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明龙门阵成都人家情话

甘肃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成都人家情话

作者:张浩明

沏一杯茶,呷两口,浩明我就给大家摆上两段老龙门阵,供大家消遣消遣……

今天是礼拜六,多早就听到有蝉子在窗子外面叫唤,估计温度不低。

沏一杯茶,呷两口,浩明我就给大家摆上两段老龙门阵,供大家消遣消遣……

先摆个强娃儿的故事,强娃儿这个娃儿有桃花云哦。

手艺精妙的木匠,能在家具房梁飞檐斗拱上雕龙刻凤,会把木窗作成姿态各异的百花窗寿字窗喜字窗。还能在大床及太师椅上用铁凿子描出日出东海松柏长青八仙过海福禄寿喜……

有此等技艺的木匠,川西坝子民间称为“细木匠”,意谓木匠的活儿做得很精很美。

那年月,华阳有一细木匠姓钟,名黎强。因他妈生他时是在早上,一个有点文墨的老辈子便赐名黎强。意即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见“天”的娃娃应当有本事有出息云云。但他妈仍喜欢叫他“强娃”。

这强娃长大先在祠堂念了两三年私塾,后来母亲便送他去华阳的一个木匠学艺。

这刘木匠是远近有名的细木匠,无论是庙子请去刻大雄宝殿的佛字云纹,还是大户人家请去作各式雕花的古式家具,无不手艺精湛,留下极好的口碑。

母亲把强娃送去学徒弟时他才十来岁,但娃娃聪慧灵醒,人也长得逗人爱,师傅一家甚是喜欢。刘木匠无儿,但膝下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小强娃三岁。先从娘胎里出来的叫大芸儿,后出来的叫小芸儿。

强娃来到刘家除学艺外,也作家务,也和俩个可爱的小师妹玩,俩个师妹都叫他强哥哥。

这日子过得好快,一晃七八年下来,这饭可不是白吃的。强娃好像摇身一变成了个英气俊朗的小伙子,他不光手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深得俩个师妹喜爱,大芸儿小芸儿一天无数声“强哥哥”,喊得他不知如何是好。

俩个师妹两朵花,容颜娇好,又温柔可人。

大小芸儿都是一条松松的粗粗的独辫子,蓝底白点花的大襟衫,脚下一双黑布绣花鞋。

俩姐妹在一起,外人很难分辨谁是姐姐谁是妹妹。

这两年,强娃的手艺已有压过师傅之势。因为他将雕花的铁凿子进行了改良,经他改良的凿子无论外形刀口都有了变化,并且磨得极其锋锐,你可视其雕刻的图案而选用工具,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强娃雕刻的龙凤狮虎及蝙蝠纹印花鸟松柏,都比他师傅更显得生气勃勃,深得用户喜爱。

一有活路来,师徒二人便前往东家,活儿作得巴适,东家好酒好菜招待不说,工钱也给得大方。

一年四季少有歇息的日子,活路还做到了成都省,若去了外地,俩个师妹便去华阳街头请人写信问侯。大芸儿写了一封,小芸儿也去写一封。

强娃回刘家,他换下的脏衣服俩个师妹都抢着洗。吃饭时俩个师妹轮番给强娃夹好吃的荤菜。

这场面使强娃如受两面火烤,该咋办哦,天老爷?他到底喜欢哪个师妹,他自已都不清楚,有时觉得俩个都好,有时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有时见了妹妹又忘了姐姐……

这对宝贝女儿的心事,刘木匠夫妇岂能不知,但到底该怎么办,还真不好一锤定音。老俩口子有次问徒弟“想要哪个”?

强娃连声诺诺:“不好说不好说!”

师傅敲了下他脑壳:“你娃娃是不是俩个都想要?”

强娃连说“不敢不敢!”

但他心中还是有奇妙感觉的,记得有次他无意间闻到了小师妹头发被风吹来的香味,顿觉好闻,身上还有了“反应”。于是有次他故意去闻大师妹头发的味儿,却设有那种奇美的感觉。

难道就凭这点去定娶谁的标准,他自已都觉好笑。

当然这事总得想个办法解决。照刘木匠俩口子们的意思,这婚事总得从大依小,先解决大的,再来解决小的。并且最重要紧一点还要看生辰八字是和还是相克,虽说是双胞胎,出生却是跨了两个时辰。于是刘木匠将徒弟和俩个女儿的生辰八字记熟记好,报给了华阳很有名的算命先生。

那人是个瞎子,并付了双倍的钱,叫瞎子仔细掐算,一个字算得要准,不管怎样八字相和是嫁女的大事。

没两天瞎子算出来了,结果是小芸儿和徒弟八字最相契和,可到白头可享富贵。但刘木匠还是认为先前决定的从大依小的安排不变。

一天晚上吃了饭把门早早关了,在油灯下一家人把事说开了。刘木匠先通报了生辰八字的结果,小芸儿一听便哭了,那是喜极而泣,大芸儿也哭了,那是真正的伤心,悲极而泣。

强娃端座在那儿一言不发,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但看大师妹哭得如此真情,又惶惶然不知所何是好,心里还隐隐作痛……

等俩个女儿哭了一阵子,刘木匠接着宣佈了他“从大依小”的决定。他说小芸儿虽许配给了强娃,但成亲的日子得延后,先等姐姐出阁再办。从明天起,强娃回他妈家住,与俩个师妹接触越少越好。

后来大师妹也认命,后经媒婆说好,父母也满意,嫁给了华阳街上的一个铁匠。那铁匠也不错,小伙子人品端正,手艺也精,特别是打的镰刀剪刀远近闻名。

大师妹出嫁的那天,俩姐妹都哭得伤心,但姐姐骂妹妹是假哭,还说“只有我嫁了,你才好和强哥哥睡一张床!”那天花轿来了,强娃作为送亲客把大师妹送到铁匠家。

第二年五月,强娃才和小师妹才拜堂成亲,大师妹和铁匠都来了,看得出来大师妹已有喜,铁匠对她很好,只是她看着强娃时眼情仍掠过一丝只有强娃才读得懂的特有的悲凉……

你说强娃儿是不是多逗女娃子爱的?

