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系统复习八下第六单元经典咏流

初三第一轮复习

八下第六单元经典咏流传(下)

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更何况读经典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品读经典,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吸收贤哲的精神营养;品读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心善貌美。让我们一起走进八下经典美文吧!

请同学们课前按任务清单提前复习:

1.结合课下注释,课后练习,分类整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学文化常识。(第一课时)

2.背诵并整理《庄子二则》《礼记二则》《马说》《唐诗二首》。(第一课时)

3.反复诵读几篇文言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可贵的精神财富。体会古人的哲思和情怀。(第二课时)

重点:背诵整理文言文《北冥有鱼》《虽有嘉肴》《马说》和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体会文中作者的人生感悟。

同学们好:

请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课堂吧!

刘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快乐地生活

金秋的风

藏着几分夏末的温情

吹开了我们

一段浪漫的旅程

读诗

写诗

每天的生活中

都飘荡着几许诗的芬芳

(请点开相册,一饱眼福。)

学以致用,每课一得

八下第六单元测试卷(满分22分)

一、阅读原文回答问题(10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①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②。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③善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学记》)

①或:有的。②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③长:发扬。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2分)

(1)学者有四失失:________

(2)然后能救其失也救: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2)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文章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

二、阅读《马说》,完成以下练习(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選,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马也(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

C、执策而临之(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7.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3分)

第六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1)过失(2)补救

2.(1)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2)教的人,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3.道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老师应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2分)。启示:学习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循序渐进,稳扎稳打(2分)。

附参考译文

学习的人有四种不足,教的人一定要知道。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这四种毛病,心理各有不同。教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他们的毛病。教的人,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4.C5.B6.B

7.(1)千里马,有时能吃一石谷子。(2)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像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8.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客观因素:(1)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2)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3)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刘淑惠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七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教师资格证面试考官、河北省国培专家成员。年以来先后在秦皇岛市、新疆巴州地区骨干教师培训班、河北省骨干教师培训班、衡水桃城区、天津滨海新区骨干教师培训班等省、市区教师培训中做专题讲座或上示范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公开课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多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参编《初中生写作阶梯训练学案》作文教学指导学习用书,并出版发行。

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pz/110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