者赴壇來。排圍端坐,請説言開,有我相聲歌唱,善動樂音,歌揚讚嘆”;版本二,首句爲“(白)神將兩邊排,架橋仙官赴壇來。排回端坐,請説言開,我有相身歌讚,善動樂音,出場讚嘆”。

3.轎夫頭

按:首句爲“幼細得去排八字,八字排來做轎夫”。

小結:民間人物類唱讚,歌頌民間傳説人物或從事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人民,如魯班、廟祝、轎頭夫等。

(三)民間祈福類唱讚

1.女拜壽詞

按:首句爲“紅帶紮在爺身上,壽比長城萬里長”。

2.五灑祝酒歌

按:首句爲“一灑東邊東,世代兒孫運享通”。

3.節令讚

按:又名《節令歌》,首句爲“正月立春雨水節,老少穿衣去拜年”。

4.打掃廟堂

按:筆者目驗三個版本。版本一,首句爲“忽聞鼓樂鬧查查,我來打掃你廟堂”;版本二,首句爲“一掃甲乙東邊東,麒麟貴子入村中”;版本三,首句爲“(白)今日乃是××寶誕,又是好日子,待我打掃廟堂至得”。

5.安床寶語

按:首句爲“棗子桂子再花生,良時安床大吉昌”。

6.《托茶》

按:首句爲“今日來飲結婚酒,明年來飲花飯酒”。

7.掃蕩調清用

按:首句爲“手拿布匹來讚唱,仙娘讚唱你言來”。

8.掃蕩患人用

按:首句爲“一掃男兵並女將,二掃看床守病神”。

9.使田讚

按:首句爲“(唱)自夜雷鳴落大雨,田中有水白連連”。

10.放船讚

按:筆者目驗兩個版本。版本一,首句爲“桃園洞,洞桃園,桃園洞裏好神仙”;版本二,首句爲“放船木向東方去,東方甲乙木連天”。

11.洛陽橋道寶

按:首句爲“行上陽橋第一步,天官賜福鬧連連”。

12.洛陽橋讚歌寶語

按:首句爲“踏上陽橋第一道,橋頭兩面掛彩虹”。

13.送花

按:首句爲“來賀喜於喜,送花來,送到房中生貴子,一品當朝到家來,來賀喜,白花開”。

14.送雞米擔讚

按:首句爲“歡歡喜喜笑融融,我來讚唱你村中”。

15.送瘟船

按:又名《掃蕩讚瘟船》。首句爲“開船去,放艇流,開船去到人家埠頭”。

16.讚寶語

按:首句爲“今日正是好日子,文鑼武鼓鬧昌昌”。

小結:上述民間祈福類唱讚,可以分爲兩類:一是消災解禍,如《放船讚》《送瘟船》《掃蕩患人用》;一是祈禱吉祥,如祈禱豐收的《使田讚》,祈禱長壽的《女拜壽詞》,祈禱生子的《送花》《安床寶語》《托茶》,祈禱福氣的《送雞米擔讚》《掃蕩調清用》《五灑祝酒歌》《讚寶語》《洛陽橋讚歌寶語》《洛陽橋道寶》等。

(四)其他類唱讚

1.嘆木魚

按:表現現實人生,感嘆人生。首句爲“人到中年萬事憂,春來虚付水東流”。

2.回顧歷史有感

按:追溯往事、感嘆歷史。首句爲“一想恩來共朱德,起革命,在南昌,打響英雄第一槍”。

3.治家格言

按:總結生活經驗。首句爲“記住家和萬事興,無須終日口不停”。

4.洗包頭

按:表現現實生活與感情。首句爲“住在河邊洗包頭,好對鯉魚水面遊”。

5.讚汶川地震

按:根據時事而作,表現人文關懷。首句爲“調陽鼓樂鬧洋洋,八娘下馬赴壇場。……得聞汶川地震事,駕霧汶川去行行”。

小結:其他類唱讚,主要表現百姓現實人生,總結生活經驗,融入了師公們對現實生活與人生的人文關懷。

四正戲類唱本

1.八娘過渡

又名《落渡》。該劇演述渡公、渡婆倆以造渡和打魚爲生。一日,渡公將魚到集市换回了香、油、紙、燭、三牲禮,並請道公爲其新船做法事。法事做完,林、李、蔡八娘三位客人想過渡。渡公渡婆因不知三人身份發生衝突。途中八娘忘記帶船錢,並提出用金釵、羅裙和羅衣抵作船錢,渡公一一拒絶,他看上了八娘的仙花。待船行至岸,八娘作法定住渡公渡婆,迫使其放棄仙花。最後渡公、渡婆纔知曉三位是仙人,賠罪并請八娘爲其保福。該劇劇情富有生活氣息,人物生動活潑,渡公、渡婆與八娘對唱通俗易懂,可知師公戲漸漸淡化娱神的功能,而凸顯娱人的功能。

