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古代的风俗禁忌

《礼记·典礼》载:“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可见禁忌的风俗在古代已经成为普遍的文化现象,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渗透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

什么是禁忌?

禁忌是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约定俗成,认为绝对不能做的事情。禁忌有两个主要特征:危险和具有惩罚作用。人们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使自己不受伤害,从而在心理上、言行上采取自卫措施,一旦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会遭到鬼神的惩罚。因此,禁忌是在鬼神崇拜中产生的。

禁忌大致分为:原初阶段,主要表现为丧葬禁忌与祭祖禁忌,这是和鬼神信仰联系最直接的。次生阶段,将鬼神崇拜的禁忌制度化、礼仪化,有烦琐的规定,凡是认为不吉利的,都在禁忌之列。消亡阶段,从近代开始,随着科学逐渐深入人心,禁忌自然开始有所转换,有减少甚至消亡的趋势。

禁忌的本质是什么?

禁忌,顾名思义,就是指被禁止和忌讳的言行。这本来是古代人敬畏超自然力量或因为迷信观念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措施。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禁忌起着几乎和法律一样的规范与制约作用。时至今日,由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加深以及科学文化的普及,禁忌的神秘感和迷信观念逐渐消除。但是,仍有不少禁忌被保留下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禁忌多属封建迷信的表现,但其中不乏合理的因素,如礼仪禁忌等。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讲究禁忌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禁忌有哪些作用?

禁忌从本质上讲是原始社会唯一的约束力,是人类社会中所有带有规范性质的源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禁忌的作用有几个方面:

1.教化功能。禁忌在民间已形成“劝惩”的信条,有增强阻止胡作非为的威慑力,在现实生活中的伦理教化作用,是一般教化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2.自我保护功能。禁忌告诫人们在接触某事物时必须小心谨慎,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这是抵御伤害的一种有力措施,因而它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功能。

3.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由于禁忌对人们的言行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不但可以发挥法律一样的效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觉能动性,有助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秩序。

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素质的提高,很多迷信的禁忌逐渐被遗弃。但有很多禁忌合乎科学要求,仍在人们的生活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过小年有什么禁忌吗?

如今一说到过年,大家都觉得喜气洋洋,殊不知过年时也是有诸多禁忌的。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又叫过小年。民间传说灶神是一家之主,他暗中观察一家人的善恶行为,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就会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作为赏罚的依据。人们在这天祭灶神,是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一天要把旧灶神像揭下来换上新的灶神像,用糖糊住他的嘴巴以免说坏话。男主人焚香跪拜祷告,女主人靠后站。因为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屋外还要燃放鞭炮,欢送灶神上天。

除夕之夜有什么禁忌吗?

除夕之夜有很多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恶语、忌泼污水、灯油泼地等。在吃年夜饭时禁忌更多。

1.语言禁忌。长辈给晚辈添饭夹菜时,如果吃饱了不想再吃,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茶吃完了,不能说“没有了”,而要说“吃兴了”。这些吉利话,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避免说“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如果是不小心说错了,要说“童言无忌”,以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2.祭祀禁忌。吃年夜饭之前,要祭祀祖先,这时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和祖先争座位;不能吵闹,不能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的不敬;大祭祖灵时,不能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被无主鬼魂听到,造成小孩夭折。正式吃饭时,忌讳别人来串门,这叫“踩年饭”,会使一家人不得安宁。

3.守岁禁忌。吃完年夜饭,在通宵守岁时,也有一些禁忌必须遵守。如:不能大声说话,以免惊醒恶魔;不能照镜子,以免见“恶魔”;不能灯油泼地,导致祸害接踵而来;不能打碎器物,意味着这年会“破运”,如果不小心打碎了,要用红纸包起放在神案上,数天才可以化解。

除夕的禁忌很多,主要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乞求平安的心理愿望。

大年初一到初十各有什么风俗或禁忌?

正月初一忌花钱,叫“出财”。大年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预示着一年运气,所以除了给红包,还要注意不能花钱,否则一年钱都不够花。如果去人家串门,要给人家带一根木柴,这叫“进柴(财)”,预示一年的财运都会好。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和儿女回娘家拜年,俗称“回门”。回门时不能空手,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不吉利。而且外嫁的女儿和丈夫只能中午在娘家用餐,称为“食日昼”,女儿必须回婆家吃晚饭。

正月初三俗称“赤口日”,是旧时阴阳家所定的禁忌日之一。在这一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斗,因此人们均不外出向亲友拜年,只在家中祭祀神明。所以赤口日又称为“小年朝”。

正月初四忌出门,必须待在家里,因为“初四”与“出事”谐音,这一天出门不吉利。民间还说大年初四灶王爷要来查户口,不可外出。

正月初五这一天俗称“破五”节,因为之前的许多禁忌过了这一天都可以破除。而这一天又承载了人们太多的希望与寄托,所以这一天的禁忌也特别多;不能用生米做饭,要吃饺子;不准妇女串门,新婚女子也在这天归宁。另外,春节期间关门歇业的大小店铺也选择在初五这一天开市,因为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预示着招财进宝。

正月初六这一天被称为“马日”,要“送穷”,将过年期间的垃圾全部清除干净。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独具特色的过年风俗。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送穷办法,虽不相同,但基本寓意都是一样的,都在于送走穷鬼。送穷的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心理愿望。

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也叫“人胜节”。传说女娲娘娘在造完了牛、马、猪、羊、鸡、狗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这一天是人的生日。人胜节这天,不能走亲戚,不能出远门,要在家团聚。这天下午一般吃面,叫“拉魂面”,意思是过年时人们东走西串,心跑野了,要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如果天气晴朗,预示着这一年五谷丰登;如果天气阴暗,预示着这一年收成不好。正月初八还是众星下界之日,家家户户要制作小灯点燃祭祀,称为“顺星”,又叫“祭星”。寺庙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等天上的星出完了,各家各户都要举行顺星的祭祀仪式。取八字的读音,将正月初八演变成敬八仙节。正月初八还有“放生”的活动,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的品德。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民间称“天公生”,道教称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天”,因而他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表示庆贺。传说天上的地上的各路神仙都在这一天隆重向天公祝寿,并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俗称“石头节”。“十”和“石”同音,所以民间禁忌搬动石头。所有的磨、碓、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使用,并且还要烧香祭拜。除夕在石具上贴上春联之后,就禁止使用,只有过了正月初十,才能开封使用。

“龙抬头”我们要做什么?

