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南山草药
赵丰
原载洛阳《牡丹》年第11期
八月炸这名字直截了当,是八月熟果的藤本植物。八月是个热烈的月份,再矜持的植物也会不安分。八月炸更是张扬开鲜明的个性,迎着太阳,沿腹缝线自然炸开,裂开嘴巴,在风里傻笑。它是秦岭的野生果子,果肉白色或紫红色,肉汁圆润,像牛奶雪糕,味道香甜滑嫩,清润香浓,像火龙果。它的形状为扁椭圆形,像极了裂开皮的香蕉,故又名瓜蕉。八月炸的中文名叫三叶木通,又名预知子、狗腰藤、黄狗肾、牛腰子、通草果、腊瓜,浅山就有,不过它不在山坡上生长,专挑沟壑、崖壁扎根,缺少了主心骨似的,一头钻进在灌木丛中,藏起身子,或身子缠绕在其它树木上,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少年时我常去化羊峪黑山岔砍柴,沟里的黑蝴蝶极多,小若苍蝇,大如蝙蝠,捉蝴蝶,是砍柴间隙的事情,捉着捉着,就到了一处崖壁,看见了咧着嘴勾引我们的八月札果。看见它,我们绝不放过,不过采摘它颇伤脑筋,要么攀上高树,要么潜入灌木丛,免不了皮肉划伤,常常是汗水搅合着血水。不是山里的孩子,受不得这般苦。八月炸肉少籽多,黑白分明。秦岭深山的人吃了它的肉汁,会留一些籽粒晒干,在衣领上用针线缝两颗籽粒,说是遇有蛊毒,籽粒会发声提醒。预知之,这个名字形象得很。沟里有个女孩叫小楠,十足的野性,头上扎个辫子在风里晃来晃去,笑起来人仰马翻,发起怒来丝毫不逊色男孩儿。谁要是谁点着了她的战火,挽起袖子就干仗。她常和男孩子一起进山砍柴,不过她的心思不在柴,一到黑山岔就扔下镰刀捉蝴蝶,摘八月札,每次下山都是一身的青疤。她娘骂她野小子,她却鬼笑着,捧出几颗八月札让娘吃。小楠日渐长大,却总是改不了脾性。谁都以为这女孩将来成不了气候,没人呼她的真名,都喊她“八月炸!八月炸!”没料想她后来在县城开了加工中药的作坊,店名直冲冲的:八月炸药坊。她的生意做得很火,周边三县的药贩和医生都来她的药坊进药,连西府那边的人也赶来了。这人啊,一旦与某种草木有了情感瓜葛,脾性也就随之而去。八月炸喜山,把它连根挖下移植在平原的土里,它就任性的死去。命运注定了它的归宿。不光八月炸,秦岭的许多草木都是。八月炸是草药,用沸水泡透后晒干入药。书上说八月炸的果子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赤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痛经、子宫下坠。我们这一带民间中医常用的方子是:把它与金樱子、海金砂根、天葵子配在一起治疗淋巴结核,与三叶木通根或果水泡治胃肠胀闷,也有人用它的嫩枝叶、花泡茶喝。几年前我加了小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