筆者目驗四個版本,其中有兩個劇情完整的版本,分别爲《八娘過渡》(見圖4)《落渡》;一個版本頭尾已失[14],殘缺不全;一個版本有頭無尾,只演到渡公渡婆打魚。《八娘過渡》與《落渡》兩版本人物和故事情節相同,差異如下。首先,劇名不同,一爲“八娘過渡”,一爲“落渡”;其次,《落渡》賓白不完整,唱本中標示“白略”或“略”;再次,在情節上,《八娘過渡》凡六場,完整地展現渡公請道公做法旺船頭的故事,增“渡公上街找工作”“上街賣魚”兩個關目;《落渡》,凡五場,增“渡公上場自報家門”和“道公離去後渡公”、“渡婆獨自旺船頭”關目。

圖4《八娘過渡》内頁

2.送雞米

又名《大送雞米》。演楊貴芳在京城文章一舉奪魁,妻子在家産下麟兒,一家雙喜臨門。

筆者目驗兩個版本,版本一名爲《大送雞米》,凡十五場,包括家庭教導、南山讀書、上京趕考、貴芳妻産子、梅香請外婆、外婆看田水、外婆責罵外公賭博、二姐上街買雞仔、外婆請算命先生爲外孫看相、貴芳高中狀元歸家等關目。版本二名爲《送雞米》,凡七場,爲版本一之簡本。

3.打草送飯

凡二場,演打草哥在山上割草,其妻送午飯遲了,夫妻間發生賭氣、鬥嘴、扭打等衝突,最後重歸於好。“打草喂神馬”(如圖5所示)是師公戲中重要的關目,具有儀式功能,故該劇成爲必演劇目。

筆者目驗五個版本,可分爲兩個系統:男打草女送飯系統,凡四個版本;女打草男送飯系統,凡一個版本。一般演男打草女送飯。

圖5打草喂神馬關目劇照

(陳亞弟扮演打草哥)

4.雙生貴子

凡五場。演何天下因家道貧窮去廣東經商,恰逢何夫人身懷六甲,何天下臨行前爲孩取名有才、有德,並以玉石鴛鴦爲信物。十六年後,有才、有德長大成人,因聽聞别人家説自己有娘生來無爹教,向母親詢問原因。何夫人道出實情,並讓兄弟倆去廣東尋找生父。兩人行至獨木橋前,巧遇回家探親的何天下,雙方交手後憑玉石鴛鴦相認。最後何有才、何有德上京科考一舉及第,喜奪文武狀元,何家滿門慶賀。

5.遊紅樓拜東斗

又名《遊羅拜斗》,演天界仙女幫助凡人成家立業的故事。

筆者目驗五個版本,分爲兩個系統:一是《遊紅樓拜東斗》系統,共兩種版本,兩版本差異不大;二是《遊羅拜斗》系統,凡三種版本,其中有兩個版本情節不全。兩個版本系統比較差異如下:首先,前者凡六場,情節豐富完整,後者凡五場,部分賓白缺失;其次,在人物按排上,前者主人公稱爲“契兒”“契爺”,後者稱爲“工人”“二太公”(有時稱“契爺”),且多了老漢張宗仁(工人結婚對象的父親)一角;再次,情節關目上,前者是金銀二仙女直接找契兒來做工,後者是通過二太公找到工人做工。

6.讚豐年

該劇截取發生在田間的幾組片段,没有連貫的故事情節。

筆者目驗三個版本,其中有兩個完整版本,分别爲五場、三場;第三個版本缺男送飯關目。

7.洛陽橋

根據民間傳説改編,凡十九場。演蔡錢氏身懷六甲進城去賣菜,渡洛陽江時,風雨突至,幾瀕於危,於是蔡錢氏船頭許諾:若風平浪静且産下男兒,則愿搭建洛陽橋。刹時風雨停息。進城後,她平安生下一男,因想到自己的發愿,擔心無錢搭橋,爲孩取名中興,放在城隍土地廟邊。渡江返程時,衆人表示願意幫助她,勸她把孩兒抱回來。十六年後,蔡中興高中狀元,蔡母告以前情,中興爲還母願,擬建大橋,因人力財力物力均難籌集,幾致昏暈,神靈爲其孝心義行所感,紛紛相助,將洛陽大橋建成。踩橋之日,四民咸集,讚橋祈福。