农历二月二是中国民俗中的龙抬头节,又叫春龙节。

这一天对龙一定要祭祀,否则这一年风雨不顺,五谷不收。农家要在院子里用草木灰撒一个圆圈,放入谷子、黄豆、高粱、玉米、芝麻等五谷杂粮,俗称“填仓”,以此来祈求五谷丰登。

这一天吃面条叫吃“龙须面”,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饼叫吃“龙鳞饼”,以此来讨龙神的喜欢。腊月二十三杀的猪,猪头要留在二月二吃,是为了把最好的祭品献给龙王,称为“挑龙头”。

不愿上学的孩子,这一天要静坐读书,叫“望子成龙”。妇女要停止做针线活,以免误伤龙眼,让龙王生气。

端午节时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和禁忌?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的时候,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五月本来就是“毒月”,端午节又是“毒日”,所以端午是九毒之首。这个时期是毒虫猖獗的时候,邪气会对人的身体构成伤害,因此端午节有很多禁忌。

端午节毒气伤人,要插艾草、挂菖蒲、喝雄黄酒来驱虫辟邪,保障一家人身体健康。祭祀时,如果心情悲伤不高兴,要与家人团聚或结伴郊游,调节身心健康。邪毒伤身,要严禁房事,女子要回娘家避灾。

恋爱有什么禁忌?

我国少数民族的恋爱比较自由,有些并不需要媒人的撮合,青年男女可以建立恋爱关系。不过,也要遵守一定的禁忌,只是不同民族之间略有不同。

1.农忙时节禁忌。傣族在每年的七月十五关门节到十月十五开门节,是农忙季节,青年男女是不允许谈恋爱的。

2.对歌禁忌。苗族、瑶族的男女青年喜欢以对歌的形式建立恋爱关系。但苗族规定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只能在田间或者姑娘们聚集的挑花场唱。小伙子吹芦笙,不准边吹边向寨内走,只能边吹边向寨外走。吹芦笙时也只能吹一对芦笙,不能两对以上同时吹,因为只有办丧事时才吹两对以上的芦笙。瑶族规定同一个村寨的青年男女不能对歌;老人在场时不能对歌;自己家中的人更不能对歌;男女二人单独相处或在僻静的地方也不能对歌。

3.幽会禁忌。崩龙族男女青年恋爱,父母不加干涉,男青年可以自由约会姑娘“讲话”,但只限定在家中谈恋爱,不能在外边幽会。山寨竹楼前有供男子出入的大门,后有供妇女通行的小门。男子约会姑娘时,要走小门,不得走大门。

4.身体疾病禁忌。民间忌讳身体健全的人与身体有残疾的人恋爱、结婚。汉族民间又有忌与有狐臭的人家结亲的风尚习俗,认为狐臭会传染,难治愈。还忌讳与有内疾的人结亲,包括与有性病的人结亲。

5.婚前性行为禁忌。中国绝大多数民族都禁止婚前性行为。在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是不道德、伤风败俗、见不得人的事,是要坚决禁止的。汉族强调“童贞”,女子尤甚,如果失去童贞,就会被社会和家庭所遗弃,造成婚姻的破裂,甚至有生命的危险。

婚礼有什么禁忌?

在我国风俗中,婚姻是人生历程中最为重要的大事之一,因此,婚礼方面的禁忌也很多。简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忌于鬼月,即农历七月完婚。

2.忌于农历六月完婚,这样有半月妻的意思,不吉利。

3.床必须放于正位,切忌和桌子衣橱等家具的尖角相对。

4.新婚前夕,新郎不能一个人独睡新床,而要找一个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5.参加订婚的人,在订婚的当天不可扇扇子,否则便有拆散之意。

6.订婚喜宴结束后,双方都不可说再见,否则就有再婚之意。

7.新娘在结婚当天所穿的衣服中,不能有口袋,免得带走娘家财运。

8.新娘离开娘家时必须哭,哭得越厉害,今后的日子就会越好过,反之亦然。

9.新娘出门时,姑嫂都要回避,姑同“孤”、嫂同“扫”谐音,不吉利。

10.在迎娶途中,倘若遇到另一个迎亲队伍,“喜冲喜”会抵消彼此福分。因此,必须互放鞭炮,或者双方媒人交换花朵来化解。

11.结婚当天,所有的人都不能接触新床,直到晚上睡觉。新娘更是不能碰到床边。

12.结婚当天,新娘不能躺下,否则便有病倒床上之意。

13.在礼堂上,小孩不能哭,否则不吉利。

14.新娘进夫家门时,不要踩踏门槛,要跨过去。

15.生肖属“虎”的人或寡妇,不能观礼和进洞房。

16.新娘不要踩到新郎鞋,因为这样有羞夫之意。

17.回门当天,新婚夫妇必须赶在日落前回夫家,不能留在娘家过夜。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夫妻二人切忌同房,以免冲撞娘家,让娘家倒霉。

拜堂有什么禁忌?

拜堂俗称“拜天地”,是中国汉族及某些少数民族中典型的婚姻缔结的仪礼。一般是在男家中庭设香案,新娘和新郎在唱礼官的唱导下行交拜礼。拜天地有三项程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在新郎新娘拜堂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禁忌。

如果公婆的年纪才四十出头,比较年轻,是忌讳受拜的,恐经受不起而折福。这时往往叫新郎新娘朝神龛叩拜。

在举行结婚仪式时,忌讳小孩和戴孝的人进入结婚厅堂。因为小孩常常会哭,结婚是件喜事,给小孩子一哭一闹,是很败兴的,不吉利。戴孝的人容易使人想起丧事,也是不吉利的。

避讳孀妇,避讳与新郎、新娘属相相同或相克的人,以及结婚多年无子女者,不能参与结婚事宜,更不能到拜天地的厅堂上来。陪伴新郎和新娘的人要双数,忌讳单数。

洞房里有什么禁忌?

