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珍品故宫博物院漆器精品欣赏中

皮肤病较好的医院在北京哪里 http://m.39.net/pf/a_6084108.html

剔彩山水人物琮式盒,清乾隆,高16cm,口径22cm。

盒作天盖地式,内圆外方,髹红、黄、绿三色漆,盖面以楼台殿阁、古松、山石、仙桃为背景,描绘五位老者率领几个推车、举旗、捧花篮的小僮前去祝寿,车上放置的一桶万年青寓意一统万年。盒盖的立墙雕献花祝寿图,其两侧刻各种篆书寿字96个。北京故宫收藏的琮式盒共两件(一对),每件盒内放置彩漆小套盒四个。此件盒内的四个套盒面上分别装饰罐、盘肠、双鱼、莲花,另一件盒内的四个套盒面上分别装饰轮、螺、伞、盖,合为八宝纹。此件作品刀法快利,精细纤巧,虽有一定磨工,但远不如明早期雕漆圆滑,漆色较为鲜艳,这些都是乾隆官造雕漆器的显著特点。档案记载,每年为庆祝皇帝或者皇太后的生日,造办处都要制作数量庞大的寓意长寿吉祥的活计(例如各种材质的佛手、寿桃式盒、如意、万年青等等)。由器表装饰的祝寿图及近百种篆体寿字推断,琮式盒明显属寿意作品。此盒系仿照玉琮制作而成。玉琮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在良渚文化墓葬中有大量发现。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国礼乐文明形成并逐步发展成熟,玉琮成为祭祀天地自然神的重要礼器。战国以后,随着人文觉醒,礼器日渐走下神坛,但由于追慕三代礼乐制度,汉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曾制作玉琮的仿品。乾隆朝是中国仿古作品制作的最后一个高峰。

黑漆描金花卉纹方盒,清嘉庆,通高31.2cm。

剔红飞龙宴盒清,口径37.6cm,高20.5cm。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纹壶,清,雍正,高12.8cm,腹径7.4cm,底径3.8cm。

壶直口,矮颈,溜肩,鸭蛋式鼓腹,平底,肩与腹中部有一凤鸟形鋬,与鋬相对的一边设有小流。由凤鸟眼部镂空推测,此壶应有同鋬相连的小盖。通体采用黑漆描金技法绘制花纹,腹部的主体纹饰为山石楼阁,一面的右侧有排成一字的五只鸟跟随左前方的一只在空中自由翱翔,另一面的右侧则填饰两只飞鸟,整副图案似乎在表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妙诗意。其中的山石和楼台系用漆灰堆起后,经雕琢、描金而成,令整体图案具有层次感《髹饰录》将这种技法称为“隐起描金”。据养心殿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三年怡亲王曾传皇帝谕旨,照洋漆鸭蛋式壶样做珐琅壶一对。于十月二十九日做得铜胎珐琅鸭蛋式壶一对。奉旨:但花纹不好些。雍正朝造办处档案中经常提到洋漆,有的系由日本制作,有的属于清宫仿制。这件执壶的山石表面洒金屑,明显具有日本漆器风格,我们至少可以将其看作受到东洋漆工艺强烈影响的作品。唐宋以来,文学、艺术全部以应用于平民社会的日常人生为主题。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种伦理观念影响下出现的工艺作品包蕴着甚深的诗情画意,甚深的道德教训与文化精神,令观赏者随时有机会亲近自然,随时有山水风云荡涤胸襟。明中叶以降,随着商业繁盛、城市消费发达,人的自然情欲逐渐被承认、肯定和强调。文人士大夫们纷纷主张以个性自我为核心,表现在审美情趣方面,则公开提倡和追求俗、艳、怪、险、巧等风格。这件执壶描绘的杜甫诗意图景能够令雍正皇帝获得精神慰藉,所采用的黑漆描金技法烘托出耀目华贵的视觉效果,与当时的审美特点完全吻合。

红漆描金龙舟长方匣,清中期,长36.7cm,宽29.2cm,高8cm。

长方匣通体采用红漆描金技法,盖面中心描绘两条龙舟在湖面竞赛的热闹场景,边框装饰勾连夔龙纹,匣四壁装饰卍字不到头纹。描金漆绚烂夺目,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古代,每年端午节民间都会举行竞赛龙舟的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宋代余靖《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诗中写:“龙舟争快楚江滨,弔屈谁知特怆神!”

