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谈金庸书院人文园林造景

一、英雄梦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从55年的“古道腾驹惊白发,危峦快剑识青翎”到“忍见红颜堕火窟,空余碧血葬香魂”,就此横空出世一位江湖武林之高手;从“桃李门”到“藏书楼”,从“婺源”到“盐官”再到“香港”,这不能不说是几个时代的缩影,几代人文的情怀。过了桃李门,再安静地跨过“台门”,映入眼帘的就是空间和视野都给人豪放之情的“书剑堂”,那张古老而又具有张力的案台,就像大门外遒劲的石狮一般巍然。

小聚聚的“东水阁”,虽然是中秋已过,却依旧让人感受着“晚风不许鉴清漪”;小安闲的“西水阁”,令您处处神往,追溯着“寂寥的丁香花”。

“飕”得一声,一枝羽箭从东边山坳后射了出来,“呜——呜——”声响,划过长空,穿入一头飞雁颈中。”飞雁落在了“侠居”门前的麦冬地里,满园飘逸的金桂树花香顿时被击破,划出了一道悠远的故事——泛着淡黄淡黄的银杏叶,随着秋风地拂过,认真地欣赏着主人的飞镖武习。从“侠居”的南道一直往北走,也是一样的静,静地让您都不敢高声,生怕打破这个静静小世界。穿过一个6-8平米的假山造景处,就到了“东偏房”。伫立在门口,就能瞧见:金庸书院,四个刚毅的书法大字。在“东偏房”里,陈列着世界各地对武学泰斗的尊敬及爱戴。“那是甚么?”原来紧挨着的是供人欣赏的“视听房”,马上就看见液晶显示屏幕上:郭靖抢上几步,只见一匹黄马倒在地下,急忙奔近俯身察看,认得是三师父韩宝驹的坐骑黄马,伸手在马腹上一摸,着手冰凉,早已死去多时了……一排排棕褐色的座椅时刻准备着,表现出对每一位武学者的敬仰。

十月,丹桂飘香。在这个只有武功秘籍的世界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藏书楼。找到了,找到了……真是“踏破铁屑无觅处”,《九阴真经》《九阳神功》,世间武功秘籍都在这“藏书楼”。哈哈——哈哈——征服的笑声充满这个空间,完全感觉自己就是个“武林盟主。”

独自一个人,悠闲地走在“半亭”,那股“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豪情,突然之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坐在半亭的鹅项椅(美人靠)上,小心翼翼地看着人工湖中红黄相间、百里通红的鲤鱼,真像是一副江南烟雨山水图。

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在“鹿鸣楼”哪里真有鹿鸣声?竖起耳朵听——黄沙莽莽的回疆大漠之上,尘沙飞起两丈来高,两骑马一前一後的急驰而来——是马蹄,有远即近——在有近即远,随马蹄声探去“望云亭”变在风雨中摇戈着。

一级级太湖石堆砌的拾阶,这个高傲故居慢慢地展现在您的视野中,真正是“依楼听风雨”,醉卧“丛桂轩。”

那面白底黑字的大匾额,真正算有范儿;不管您老是谁,只要往丛桂轩中一坐,您便“醉”了。

想去“大隐书局”看看,可惜主人家小气,门上大将军把守着。想想也理解,毕竟主人家不在家中,我便来打搅。虽是大将军把守着门,可书局门前,是好去处:巍然而立的假山,若隐若现的种着几株五针松,近处油然的中华苔藓,远处是紫里通红的南天竹,也可以算是主人家对我们这些慕名而来习武之人的一种释怀了……

二、千古风

金庸书院,它坐落于“天下第一潮”的海宁盐官古城海神庙的西南处,占地面积多平方米,说大不大——毕竟是一家子住——说小也不小了。

据说书院是参照古城里面原有的嘉庆年间“安澜书院”的建筑格局设计和建造的,分东、中、西三路,东路为引导、居住空间的设计布局,是主要的休憩之所;中路为主体空间,集讲学、展示和藏书三大功能与一处;西路则为接待、服务空间,更加是园林景观的游赏佳地。