接到我再摆个金家坝周幺妹的龙门阵。

从前的补碗匠多是走街游巷,边走边扯着嗓门大喊“补碗了,有碗拿来补啰!”走不了几条街总有生意。

那二年辰瓷碗瓷器很贵,弄破了能补则补,补好再用,不少家庭的瓷碗瓷器都有补过的历史,因而补碗匠能长期生存下来。但开个补碗铺子,却是凤毛麟角十分鲜见。

李长生的补碗铺子开在金家坝街上,街面热闹,行人熙攘。难怪周幺妹说“长生哥补碗的手艺好,手艺好生意就好!”

周幺妹和李长生都住金家坝同一院落,俩人的心事双方父母及街坊邻居都知道。

李长生白净壮实,待人和气,做事精细。

周幺妹生得娇小秀美,脸颊一对酒涡,一说一个笑,是个很喜纳人的甜妹子。

俩人青梅竹马,小时候拌“姑姑筵”周幺妹就是李长生的“媳妇”。

这年初秋,李长生把周幺妹娶回家,小俩口子坐镇补碗铺,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俗话说:“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李长生的补碗铺子摆满了待补的瓷盆瓷碗花盆汤钵茶杯之类。

他补碗的利器是一把金钢石钻头,这玩意儿用厚厚的黄铜皮嵌紧,峥嵘之处尖尖一点,蓝黑蓝黑的,不闪光不耀眼。上端的连结有点像把二胡,横向的拉手向张弓。

补碗时将断缝合紧,用金钢钻对准补点,握住弓形拉手,然后由慢到快反复地拉,这时金钢钻高速地旋转起来,发出一阵阵呼呼的声响,有时又停下蘸点清油润滑,然后又继续用力拉。

钻孔打好后,将铜质的扣针对准钻孔轻轻拍下去。那扣针其形乖巧,像只金色的小虫虫,前后有两支利爪,把断缝死死连结扣紧,几只铜质扣针拍下去,瓷碗就补好了,补其它大小瓷器也同理。而收费的标準也按扣针多少计。

手艺不过关的补碗匠,一是扣针制作粗糙难看,二是钻孔的位置不精準,补后歪斜,还往往漏水。

不消多说,自从补碗铺子的夫妻店开业以来也兴旺了几年。李长生手脚不停地精心劳作,周幺妹守着柜台收货发货收钱,但凡李长生补好后的大小瓷器,周幺妹都用碱水先洗后清,擦得干净亮堂,用户取回时欢欢喜喜,直夸小俩口子会做生意。

这时周幺妹甜甜地看着李长生,长生娃心里头那个舒坦味简直不摆了。

但周幺妹最有经营头脑,是她最早提出要改行的。她看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了,不少瓷器用旧弄破就不想再修补,而选择买新的,这补碗的小铺子不可能长久开下去,对此李长生也有同感。

为此夫妻俩商量决定改行转行,转啥行呢?

还是周幺妹提出转“进口货”。所谓进口货就是卖吃的,接着又是周幺妹提出这进口货就是卖炒货,卖些炒花生脆豌豆酥黄豆沙胡豆葵瓜子之类。至于炒货的技术,周幺妹的父亲就是把好手,父亲曾在一家炒货店干了几年炒货师傅。

一番筹备,不久炒货铺子开张,取名“酥脆香”,生意不秋也不红平稳上升。

这时周幺妹又发现了新的商机。

原来金家坝有所小学,放学时学生牵群打浪从炒货铺子门口过,周幺妹灵机一动,用筷子作芯裹成一小筒,内装20粒酥黄豆或酥豌豆,取名20响,两分一筒。

学生放学路过时,周幺妹站在门口一吆喝:“买20响啊!又酥又脆的20响,一筒两分”!

小学生们两分还是有的,听此吆喝,一窝蜂的湧来,争先恐后地买,拿起20响吃个香香嘴,边走边吃嘻嘻哈哈……

这20响后来名声大振,周李两家全部人马齐上阵,白天黑夜地赶工,还成千上万批发给了其它小贩。小生意也能赚钱,为此李长生经常一人暗暗发感慨:“这辈子真的婆娘接好了,周幺妹真是贤内助啊”!

小俩口恩恩爱爱,小日子就这样平顺地过下去。

补碗这个行当最终在成都消失了,可喜的是周幺妹李长生能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只是那把补碗的金钢钻设啥用处了,就静静地挂在墙上当“文物”。有时看几眼,李长生周幺妹脑际不时响起金钢钻特有的钻孔声,这声音又把他俩带回年轻时的一段美好时光……

好了,我今天的龙门阵就摆到这里,喝茶啰!没有过倒瘾的可以在“留言区”茶馆里接到摆。

闲谭编辑

坚持乡土情怀支持闲谭原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zp/9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