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看你家有这些花草吗小心,这都是有毒

随着园艺育种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赏植物走入了园艺爱好者的花园中。由于铭刻在基因组中的本能,人们在欣赏鲜花绿叶的时候总不会忘了问一句“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

如果你养花花草草只是为了好看而已,那这篇文章你不用太担心——看一眼就中毒的植物还是很罕见的。但如果你是那种看什么都想尝尝的人,那么“观赏植物能好怎”的答案只有一个:没有把握的植物千万不要吃!

植物移动力基本为零,无法像许多动物一样靠逃离捕食者来避免被吃,但是在以百万年计的漫长演化过程中植物还是获得了许多防御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在组织中积累一些能对动物造成伤害的物质。人类驯化植物的选择方向之一就是降低农作物的毒性,像马铃薯、番茄、苦瓜等蔬菜,虽然它们植物体中含有毒素,但是正确地吃可食用部位是没有危险的。而园艺观赏植物被驯化只是为了观赏,在驯化过程中并不会以减弱毒性作为主要育种目标,所以许多观赏植物都和它们的野生祖先一样带有毒性,不过好在这些毒素一般都老老实实地待在细胞内,不吃掉植物组织或者接触到汁液是不会中毒的。

在观赏植物中颇有几个类群毒性不小,如果见到了千万不要嘴馋——也不要手欠。

多肉植物千万不要乱吃

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多肉植物是近年来花卉市场上十分火爆的新宠,前几年有新闻说进口的多肉植物有些有毒,在园艺爱好者中引起一阵不小的波澜。

多肉植物并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类群,而是对多种茎叶肉质、有丰富的贮水组织的植物的统称,包括番杏科、景天科、仙人掌科、菊科、大戟科、芦荟科、马齿苋科、夹竹桃科等多个类群的植物。

在常见的多肉植物中最主要的有毒类群是大戟科植物,比如大戟属的各种“麒麟”,它们的茎叶中很多都含有白色的乳汁,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如果吃下去后果会更严重。这种乳汁中含有二萜类化合物、毒蛋白、生物碱等多种毒性物质,二萜类化合物是刺激性的主要来源,而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物质之一的蓖麻毒素就属于一种毒蛋白。在种植时一定注意不要让皮肤和粘膜接触到汁液,当然更不要吃。

虎刺梅(Euphorbiamilii)的花序与叶子。

石蒜科植物里毒物居多

前些年微博上曾经流传过英国留学生把黄水仙(Narcissuspseudo-narcissus)当成蒜薹买回的段子,当时已经有专业人士做了详尽的解释。在黄水仙所属的石蒜科里,有毒植物一点也不比天南星科少。石蒜科植物毒性的来源主要是储存在液泡中的各种生物碱,中国水仙的鳞茎中总生物碱含量大概为1%,主要包括多花水仙碱、石蒜碱、伪石蒜碱等,曾经有共同食用8~10根水仙叶导致十四人中毒的报道。

与中国水仙不同,黄水仙的整朵花都是黄色的。

杜鹃花:最好一口也别尝

我国是世界上杜鹃花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全世界近千种杜鹃属植物中超过一半在我国都有分布。自19世纪英国人开始培育到现在,世界上已经有大概有了六百多种园艺品种的杜鹃,不管是在花园中种植还是作为室内盆花都十分受人欢迎。

杜鹃花花大色艳,再加上同科还有蓝莓、蔓越莓这样好吃的水果,所以总会有人想去尝尝杜鹃花的味道。但在杜鹃花科中,蓝莓这样无毒好吃的水果其实寥寥无几,更多的则是含有剧毒的杀手,杜鹃属就是其中有毒种类最多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属。杜鹃花中最有代表性的毒素是木藜芦烷类,其中木藜芦毒素I(34-7)是最主要的急性毒性来源,能影响动物的心脏和神经系统,小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仅为5.1毫克每千克,食用后会出现呕吐、惊厥、肌肉松弛等症状,最后死于呼吸衰竭。

杜鹃花种类繁多,鉴定起来颇具难度,而杂交品种更是谱系复杂。图片:shutterstock.







































专家解析白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白癜风能遗传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zp/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