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先天的吗 http://m.39.net/news/a_5788529.html
文:毛二哥
(一)
那年,野茶村村民杨三毛请媒人前去邻村凤凰村田家说亲。
田家老汉名叫田大邦。因他和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中的田大榜这名字相似,加之田大邦外表如田大榜一样带有一身匪气,村民们也就叫他田大榜。不过田大邦为人挺好,且手艺繁多,篾匠、泥水匠、择日、看风水等等都是一把好手。所以,田大邦在活龙坪乡远近闻名。田大邦有一儿一女,儿子是老大,叫田卫博;姑娘是老幺,叫田卫君,也就是杨三毛相亲的对象。
杨三毛出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家境还不错。这门亲事在大家看来也就门当户对。
田卫君几年前从活龙坪高中毕业后在村小学当代课老师,她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儿,是村里村外的年轻小伙子们的梦中情人,令大家天天想得口水直流。每逢赶场天,小伙子们更是到活龙坪街头,一厢情愿地等待田卫君的身影出现。有甚者,还经常假扮生意客前去田家,假装说是收购肥猪或土特产之类,谁要是能跟田卫君搭上几句话,那简直是比捡了金元宝都还开心。据传闻,东湘溪村的秦彪曾经假扮生意客去田家,因接近过年的日子了,那天田卫君正在家里帮母亲炒花生,出于礼貌,田卫君便给他抓了一大荷包花生。秦彪硬是舍不得吃,揣回家装在一个纸盒了放了一年多,花生都长霉了,他还说这花生带着田卫君的体香长久不散,这话让大家听着都肉麻。
那些假扮的生意客中,杨三毛也是其中一个。
杨三毛几年前从恩施农校毕业后在家从事肥猪养殖,凭着自己的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家里每年收入渐增。
杨三毛比其他追田卫君的人都执着,经常打着去凤凰村收购月猪儿(满月的小猪崽)或是其他东西的幌子到田家走动。不过每次到田家他都很礼貌,对田大邦叔叔来叔叔去地叫着。田大邦一家人都认为,杨三毛和其他生意客不同,这娃儿虽是搞生意的,但却显得文质彬彬,言行中透出涵养。这一去一来熟悉之后,杨三毛偶尔还会从街上带上一瓶包谷酒或是一斤叶子烟给田大邦。当然,杨三毛的这些小把戏和心思,田大邦心里都明白得很。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长期的来往和打探中,田大邦也就看中了杨三毛这个知书达理又能干的小伙子。媒人来提亲,田大邦高兴得不得了。
(二)
杨家这门亲事,人有人叫好,也有人嫉妒,有些人很是不服气,比如说活龙坪街上的邱长奎就是其中之一。
邱长奎算是活龙坪的“首富”,在街上经营着收购土特产、开餐馆和修车的生意,年纯收入不菲,更是在街上建了一栋三层的楼房。在杨三毛请媒人去田家说亲之前,邱长奎也请过媒人前去田家为儿子说亲,但田家以姑娘年纪太小,还不懂事,亲事还得等几年等理由婉言拒绝。可还不到一年时间,田家便答应了杨家的提亲。在邱长奎看来这分明是田家瞧不起自己的儿子,心中一直咽不下这口气。他也想看看这杨三毛到底有些什么本事比自己儿子强,有那些优点让田家看中。
那年初冬的一天,活龙坪乡党委书记的老丈人过世,前去悼念吃酒的人一拨接一拨,热闹不过,杨三毛和邱长奎也前去吃酒。一辈子爱玩小心眼的邱长奎想借此机会设法整下杨三毛这个后生。但杨三毛哪知自己的亲事让邱长奎嫉妒呢。
那天,邱长奎故意和杨三毛坐在一根高板凳上与众人摆龙门阵,聊温朝钟起义,聊“麻书长”外号由来等等;聊土家人祭奠,唱孝歌,做道场;聊土家族发展史,最后聊到活龙坪一些地方的地名由来。前来听龙门阵的人逐渐增多,围成一圈听得津津有味。邱长奎见良机已到,便出难题考考杨三毛。
邱长奎说:“三毛娃儿你年轻有为,见多识广。我今天来考考你,打个赌,你作为野茶村人,若能把野茶村的命名来历讲清楚,我在你裤裆里钻三圈,如果讲不清楚你在我裤裆下钻三圈,搞不搞?”