洞房是特意为新婚夫妇准备的,俗称“新房”。新房是夫妇关系得到认可的见证,也是传宗接代的重要场所,其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洞房中最重视的是摆设,一般都布置得富丽堂皇,喜气洋洋。

1.鲜花忌。洞房内忌摆鲜花,因为鲜生花易萎,恐不吉利。只有莲蕉花不忌讳,因为有“连招贵子”的意思。

2.时辰忌。在安床的时候要选择吉日吉辰,安床的位置也要配合男女双方的生庚干支,并根据门窗与神位坐落的方向而定,忌讳床与桌椅柜橱的尖角相对。

3.忌讳寡妇、孕妇、属虎的人等进入。更忌讳坐新床,摸新房内的物品,这样恐怕会对新妇不利。

4.空房忌。在晚上睡觉时,要由一名童男陪伴新郎睡床上。新房从布置好摆设之后就忌空房,也忌单人独睡。旧时汉族有些地区在新房布置好后,准备去迎娶新娘时,还叫一童男手持大锣,在铺设齐备的新房内敲打三声,谓之“响房”,随后喜轿才出门发往女家。

寡妇再嫁时有什么禁忌?

我国大多数民族忌讳娶寡妇。死了丈夫的寡妇,她丈夫的魂魄常常会附身,谁娶了她,谁就会有灾难。还有的认为娶了寡妇,阴间里她原夫要来和后夫抢夺。因此在寡妇改嫁时,有许多禁忌,并且在风俗习惯方面明显区别于正常的嫁娶。

1.伞下寡。广西中部一带的壮族,把蜜月里死了男人的叫“伞下寡”。“伞下寡”改嫁,出门不能梳妆打扮。只能半夜里一个人从后门悄悄走出,半路上还要有人朝她走来的方向打枪,吆喝:“不准他跟来,打死他,打死他!”意思是赶跑原夫的灵魂。然后,像押犯人一样,把她押送到新夫家。

2.鸳鸯寡。生儿育女后就死了男人的叫“鸳鸯寡”。“鸳鸯寡”改嫁,先要在半夜三更到深山老林的小草棚中,躲避原夫七七四十九天,然后才能去新夫家生活。

3.断桥寡。男人不是因病而死的叫“断桥寡”。“断桥寡”再嫁,要先到野外待三个晚上,每晚都要搂抱大树多次,意思是让她“克树”,不再“克人”。被“断桥寡”搂抱过的大树,切忌砍伐使用。

由于情况不同,各种寡妇改嫁的习俗也就不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婚姻法》的贯彻执行和对性别歧视、性别压迫的批判,寡妇和离婚妇女的再婚已被社会所承认。因而,再婚方面的许多禁忌,也都消失或者明显地改善了。

孕妇室内活动有什么禁忌?

民间有把孕妇的腹腔与孕妇的住室相类比的习惯和信仰,认为孕妇的住室也是胎神常驻的主要处所,或者把胎儿的驻处由腹腔扩大到寝室,以为在室内的活动会感应到孕妇的腹中。因此,在孕妇室内的行为要处处小心谨慎,不可稍有大意,否则便会影响到孕妇腹中的胎儿。归纳起来,孕妇室内必须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忌动砖瓦土石。室内墙壁房上的砖瓦土石禁忌移动、毁坏,恐怕触动了胎神,胎神自己可以按月令变更位置,但忌讳人为地给它变动。

2.忌钉钉子。室内墙壁上、家具上、门窗上都不能钉钉子。万一不小心把胎神钉在那里不能动弹了,胎儿就会不能正常发育而变成“死胎”。

3.忌挂人物画像。有的地区孕妇室内忌挂人物画像。据说多看画上的人会使孕妇腹中的胎儿和画上人物长得一样。俗称“换胎”。

4.忌动剪刀、针线。动剪刀会剪断东西,动针线、锥子等会扎穿衣物。如果恰逢胎神在时,就会伤害胎神。一旦伤着了胎神,就会生下无耳朵、瞎眼睛等五官不全的孩子。

5.忌捆绑东西。据说在室内捆绑东西,会生十指不能伸直或手脚弯曲的怪孩子,又有的说会使胎儿出生时脐带缠绕在脖子上。

6.忌手臂上举。民俗中以为胎儿在母腹中咬着一个奶头一样的东西,才不致坠落。孕妇如在室内举臂向上摘、摸、够什么东西,会使胎儿所含的奶头脱落,导致胎儿饿死或流产。

7.忌搬动大型家具、器物。随意移动室内桌椅、橱柜、床凳等物品会触动胎神,导致流产、滑胎,或生下五官不齐全的婴儿。

8.忌坐、睡在熊皮和獐子皮上。这是鄂伦春族的习俗。否则,会引起流产。

9.忌冷水洗浴。孕妇忌冷水洗浴,恐伤胎气。

10.忌肩披线、绳,恐婴儿绕脐生。

以上孕妇室内的禁忌,有些在如今看起来似乎没有道理,但其主要目的,是要给孕妇创造一个清静的环境,让其平平稳稳地产下婴儿来。

孕妇在室外活动有什么禁忌?

