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河滨摄影/唐河滨
这个季节再去祖山,其实已没有什么花事的期盼。拍了不多的照片,本来不想写什么了,却在检点照片时见一种植物的果实很美,忍不住还是记上两笔,也是为了证明不虚此行吧。
(一)往事
祖山原名老岭,开发景区后才改名祖山。
祖山最高峰原名黑尖顶,海拔米。大概是为了图个吉利吧,景区将其改名天女峰,并宣称海拔米,人为长高了4米。
山在那里,叫什么无所谓,它也不知道自己有多高。
↑天目琼花(鸡树条)
年秋第一次登老岭,记得那是个红叶灿烂的季节,冷雨过后,万山红遍。那时候文学正兴旺,一帮爱好文学的师友聚会老岭,谈诗论文,意气风发。彼时画廊谷名为“三千六百跳”,溪流中巨石横陈,除了溪旁山径,并无他路可行,我们是特意在巨大的卵石间跳上跳下,看溪中漂泊的红叶,仰望高空中的流云。年祖山尚未开发,还叫老岭,管理这片林子的是老岭林场。林场有个简易招待所,称为砖庙,也就是现在望海禅寺所在地。没有电,晚上点蜡烛照明,我们自带酒菜,夜晚林深秋冷,把酒当歌,好不热闹。
那时候我还是个怀揣梦想的少年。转眼间25年过去了。如今这里已是一片繁华,却再没有那个寒伧的冷雨之秋更让人难忘。
(二)花事和蝶事
↑大红蛱蝶与山柳菊
一个秋日的晴天出行总是合宜的。树叶已经开始凋落。山葡萄的叶子红了,枫叶也开始转红。
甘菊刚刚见花。这时节是狗娃花和小红菊的天下。不过狗娃花生长在低海拔地区,来时看见山脚下的村庄旁和杨树林边缘,大片的狗娃花鲜艳耀眼,好不气派。而小红菊却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即使在高山之顶,仍然可见小红菊的娇颜。
望海禅寺前面的湿润荒地,生长着尼泊尔蓼,上次已见开花,今天仍有植株在盛开,不过那花却是高粱米粒似的,堆作一团,不甚分明。还有一种菊科植物,中下部为羽状复叶,小叶3—5枚,有叶状苞片和黄色的管状花,也不惹眼,回头查植物志,鉴定为大狼杷草,竟然是原产北美的外来物种。狗娃花花朵繁多,白色或淡蓝,灿然一片;也有两丛额河千里光在开花。林中,圆锥乌头和雾灵沙参尚有残花。在这万物凋零的秋日,这些花朵给秋天增加了一丝妩媚。
在天女峰接近峰顶的地方,我见到另一种菊科植物山柳菊,一株之上,数十黄色花朵在盛开,其上竟有七、八只蝴蝶。相机的快门声惊动了它们,黄钩蛱蝶皆离去,唯有一只大红蛱蝶不肯离开,且在花上腾挪,扇动翅膀,我毫不客气地拍了一打照片。相比而言,大红蛱蝶的翅膀颜色鲜艳,而黄钩蛱蝶的翅膀则暗淡得多。
↑黄钩蛱蝶
下山到达停车场,为了拍照狗娃花,放弃景区免费车不坐,竟然心血来潮徒步而出。没想到乘车只需不到十分钟的路程,竟然走了一个小时,害怕赶不上返城的末班车,匆匆而行,累个够呛。不过略有弥补的是,一路尽赏狗娃花的风彩,还路遇两只蝶,在马路中央翩翩飞舞,追逐嬉戏,一看就是一对情侣。大概是柑橘凤蝶,据称只以芸香科植物为食。芸香科,黄檗、臭檀吴萸、青花椒祖山都有,哈哈,都是香料啊。
(三)花事和果事
为了赶时间,中间乘了一段景区的中巴,从望海禅寺到达北天门。前行至五人岭,未走公路,而是拐上大概近两年新开辟的山脊小路。
山脊的植物果然不同凡响。五味子很多,却不见一串红果子。软枣猕猴桃连丛成片,果子早让人摘光了。六道木倒是有果,不过那果子太小,一点拍照的兴趣都没有。东陵绣球也结果了。橡子满路都是,又忍不住捡了许多。
接近峰顶的地方,见到了天女木兰的聚合果。成熟时开裂,露出了里面红色的种子。离开小路进入石海,瞥见一树红色的果。钻过重重灌丛,扔下背包,近前一看是鸡树条(天目琼花),其核果外形与接骨木很像,不过果子下垂。叶子已落光了,满树小红果子格外醒目。在局促的树下,刚好可以对着天空仰拍。回来一看,哈,蓝天白云背景下的果子美极了,天然一幅彩墨画。
几年前,写过短文《东陵绣球和天目琼花》,抄录如下:
这两种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花两性,花序边缘有大型不孕花,白色。然而细心一点可以很容易发现,它们的不孕花是完全不同的。东陵绣球的不孕花有4片白色的萼片,花瓣状;天目琼花的不孕花5裂。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即曾把东陵绣球误认为天目琼花。
年6月15日,我和几个朋友去祖山看天女木兰。拾级而上,穿越十里画廊,看到许多一团团白色的小花。边缘先开的花,像一群翩翩飞舞的小蝴蝶,又像是一把把撑开的小伞。整个花形像一只瓷碗或一只瓷盘。
↑天目琼花的花序