黑漆嵌螺钿五子夺魁图圆盒,清中期,口径16.8cm,高6.8cm。

圆盒平顶,鼓腹,圈足。通体髹黑漆为地,嵌薄螺钿间贴金片装饰图案,色彩绚丽。盖面左侧描绘五个童子在花丛中玩耍,争夺一武士头盔。右侧的梧桐树下有一妇人倚坐于石桌旁,静静地观看童子嬉戏。画面活灵活现,生意盎然。盔与魁谐音,有科举夺魁、高中状元之涵义。盒内有白玉十二生肖及《御制寿民诗》册页。婴戏图多以其富贵气象而特为时人所喜爱。明以后皇室对此类绘画尤其爱赏。此外,这类图案也有祈福求子的意义。

绿地剔红十八罗汉笔筒,清中期,高15.5cm,口径19.3cm。清宫旧藏。

笔筒圆形,底承四个如意头形矮足。图案以绿漆雕海水,间以红、绿漆团簇浪花做地。海浪中界出平地、山岗与松树,雕龟背锦地,其上压雕红漆十八罗汉,众罗汉姿态各异,神情生动。此器髹漆肥厚,故所雕纹饰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众罗汉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和袈裟的衣纹飘带皆雕刻得栩栩如生,充分表现出清代雕漆高超的工艺水平。

黑漆描金莲蝠纹宝座式笔架,清,高21.6cm,宽26.5cm。清宫旧藏。

笔架宝座式,通体髹黑漆,作描金装饰。宝座栏板镂雕缠枝莲叶纹,靠背中央顶端饰一蝠纹,其下作长方形委角开光,开光内正面光素,背面绘山水楼阁图。座足亦满饰缠枝花叶纹。座面与托泥上饰不同的团花纹。下承随形托泥。座面有圆孔5个,下方托泥上对应做5个凹槽,以固定所插之笔。清代宫廷制作笔架采用的材质和工艺技法都极丰富,但以黑漆描金工艺制作、又取宝座式造型者仅存此一件,故以稀为贵。此笔架描金纹饰颇为精细,风格高贵而华美。

黑漆镶文竹人物纹方笔筒,清,高14cm,口径12.4cm。清宫旧藏。

笔筒直角正方形,四角下设象牙足。通体髹黑光漆,外壁四面以文竹镶嵌纹饰,边饰连续回纹,中央单线方形开光内饰高士图,四面人物各异,有倚石读书者,有伫立沉思者,有席地扶书简者,有把玩灵芝者,均长衣阔袖,清高雅逸。此器纹饰简洁,文人格调极浓。黑漆地上嵌饰的文竹线条清晰醒目,风格独特,韵味清雅高古。

剔犀寿字云纹瓷胎尊,清初,高50cm,口径22.7cm,足径16cm。

尊瓷胎,形如觚而略有变形。尊表面及口内沿为紫黑色漆面,刀口内可见朱色漆层,属于“乌间朱线”一类。通体除中部雕有4个篆体“寿”字外,其它部位均雕如意云头纹,口内沿饰连续回纹。足内青白釉瓷胎尽露,中心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双行楷书款。此种造型为仿制成化青花瓷尊,康熙时多有制作。此尊色泽典雅,雕刻精细工整,以瓷胎作漆器亦不多见。

黑漆嵌螺钿间描金职贡图长方盒,清初,高6.8cm,长40cm,宽30cm。

盒长方形,平盖面,盖面以薄螺钿加描金制成一幅《职贡图》,中部为殿堂,四周花树,远处群峰隐现,白云飘逸,画面下部为一座三孔洞桥,桥上人头攒动,有驱象、牵狮、捧珊瑚、拉骆驼者等27人,形态各异,熙熙攘攘的大道

直通上部殿堂。图案以浑金作层峦叠嶂,壳沙填嵌树木,以金彩勾出天上的卷云纹,云中露出的三龙首用细壳沙嵌成。此盒工艺考究,构思巧妙,填嵌精细,其图饰华美瑰丽。此器为嵌薄螺钿与描金工艺相结合的佳作和典范,反映了我国清代螺钿漆工艺水平之精湛。

