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八仙花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为虎耳草科植物绣球的根、叶、花。原植物系绣球Hydrangeamacrophylla(Thunb。)Ser。落叶灌木。小枝粗壮,有明显的皮孔与叶迹。叶大而稍厚,对生,椭圆形至宽卵形,长7—20厘米,宽4—1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除基部外有粗锯齿,上面鲜绿色,下面黄绿色;叶柄长1—3厘米。伞房花序顶生,球形,直径达20厘米;花梗有柔毛;花极美丽,白色,粉红色或变为蓝色,全部都是不孕花,萼片4,宽卵形或圆形,长1—2厘米。花期夏季。我国各地园林与民间常有栽培,变种很多。春、夏季采收。别名:粉团花、紫阳花(《现代实用中药》)。性味归经苦、微辛,寒,有小毒。入心经。功效作用1.截疟,治疟疾。2.宁心安神,治心热惊悸,烦躁。用法用量内服:9—12克,煎服。外用:水煎洗或磨汁涂。各家学说《现代实用中药》:“抗疟药,功效与常山相仿。又用于脏病。”“治疟疾:八仙花叶三钱,黄常山二钱,水煎服。治肾囊风:粉团花七朵,水煎洗患处。治喉烂:粉团花根,醋磨汁,以鸡毛涂患处,涎出愈。”《四川常用中草药》:“苦微辛,寒,有小毒。治疟疾,心热惊悸,烦躁。”现代研究1.本品含抗疟生物碱。花含芸香甙(Ratin),干花中含量超过0.36%根及其他部分含白瑞香素(Daphnetin)的甲基衍生物和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根中还含八仙花酚(Hydrangen01)、八仙花酸(Hydrangeicacid)和半月苔酸(1unularicacid)。叶尚含茵芋甙(Skimrnin)等。八仙花的变种八仙绣球(H.macrophyllavar.nortensia)的根、皮、叶、花中含八仙花酚的葡萄糖甙,根和皮中还有伞形花内酯的葡萄糖甙(茵芋甙)。另在一种绣球属植物的叶中发现含有抗疟生物碱常山碱乙(Febrifugine)。2.抗疟作用:八仙花(品种未鉴定)乙醇提取液1.5克/公斤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续9天对鸡疟有显著疗效.能使小鸡末梢血液中疟原虫变形,数日减少以至消失。作用较常山慢,强度约为奎宁的13倍。八仙花中的总生物碱之疗效为常山总生物碱的1/2,毒性则为其1/4:其缺点是容易引起呕吐,化疗指数亦不够高。其他作用:麻醉猫静脉注射0.5—1克/公斤,只引毛短暂血压下降,心收缩振幅加大,对猫、兔在位肠管的蠕动有轻度促进作用,对兔在位子宫可使节律收缩加强,1=剂量则出现短暂之痉挛性收缩。毒性:小鸡皮下注射乙醇提取液13克/公斤以上,可招致死亡。狗口服0.2克/公斤,可引起呕吐。静脉或皮下注射1.5克/公斤,可引起呕吐、血便及死亡。死亡狗理检查表现为内脏显著充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消化道和肺出血。
烟台正宏职业培训学校
联系联系人:王老师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