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5777.html楔子:岁月艰难,可吃得着白煮蛋文/空谷幽兰
每次说到我小时候,母亲总会怜惜地说我小时太瘦,并因此总要讲起两件事,一件是吃鸡蛋,一件是吃肉。这两件事其实我都不记得,但在母亲的记忆里很是深刻。
吃鸡蛋的故事大概发生在我两岁多时,某日奶奶去赶集,母亲在家干家务并照看我。我听到一只母鸡疙瘩疙瘩地叫,便挪动穿着小花布鞋的脚,跑到院子里鸡窝边,大声喊:“鸡下蛋了,鸡下蛋了。”正在屋里忙着干活的母亲,走出屋子,见她有些瘦弱的女儿兴奋的模样,灵机一动,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趁婆婆不在家,把这个鸡蛋给女儿煮了吃。
当时刚刚22岁的母亲,漆黑浓密的中长头发由左右两个黑色卡子齐刷刷卡在耳后,突出了俊秀白皙的脸。这形象是我后来从照片上看到的。可以想见彼时的母亲也许行动如风,面色通红,也许会紧张得手臂发抖,看天地万物都凌乱颤动。
说来怪诞,她人生中第一次反叛,只为一个鸡蛋,只为了让我吃上那个不曾被奶奶看到的鸡蛋。要是奶奶看见,她就会把这个鸡蛋拾起来,将它和其他我家那三四只母鸡下的鸡蛋一样,放在堂屋里间的柜头上一个草编的小篓里,攒起来,数一数多少,盖上盖子,封存起来,留待在城里上班的爷爷回来或者是有亲戚来时再吃。
当母亲催促我吃下给我掰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白煮鸡蛋之后不久,奶奶就回来了。
那是个秋日的中午,阳光很亮。当时50岁上下的奶奶,穿着青蓝色洋布褂,黑裤,用黑色绑腿齐整地缠着裤脚,露出她年轻时常招来无数艳羡目光的小脚,她花白短发齐耳,一丝不乱,面色虽然有点黑,但五官端正,眼睛明亮,身体虽然稍稍有点胖,但行动利落。这是我记忆里无比熟悉和亲切的奶奶。
当看到奶奶迈着小脚一摇一摇地从阳光里快步走过来的时候,我小跑着奔向她,拉住她的衣角,兴奋地说:“奶奶,奶奶,我在家吃蛋蛋了!”
奶奶脸色突变,我的“叛徒”行为,让母亲和奶奶都很尴尬。但我丝毫不记得这件事了。
吃肉的事情则发生在三岁的时候,也是我记忆深处难以搜寻到的故事,但经母亲的多次叙说,仿佛也成为儿时的记忆了。
这一次也是发生在秋天,应该是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当时我们村因为有一个村办铁丝厂,生活水平要高于其他一般村庄,当时生产队里喂的猪,过节杀了几头,按上工的人头分肉,每人分半斤。当时爷爷在城里上班,爸爸在镇上上班,叔叔在上学,真正在村里铁丝厂上班和在生产队干农活挣工分的,只有母亲和二姑,所以应分得一斤肉;但村上照顾户口在村上的老人,所以奶奶也可分到半斤肉。这样全家就分得了一斤半猪肉。好久没有荤腥了,一家人的高兴劲儿快赶上过春节了。
据母亲说,那天上午炖肉的时候,满院子都飘着浓浓的肉香,我兴奋地跑来跑去,一会儿去厨房看看肉炖好了没有,一会儿跑到院子里那棵不大的枣树下,看看有没有风吹落的红枣掉下来,如果有,便捡起来送给奶奶或母亲。中午时分,肉终于炖熟了,要开饭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还拍起了小手。