彩漆戗金花卉纹几,长35.6cm,宽14.7cm,高10.2cm。

几面为曲边随意形,拱肩三弯式象鼻腿,腿下连接与几面随形的落地托泥。通体以赭黄色漆为地,戗金彩漆为纹。几面红漆弦纹随形开光,开光内“卐”字锦纹地上,以红、白、绿、黑四色漆描饰玉兰、月季和蜻蜓,以细划沟戗金勾出花纹轮廓及脉络。四腿饰葡萄、佛手、桃实等。托泥饰杂宝纹。几底面中央镌刻填金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横行六字款。此几为不规则的曲线形成的云片造型,流畅优美,玲珑别致。装饰纹样以写实花卉为主,传统吉祥纹饰为辅,色彩为暖色格调,柔和典雅,贴近自然。该几在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均别开生面,构思奇巧,独出心裁。

填漆戗金云龙纹葵瓣式盘,高2.9cm,口径26.7-23.4cm。

盘葵瓣形,平底,圈足。盘内外髹黄漆作地,用红、绿、赭、黑等色漆填饰花纹。盘内饰红龙腾飞于海水江石之上,挥爪张吻,追逐火球,气势雄壮。盘内外边均填锦彩云纹,底髹黑漆,中心刻填金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此盘纹饰用了填漆戗金技法,此工艺属《髹饰录》中的“斒斓”类,即“戗金细钩填漆”。清代填漆戗金为漆工艺发展的重点。此器花纹填嵌饱满清晰,打磨平滑光亮,色彩鲜艳纯正,为康熙朝填漆戗金漆器的精品。

描金彩漆包袱式纹长方形盒,清雍正,高12.1cm,长22cm,宽11.5cm。清宫旧藏。

从稍远处观看,此件长方形盒似由在盒盖中央打结的锦袱包裹着,,走近则会发现,包袱皮其实系用漆灰堆起雕琢而成,表面髹银灰色漆,在菱形网格内用黄、红、黑等色漆装饰朵花、寿字及龟背锦纹。由于制作精巧细致,锦袱的皱褶效果惟妙惟肖,几可乱真。盒盖四角袒露之处采用黑漆描金技法装饰佛手、石榴、寿桃,俗称“三多”,分别寓意多福、多子、多寿。盖内及盒内洒金,盒底髹银灰色漆。构思巧妙,色彩艳而不俗,是这件作品的显著特点。查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包袱式漆盒在雍正年间主要用于盛装眼镜和火镰(包)。雍正朝养心殿造办处档案中制作包袱式漆盒的记录主要有以下二条:①雍正五年郎中海望奉旨:朕看得尔造办处所进的活计俱是朕交下着做的活计,现今造办处匠役有几百名,何必旷闲?尔等寻些活计与他们做。于三月初十日画得包袱式盒样一张,呈裕亲王看,奉王谕:尔等酌量做。于十月二十九日做得各色彩漆锦样包袱盒九件,怡亲王、信郡王呈进讫。②雍正十年首领萨木哈持出洋漆包袱式盒二件,说宫殿监督领侍陈福传旨:此盒样式甚好,照样将黑、红漆盒做些,画花卉漆盒亦做些。再,盒一件底上有窟窿,不必照此样做。钦此。于十一年五月初一日照样做得漆盒二对,并原样一对,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呈进讫。以锦袱包裹作为装饰题材肇始于清雍正年间,乾隆年间获得进一步发展。除了漆器,传世作品还有铜胎画珐琅包袱纹盖罐和瓷胎画珐琅锦袱纹瓶。根据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曾经命令粤海关照雍正款铜胎画珐琅包袱纹盖罐精心仿制了一件,但要落乾隆款,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乾隆对锦袱纹的喜爱程度。

浑金漆花卉纹圆盒,清雍正,高11.5cm,口径22.8cm,足径17.9cm。清宫旧藏。

盒圆形,平顶,弧壁,圈足,盖与盒以子母口相合。器表以两色金漆髹饰而成,深色做地,浅色绘图。盖面中心饰大花一朵,其周边呈放射状八出枝叶,并蔓卷着延至边沿,每两条枝叶间又绘团花一朵,形成环绕的构图形式。花纹轮廓均用纤细的黑漆勾勒。此为装饰性图案,沿袭的是康熙朝的风格。上下边壁各饰对称的缠枝莲花四朵。里为红漆洒金。外底中心绘折枝双桃,其上方横行阴刻填蓝“雍正年制”楷书款。浑金漆为我国传统的髹漆技法之一,明代已有之,但目前尚未见到实物。浑金漆的做法是以一色金漆做地,另一色金漆饰花纹,然后在金色花纹上再用黑漆勾描纹理,这两种做法在《髹饰录》中分别称为“彩金象描金”和“黑漆里描金”。这件漆盒的做法与文献记载正相符合。档案中记载,雍正时期仿洋漆的制作量最大,其次是描彩漆,再次是填漆,浑金漆的制作量最小。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种圆盒共8件,从品相上看,是一次性完成的活计。此外还有三件,在工艺、款识以及里子的装饰上都与之完全相同,只是器表的花纹为蝙蝠寿字,尺寸略小而已。遗憾的是在清宫活计档的漆作中没有找到与它们相对应的制作记录,但毋庸置疑,它们确实是仅存的雍正朝浑金漆的代表作品。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清雍正,通高14cm,长18.4cm,宽12.9cm。清宫旧藏。