如果说胎神主要是在孕妇寝室内驻足的话,假如孕妇要离开寝室,实际上也就要远离胎神了。所以,当孕妇离开寝室时,暂时会得不到胎神的护佑,因而对孕妇来说更有一层危险。归纳起来,孕妇在室外的禁忌又有如下几种:

1.忌手抓食盐跨过门坎。民间认为会得罪门坎神,将来孕妇分娩时,婴儿的手会先出来,因此而难产。

2.忌在门口伸头缩头。孕妇站在门口看人,一会儿伸头到门外,一会儿缩头到门内,会使婴儿出生时伸伸缩缩不能顺利地分娩。

3.忌夜晚不归,在外露宿。孕妇忌讳夜晚外出不归。因夜晚室外多鬼祟,恐胎儿被鬼煞的邪气伤害。据说夜间会有黑虎神、白虎神出没,如孕妇撞见,对胎儿最为不利。忌夏夜在室外露宿,恐有妖魔扑身,而生怪胎。尤其在雾夜,孕妇最忌在室外露宿。俗说“雾(误)了胎儿”。

4.忌跨过牵牛绳。汉族、畲族有忌孕妇跨过牵牛绳的习俗。据说孕妇跨过了牵牛绳,就会发生难产。因为牛的怀胎期为十二个月,孕妇如果跨过牵牛绳,就会和牛的怀胎期一样长,那自然是难产的象征了。

5.忌把澡盆拿到室外。台湾在七月普度孤魂饿鬼期间,一说是在盂兰盆节期间,忌把孕妇的洗澡盆拿到院子里。恐夜间忘收回,触怒了普度公、黑虎神或孤魂饿鬼,对胎儿不利。

6.忌坐房檐下。河南有此习俗,恐胎儿中风。

7.忌在葡萄架下乘凉。河南有此习俗。传说葡萄架下易藏仙家、鬼祟,怕孕妇中了邪气,又恐将来会产下葡萄怪胎。

8.忌足践落花。湖南有此习俗。否则,分娩时必致“踏花生”。俗谓小儿生时双脚先下为“踏花生”。

9.忌在平常不去的地方大小便,会有“异常”之虞,或谓将导致难产,使母子伤亡。

10.忌见月蚀、月晕。月亮属阴,俗称“月娘”“太阴娘娘”,是女性的象征也是月亮发生的异常现象。孕妇若受此感应,将导致贫血、流产,或生下四肢残缺的婴儿。

11.忌看戏曲。民间多认为孕妇不宜看戏听曲。其理由不一,有的说看了布袋戏,会生无肝肺内脏的孩子;有的说看了傀儡戏,会生无骨或有软骨病的孩子。这些都是“换胎”忌观念的演绎。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忌孕妇看戏还是有一定的客观实际意义的,这样做可以令孕妇深居简出,限制孕妇到人多嘈杂的热闹场合中去,以免孕妇被挤着、撞着,以至闪腰扑跌,确保胎儿不被损伤。所以,对孕妇看戏的禁忌,并非全无道理。

以上室外活动禁忌,多数仍是与胎神禁忌有关的,是从孕妇及孕妇腹中胎儿的安全、吉祥方面考虑的预防措施。

古人为什么对婴儿的出生时间有忌讳?

汉族的习俗,忌讳婴儿与父亲同月出生如有此情况,就必须请算命先生排“八字”,算本命。如果与父母的八字相冲,必须要把婴儿拜寄给别人或者神灵,或在大路口立指路碑,以消除隐患。旧时,有几个日子对婴儿出生是很忌讳的。一是正月初一和十五,一是五月初五,一是七月十五。

如果婴儿在正月出生,因为正月是热闹、闲暇的日子,民间以为婴儿性毒,不让父母安生,所以忌讳此时生的孩子长大妨父母。

五月初五又称“五毒日”,是不吉祥的日子,这一天出生的孩子是“五毒”转生。民间普遍有“五月五日生子不举”的说法。即这一天出生的人,因与五、户、父、母同音,所以有碍于“门户”,有害于父母,男孩克父,女孩克母。所以,这一天发生弃婴、溺婴的情况较多。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是野鬼还阳的日子。当天出生的婴儿大多都是野鬼托着莲花灯投胎转世的,长大不好管教,会克父母。所以,七月十五分娩是人们非常忌讳的事情。

产房内有什么禁忌?

产房是禁地,很多人是被禁止出入的。汉族妇女分娩后,一个月内禁忌生人入产房。特别是孕妇、寡妇、属虎的人、新娘子等,而戴孝的人则更加忌讳。就算是自己的家里人,如果属于这几种情况,也必定被拒之门外,通常会认为他们会给母子带来灾难。汉族还禁忌带铜、铁金属器皿和带钥匙的人进入产房。这些忌讳是怕将产妇的奶水带走。

妇女产后禁忌什么?

生孩子对女人来说是人生的一大关口,是悲是喜,是吉是凶,都要看分娩的顺利与否。分娩是产妇身体和精神经受考验最严峻的时刻;又由于对分娩有不洁净的观念存在,所以不论是从外界对产妇分娩易冲犯的防范角度考虑,还是从产妇及婴儿身心健康的角度考虑,对产妇来说都有一系列的禁忌事项需要遵从。

1.忌冷水、冷风。分娩时产妇的骨头榫都张开了,这时如果被冷风吹着了,或被冷水激着了,会落下病根,一辈子受罪。所以,产妇分娩后要注意保暖,不能受凉,连房间的门窗都要捂得严严的,一点也不能透风。具体地说,要求产妇分娩后避冷风一百天、忌用冷水沐浴、三日内忌洗衣服、四十天内忌接触冷水。

2.忌阳光直射。产妇在产期内出门,必须戴帽,忌太阳直照头顶。否则,认为是冒犯了太阳。实则有护卫产妇,使其免受强太阳光直射的作用。

3.忌污水乱泼。产妇分娩时的污水最忌随意乱泼,会认为污及送生娘娘,或污及其他神灵鬼煞,遭其谴责或报复。此俗流行甚广。

4.忌月内串门。产妇在坐月子期间,“血污”未退尽,秽气重,如入他人家门,则被认为是“产妇冲宅”“热血扑门”,是污秽不堪的事,是不祥之兆。如有犯讳者,俗传她死后做鬼也要去洗人家的门槛。所以,民间最忌妇女产后未满月就到别人家去串门。

5.忌见产妇。产妇忌见产妇,两个分娩未满月的产妇忌互相贺喜,恐犯“喜冲喜”之讳。

6.忌夜间外出。民间以为夜间是鬼煞四处活动的时候,恐冲犯了神煞鬼魅,给产妇及婴儿带来不幸。所以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忌出门,尤其是夜间,更忌外出。如果实在需要夜间外出,可用一把雨伞遮秽。

7.忌触打小孩。民间认为产妇手指有毒,如果用手触摸到小孩的眼睛或打小孩,就会使小孩染上红眼病,或者小孩长大后不怕挨打,不好管教。

8.忌养鹅。在南方,人们认为鹅粪有毒,如果产妇饲养时,不小心脚踏鹅粪,就会使婴儿受到感染而出痘疹。

9.忌房事。产妇在坐月子期间禁忌房事。因为这个时期产妇身体不洁净,会损伤男女双方身体。更重要的是,此时产妇身体很虚弱,也不宜房事。

养护婴儿有什么禁忌?