还没等杨三毛开口,众人便起哄叫好,反正无论谁输,他们都能看到其中一人出洋相。
其实杨三毛并不想理会邱长奎,毕竟在人家灵堂门前闹着玩是很不礼貌的事情。可邱长奎步步紧逼,再加上众人起哄,好比大刀架在脖子上,他只好一边抽烟一边犹豫着。此时有旁人说大家都很少知道“野茶”两字的来路,便叫杨三毛快点讲。不过杨三毛从小听长辈讲故事,讲历史,这地名的来历还是多少也有几分了解的。但他依然没有开口,起身准备离开。
大伙见杨三毛迟迟不开口并准备走,就喊着要他钻裤档。杨三毛当然不从,稍过了片刻他对大家说道:“就我和邱家表叔俩老少打赌没意思,我看不如这样,我若能答上来,刚才喊你们钻裤裆的每个人也在我裤裆下钻三圈,我若答不上,我在你们每人裤裆下钻三圈,搞不搞嘛?”
众人齐声说:“可以,搞”!
杨三毛掐灭烟头后说道:“土家族仙人信奉神灵,土家人把“神”称为“野”,把“神庙”称为“搓”,“野搓”就是土家人最早祭祀八部大王和土司王的地方,由此而成“野搓”一词。在土家人聚居地,也就是现在的武陵山地区,有很多地名都是用土家语命名,我们野茶村便是其中之一,在社会的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把“野搓”误记为“野茶”。
杨三毛这一解说让众人鸦雀无声。
杨三毛又说道:“在座的各位父老乡亲,评判下是不是这么回事?”
这时旁边有两位道士先生竖起大指拇称赞叫好,说的确是这样。尽管部份年轻人说没听过这个典故,但看杨三毛说得有板有眼,加之两位道士先生的认同,大家也就无可辩驳了。
这时众人朝邱长奎看着,起哄喊道:“邱长奎钻裤裆,邱长奎钻裤裆……”。邱长奎这下真没辙了,在众人面前得说话算话,只有愿赌服输。他正趴在杨三毛面前准备钻裤裆时,杨三毛说:“表叔你还真钻啊,都是开玩笑搞好耍,你就莫当真了。”
众人见杨三毛这气度,都说这娃儿有教养,识得大体。
虽然杨三毛没要邱长奎钻裤裆,但二人打赌的事在活龙坪乡逐渐传开,也传到了田大邦的耳中。
(三)
田家答应杨家这门亲事后,按土家人的习俗,那年腊月的一天,举行“看门户”,结果当然是双方都很满意。
接下来,两人开始正式交往了。这让原本那些乡追求田卫君的小伙子们嫉妒万分,更是让邱长奎恨在心里。邱长奎逢人就说不知田家怎么就看上一个喂猪的人了。待这话传到杨三毛耳中,他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次邱长奎和他打赌钻裤裆,就是要想刻意整下自己,这让杨三毛直甩脑壳。
更让人好笑的是东湘溪村的秦彪,他得知杨三毛和田卫君定亲后,一气之下将那一盒发霉的花生丢到了村里的水库里了。后来几天,他天天跑到水库边上,一个人自言自语念叨着田卫君的名字。村民见状,都纳闷,说莫是这娃儿有什么事情想不开要跳水淹死就麻烦了。
(四)
一年后,杨家和田家双方父母决定择日张罗二人的婚事了,最终决定于那年腊月十八完婚。
田家在腊月十七整酒,土家人叫“花圆酒”,意在预祝田家姑娘婚姻幸福美满,花好月圆。