手炉呈不规则却十分对称的长圆形,提梁弯曲的形状与炉身的造型相协调。炉身四面开光,两两相对。开光内黑漆地,其上以金漆描绘不同的山水图景。画面构图讲究,布局疏朗,远山近石、亭台楼榭、草木飞鸟都描绘得细致入微,宛如工笔画,风光旖旎的山水图虽浓缩于方寸之间,却透露出飘渺深远的意境。开光外之边饰则用描金彩漆的技法描绘缠枝花卉纹。口沿内挂铜胆。盖面为铜丝编结而成的密网,用以通风换气。底心有一圆孔用以散热。手炉是人们冬季常备的用于暖手的器具,一般以圆、椭圆形为基本形状。其结构分外壳和内胆两层。外壳可运用不同的工艺进行制作和装饰。内胆为铜制,架于外壳的口沿之上以备燃碳。热量通过内外两层之间的空气进行传导,使外壳既温暖又不烫手。

黑漆描金百寿字碗,清雍正,高6.5cm,口径15.5cm,足径5.7cm。清宫旧藏。

碗圆形,撇口,圈足。器身内外在黑漆地上饰描金花纹。外壁满绘异体“寿”字百个,寿字沿碗壁纵横排列,字数自下而上依次为17、23、29、31个,相加恰为百寿。内底中心描绘团花纹一,内壁绘团花纹四,其间又以团寿字相间,互为对称。足部环饰涡云纹一周。外底中心描金双线长方框内书“大清雍正年制”三竖行楷书款。描金漆就是在单色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工艺,其中黑漆地最常见,其次是朱漆地或紫漆地。根据档案记载,雍正时期制作了大量的描金漆器,其中主要分传统和仿洋漆两种技法。所谓仿洋漆即指仿日本称之为“莳绘”的黑漆描金工艺。“莳绘”主要是在制胎和用金工艺上技艺独到,优于我国,特点是器物胎薄体轻,久不变形,金色光亮。雍正帝一向钟爱沉稳凝重的黑色,这在同时期的瓷器、画珐琅等多种工艺中都有所体现,并成为雍正工艺品的时代特征。因此,以黑色为基色的仿洋漆工艺品在雍正时期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只碗上的描金寿字十分璀灿,显然运用的是我国传统的技法,即在档案中多有记载的“杉木卷胎”再糊麻布的做法。因此可以说这只碗是中外工艺技法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有所谓的“五福”。《尚书o洪范》称:“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乃五福之首,因此寿字成为各类工艺品中重要的题材之一。以寿字做装饰古已有之,清代则更多。该碗于年典查号为“丽”字,查“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编号代字汇编”,“丽”字号的原藏地点是古董房,可见此碗之珍贵。

彩漆描金云龙纹菊瓣式盘,高2.2cm,口径22.8-17.5cm。

盘椭圆形,菊瓣式口,矮足。通体髹红漆为地,以黄、绿、黑等色漆彩绘花纹并描金。盘心绘5条龙在云雾中围逐火球,下部绘水波纹。盘底髹黑漆,正中刻填金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此盘制作精致,形制规范,花纹工致,其构图、用色及纹饰都具雍正时的典型特征。雍正朝,由于皇帝的重视,彩漆描金器的制作甚为发达,成为此时期漆器的重点品种,此盘即为雍正年间最有代表性的彩漆描金作品。