婴儿生下来,如果一切顺利,接着就是乳养和照顾了。在这个时期,婴儿的生命非常脆弱,需要精心照料,才能发育成长。在婴儿的发育和养护方面,各地都有许多禁忌:

1.乳儿忌。沿海一带,婴儿满一天后有讨“开喉奶”的习俗。有些地方在婴儿降生的第二三天,仍只给喝一点甘草水或蜜水,而不给奶吃,要到“三朝”以后才能开始喂奶。喂奶之前,要先向邻居讨要奶水喂婴儿。生男孩的要向生女孩家讨要;生女孩的要向生男孩家讨要,意思是祝愿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得到好姻缘。乞奶不能是同姓,并且被乞奶的一方是产后四个月的人家,否则就会“喜冲喜”。

2.饮食忌。婴儿忌吃生硬、不好消化的食物。北方忌让婴儿吃大米饭、馍、油饼、青菜等。未满月时,只吃母乳,别的忌食。满月后,可喝稀粥、面汤、菜汤、肉汁等,忌食肉类、豆类食品。直到满周岁后,才能动荤腥。否则,认为婴儿会积食、生病。南方,婴儿满月后,即可开荤,吃米饭、肉食。江浙一带,还有“叨光”的习俗。婴儿满月开荤时,不能吃自己屋里的食物,必须到办喜事的人家乞取鸡、鸭、鱼、肉之类的食品来开荤。

3.襁褓忌。襁褓是指包裹婴儿的布和被褥。一般忌新喜旧,主要是害怕新布会损伤婴儿。又有人说最好是用高寿老人的旧裙袄做襁褓,这样可以保佑婴儿健康长寿。襁褓也不能太厚,否则容易使婴儿生疮。襁褓被婴儿的便溺弄脏,洗完后不能搭在高处晾晒,又忌夜晚不收回室内,否则可能会遭鬼祟,伤害婴儿。

4.穿衣忌。婴儿出生三日时,要给婴儿洗一次澡,俗称“洗三”。洗完澡后,可给婴儿穿件小褂子,但忌讳穿裤子,迷信的说法是,婴儿不到一百天不穿裤子腿脚灵活,即使夭折也可以迅速转生。否则,就会被绊住腿脚,到了阴间将一去不复返。双胞胎婴儿,禁忌穿戴不一致。

5.洗浴忌。婴儿要勤洗浴,否则恐生疔、疮。用水要冷热适中,洗的时间不能过久。洗浴后用蚌粉扑身,可避邪。洗婴儿的水,尤其刚生下来头次的水,忌讳乱泼,恐会亵渎神明。据说婴儿出生四个月内,胎神还停留在附近,如果污及胎神,婴儿就会有危险。

6.惊吓忌。婴儿忌受到惊吓。婴儿刚来到世上,对周围的一切很敏感,容易受到惊吓,所以产房内不能大声喧哗,不能碰撞物体,不能有生人来往,灯光不能太强。河南一些地方还有“挂神锁”的习俗。即在婴儿出生后,用一把锁锁在门上,直到满月后才打开;或者用红线穿一到四枚铜钱挂在婴儿脖子上,可以防止婴儿的魂魄被生人、野鬼带走。

7.剃胎发忌。婴儿的胎发,一般要在百日时或满月时剃去,据说是因为婴儿的胎发沾染有母体的血污,不及时去除会很不吉利。剃头时天灵盖上要留足一寸多的头发,叫做“孝顺发”,还要将所剃的胎发用红布包好送到神庙,求神保佑长生高寿。有些地方剃去胎发,还要用杏仁等物擦拭婴儿头皮,以避风邪,免生疮毒。

8.挠脚底板忌。婴儿忌挠脚底板,风俗以为挠婴儿脚底板会使他长大后没胆量,不敢过桥。

9.见人忌。江浙一带婴儿出生百天以内不许出门,外客也不能入内探视婴儿,否则,婴儿见到生人会“犯冲”,对婴儿不利,甚至导致死亡。瑶族认为穿白衣、草鞋的外人进入产房,会引起月子里的婴儿日夜啼哭,不吃奶,不睡觉。白族禁止带弩弓的人进产房去看女婴。台湾地区忌属虎的人看视婴儿,怕被“虎性”冲犯。侗族人家生子,将第一个来家探视的人称为“踩生”人。如果是男踩女婴,就认为阳气重,女婴吉利,容易养成人,而踩生者要倒霉三年,因此主人要热情招待;如果女踩男婴,就认为阴气重,男婴不吉利,会体弱多病,踩生者三年内必交好运,但会受到主人冷遇。

10.见物忌。婴儿忌见生人,也忌见生物。在云南,佤族婴儿不满月,忌把老鼠、蚂蚱带到家里来,否则,婴儿见了身上会起疙瘩。基诺族婴儿满月时,猎物和瓜菜不可以带进产房,直到太阳落山,才能解除此类禁忌,否则对婴儿不利。

11.摇篮忌。鄂伦春族忌在婴儿摇篮里放马镫、猎刀和猎斧一类的器物,否则,婴儿会遭不幸。汉族有忌摇空摇篮的习俗,否则,婴儿会爱哭,或将遭受不测。此外,摇空摇篮又意味着失去了婴儿,不大吉利。

12.看戏忌。忌婴儿看布袋戏、傀儡戏,大概是怕婴儿受到冲害,或惧怕婴儿因此而身残体弱。

13.言语忌。河南林州一带生男孩之家,一个月内禁忌说“男”字,怕邪魔知道后把孩子拉去,甚至要伪称生的是“女孩”。

葬礼有什么禁忌?