这天一大早,田家把陪奁嫁妆全部摆在堂屋里。田家族大亲多,前去吃酒送陪嫁礼品的亲戚也多,堂屋里摆不下了,得摆到堂屋外去了。此时,新姑娘田卫君正在房屋里化妆,田家大嫂(田卫博的老婆)用灰线包绞新姑娘的眉毛,绞得像一轮弯月,辫子挽成个“粑粑髻”,再用红头绳绕上,插上一根玉别簪,再戴上耳环,项链。田家大嫂又将“开脸”、“上头”、“戴花”等风俗依次按规矩做完,为发亲做好准备。
杨家所请的“乡帮弟兄”(帮忙抬嫁妆或挑礼物的人)吃过早饭后,管客司安排所请的知名礼管先生周旺二和媒人秦代权带队到田家送礼,在土家风俗中这叫“过礼”。主礼有两方两肘,所谓两方两肘就是两块猪项肉和两根后腿脚杆,配礼有面条、白糖、包谷酒、副食等等,但面条和酒必不可少,寓意“长长久久”,除此之外还有新姑娘穿的衣物一十二套、礼金一万二千块。
大概中午十二点时,杨家过礼队伍已到田家吊脚楼旁边,媒人秦代权点燃一挂小鞭炮,向田家表示过礼的队伍已经到达,提醒田家管客司准备接客。
田家所请的管客司田富贵听到鞭炮响后,便知是杨家过礼队伍已到,他也点燃一挂小鞭炮迎接。此时,前来吃酒的亲朋好友也越来越多,正值热闹之际。
礼管先生周旺二待鞭炮响毕,带着队伍直上田家大院,一眼便看到一张八仙桌摆在田家院坝中间,桌上有三个大碗,还有几瓶白酒。周旺二一下就明白这是要“拦门”讨红包。
其实周旺二和田富贵是老熟人,二人都精通土家婚礼习俗,都常被人请去当礼管、管客司之类。到底二人谁最能干,在大家看来是不分胜负的。
只见田富贵手拿酒瓶打开瓶盖分别向三个大碗里斟酒,周旺二也上前一步打开了一瓶酒分别向三酒碗斟酒表示回应,这时田富贵发话了。
田富贵问:“门外来了一队贵人,吹吹打打闹腾腾,千里迢迢来到此,你有何贵事来寒门?”
周旺二答:“或是壮元来贺喜,或是祖宗差我行,千里迢迢来到此,主管先生有何事情你吭声。哦,原来你是拦门先生在此拦门啊……我奉杨家贵人所请,奉子东所差,今日是贵府小姐高升之期,前来迎亲接嫁,衣帽不恭,礼物不周,还请先生海涵海涵哦!”
田富贵应道:“哦!原来是迎亲的周先生,田某久闻先生的大名。既然是来迎亲,我得问你,从旱路而来还是从水路而来?从旱路来翻了多少山?从水路来又过了多少滩哦?”
周旺二答道:“我从旱路而来是乌乌腾腾不见山,从水路而来是波涛滚滚不见滩。”
田富贵又问:“那你从旱路来是何树为公何树为母?你从水路来是何水为公何水为母呢?”
周旺二答:“我从旱路而来是松树为公梅树为母,我从水路而来是江水为公海水为母。”
田富贵放缓了语气,道:“哎呀!礼管先生果然有名,水路旱路都讲得清,不过礼管先生你且听,这个事情你要不听,寒府小姐是高升去,他难母难公,姊妹难别,所以大的哭哭啼啼,小的悲悲切切,这种事情我就告诉礼管先生,我要给先生斟酒三杯,一杯酒是满满斟,一朝天子一朝臣;二杯酒是满满斟,周公致礼来接亲;二杯酒是满满斟,我不敬礼管先生敬何人?如果你不饮我这杯酒,枉费田家祖宗一片心。”
周旺二自然懂理规,又答道:“三杯酒是满满斟,今日我不吃这杯酒,枉费祖宗一片心,主东请我来过礼,那个礼行主东他没兴,这个礼行没周到,你大量君子待小人。”
田富贵问:“主东请你来过礼,那有主东礼不兴,你骗鬼。你屁股上挂钥匙,找不到门在哪里哦?”