我曾经以为,花朵是在排着队开放。周围一圈的小花,就像护卫兵。中间迟迟不开的花苞,好像是等着护卫兵们列好了队、站好了岗才开放呢。其实,边缘先开的是不孕花,功用大概是为了招蜂引蝶,吸引传粉昆虫的到来吧。
东陵绣球,又名东陵八仙花,虎耳草科绣球属,叶不裂。天目琼花,又名鸡树条,忍冬科荚蒾属,叶先端3裂。
《河北植物志》记载:东陵绣球,灌木,高1—3米,叶对生,伞房花序顶生。天目琼花,灌木,高2—3米,叶对生,花序复伞状顶生。
“百度百科”有资料称:
“天目琼花树态清秀,叶形美丽,花开似雪,果赤如丹。枝、叶、果均入药。”
为什么叫“天目琼花”呢?资料称最早发现于浙江天目山。
这两种花在我的家乡青龙祖山、都山都有分布,喜阴耐寒。东陵绣球花期6—7月,天目琼花5—6月。
啥也不说了,上照片吧。
↑东陵绣球的花序
(四)通神的蓍草
今天再次见到蓍草。
蓍(shī)草,中文正名应为“高山蓍”,AchilleaalpinaL.,俗名羽衣草、蚰蜒草、锯齿草,菊科蓍属。我只在祖山和都山见到过,极稀少。
《史记·龟策列传》载:“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蓍即蓍草。
蓍草为何成为通灵之物?网上零星有些资料,其中《蓍草神话传说的生态解构》(作者:蔡大成)解析得最靠谱。
《艺文类聚》卷八十二引《洪范·五行》曰:“蓍之言为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亦知吉凶者,圣人以问鬼神。”更有甚者,有古书称“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大意是说蓍草长寿,靠分蘖繁殖,常常一丛生多茎。然而,草木中寿者多矣,为何偏偏选中蓍草作为卜筮工具?
文章接着分析,这与蓍草的原始功能有关。《神农本草经》记载:“蓍实,味苦,平。主益气,充肌肤,明目、聪慧、先知。久服,不饥、不老、轻身。生山谷。”现代医学证实,蓍草有解热镇痛、抗炎杀菌之效,民间用做健胃强壮剂,主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疼痛,月经不调等。就像民间端午节采艾蒿,阴干后留作夏季驱蚊虫之用,蓍草想必是一种驱虫治病的民间常备药。此外,蓍草还可能具有香烛的功用,可以用来记时。蓍草春生秋枯,察蓍草之变,还可知四季更迭。无独有偶,在西方,蓍草也有着惊人相似的经历和命运。在西方人看来,西洋蓍草常和算命卜卦连在一起,苏格兰人常用它做护身符或幸运符。人们认为它有驱逐邪灵的威力,教会也借重它来与恶魔对抗。年轻的少女,会满怀希望地把西洋蓍草藏于枕下,梦想由它的魔力召来真爱。西洋蓍草还以“军队的药草”为人所熟知,在希腊神话中也提到,阿基利斯在特洛伊战争期间,以西洋蓍草为士兵止血疗伤。
后来,人们给蓍草披上了更多神话和道德的外衣,甚至宣称中国只有三个地方长蓍草,山东曲阜、山西晋祠、淮阳太昊伏羲陵。曲阜是因为孔子曾手植蓍草,伏羲陵是因为传说伏羲发明蓍草卜筮,创立“易经”。至于晋祠有蓍草就不明白是为什么了。事实上,蓍草在中国北方多有分布,《中国植物志》载高山蓍“产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东部等省区。”
以我的观察,如其名,高山蓍一般生长在高山之上,虽然分布广泛,但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植物,不像艾蒿那样遍及乡间。果如是,恰好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选择蓍草作卜筮工具,因为越是稀少,越显示作为神赐之物的神秘和珍贵。
蓍草(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蓍草首先是一种祛病强身的植物,与原始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才有可能被选中作为卜筮工具;加之寿长(蓍源于耆,古字曾同音),可以记时、推算天文历法等特点,蓍草才脱颖而出,被委以通灵之重任。
然而历史上这么赫赫有名的植物,今天却已是少有人知,网上流传的许多照片都是错的。历史的车轮不应该只在一个地方打转,某种文化的衰落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我只希望,人们能够感恩自然的恩赐和人文的遗产,珍惜它,保护它,留给青山更多一点生物多样性,好让我们的心灵和未来都有所寄托。
↑羽裂黄瓜菜↑黄瓜菜↑大狼杷草↑柑橘凤蝶↑天女木兰↑高山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