剔黄寿春图圆盒,清中期,高12.5cm,口径32.3cm。清宫旧藏。

盒圆形,盖微隆起,矮圈足。通体髹黄漆,盖面饰圆形开光,内刻方格“卍”字锦作地,雕一聚宝盆,其内袅出霞光万道,上托硕大的“春”字,“春”字上又开一圆光,其内文鹿陪伴寿星坐在松树之下,取“春寿”之意,“春”字两旁双龙环抱。盖与器壁各有四个菱形开光,内以云纹为地,压雕轮、螺、伞、盖、莲花、罐、鱼、盘长组成的八宝纹。开光外雕方格锦地,压雕吉祥杂宝纹。盒内及底髹黑漆,无款。此盒形制与装饰图案与明代嘉靖雕漆“剔彩春寿字圆盒”如出一辙,为清中期仿嘉靖雕漆的代表作品。但此盒的艺术风格已与嘉靖雕漆明显不同,不仅龙的形象具清中期龙纹的特征,而且雕刻的刀工遒劲迅疾,犀利准确,少有瑕疵,为嘉靖雕漆所不能及。

剔红团花书函式匣,清中期,高30cm,长32.7cm,宽20.2cm。清宫旧藏。

匣呈大小书函叠压式,可开合,内装小匣四个,下承连足底座。匣顶平面雕“太平广记”四字,两侧面用切成的木片粘合成书函状,正背两面雕回纹锦和各种团形花卉纹样,底边和足边均雕回纹,底髹黑漆,无款。该匣造型别致,团花装饰非常新颖。其雕刻的精致、花纹的繁细、不施磨工的手法反映了清中期雕漆工艺高超的技能。此匣为清代雕漆最具特点的代表作品。

剔彩鱼龙变幻纹葵瓣式三层盒,清中期,高21.5cm,腹径16.5cm。清宫旧藏。

盒呈葵瓣式口,三撞式,底承四个如意头形矮足。通体髹绿漆雕海水,红漆雕鱼、龙纹。盖面雕饰正面龙纹,盒壁雕鱼、龙在绿波中追逐飞动的火球,形体若隐若现,变幻无穷,构成了“鱼龙变幻”的图景。盒内髹黑漆饰描金折枝花纹,底髹黑漆,无款。此器刀法纤细,雕工娴熟,工艺精湛。所雕的红漆鱼、龙隐现在绿色漆中,不同以往,在绿漆上局部加饰红漆后再雕刻鱼龙纹,这是清代中期雕漆工艺的新发展。

剔红仿古铜壶式盒,清中期,高35.3cm,腹径18.2cm。

盒的造型为三撞式双贯耳仿古铜壶。通体髹朱漆,雕仿古铜器花纹。从上至下以弦纹界出五区,以回纹、龟背纹、方格花卉锦纹作地,压雕蕉叶、涡纹、凤鸟、夔龙及蝉纹等纹样,底座雕夔凤纹。该盒造型和纹样均为仿古风格。同期的雕漆作品还有仿古铜器觚、钫、簠等造型,这种艺术风格是清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

黑漆描金嵌染牙妆奁,清中期,通高42cm,长42cm,宽42cm。清宫旧藏。

妆奁方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开启奁盖,内有一方盒,用于摆放铜镜。下部开启两扇门,内又有镂雕的两扇小门,小门内有对称的四个抽屉,底部为一大抽屉,均用于摆放梳妆用物。妆奁所需衔接处均配以银镀金錾花合页及鱼形扣。妆奁的装饰采用了染牙和描金工艺。在漆地上挖槽,将反复琢刻、打磨的各式染牙嵌件通过粘、镶的手法填入槽中,组成多种图案。顶部有蝙蝠、桃、菊花、如意纹,角隅处饰莲花,正面镶对称的梅、菊、水仙、山茶等花卉,其间有纷飞的彩蝶。其余三面均嵌梅、蝶纹。茶花与蝴蝶寓意“地久天长”,蝙蝠、桃、如意寓意“福寿如意”。妆奁顶部又饰有描金莲花、蝙蝠,双门内壁描金山水楼阁,此外,妆奁还使用了雕刻工艺,可谓集多种工艺于一器。整件器物古香古色,富贵华丽,是清中期的优秀工艺品。

剔绿加彩张果老渡海图桃式盒,清中期,高7cm,口径13cm。清宫旧藏。

此盒桃形,通髹绿漆雕饰汹涌海水,红色花瓣随浪翻滚。盒盖面朱漆雕张果老执鞭骑驴,踏波前奔。其做法是先髹绿漆以刻波涛,后按设计全部剔除人畜及花瓣轮廓内的绿漆,再填入红漆并雕仙人骑驴及花瓣图饰,因而红绿分明,具浮雕效果。人物牲畜的细部均在填色之后用刀剔刻,流畅自如,毛驴鬃毛竖直,细若游丝,四蹄腾空,给人以奔腾的动感,精妙绝伦。此盒图案题材出自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器表图案采用局部加色方法,《髹饰录》中谓之“堆色”,以鲜明的色彩对比使主题的表现更加突出。

