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建党百年
再谱城市华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
建
党
百
年
6月3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下文简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伟华,项目技术负责人、集团资深总建筑师邢同和作为设计单位代表出席仪式活动。
中共一大纪念馆建设意义重大,市委书记李强多次到项目现场视察,检查项目建设推进工作。集团领导顾伟华、夏冰,资深总建筑师邢同和陪同、汇报项目深化工作和团队情况。
项目推进期间,集团领导多次赴现场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要求集团各参建单位要贯彻落实李强书记提出的“打造世纪精品”的要求,发挥多专业、多板块的集成优势,做好项目保障工作,坚持高标准、高水平、高品质建设,全力打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世纪工程、标杆工程,确保重大项目按期完工。
太平湖畔的纪念馆
在太平湖的西侧,是新建的一大纪念馆,此馆与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仅一路之隔,一大纪念馆共有四栋建筑,以景观国旗广场为中心,南侧为新馆主楼,主楼首层为门厅、过厅及其他公共空间,北侧为新馆辅楼、号楼及号楼,辅楼首层为游客服务中心、报告厅等,号楼与号楼的主要功能分别为接待中心、行政办公以及党建资料中心。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地下深约10米,所有展厅均设于地下,展陈面积约平方米。
上海记忆的石库门
设计师为了尊重原有城市街道风貌和尺度,采用街区还原式手法,通过立面设计,使一大纪念馆与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整体风貌保持一致,坚持“呼应一大会址、融入城市风貌”的设计原则。建筑整体为砖砌立面,每侧均有石库门意向的拱券作为立面装饰,象征红色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中间点缀红色石库门里弄雕刻。建筑的六个转角处均设置铜质壁画,壁画内容分别记录了六个重要的红色纪念地,通过抽象的马赛克效果,雕刻而成。纪念馆主入口大门采用五开间设计,造型方正简洁,上嵌红字纪念馆名称,两侧为上海标志性建筑的铁艺装饰透雕。建筑屋面铺瓦,主楼屋脊两侧为可开启的采光天窗,利用现代建筑做法与传统石库门风貌彼此呼应。
庄重安静的泛光设计
考虑到新天地的运营特点,设计师格外注重建筑的外立面泛光设计。设计以“见光不见灯”为原则,灯具的设置不影响建筑的外立面效果。同时,与新天地周边的商业泛光不同,为了营造纪念馆的氛围,特意打造庄重安静的灯光效果。灯光设计有主有次,重点打造主广场及重要装饰部分灯光。其次,灯光设计根据节庆、周末、平日需求设置了多个模式,节庆及周末,灯光亮度及广度可与广场活动呼应,较为丰富;平日考虑节电及氛围营造,可选择开启部分灯光,以符合建筑整体典雅沉静、大气稳重的气质。在太平湖水的倒影下,更加增添了灯光的艺术效果。
室内空间讲述建党历程
由于一大纪念馆含有新建和修缮,所以室内设计也包括新建与修缮。新建主楼的室内设计以明亮统一的风格为主,墙地面材质为统一的米白色石材。进入主楼大门,正对一幅完整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主题砖红色陶板画,为了相呼此画,左侧壁画设计为“中流砥柱”,右侧壁画主题为“民族脊梁”。门厅及过厅通过交通厅分割,三层空间层层递进,使整个门厅及过厅的空间层次开阔丰富。
从过厅的自动扶梯下行,首先进入净高6米的序厅空间,圆形穹顶下方分布建党主题雕塑和党章雕刻,作为整个展陈的序曲缓缓拉开。后续分布五个主要展厅,主题分别为“前赴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从时间线角度展现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程。最后以初心宣誓厅作为整个展陈的结尾,游客从地下展厅的自动扶梯上楼,结合顶部的天幕,由过去回到当下。
新旧建筑完美融合
在号楼的修缮改造设计中,设计团队保留了原有的大部分屋架和结构,对靠近主广场一侧立面进行了重修重建,使整个号南立面与主广场持平,同时,在新旧结合的部位利用石库门建筑的常用元素分割,自然过渡。一层靠近主广场部分功能调整为贵宾接待功能,室内空间尺度适宜,风格呼应主楼明亮大气,适应多种平面灵活布局,其他部分为办公及辅助功能,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的空间资源,以人性化、高效性为设计原则,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号楼的修缮设计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立面,对主要结构进行了加固,根据功能需要重新分割室内空间,风格以实用简洁为主。