这时,看热闹的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周旺二不慌不忙地回答:“哎哟,前山一篼草,是风吹二面倒,你即然要礼行,我这里不是有个痞子吗?说着他一把将挑礼的乡帮弟兄秦兴卫推上前去。”
秦兴卫急了,吱吱唔唔地说:“你们扯就扯,莫扯我,又不是我娶媳妇?”
这时又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周旺二和田富贵扯嘴皮越来越起劲了。
周旺二说:“钱财如粪土。”
田富贵答:“仁义值千金。”
周旺二说:“礼行只给我。”
田富贵答:“何须来相亲。”
……
周旺二原准备跟田富贵一直对下去分出胜负,但见到四周这么多看热闹的人,再者礼数肯定跑不掉,便假装认输答道:“哦,是这样的。”
说完,他从荷包头掏出一个红包递给田富贵。田富贵把红包打开一看是一块二角钱,心里气不过,问:“礼管先生你莫忙,贵府属富足之府,何值一块二来扫梗大皮(土家方言——出丑)?
见田富贵看不上红包,周旺二答道:“先生请海涵,在下是个山里人,出生家境贫寒微,少读诗书言辞顿,不懂其礼数大小,意思意思。”
田富贵听话中有话,说:“田府虽不是名门望族,但非一块二之价。”
周旺二这下是和尚的脑壳——无发(法),又递一个红包给田富贵。
田富贵打开一看是十二块钱,心中暗叹,这个周旺二今天还真打算整死我啊,在这大庭广众之下我也不能扫皮(丢面子),看来得继续拦门。他问道:“礼管先生果然名不虚传,这礼数是样样精通,可我田府之规矩在礼管先生眼中实属不起眼,只能十二块钱值之,继续拦住不让进门。”
周旺二见这样下去只是拖沓时间,还是进不了屋,于是只好把一个一百二十块钱的红包双手呈上,田富贵打开一看是一百二,放入荷包后笑逐颜开道:“既然先生礼已行到,伙计们快把门打开,先生请上座,又吃茶来又喝烟咯。”
乡帮弟兄们进了屋,把所带来的礼物摆在田家堂屋里,让管客司田富贵清点。媒人秦代权把杨家备好的一万二千块摆在玻璃盆里面的圆形礼交给田富贵。一切清点完毕后田家摆出油茶汤招待过礼队伍,喝完油茶汤后进入厢房喝茶休息一会后准备吃饭。
吃饭时,田家大酒大肉摆上桌招待杨家过礼队伍。大家都说田家富有,酒菜很是丰富。酒足饭饱后,大家又一路说笑返回野茶杨家。
(五)
腊月十八那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在带宾先生(土家结婚带队者)潘鹏厚的带领下,接亲队伍在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八九点钟左右,队伍就到达田家,乡帮弟兄们把抬嫁妆的行李放好后便入厢房休息,等待吃早饭后发亲。带宾先生潘鹏厚同田家的管客司田富贵进行交涉,各方面沟通妥当后,潘鹏厚吩咐乡帮弟兄们绑嫁妆,他们把最重最不好抬的穿衣柜排在第一位,然后依次是碗柜、小衣柜、柜子、梳妆台……最后才是火盆、椅子等,每一台小型嫁妆还架上放一床铺盖,整整捆了二十多台。
绑完嫁妆,田家开始摆早饭席了。只见田富贵站在堂屋门口双手背在背上向众人喊话:“各位三亲六戚,团转四邻们,在下有话要说,因为路途遥远,头轮先安置送亲客和乡帮弟兄们,我们这头的客人等哈哈儿,二轮再安,请大家原谅哈。”
吃完早饭,田家准备发亲了。田富贵一声高喊:“亲朋族戚且听好,良辰吉时已经到,八仙锣鼓请奏乐,烟花火鞭快鸣炮,迎亲姑娘作准备,有请新贵人上轿。发亲啰!各就各位。”此时,乡帮弟兄们早已站在自己认领的嫁妆边上,田家的送亲队伍也准备就绪,大伙在欢天喜地的气氛中准备出门了。
这时,唢呐客把腮帮子鼓得像癞蛤蟆一样使劲地吹着催人泪下的《出门调》。早已哭得泪流满面的田卫君被哥哥田卫博慢步背出房屋,嫂嫂陪同出来一边喊道:“把脚看好起,千万莫勾大门槛啊!”
