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新闻:个别省份本土聚集性病例持续增加。
国家卫健委所指的个别省份就是黑龙江省,这个省一夜之间1传50,而在这其中就有一位无症状感染的中学生。
这位13岁的中学生成为最小的无症状感染者再次使得开学复课成为热门话题。
对此,4月18日晚哈尔滨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根据目前的形势,为了确保高三学生复课安全,哈尔滨计划从4月20日开始,对高三复课的教职工、学生及家庭成员分期分批进行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
根据广大家长意愿,为保证学生安全,检测期间采取网上授课。具体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幸亏这位龚同学还没有开学,也幸亏这位王老师也没有到校上课,否则不知会影响到多少学生,多少老师,多少家庭。因为我们都知道,由于学校的特殊性,一旦传染起来就是聚集性的。
据人民日报海外网消息,日本《京都新闻》报道,位于京都市的一所大学就发生了集体性感染事件。
报道称,这3名学生曾前往欧洲参加毕业旅行,归国后他们参加了多场毕业庆祝会,该校学生中已有至少27人确诊。其中一名确诊学生还参加了京都市井手町的社区联谊会,与此相关的确诊病例至少有11例。确诊学生的家人、朋友中也有至少8人确诊。
另据《产经新闻》报道,京都府和京都市政府当天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当地民众不要前往大阪、神户和东京等地,以防止病毒扩散。
贰
看到这些事件,已经开学了的,即将要开学的,不免都有点胆战心惊。
对此,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忧,毕竟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三位医生已经同框发声:赞成复课,现在正是好时机!张主任更是直言:想要一个病例没有,别做梦了!
很多人认为,现在这个疫情,我们就应该一个病例都没有,我们才可以回到一个正常的生活。那我现在告诉你,你别做梦了!
这种生活是不正常的,因为全世界现在处于大流行。这就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仍然面临着输入性的风险,如果因输入性风险,大家都不上学,那些疫情比较差的国家,反而索性复学了,道理上也说不过去。
而且,很多网友也纷纷表示:再不开学真的熬不住了!在学校上课时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用在此时,恰如其分啊。复学后,防疫工作一定是重中之重,社会各界也非常关心孩子的防护。张文宏主任更是把复课比作一场“战斗”:
年开学的同学们,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希望小朋友们、大朋友们都像“战士”一样,跟医生一起“战斗”,在读书、在学习的过程就是你们跟医生们一起在抗疫。
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与学习的地方,很多公号也都在发有关孩子防护的建议。但是别忘了,教师的健康防护也不能忽视,保护好了教师,也就等于保护好了孩子和家长!
下面,就为老师们提供自我防护的10个建议,而且这些建议都是复学地区的老师们摸索出来的经验,非常有参考和学习价值!
叁
1.两个口罩是标配
教室放上防疫箱
老师要记住,一天两个口罩是标配。有些学校会定期给老师发放口罩。课务量较大的老师,自己也可以再备一些口罩。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地给每位教师送上一个防疫小礼包,包括:口罩、洗手液、免洗手凝露、酒精擦湿巾、一次性手套,或是一块香皂、一块毛巾。
如果学校没有配备小礼包,只发了口罩,那么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配备一个防疫箱,供自己和任课老师使用。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供图江苏省苏州国际外语学校陈惠芹供图2.各类标志常提醒
戴口罩
勤洗手
勤通风
讲卫生
这样的标语醒目地贴在窗户上,看似提醒学生,但更是对教师本人的一次次提醒。
比如教师上课使用投影,为了确保坐在教室两侧前排的学生不因为反光而看不清,需要拉上窗帘,那么授课过程一结束,教师就要立刻提醒学生打开窗帘,打开窗户,保持光亮和通风状态。非常时期,尽量让教室一直保持窗明几净、空气新鲜的状态,这是对教师和学生很好的一种保护。江苏省昆山花桥集善中学供图3.工作场所勤消毒
