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4课时小石潭

为方便广大教师备课及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精心整理了各个版本电子课本、教案、课件、音视、视频逐课发布。由于整理时间仓促,敬请大家留言指正,谢谢留言!“停课不停学”天天学习,天天进步。    为坻(chí)      翕忽(xī)

幽邃(suì)犬牙差互(cī)佁然(yǐ)

悄怆(qiǎochuàng)

2.古今异义词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②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③潭西南而望(向西南)

④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2)动词作名词

如鸣珮环(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3)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4.特殊句式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翻译: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省略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影布石上”前面省略了主语“鱼”。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

目标导学三:理清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1.通过前面的字词梳理,同学们已经清除了阅读障碍,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小石潭的,写了小石潭的哪些东西。

教师示范探究:第一段写了发现小石潭,即“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又写了小潭中石头的状态,即“全石以为底……”,还写了小石潭的自然景色,即“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学生探究:第二段写了潭中的景色与游鱼,写出了游鱼欢乐的状态;第三段写了潭西南方的景观,未能探得溪流的起源;第四段写了独坐潭上的凄凉感受;第五段记录了同游的人。

教师分析:同学们探究得很正确,通过对探究的内容进行规律性总结,可看出,本文先写发现小石潭,接着描写小石潭的概貌,再写潭中近景(游鱼和潭水),然后写溪流水源,这是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条理清晰,毫不散乱。

2.同学们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似乎随着作者的脚步,先发现了石潭,看见了它的样子,也看见了小石潭中的怪石,看见了水中的游鱼,望见了西南方向的犬牙差互,最后,还感受到了这里环境的清幽。一步一换景,这其实是一种很特殊的写游记的方法,请同学们给它取个名字。

明确:“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时对文本的探究,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很有意趣的游记,初步感受到了小石潭的美,但是它具体美在哪呢?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究。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抓住景物特点,品析语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他笔下的山水,都成了极优美的景,请找出文中描写风景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美在哪里,并尝试将它们翻译出来,记得保留其中的美感哦。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明确: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都突出了小石潭的特点——怪!

翻译: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明确: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是远隔人间的仙境。

翻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明确: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刚刚还是佁然不动,忽然又远逝,往来翕忽,由静景向动景的转化,似成影像展现在读者眼前。而这由静到动的过程中,就已经包括了“乐”的气氛。

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明确:运用生动的比喻,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小石潭上溪流曲折、或隐或现的情景。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水尤清冽”“青树翠蔓”“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明灭可见”,各种景物的特点十分明晰,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所有的画面给人以很高的感知度。

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体会情感变化

作者笔下的景物各具特色,让人应接不暇。但从总体上来看,小石潭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姿:1—3段是景色优美的小石潭,第4段是幽深冷寂的小石潭。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小石潭中的两种风姿,也寄寓着作者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读音频,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变化。

播放朗读,明确情感。

明确:1—3段写乐,第4段写悲。

1.我们已经很明显感受到,在这篇文章中,既有乐情,也有悲意。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品味文章,说说文章是如何在语言上表现“乐”与“悲”的。

明确:作者最初发现小石潭时,是“心乐之”,水之清冽,石之怪异,都让作者心旷神怡,观赏潭中游鱼时则又觉“似与游者相乐”,这都是乐景。但乐到极致则生悲,坐潭上忽又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寒意袭人,悲从中来。

2.我们在课程导入时谈到了《江雪》一诗,但那是寒景一片,作者写出悲与孤独尚情有可原,但小石潭景色一片大好,竟也让作者生出孤独与悲意来。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探究。

明确:作者去小石潭是由于被贬永州,失意的他孤寂地坐在小石潭上,望着一望见底的潭水,为小石潭打抱不平:为什么岸边有“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青树翠蔓”的小石潭却无人欣赏,只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让游人不敢走去呢?这就暗示作者希望得到一位明君的发现。可以说,是因为作者本身怀有失意之悲,因此不论是《江雪》的景还是《小石潭记》的景,都勾起了他的悲凉与孤独之感。

三、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教学反思

精讲课件

.

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社戏鲁迅

?2春酒琦君

?3安塞腰鼓刘成章

4庆祝旧历元旦林语堂

?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一单元提升练习

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7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8时间的脚印陶世龙

?写作说明的顺序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三单元

?9桃花源记陶渊明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11核舟记魏学伊

12《诗经》二首关睢蒹葭

写作学写读后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

选择性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诗经郯风》子衿《诗经郯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望洞庭赠张丞相孟浩然

 

第四单元

任务一学习演讲词13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15我一生中的重要决择王选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

  

第五单元

17壶口瀑布梁衡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19登勃朗峰马克吐温20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写作学写游记口语交际即席讲话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

23马说韩愈

24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卖炭翁白居易写作学写故事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送友人李白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卜算子咏梅陆游

资料持续更新中…………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jz/11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