8.劉英問富

根據民間傳説改編,凡四場。打柴爲生的樵夫劉英想前往西天問富,趙員外認爲西天遥遠,擔心他到老也不能到,但見其堅持,贈銀支持並托劉英幫忙問佛祖:後花園中桃樹爲什麽不開花?十八歲的女兒爲什麽從不開口説話?劉英西天途中,鯉魚精渡他過江,托他幫忙問佛祖:爲何自己遲遲没有化龍?劉英應允前行。王禪老祖得知劉英前往西天問富一事,在途中化作一間西天雷音寺,寫下一首詩,解答其所問之事。劉英在王禪老祖的幫助下,幫他人找到了答案,决定返回。他來到江邊,幫助鯉魚精取下口中的珍珠,助其化龍升天。又回到員外家,告知員外:桃樹下埋了金子,所以桃樹不開花,十八歲女兒只要見到丈夫自然會説話。員外派人去後花園挖掘,果如其言。員外十分感謝劉英,叫女兒出來獻茶,誰知小姐一見劉英即能開口説話,員外立即讓他們拜堂成親。

9.伐木:二十四孝

凡五場。演舜兒、堯娥倆兄妹,父親因家貧外出謀生,後母趁機虐待兄妹倆,幸遇契爺契娘幫助並教他們謀生之法。契爺大壽之日,已長大成人的舜兒、堯娥前往拜壽,却不知契爺早登仙界。另一方面契爺家人因没有外棺來求助木仙,木仙在未修道之前得契爺關照,想做一副好棺材送給契爺收棺。棺材做好之後請渡公、渡婆幫忙渡過。舜兒、堯娥來到契爺家惊覺契爺已登仙界。衆人聚在一堂遊棺讚唱、哀悼契爺。該劇做白事(老人去世)時演。

10.董永賣身葬父

凡五場。演述董永、董遠兄妹賣身葬父,遇大富石崇員外,員外花錢三百兩將董永買歸三年,幫他看牛。董永在山上看牛,幸遇父親舊日好友契爺,契爺幫董永贖身,並送其入學堂讀書、上京趕考。後董永高中狀元,回家祭祖報恩。該劇是一個宣揚孝道的故事,做白事時纔演唱,一般安排在《伐木:二十四孝》之後演出。

11.張四姐下凡

又名《摇錢樹》,凡四場。玉皇大帝有四個女兒,張四姐爲其幼女。一日,姐妹四人共遊天宫,四姐心知與凡間崔文瑞有俗世姻緣,趁三位姐姐不備,偷下凡間,姐姐們知情後送出摇錢樹、藏金屋和金銀山等禮物。四姐來到凡間,巧遇打柴爲生的崔文瑞準備擔柴下山,四姐用法術把其柴藏起來,故意刁難崔文瑞,迫使崔文瑞與己成親。崔文瑞爲人忠厚老實,家有一母,失明多年。崔文瑞無奈答應四姐帶她回家,取得母親同意後,二人成親。四姐暗中使法術令崔母眼睛復明,命磚仙瓦仙造樓房,並拿出三位姐姐所送的寶物,留下崔丁、崔旺守護寶物直到摇錢樹長成,最後四姐悄然離去。

筆者目驗兩個版本,一個是完整的本子,一個是殘本。殘本有頭無尾,只演到四姐逼迫崔文瑞成婚。

12.三官堂

凡二十場,移植劇目。演述湖廣荆州秀才陳世美負心秦香蓮,幾經周折,香蓮不念舊惡,夫妻子女和好。

粤劇《三官堂》(封面見圖6)有殺陳世美和不殺陳世美兩種結局。

圖6《三官堂》封面

13.打金枝

又名《滿堂福》,移植劇目。演駙馬郭愛打了公主金枝,唐明皇安慰小夫妻和好的故事,該劇一般在做壽時演唱。

筆者目驗三個版本:版本一爲殘本;版本二名爲《滿堂福》,凡八場;版本三名爲《醉打金枝》(封面見圖7),凡三場。《醉打金枝》在情節上删减了安禄山作亂、陳元禮戰敗以及郭子儀收復安禄山等關目。

圖7《醉打金枝》封面

14.三雁占漂玲

又名《三表哥拜壽》,移植劇目,凡十場。演述員外李國鵬有一女李漂玲,聰明伶俐,待字閨中,員外三個姨甥,均有意漂玲,經過幾番試探較量,最終漂玲與三表哥成婚之故事。

15.三女拜壽

又名《呆佬拜壽》,移植劇目,凡六場。演述員外和安人生有三子三女,員外壽誕日,子女們前來拜壽。三姑爺因不通人情,被妻子唤作呆人,恐丈夫令自己丢臉,妻子在途中再三囑咐丈夫拜壽事宜。席間,員外提出自己準備了兩萬元奬金和兩個問題,哪位姑爺能回答奬金便歸誰,大姑爺、二姑爺均未答對,只有三姑爺不僅答出題目,還一言道出大、二姑爺惦記員外錢財。該劇一般在做壽時演唱。