黑漆描金藤萝纹圆盘,高5.2cm,口径34.1cm。

盘木胎,圆形,浅式,圈足。通体黑漆地饰彩金象描金花纹,盘内右侧一虬枝松树逶迤向上,藤萝盘绕树身。下为玲珑的太湖石、灵芝和盛开的玫瑰。外壁亦饰藤纹。口沿及足均饰连续回纹。外底中央镌刻填金楷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该盘造型周正大方,盘内装饰图案浑然一体。松树、藤萝和山石分别采用深浅不同的三色金描绘而成,呈现出色泽的变化,犹如绘画中的设色,具有较强的装饰性,为乾隆时期黑漆描金的代表作品。

剔彩百子睟盘,高5.6cm,长58.7cm,宽32.7cm。

盘长方形。色漆自下而上为草绿、紫、黄、绿、红五层。盘中雕婴戏图一幅,场面热闹非凡,人物形态各臻其妙。色漆典雅富丽,鲜洁明快,层次分明,且变化丰富。盘底髹黑漆,镌“大清乾隆年製”和“百子睟盤”楷书铭。百子是指画面中数十幼儿,“睟”通“晬”,指儿童满周岁。据宋人谢维新《合璧事类》记载:“周岁陈设曰睟盘”。古代风俗,幼儿周岁时,在盘中置放各种器物,任其拈取,以为征兆。此百子睟盘当是清代宫廷在王子周岁时陈放各种器物的用具。此盘雕刻精工,刀法爽利纯熟,刻痕深陡峻直,代表了清代剔彩的高超水平。乾隆时朝廷常指派苏州织造制造雕漆器具,《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有乾隆年间苏州向宫廷进“百子睟盘”的记载。此器是了解清代乾隆时期苏州雕漆工

艺水平的宝贵资料。

剔红团香宝盒,清乾隆,通高6.4cm,最大口径12.2cm。清宫旧藏。

盒木胎,梅花形,无足,上下对开式,以子母口分出盖与器身。器外与盖的两面均满雕相同的桂花,枝繁叶茂,团花似锦。器里黑光漆,一面刀刻填金“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一面刻“团香宝盒”四字。此盒漆色红妍,雕花不露地,格调清新,为乾隆朝的典型作品。

剔犀如意云纹方盒,高12.3cm,口径17cm。

盒木胎,正方形,盖中部微隆起,器身下敛,接方圈足。器表用黑、黄二色漆分层反复髹成。盖面雕对称的如意云纹8个,中心雕柿蒂纹。器壁亦雕云纹。足内黑光漆,中心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直行六字款,款下又刻“如意云盒”双行四字。此盒造型方正规矩,用漆精良,雕刻精细,纹饰对称工致,是乾隆朝官造漆器之精品。

剔红福字盒,清乾隆,高8.7cm,口径19.6cm。

盒圆形,平顶,平底,直壁,子母口。盖面以“卍”字锦纹为地,上雕硕大“福”字,笔道间又刻暗八仙、杂宝、折枝松竹等纹样,寓意吉祥。上下壁环饰“卍”字锦纹。里及外底为黑光漆。雕漆作品以吉祥文字作主纹进行装饰,始于明代嘉靖时期,多见“福”、“禄”、“寿”等字。清代乾隆皇帝对此也情有独钟,多次下令进行仿制,有的完全照搬模仿,有的则会有所变化,工匠会根据皇上的旨意进行制作。此件福字盒是剔红雕漆作品,其母本应该是嘉靖时期的福字盘,但漆色、雕工和花纹等细节仍然体现出乾隆时期的风格和特点,说明这是乾隆时期有所变化的那类吉祥文字雕漆作品。

剔红山水人物流觞图扁圆盒,清乾隆,高8.3cm,口径17.8cm。

蔗段式,子母口,平底,通体髹红漆,盒内及外底髹黑漆。盖面雕曲水流觞图。盖面边沿雕连续回纹,盖壁和盒壁均刻六角形锦地。盖内中央刀刻填金楷书“流觞宝盒”器名款,外底中央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款。乾隆时期的御用雕漆由清宫造办处发样,苏州织造负责制造。剔红流觞宝盒与剔红兰亭宝盒盖面的曲水流觞图构图相同,应是同样的稿样。