太平湖畔呈现可阅读、
可品味的城市风景线
新馆东侧紧邻太平桥公园,广场的景观设计与太平桥公园整体绿化提升方案相结合,设立平方米左右的集散广场,可容纳人,场地划分灵活,可供节假日举行各类仪式、集散、等候、排队等活动。广场直通太平湖,打造景观视觉通廊。
根据广场尺度,旗杆高度为吴淞口高度19.21米,绝对高度15.61米,旗台简洁大方、尺度适宜,广场沿水驳岸以柔化绿植为主,打造亲水绿色平台及缤纷花台,建筑周边配置六十多棵珍贵乔木、灌木、花卉,一年四季鲜花不断,营造欢乐祥和的景观氛围。
太平湖景观提升项目中,设计环太平湖塑造景观,形成百种花卉植物、百米长的八仙花带、百棵枫香等色叶树种,体现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兼具红色记忆与城市森林的更新式设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街景花园,为市民呈献一道可阅读、可品味的城市风景线。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是向建党周年献礼的重大项目,反映了党的创建史,教育引导全国广大党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凝心聚力。华建集团在接到设计任务后,迅速地组建起一支优秀的项目团队,并由集团领导带队,集团资深总建筑师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华建集团工程建设咨询公司为牵头单位,集团各分子公司全力配合,为一大纪念馆的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学科、跨专业的整体解决方案。
华建集团工程建设咨询公司作为总包设计团队,承担了建筑、室内、景观及太平桥公园绿地升级改造等设计工作。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配合编制了项目前期所需的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华建集团上海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申元岩土工程公司)承担了勘察、基坑支护设计、地基基础检测、基坑监测等工作。华建集团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承担了房屋检测和声学顾问等工作。华建集团上海建筑科创中心承担绿色设计工作。在集团领导的带领下,各单位积极落实安排项目各节点进度,克服时间紧、担子重、疫情等困难,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地有序推进。同时充分发挥集团全过程优势,通力配合,高效运作,全方位、精细化管理,保证项目高质高效完成。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项目的建成对于整合、保护、传承建党历史资源,系统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弘扬建党精神,打造中国红色文化源头新地标具有重大意义。华建集团在尊重历史风貌的基础上,独具匠心、不断创新,积极配合业主及施工单位,顺利完成了项目的设计及建设任务,献礼建党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
建设单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建设地点:黄浦区黄陂南路、兴业路口以东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建筑高度/层数:12.5米/地上1层,地下1层,局部夹层
设计/竣工时间:年/年
设计总包:华建集团工程建设咨询公司
设计单位:
华建集团工程建设咨询公司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科创中心
华建集团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
华建集团上海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申元岩土工程公司)
集团项目总负责人:顾伟华
项目经理:夏冰
设计团队负责人:朱琦
设计总负责人:邢同和、肖申君
建筑设计:肖申君、贾薇、唐奕伦、王歆慧、黄翊宁、方晨、丁智平
结构设计:孟洪武、高琳
给排水设计:乌伟、赵兴元
电气设计:还文海、韩振、刘建军
暖通设计:顾懿卿、林喜云、张琦堃
室内设计:张骏、卢俊鸥
景观设计:屠玮、蒋欣勇
太平桥公园景观提升设计:卢建华、高华、徐自立、刘静敏、陈斯
勘察、基坑支护设计、地基基础检测、基坑监测专项:朱建锋、李伟、阚二林、易礼、常林越、陈伟
绿建专项:瞿燕、刘羽岱、陈湛
房屋检测专项:徐宗凯、高军、许婷
文物保护专项:宿新宝、申童、朱杭
供稿:华建集团工程建设咨询公司
摄影:刘文毅
编辑:陈娜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