书院比较而言是全面展示了金庸武宗的学术成就及文人精神,并且将成为研究和弘扬金庸武侠文学的重要场所,以及金庸武宗回乡讲学和传播学术思想的圣地。

金庸书院具有典型的苏州古典园林之风,又具备江南的山水伊人之情,更兼北方的四合院道化之感。院内有“人所停集也”之凉亭,有“宾客满堂”的高堂;更有“西北有高楼”之立楼,更有“险绝之处,傍凿山崖而施版梁为阁”的水阁;还有“啸傲东轩下”之泛轩,还有“广于情郎”的园廊;甚有“将谋于榭”的舞榭。望云亭:是座典型的四角防腐木构造的古亭,居后院假山之巅,要过蹬道和爬山廊可达。站在丛桂轩前的亲水平台上,稍抬头望去就是亭头廊身的龙型望云亭,仿佛就是条待腾梦飞的盘龙,期待着什么似的卧睡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之巅,亭后是扇形的棕榈、迷人的紫薇、茂盛的构树,加上生命力强盛的麦冬,很自然地展现出中秋之际入冬之前的魅力。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三个金色行书大字:望云亭。

“望云”之意,取“思念家乡、想念父母”,杜甫就曾写下过《客堂》诗: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此。甚者有明代的屠隆《綵豪记·归隐林泉》,留白的清澈天空,忽隐忽现地闪动,让您马上就感觉到,盘龙就要腾飞了。环绕在望云亭一周的鹅项椅,还是用上了淡红油漆的防腐木,在整个褐色的凉亭,有点显得不怎么融合,也许独自一人安静地靠在美人靠上,欣赏着满园的曲水,细闻着瀑逸的金桂香;如果这个时候,茗上一口米酒,那总该能见到元亮师父的茅草小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书剑堂的右门进(左右各有门),呈现在眼前的是:藏书楼。走过一个20平米大小的后厅堂,此堂直接背靠在书剑堂的后墙上,北面是4根圆柱支撑着角顶,东西两边都是美人靠围成一周,供学子休憩赏鱼。东面的屋角下,毅然魏立着一丛达5米高的芭蕉,与西面达5米高的泡桐,形成了一对坚强的卫士。从藏书楼往书剑堂看,一副85cm*cm江南山水画展现在后厅堂中间的木墙上,中间的2根圆柱上清晰的写着:效虎豪吟放怀歌富岁,闻鸡起舞挥笔颂春光。

湖水清澈见底,偶尔一群群红黄鲤鱼从周围堆彻的湖石底下灵动而出,给宁静的湖水增添了一道四季无限的生命线。藏书楼的正前方,大约32平米的露台上整齐的布置了2株对称的美人梅、4株造型奇特的五针松,层次分明地摆在东西两边,给空旷的平台平添了几分特殊的力量。半亭:依旧沿袭着书院整天的古建风格,造就在藏书楼的西面,与东偏房遥遥相对,与书剑堂的后厅堂相互回首。站在露台每一个角落,都能很自然的看清半亭的优雅与从容,恬静与安详。半亭一面临鹿鸣楼而建,一面朝向人工湖,坐落在湖石之上,从亭下穿过,可以直通书水榭和书剑堂,可以说是个交通汇合处。

半亭——我个人大胆猜想应该取自:“半亭落叶”之中的“半亭”。记得有陈允平古诗写道:满地残花,蝶圆凉梦,半亭落叶,蛩感秋悲。远处那秋色的树叶,在肃静的秋风中安详地飘落在亭前亭后,静静地抚落在翠绿翠绿的麦冬之上,悄悄地停靠在碧澄碧澄的水波之中,时不时的感觉吟唱着《秋日私语》。

三、自然情

从金庸书院大体布局及建筑风格来看,显然是中国古典建筑与山水园林的结合典范。一个蜿蜒曲折的人工湖水贯穿整个书院,湖水和东南角的假山,尽占据了书院的三分之一多,是实实在在的古典建筑与山水的结合。相对我个人来说,不是读建筑类的专才,基础学了《园林植物学》,而后简单地搞起了《城市规划与设计》,现在居然刚好在园林景观施工的这个岗位上,不能不说是“路途坎坷,命运多舛”。在半知半卖的当今,我也学着他人,来讲讲书院的大体植物造景与人文情怀。看书院的总体平面图的布置来看,它是一个规则式(约M*M)古典建筑。刚跨进北面一条长约百米的路巷,直见:门房和大隐书局。巷路是用1M*1M的仿古砖整齐的工字铺装而成,路道牙采用了1M*1M青石条和铺装修平的连接。巷墙俩边对称整齐的镶嵌14副武侠图案,代表着金庸宗师的武侠精华。图案之间的路边,依旧是对称安置了石凳,上面摆置了造型奇特美丽的盆景。以红梅开头,依次是火棘、垂丝海棠、睡莲、榆树,最后还是以傲冬的红梅收尾。小小盆景,体现了四季的变化,也展示了园艺师精心培养的成果;他以寒冷的冬季作为一年的开端,不得不令人佩服造园师独特的风格与大师坚强的风范。