其实当时在家吃饭的有10个人:老爷爷、爷爷、奶奶、大姑、大我三岁的表哥、二姑、叔叔、父亲、母亲和我。当时食用油也缺乏,大概是炒菜前用肥肉练了练油,一斤半猪肉就去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切成片儿,炖在大锅里,显得微乎其微,所以奶奶和母亲在炖肉的时候放了一整个大冬瓜,他们把冬瓜削了皮儿,挖了种儿,切成一块一块,让多汁的冬瓜块儿在与特别难得的猪肉荤腥的触碰中,企图能够做到华丽转身,变成那个时代难得的美味。
中秋节大餐就是猪肉炖冬瓜。负责分餐的是奶奶。奶奶大勺一挥,先给老爷爷盛了一碗,端到他在土炕上吃饭的小桌;又一挥勺,给爷爷盛了一碗,端至堂屋正当门儿的八仙桌上;因为当时大姑上班的中学离娘家近,所以她一直带着表哥住在娘家。姥姥找了一个稍大一点儿的碗,给大姑和表哥盛了一大碗,因为表哥也嚷着要吃肉,所以奶奶着意地给他挑了两块儿,放到碗里,大姑端着碗小心翼翼地到院子里的大圆桌旁,带着表哥去吃饭了。之后奶奶又给二姑和叔叔各盛了一碗,他俩也各端着碗到院子里的大桌与他们的姐姐和外甥汇合去了;最后奶奶也给自己舀了一碗。据母亲说,锅已见底,我们三口的菜还没给盛呢。这时奶奶对母亲说:“燕儿她娘,你来盛你三口的吧,我也累了,去堂屋吃了。”母亲没吭声,从奶奶手中接过锅铲儿,镪了镪锅边所剩不多的几块冬瓜,把它们汇集到锅底的汤里,好歹凑了两碗,汤淹没了冬瓜,只有两三块儿不甘心地露着头。好在汤中有酱油掩护,才没有暴露碗里可怜的那五六块冬瓜,也才让这两碗不再冒热气的菜能端坐在锅台而不自惭形秽。这样父亲一碗,我和母亲一碗。
终于轮到我吃饭了,我兴奋地从碗里找肉,筷子在碗里探索了三圈儿,也没找到一块肉。我说:“我要吃肉,我也要吃肉。”母亲安慰我说:“妮儿,来,咱吃冬瓜,冬瓜好吃。”“嗯嗯——,肉好吃,我要吃肉!”我想一定是我的话刺疼了母亲,她红了脸,大声说:“妮儿,咱不吃肉了,咱们分的肉都让老鸹给叼走了!”“娘,老鸹在哪里呢?我咋没看见?”我十分惊诧,忙着到处找老鸹……
“哈哈,这应该叫没吃上肉的故事吧?”我及时插话并开玩笑说,“幸亏没吃上肉呢,要不然我现在就更胖了,那样还得花钱去减肥。”母亲被我逗笑了。岁月如书卷,有时可翻看,但不可深陷其中。我不想让母亲再回忆过去的艰辛了。母亲已年至古稀,过去的岁月艰难,已渐行渐远,惟母爱温暖。
这是母亲记忆书卷里的故事,是对我尚不记事时的味觉溯源,有点荒诞和凄惨,好在这些与我儿时关于吃的记忆正好相反。在我自己的味觉记忆里,我从未挨过饿,所有与吃有关的事几乎都是美好与温暖,甚至有着我的家族独有的味道和独有的自豪感。
近期作品诗歌空谷幽兰:生活(外二首)诗歌
空谷幽兰:草根诗人宣言(外二首)书信
空谷幽兰:孩子,我愿与你促膝谈《千与千寻》与高中生活散文
空谷幽兰:燕子飞回来的时候诗歌
空谷幽兰:年秋一个人来到斯泰特科里奇(组诗)诗歌
空谷幽兰:对话孔子——纪念孔子诞辰年系列散文
空谷幽兰:乡村女教师的别样生活(一)(二)(三)(四)诗歌
空谷幽兰:我的花儿们(外一首)散文
空谷幽兰:楼前那棵法桐树诗歌
空谷幽兰:岁月如歌(组诗)散文
空谷幽兰:渥伦贡有一条叫阿呆的狗诗歌
空谷幽兰:昨夜无眠(外一首)空谷幽兰,女,山东聊城人,文学博士,大学教师,曾当过五年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
抬头就能仰望晴空
顾问(姓氏笔画为序):王传明刘东方
吴文立张军范清安臧利敏
特约评论:卢军刘广涛阿勇张厚刚
特约主播:虹逸
主编:踏清秋
执行主编:姜敬东
责任编辑:马美娟国晓宁宋昌敬
《山石榴》编辑部聊城市文联、市作协重点扶持公号
平台宗旨:荐精品推新人弘扬正能量
投稿邮箱:SS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