剔红兰亭宝盒,清乾隆,高11.8cm,长26.4cm,宽20.65cm。

盒呈云头式,通体髹红漆,盖面雕曲水流觞图。盖壁和盒壁各有四个开光,内装饰锦地花卉纹。器内及外底髹黑漆,外底中部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款,盖内中部刀刻填金楷书“兰亭宝盒”名色签。从水波纹细如发丝的特征推断,此件漆盒应由造办处发样,旨令苏州织造制作而成。根据《兰亭集序》记载,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在会稽兰亭相聚燕饮,以祓除不祥。兰亭地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掩映,溪水蜿蜒环绕,将酒杯置于溪水中漂流,大家三三两两坐于曲水岸边,酒杯停到谁的面前,谁就取饮并赋诗。尽管没有丝竹管弦演奏,但边饮酒,边赋诗,足以抒发各自的情怀。剔红兰亭宝盒与剔红流觞宝盒盖面的曲水流觞图几乎完全相同显系出自同一稿样。查阅清宫档案可以发现,皇帝认为款式或

纹样好的器物往往要求造办处留样,以备日后再做类似款式时使用。

剔彩开光龙凤纹碗,清乾隆,高7cm,口径15cm。

碗敞口,斜腹,平底,圈足。自下而上依次髹红、绿、黄、绿、红五层漆。碗口缘开光内装饰璎珞纹,外壁有六个圆形开光,内分雕彩漆三龙三凤,凤在左,龙在右,两两相对。其中,一条龙为身体髹绿漆,背脊鬃毛髹红漆;一条龙系身体髹红漆,鬃毛髹绿漆;一条龙则属身体髹黄漆,鬃毛髹绿漆。与之对应的三只凤或为立体,或为卧体俯首,或为卧体仰首,造型各异。三组开光呈顺时针排列。开光外装饰黄色菱格锦纹,上压银锭、圆钱、珊瑚、如意、方胜等杂宝纹,近足处为一周仰莲纹,圈足外壁雕红漆勾连雷纹。碗里、足内均髹素黑漆,外底正中刀刻填金“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乾隆剔彩开光龙凤纹碗系仿照明嘉靖朝的同类器制作而成。根据《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清宫收藏嘉靖款剔彩开光龙凤纹碗三件(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一件),乾隆四十一年(年)九月传旨,将此三件发往苏州,碗里另漆素黑漆,碗外不必动。再照样成做四件,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方款。四十二年(年)五月,另漆黑漆里的两件嘉靖款龙凤纹碗做得先行送京,七月配得木座,交淳化轩。次年乾隆皇帝专门为此碗创作《咏嘉靖雕漆碗》诗,诗中赞美其“刻镂尽精奇”,尽管器表有断纹,但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已经殊属不易。这恐怕就是乾隆命令苏州另漆黑漆里的一个重要原因。乾隆四十三年(年)初,苏州织造将历时一年多仿制成功的四件乾隆款剔彩开光龙凤纹碗(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三件)、一件做样的嘉靖款碗送到京城,皇帝看后想必比较满意,因而新做碗放到自己经常光顾的乾清宫和宁寿宫,以便随时把玩。做样碗配香几座,在宁寿宫(今珍宝馆)景祺阁换摆。从实物来看,乾隆仿品的漆层较嘉靖碗略厚,朱漆色泽纯正,黄色菱格锦纹相对较小。圆形开光内虽同为三龙三凤两两相对,但嘉靖碗的三组开光则依次呈逆时针排列。嘉靖剔彩龙凤纹碗尽管刀工不及仿品细腻,但究属“原创”,图案线条似乎更为活泼、流畅。