出生和死亡是人生中最大的两件事情,因此,在举行葬礼的时候,往往会有许多禁忌。如果犯了禁忌,就会被认为不吉利,或者对死者不敬。一般来讲,在葬礼中的禁忌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辰八字和死者相克的人,不能参加送葬仪式;同时,孕妇和婴儿也不可以参加送葬,怕沾染不祥之气。

2.在入殓的时候,亲人不能啼哭,以防眼泪滴在死者身上。据说,这样就会让死者不忍心离去,从而令灵魂无法升天,不能转世投胎。

3.在守丧期间,忌讳剪发,剃胡须。按照礼制,这样表示自己极度悲痛,以至于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形象。此外,也有的人认为,这样做是为了辟邪,让自己看起来和平时不一样,亡灵的鬼魂无从辨认,从而不会受到伤害。

4.抬棺的人千万不能说“重”字。据说,如果不小心说出,棺木反而会更重,或者是在行进的过程中掉落地上。

5.戴孝的人不能接触婚嫁中的新人,更不能接触产妇或者婴儿,因为他们身上有不祥之气。

出殡时有哪些禁忌?

在我国的丧葬活动中,有许多规定不能违反,否则就是对神灵的触犯,对死者的不敬。一般来讲,出殡主要有如下几种禁忌:

1.忌双日出殡。这是因为,在双日出殡有死两人的意味,所以出殡的日期必须是单日。

2.在死者灵前,千万不要让猫接近。按照古代的说法,倘若猫触及或者从尸体上跳跃,死者会忽然直立起来,祸害家人。

3.忌饮酒作乐。出殡的时候,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深切悼念,不能饮酒作乐,也不能办喜事。这种风俗代代相传,今天依然流行。

4.忌正午出殡,这是黎族人的风俗习惯,否则,就会招来灾难。

5.忌棺木从门出。这是我国满族的风俗习惯。他们认为,门是供人出入的,因此忌死人通行。古代满族在办丧事的时候,棺木都是从窗户里抬出去的。

6.忌讳火葬。我国许多地区都流行这种禁忌。据说,如果用火葬的方式,庄稼会颗粒无收,人和家畜都会遭灾。

古人在服饰上有什么禁忌的颜色?

颜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在服饰方面,不同的颜色代表着高低贵贱,好坏吉凶。因此,在一定的场合、一定身份的人,对某种颜色是忌讳使用的。

1.忌贵色。我国人认为黄色、紫色、香色等是尊贵的颜色。这些颜色曾经是皇室和达官贵人专用的颜色,民间百姓不得用于服饰。

2.忌贱色。绿色、碧色、青色是卑贱的颜色。元、明、清时期只有娼妓、优伶等卑贱之人才把它们用于服饰。百姓士庶都避忌用于服饰。

3.忌凶色。我国人把白色、黑色视为不祥之色。黑、白两色与死人的事有关联,容易使人联想到凶祸丧葬等不祥之事,因此在服饰方面很有避讳,一般人都忌讳穿着这两种颜色的衣服;尤其是在喜庆的日子里,更是忌讳穿着纯白、纯黑的衣裳,唯恐不吉利。

筷子的使用有什么禁忌?

我国人使用筷子,是从远古时流传下来的,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运用非常讲究。总结下来大概有下面几种情况是要避免的:

1.三长两短。是指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不吉利的,有代表死亡的意思。因过去我国人死后是装在棺材里的,在没有盖上棺盖的时候,看起来就是三块长木板和两块短木板,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食指伸出,用其余的四个手指拿筷子,就如同用食指在指责别人一样,是不被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吃饭时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也是不礼貌的。

3.品箸留声。意思是把筷子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嘬,并发出嘶嘶的声响。这种不雅的行为,会被人认为缺少家教。

4.击盏敲盅。在用餐时拿筷子敲打盘盏,这种动作看起来很像是乞丐在要饭,是相当不雅的。

5.执箸巡城。这种做法是说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回,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这是典型的缺乏教养的表现,很令人反感。

6.迷箸刨坟。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停地扒拉,如同盗墓刨坟一般。也是令人生厌、缺乏教养的表现。

7.泪箸遗珠。这是指在用筷子往自己的盘子里夹菜时,把菜汤流到其他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被认为是严重失礼。

8.颠倒乾坤。就是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会被人看不起。

9.定海神针。指在用餐时拿一根筷子去插菜品。如同当众向人伸出中指一般,是对用餐人的一种羞辱,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

10.当众上香。是指帮别人盛饭时,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这会被人视为大不敬。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为死人上香才这样做,因此是绝不能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我国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人的全部否定,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12.落地惊神。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是严重的失礼表现。我国人认为祖先都长眠在地下,筷子落地是惊扰了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也是不被允许的。

送礼有哪些禁忌?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送礼的习俗,在送礼方面非常讲究,因而也有许多禁忌。

1.颜色忌。白色代表贫穷和丧事,所以很忌讳。黑色是凶灾、哀丧之色,也被视为不吉利。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的颜色,很受人们的喜爱。

2.数字忌。有的地区送礼的数目必带“六”字。如送礼钱,是一百六十,主人会很高兴;送五百,主人反而会认为不吉祥而拒收。其中的原因,一说是与唐代贡礼为六份有关;一说是“六”字与“福禄”谐音。最为普遍的吉利数就是“八”,因为这让人们联想到“发财”的“发”。俗话说“好事成双”,凡是喜庆的大事,所送的礼物一定要双数,不能是单数。但有一个数字除外,“四”这个双数听起来好像是“死”,因而不吉利,必须避免。

3.物品忌。佤族日常生活中忌以辣椒、鸡蛋为礼物送人。这是因为旧时佤族部落之间交战时,常常送给对方辣椒来表示宣战;复仇则先送给对方鸡蛋。台湾民间馈赠,忌讳送手巾。俗话说,“送巾断根”,这是因为旧时丧家常于丧事办完后送手巾给吊丧的人,意思是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来往。此外,还忌讳用扇子送人,因为扇子夏天用完之后就无使用价值,常被丢弃,所以有“送扇,无相见”的说法,这样会引起对方绝交的猜疑。此外,还忌讳送人剪刀、甜果、粽子等。因为剪刀有“一刀两断”“一剪两断”的不吉之意;甜果、粽子是丧家不做的食品,若以此物赠人,恐怕人家怀疑自己是暗指人家为丧家。还要注意不能给老人送钟表,不能给夫妻或情侣送梨或伞,因为“送钟”同“送终”、“梨”与“离”、“伞”同“散”谐音。另外,不能给健康人送药物,不能给异性朋友送贴身的用品。

总之,赠物本是好意,若引起误会,或者起到相反的效果,那就完全违背馈赠者的初衷了。所以,这些禁忌习俗的形成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古代人为何忌剪发?