据传说,新娘出门时若脚勾到了大门槛,就把娘家的好运全带到婆家去了,从此娘家会穷得揭不开锅。
新姑娘来到了大门外,打上了一把花伞。这伞叫“露水伞”,出嫁这天,管它是天晴落雨都得打上,这是土家人的规矩。
田富贵点燃一挂小鞭炮,随后亮开嗓门说道:“青山青,绿水长,亲戚之情终难忘;山路弯,草常绿,远来的贵客要离去,准备送客喽。”
带宾先生潘鹏厚也点燃一挂鞭炮回应道:“天很宽,地很广,亲戚的未来日子长;山常青,水长流,打扰了贵亲马上走。”这样一来表示感谢,二来是出发的信号。
唢呐响起,乡帮弟兄们立即抬起嫁妆飞跑,刚出发时大伙还守规矩,按风俗习惯让抬大衣柜的走在最前面。等走上一段路后,爱玩闹的乡帮弟兄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人人都想抢到新姑娘前面去逗乐一下,他们抬起嫁妆边走边喊号子。
有人在喊“上有刺蓬挂顶”,有人应:“弯腰不挂”;有人喊:“下有石头凸起”,有人应:“高高举起”;有人喊:“左边有个之字拐”,有人应:“往右摆”;有人喊:“天上鸽子飞”,有人应:“地上牛屎一大堆”……。这些,都是抬嫁妆常喊的号子。
最爱玩闹调侃的,要数抬火盆的卢成发和陈波两人,这两人身强力壮,抬着火盆像打空手一样,跑得最快。他俩一路上跟着新姑娘后面,把其他抬嫁妆的远远甩在后边。在爬坡时,陈波喊着:“前面几步梯,”卢成发答:“几步拿上去。”陈波又喊:“上坡好歇气哦,”卢成发又答:“歇气好打屁哦。”二人一喊一应,让新娘哭笑不得。想笑,又害羞;想哭,又确实哭不出来,最终还是偷偷地笑了出来。
中午时分,乡帮弟兄们已把嫁妆抬到杨家门前不远的大路上了,于是歇气等待田家前来送亲的队伍。
尽管快拢屋了,卢成发和陈波还喊着号子调侃逗新娘。陈波说:“嫁妆抬过小河沟,”卢成发答:“新姑娘由我来逗。”陈波又说:“杨家男客诀死你,”卢成发答:“他儿喊我大姑爷。”这两人嗓门大,逗得杨家院坝里的众人大笑,就连耳朵不灵便的杨三毛的爷爷也听到了。
众人这么一笑,卢成发和陈波更是得意忘形,陈波吼道:“恋娇莫恋别人妻。”卢成发应道:“生个娃儿别个的。”陈波又吼:“当面给你喊表叔。”卢成发答道:“背后诀你狗日的。”两人这一闹,院子里更是笑声喧起,热闹非凡。但这让杨三毛的爷爷实在听不下去,这老汉跑到院坝边用拐杖指着二人大吼:“闯你娘的鬼,你两个才是个狗日的。”这一骂,玩闹的乡帮弟兄们才稍稍安静了下来。
嫁妆到屋,新姑娘到家,拜堂,入洞房。唢呐声、鞭炮声、欢笑声……弥漫在杨家院子里。
(六)
腊月二十那天,杨三毛和田卫君小两口骑着摩托车去田家“回门”,路过活龙坪街上遇到了邱长奎。虽然杨三毛知道了之前是邱长奎是嫉妒自己和田家的亲事而故意整人,但杨三毛还是把摩托停下来上前给邱长奎递上两只烟。
此刻,邱长奎似乎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财大气粗又怎么样,杨三毛胜在知书达理和为人处世的品格。
杨三毛和邱长奎简短寒暄后,他骑着摩托带着媳妇儿朝凤凰村去了。邱长奎透过吐出的烟雾看着小两口的背影,一声叹息。
毛二哥?感谢您支持码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