以“丛桂轩”为中心,向东就是大隐书局前方的高约2丈的假山。假山用了真石堆砌,空白石缝之上,种植了3株造型待越腾飞的五针松和满种的书带草,像“迎客松”一样欢迎您的来访,假山的北面移栽了一株25左右的秋色树种——榉树,在微微的和风中,散发着巨人的坚毅。在他地庇护下,配置了2株金桂,3个红花继木球,像是5个兄弟姐妹一样悠闲的生活着。球下簇拥着3平米大小地方的八仙花,结合着铺满的麦冬,顺间给人自然风貌的体现。整个假山的东面与“望云亭”和“爬击廊”连成一体,形成一个不小的自然世界。一排刚劲的方竹成了围墙的守护者,都说竹是君子,确实是这样的。宋代张咏就这样写道:笋从初箨已方坚,峻节凌霜更可怜。为报世间邪佞者,如何不似竹枝贤。“丛桂轩”的斜前方,依旧种植了一株18左右低矮的榉树,树下是2株常绿饱满的构骨球,片种了兰花三七为基底地被。轩的前方,也就是南面,满湖碧绿碧绿的萍蓬草,偶尔几朵淡黄的花头,映现在眼帘之中。凳在“爬击廊”上,有比荷花还美丽之称的:荷花玉兰,矗立在击廊旁边。荷花玉兰是学名,一般常用名都叫:广玉兰。它通常在5—6月开花,相比与荷花,要稍微早一点点,一点点。广玉兰的花,白而大,玉而洁,所以叫荷花玉兰。它的身边不缺少追逐者,那就是珍贵的秋色观叶树种:红枫。红枫的叶和枝常年呈紫红色,艳丽夺目,观赏价值高,是我国园林绿化树中的重要彩色树种。依旧满种了四季常青的麦冬,加上洁白丰满,大而美丽的八仙花,也可足以令人悦目怡神了,在加上八仙花后面的靠墙边片植了八角金盘,更加增添了空间层次感和自然优越感。“爬击廊”整个都是湖石堆砌而成,曲折之中带点伸展,蜿蜒之中有点笔直,留白之处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造景极佳之地。虽然在湖石上面有缺少土壤的缘故,但依旧沿用了整体自然和谐的植物配置,基本上都配种了,上层植物如:银杏、构树、棕榈、方竹等植物,落叶结合常绿,层次分明。中层配比了:紫薇、丛生凤尾竹、罗汉松、造型五针松、红枫等观花观叶等物种。唯有独特造型的罗汉松,硬生生表现出了树形里非凡的艺术境界和观赏价值。再加上在灌木下面点缀了构骨球、红花继木球、红叶石楠球等造型球类。特别引人注目的要数是:藤本的云南黄馨。在这里黄馨优柔的蓬绕在湖石缝中,把这个“望云亭”基身打扮的惟妙惟肖,亭身,在风中若隐若现,宛如一位娇滴滴的美人。站在“望云亭”之中,这个书院的西南美景尽收眼底,有如一览众山小之功。对,那渠道沿水榭而去,长势极佳的萍蓬草,竟然在水榭的亲水平台处留出一抹空白。咦?不对。听,流水在美妙——叮咚——叮咚的歌唱,是,在那,是有个小瀑布的呢。瀑布被1株20左右垂柳遮挡住了,前面横架着一座不大的石桥。石桥的靠西面墙边,配置了3株红叶李。它属蔷薇科落叶乔木,叶常年紫红色,著名观叶树种,孤植群植皆宜,能衬托背景。嫩芽淡红褐色,花瓣为单瓣。小小的花,粉中透白,粉里吐红,在紫色的叶子衬托下,煞是好看。在绿叶丛中,像一株株永不败的花朵,在青山绿水中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注:本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江园林欢迎您

随时随地查看的园林资料馆

1:如何添加大江园林?点击右上角,查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bh/9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