我国人一直受儒家文化影响。在古代,人们一直遵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伤损丝毫”的古训。女人要留长发,男人也不例外。在过去,剪去头发是惩办罪人的一种刑法。若是自己削去头发,一定会被别人以为是疯子,除非是削发脱离红尘,出家为僧尼。如果是断须,就一定是犯了法规,割去胡须,表示忏悔。到了清朝,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为了试探汉人归顺满族人的决心,颁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严令,不少汉人宁愿“抛头颅,洒热血”以维祖制。

为什么女子断掌被认为是不好的?

如果人的感情线和事业线合二为一,横贯于手掌中,好像把手掌截断为两部分一样,这就是通常说的断掌。我国人通常认为断掌是不祥之兆。古相书上说“男子断掌千金两,女子断掌过房养”。意思是说男子断掌是好事,说明具备创造财富的能力,价值千金。女子断掌则表示与父母缘薄,从小就要过继给他人。女子有这种掌纹,被视为命硬,克性较大,对身边亲人的运气都有所阻碍,她们自身的感情、事业、家庭也非常不顺利。

与眉毛相关的忌讳有什么?

古人认为眉毛的长势关系到人的面相,人的面相又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所以就有了一些忌讳。

1.八字眉。眉梢下垂,俗称“八字眉”,一般认为生这种眉毛的人为人阴险。也有人认为这是爱情不专、好淫逸的象征。俗语有“眉分八字,贪花柳”的说法。

2.虎眉。眉毛翘竖,呈“倒八字”形,俗称“虎眉”,据说生这种眉毛的人心毒、心眼坏。不过,一般人认为是性野,是有勇无谋的表象。

3.拔寿眉。古人常常把眉毛和寿命联系在一起,认为眉毛浓密粗长的人,一定长寿;尤其是那长得突出的几根眉毛,俗称为“寿眉”。寿眉是最忌讳拔下的,长得越长越好,即使是长得遮住了眼睛,也不拔掉,否则便会“折寿”。

4.少眉。据说眉毛很少的人,大多没有兄弟,即使有兄弟也很少。眉毛稀少的人后世子孙也不会繁荣。

5.女子粗眉。眉毛一般是男的粗、浓,女的细、淡。细眉是妇女温厚、善良的表征。如果女人的眉毛和男人的眉毛一样又粗又浓,就会被人认为是凶恶泼赖的表现。

另外,眉毛不能说“倒了”,因为“眉”字与“霉”字谐音。

与鼻子相关的忌讳有什么?

古人认为鼻形关系到一个人的面相,因此也有许多讳忌。俗语说“鼻歪意不端”。意思就是鼻子长得歪的人心术不正。鼻子要长得直、长得高才好,但也不能太高,太高了和面颧不相称也不好。鼻梁短小、凹陷的俗称“塌鼻梁”,据说长这种鼻子的人是劳碌卑贱的命。民间还称鼻尖下勾的为“鹰钩鼻”,认为长这种鼻子的人小气、刻薄,为人阴险,遇上这样的人要远离,避免和他共事。在台湾地区,民间还有女人鼻子像鹦鹉嘴那样弯尖会克夫的说法。这些都是面相迷信,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同姓男女能不能结婚?

在周朝,同姓是不能结婚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其中有许多种说法。最普遍的说法是因为同姓同血统,同姓婚配,会影响后代子孙的生育。这一说法,从优生学角度讲是很有道理的,血缘相近的人通婚对后代的健康不利,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另一种说法是,同姓人结婚会给本族人带来灾祸。佤族人认为同姓结婚是“乱来”,同姓人结婚会得罪“天”,天会因此而惩罚人。

也有某些少数民族有同姓通婚的习俗。某些民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实行某种有条件的同姓通婚习俗。比如广西的苗族就是这样。当地苗族人居住在高寒的山区,居住区域非常分散。有的寨子都是同姓人,其他寨子里的姑娘又不愿远嫁,加上苗族只实行族内通婚,所以往往在恋爱、婚姻问题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通过一些仪式,由村寨中的头人宣布从某年某日开始,实行同姓结婚的决定。然后,来参加仪式的人们便杀一头带花斑的牛来聚餐。这花斑牛象征着混淆、混乱的意思,吃了花斑牛肉后,就不存在同姓不婚的禁忌问题了。

古人出门有哪些禁忌?

家居是人们经常活动的地方,人们待在家中,自然会有一种安全感。如果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归宿地,就会有一种失落感。所以,古人在在行旅方面有很多禁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方向忌。中国人一向有谨慎出行的习惯,因为出远门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真要出远门,要有明确的去处,才能让家人放心,而且便于前去寻找。古人以为出门方向是有吉凶征兆的。民间有俗谚说:“老不上北,少不上南”“老不入川,少不游广”“老勿走新疆,少勿走苏杭”。就是出门的禁忌。

2.时间忌。出门一定要选定良辰吉日。古人以为有噩神在四方云游,出行时要避免撞到他。尤其元旦出行,更加忌讳。河南有“要出走,三六九;要回家,二五八”。“三六九,向东走;二四七,向正西”的说法。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出行日禁忌俗谚是“七不出门,八不回家”,凡是初七、十七、二十七都忌出行;凡是初八、十八、二十八都忌回家。有人说“七出”让人想到休妻的“七出”,或者是谐音“妻出”;“八归”的八,让人想到“王八”的八,所以非常忌讳。旧时还有出行忌月的。俗谚说“六月、腊月出门,神仙也遭难”,大概是指六月、腊月天气炎热或酷寒,气候恶劣,出门非常困难。

各个行业有什么独特的禁忌吗?