学校一早一晚会有办公室和教室的消杀,这是一种大范围的消杀。那么小范围的局部细节消杀,就需要教师自己来做了。
比如:饮水机、门把手、教师电脑键盘、鼠标、翻页笔、讲台桌面等,都可以用84消毒液或是酒精擦拭,这些消毒工作认真做,看似为了学生其实也是为了老师自己。保护好学生才能更加保护好自己。
办公室也可以排好消毒值日表,每个老师每天轮流值日,做好办公室饮水机、电灯开关、门把手等小范围局部消毒工作。教师自己的办公桌椅需要自己每天擦拭并消毒。
4.一次性手套戴起来
批改纸质作业时尽量戴一次性手套。有些手套很薄,很贴手,批改作业时不会因为戴了手套而觉得不方便;如果实在不想戴手套,那么批完作业用免洗净手凝露或者去卫生间洗手。
建议尽量是用水洗的方式,因为含有酒精的净手凝露虽然有很大的去油污能力,但是同时也会损伤肌肤表面的保护层,使皮肤变得干燥,出现脱皮现象。
其实,就算没有疫情,教师也应该养成每次批完作业就洗手的习惯。并且严格遵循“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洗手法,洗手后应该自然干燥或者用一次性纸巾擦干。
5.自带餐盒不忘记
在学校就餐尽量自带餐盒。吃了饭要自己洗碗,当然有点麻烦,但有时候越麻烦越安全。自带餐盘,可以避免病从口入,是对自己饮食安全很好的保护。可以购买不锈钢分格型餐盘,荤素饭分割不窜味。我们平时外出就餐时自带餐具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美德。就餐时,教师之间要保持距离。以前在一个桌上吃吃说说笑笑,现在都要摒弃。爱热闹、大嗓门的老师也要改变习惯,在脱下口罩就餐时,尽量不说话,专注吃饭。6.保护嗓子有方法
戴口罩讲课,一节课用力讲下来,嗓子吃不消,口罩也基本废弃了。很多学校给老师发了随声扩音器,但是经常使用,对教师自己对学生的听力都不好。很多老师明明扩音器音量已经很大了,隔壁教室都听得非常清晰,但是自己还觉得音量不够。戴口罩、不用扩音器,教师在课后要多喝白开水,还可以自备润喉物品,比如胖大海、黄氏响声丸和八仙果等。这也应该成为一个习惯,吃开口饭的人,这些是标配。7.调整备课讲加练
疫情时期的课堂结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正好可以逼迫这我们把原来过多的“满堂讲授”慢慢过渡到“讲讲练练”“少讲多练”。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有所调整,压缩课堂讲解时间,做好导学案的设计。复学后,首先是对假期网课的复习,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是下载网课中的优质课,在课堂上播放,教师随时暂停,随时补充说明,播放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巡视指导。
如果自己对录课技术比较熟练,可以在备课时就做好录课,在课堂上播放,并在暂停和播放中自由切换。
课堂留出时间给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学生很欢迎,也能提高回家作业的质量。8.一米距离强意识
隔得了亲近,隔不了亲切
平日里师生比肩而坐探讨习题或者相对而坐交流沟通,都是很美好很和谐的一幕,但在防疫非常时期,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校园里各种一米提醒、红三角、小脚印等,都是一种很好的提示。在校门口晨检、公交车站台排队时,执勤的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保持一米距离,自己更要注意和学生保持距离。
在教室,在办公室,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时,都需要有“一米意识”。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供图江苏省昆山花桥集善中学供图江苏省昆山娄江实验学校供图这样的做法,不免让我们的孩子沮丧甚至紧张。请告诉孩子:别怕!隔开的是距离,保护的是安全。隔了亲近,但隔离不了亲切。
每一个人安全了,学校里的空气也是欢乐的,甜润的。
9.书面沟通依然可以贴心
师生戴着的口罩,无法禁锢每一个人交流的权利。
让孩子们在教室里真实地发声,真实地思考,老师可以更多采用书面形式来进行。比如班主任这门功课的书面作业后,可以增加一个学生“每日一说”,字数不受限制,班主任看后及时回复。
也有的班主任专门开设“班主任日记”和“学生每日一记”的互动,对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非常有效的帮助。
非常时期,学生心理需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