16.黄土崗

今所見爲殘本,存前十場。從粤劇《全家福》移植而來。前十場演述毒婆有一雙兒子在外求學,大兒子德安爲前妻所生,二兒子德康是親生子。德安求學歸來禀告後母,欲上京趕考,毒婆趁此機會安排家丁劉成埋伏在黄土崗刺殺大爺,劉成不忍心殺害大爺,贈送銀兩,助其上京趕考。求學歸來的二爺聞知大哥已死,和大嫂、侄兒侄女去黄土崗祭奠,不幸被大風卷走,爲一仙人收留並授其武藝,後來高中武狀元。另一方面大娘一行人回家向毒婆禀告二爺失蹤一事,毒婆以二爺被大娘殺害而將大娘告上衙門,欲對大爺一雙兒女斬草除根,幸得劉成暗中相助。

小結:南寧平話師公戲正戲唱本,筆者共目驗16種。其中傳統劇目有6個,分别爲《八娘過渡》《送雞米》《雙生貴子》《遊紅樓拜東斗》《打草》《讚豐年》。改編劇目有5個,分别爲《洛陽橋》《劉英問富》《董永賣身葬父》《張四姐下凡》《伐木:二十四孝》。移植劇目有5個,分别爲《三雁占漂玲》《三官堂》《打金枝》《三女拜壽》《黄土崗》,這些移植劇目,編劇者根據師公戲的特性,做了許多創造性改編,比如粤劇《三官堂》有殺陳世美和不殺陳世美兩種結局,師公戲《三官堂》改爲大團圓結局,據師公陳亞弟介紹,師公戲在情節上不允許出現“死”,不允許殺生,殺生和“死”在師公戲中是一種“犯師臺”的表現。

結語

綰結而言,筆者將南寧平話師公戲唱本依功能分爲科儀類、例戲類、唱讚類、正戲類四類,並依次著録。其中前三類每篇録首句,以示與其他同名唱本或不同版本相區别;第四類正戲唱本,概述各劇内容,並考其本事來源。全文所録篇目,均爲筆者目驗。然因緣所限,還有不少平話師公戲唱本隱伏民間,有待來日尋訪與披露。

在論文調查與寫作中,筆者深感師公戲唱本編目工作任重道遠。師公戲根植於民間信仰土壤中,具有儀式功能,唱本爲師公們秘藏,搜集起來不容易;唱本以手抄本的形式存在,文字以漢字、古壯字或漢字爲主夾帶古壯字,而民間手抄唱本編目體例與範式無例可循,編目難度較大。另外,隨着城市工業文明興盛及新農村建設,依托農耕文明土壤代代傳承的師公出現斷層,師公戲唱本的命運已經亟亟可危,搶救保護師公戲唱本,編製一份完整、科學的廣西師公戲目録刻不容緩,也需要更多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

注釋

[1](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楊立英校注,三秦出版社,,第14頁。

[2](宋)周去非:《嶺外代答校注》,楊武泉校注,中華書局,第頁。

[3](民國)莫炳奎等纂修《邕寧縣志》,載《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卷第號,臺北成文出版社,,第頁。

[4]王國維撰,葉長海導讀《宋元戲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頁。

[5]參見唐濟湘、何忠三《南寧平話師公戲初探》,載廣西藝術研究所編《廣西儺藝術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第~頁。

[6]林鳳春:《桂南“跳嶺頭”唱本研究》,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68頁。

[7]調查研究得到廣西民族大學覃慧敏老師,研究生程瀅、陳柳的幫助,識此致謝。

[8]顧樂真:《廣西儺文化摭拾》,廣西藝術研究所、民族藝術雜誌社,,第45~47頁。

[9]楊樹喆:《壯族師公教的民俗學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第52頁。

[10]張廷興:《廣西師公戲概述》,載張廷興、董佳蘭、王紅編校《中國儺戲劇本集成(廣西壯族師公戲)》,上海大學出版社,,第5~6頁。

[11](民國)楊盟等修,黄誠沅等纂《上林縣志》第六卷,第5頁。

[12]此版本是較爲傳統的版本,唱詞能够看到《仙姬送子》與董永傳説的聯繫。

[13]那樆:疑爲“那擒”。

[14]此版本開頭兩場情節,與《落渡》本相似,但在第一場八娘出場時稍有差别,可用來校《落渡》一劇。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按:本文爲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廣西粤劇演劇形態資料庫建設研究”(16XZW),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廣西粤劇演出本的搜集、整理與研究”(14YJC760)的阶段成果。論文初稿曾在中山大學舉辦的第三届“戲曲與俗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年8月)上宣讀。原載於《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八輯。

依本文體例所著的《中國儺戲劇本集成:廣西南寧平話師公戲》(合著),年獲廣西第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廣西南寧平話師公戲》

編輯:曾慶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zp/93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