行业是社会分工造成的。民间有三十六行、三百六十行的说法。这些行业数目都是一种泛称,形容行业之多。各行业间有共同的禁忌,也有自己特别的忌讳。

1.木匠特别忌讳别人乱动他的斧子、墨斗、曲尺等。使用锯、锤时也不能倒过来,上头朝下等。砍树时忌讳树墩上留有竖立的木片,认为那是“灵牌树”,不吉利。

2.读书人忌讳弄脏或随手烧掉有字的纸,认为那是对圣人的不敬。另外,有的地方忌讳学龄前儿童随意拨弄算盘,认为那样长大会算不清数目。

3.屠夫忌讳亥日杀猪;宰杀猪、牛、羊时,忌杀两刀。

4.矿工禁说“垮”“塌”“砸”之类的话,忌讳别人敲他的帽子,忌讳在井口烧纸,忌讳打死矿井内的小动物。

5.渔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在初一、十五要吃斋。他们还有一个禁忌,就是如果捉到一种叫做“车轮鱼”的鱼,一定要扔回海里放生,因为捉到这种鱼会倒霉。如果不及时放生,反而将被鱼吃掉,可能会连命都丢掉。

6.开棺材铺当然是不吉祥的,所以忌讳的东西不少。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禁忌:一是一定要赶在日落之前收工,免得游魂野鬼走进来。二是一定不要好奇睡棺材,活人睡棺材,是非常不吉利的。

日常交流中有什么话是万万不能说的?

语言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往、思想交流的,但它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更是风俗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日常语言交流中也有很多禁忌要讲究。大致归纳如下:

1.名讳禁忌。我国人向来尊重祖先长辈,因而祖先的名字和长辈的名字不能直呼。不但家族内长幼辈之间如此,师徒关系长幼辈之间也是这样。俗话说“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此外,在人际交往中,出于对对方的尊敬,也不能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通常以兄、弟、姐、妹、先生、女士等相称。

2.岁数禁忌。人的岁数有时也要有所避讳。中原一带最普遍忌讳的岁数是四十五、七十三、八十四、一百岁等。传说包公陈州放粮这年是四十五岁,中途遇到强盗,乔装成王八才得以逃出脱身;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因此人们认为这两个岁数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连圣人都不能逃避,普通人更不用提。百岁常常用来指人寿的极限,如“百年之后”等。所以,若要问到某个人的岁数时,即使真正是一百岁整,也只能回答是九十九岁。

3.凶祸词语禁忌。死亡是人们最恐惧、最忌讳的,所以“死”字不能随便提。古代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如今在战场上为国家和民族而战死的人,也被称作“捐躯”“牺牲”等。除此之外,还忌讳说出与凶祸相关的词语。如在香港探望病人和亲友时,忌讳送剑兰、茉莉、梅花等花束。因为“剑兰”与“见难”谐音,“茉莉”和“没利”谐音,“梅”与“霉”谐音。

4.破财词语禁忌。我国人见面打招呼,喜欢说“恭喜发财”。人们时时惦念着发财,自然也处处提防着破财。比如很多地方忌讳说“炒”,因为“炒”字有炒鱿鱼的意思,不吉利。人们做饭时,还忌讳说“少”“没”“光”“不够”“完了”等不吉利的字眼,认为说了这些字,饭食就会真的缺少、没有了。

5.亵渎词语禁忌。民间的荣辱观也使得带有亵渎意味的词语成为禁忌。比如民间通常以涉及性行为和性器官的词语为亵渎语,在不得不说到性器官时,要用“那个”“下部”等来代替。山东一带喜称“二哥”,忌称“大哥”,据说是与武松和武大郎的故事有关。

古人建房有什么禁忌?

1.宅地忌往西边扩大。据说西方是尊长所处的地方,如果向西面扩充旧居,恐怕伤害尊长。据说还会伤害宅神甚至有死亡之事发生,因而是不吉利的。

2.建房时忌比邻居高。古时候在同一处聚居的各家各户,建房的高度要差不多一致。民间大都忌讳某家的房子、院墙比其他人家的高。因为高了会压了人家的“吉利”“风水”“运气”。多数人家有病有灾都要归罪于此,因而会招致邻里纠纷,有的甚至还结下世代冤仇。

3.农村人喜欢在房前屋后栽树,但有很多讲究。俗语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当院不栽鬼拍手。”因为“桑”是“丧”的谐音,住宅前栽桑树就丧事在前;“柳”是“溜”的谐音,住宅后栽柳就是“后柳(溜)”;柳树不结籽,房后种柳就会没男孩,后继无人。杨树遇风叶子就会哗啦啦地响,像是鬼“拍”手。因此,这些树都不能胡乱栽,否则会很不吉利。

4.房屋大门忌对大路、水塘。门是家的代称,门前的环境关系到整个家宅布局,因此有所禁忌。例如,门口冲大路恐会遭鬼祟邪气。俗语说:“交路夹门,人口不存;众路相冲,家无老翁。”如果实在不能避免,就在家门口高悬“八卦镜”,或竖立“泰山石敢当”等避煞法物以化解。再有,凡是家门前有水塘、水井,也不吉利。

民间房屋格局有什么讲究?

旧时民间房屋的建设很讲究格局,总的来说就是五实五虚。五实分别为:(1)宅小人多(2)宅大门小(3)墙院完整(4)六畜齐全(5)水流东南。五虚分别为:(1)宅大人少(2)门大内小(3)墙院不整(4)井灶不处(5)地多屋少。五实使人富贵,五虚使人贫穷。所以,建筑房屋要就实忌虚。实际上,五实五虚的比较一方面是要求建舍格局要殷实不虚,另一方面也是家庭贫富的必然表现。

为什么古代儿童入学是在七岁?

古代儿童入学,最忌讳八岁、十岁等偶数。俗语有“七上八下”的说法,认为七岁为阳,八岁为阴。七岁上学必能上进,八岁上学就会后退。如今儿童上学必须满六岁,但不是因为迷信这种说法,而是由儿童发育情况而定的。

作者:李娟

来源:当当读书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复方牙痛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zp/1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