黑漆描金山水纹方胜式盘,清乾隆,高3.8cm,口径36.8×27.8cm。

盘敞口,斜腹微鼓,平底,矮圈足。通体髹黑漆为地,描金漆绘制花纹。内底绘远山近水,堤岸、小桥、庭院、凉亭,一人荡舟水上。山石、堤岸金色浓淡成晕,系采用“彩金像”技法绘制。内壁饰花卉锦纹,对盘心的山水图景起到烘托、陪衬的作用。外壁装饰菊花、梅花、牡丹花、兰花等团花纹,俗称“皮球花”,乃清代宫廷常见的装饰纹样。盘底中部有描金“乾隆年制”双方框楷书款,周围点缀以菊花、牡丹等花卉。盘心的山水图景明显具有日本漆器风格,应当与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喜欢日本漆器(造办处档案中称“洋漆”)有关。此盘是故宫藏唯一的一件带有乾隆款的描金漆器,对鉴别中国与日本漆器意义重大。明中期以后,艳丽、险、怪等艺术风格逐渐为主流社会所接受并提倡。在黑漆地上描绘金漆花纹,能够产生雍容华贵、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散发出浓厚的宫廷气息。

脱胎朱漆菊瓣式盖碗,清乾隆,口径10.8cm,通高9.8cm。

碗呈菊瓣形,敞口,略外撇,弧腹,平底,矮圈足。通体髹朱漆,盖内及碗心髹黑漆后,刀刻填金隶书乾隆御制诗《题朱漆菊花茶杯》:“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裛露掇其英。”末署“乾隆丙申春御题”及“太璞”印章款。“丙申”是乾隆四十一年(年)。盖钮及外底均有刀刻填金“乾隆年制”篆书款。根据档案记载,乾隆四十年二月,皇帝命令苏州织造按照发去的青白玉撇口碗样款大小,照先做过的朱漆菊瓣盘做法一样成做朱漆菊瓣盖钟一对,同年十一月做得送京后,交懋勤殿刻“乾隆年制”方款。次年《题朱漆菊花茶杯》写成以后,再传做菊瓣式钟、碗则要求內底和盖里务必刻诗,诗堂圆光做黑漆地刻字填金。

脱胎朱漆菊瓣式盒,清乾隆,口径15.5cm,高9cm。

盒呈菊花瓣形,通体髹朱漆,外底髹黑漆,刀刻填金隶书乾隆皇帝御制的《咏朱漆菊花盒》诗一首:“髹作法前明,踵增制越精。攒英如菊秀,一朵比花轻。把手初无觉,映心似有情。设云十人谏,惭愧不期生。”末署“乾隆丙申仲春月御题”及“比德”印章款。底中部有“乾隆年制”篆书款。“丙申”是乾隆四十一年,即西历年。此盒壁厚约一毫米,胎薄体轻,系采用夹紵胎技法制成。夹紵胎与木胎不同,是用漆或漆灰将若干层布糊裱在一起,又称“脱胎”,具有坚实轻巧的特点。乾隆皇帝在上引诗中赞美它“攒英如菊秀,一朵比花轻。把手初无觉,映心似有情”;在另一首赞美朱漆菊瓣盘的《咏仿永乐朱漆菊花盘》诗中称:“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比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髹饰录解说》中谈到,朱漆色泽因髹饰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两季做的朱漆鲜艳明亮,秋季做的颜色较深。银硃含量的多少,也会对颜色的明暗产生影响。由是观之,这件朱漆盒的颜色较亮,可能是在春季制作的,或者与银硃含量较多有关。根据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四十二年以后曾多次仿照脱胎朱漆菊瓣式盘的做法制作菊瓣式盒,全部由苏州织造承办,做好之后,或者拿到懋勤殿刻御制诗《咏朱漆菊花盒》,或者直接送到淳化轩、宁寿宫、画舫斋、镜清斋、乐寿堂等重要宫殿,以便皇帝能够随时把玩。

脱胎漆香色地五彩描金西番莲纹佛日常明圆盘,清乾隆,口径16.2cm,高3.3cm。

盘敞口,鼓腹,平底,矮圈足。通体先髹一层素黑漆,之后,盘内壁髹香色漆,外壁以香色漆为地,采用彩漆描金技法装饰篆书“佛日常明”四字,以西番莲花间隔。外底双方框内有“乾隆年制”楷书描金款。此盘色彩艳丽,描金漆闪耀夺目,脱胎轻巧,散发出浓厚的宫廷气息。据乾隆朝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脱胎漆佛日常明圆盘仅于乾隆元年十二月下令制作过一次。由造办处制作木样后发往苏州,命令织造海保照样成做一千件,在慈宁宫花园、佛堂等处使用。乾隆二年八月做得送京。

剔红落花游鱼嵌玉磬式双层盒,清乾隆,高14cm,口径20.9cm。清宫旧藏。

盒为双层,作磬式,通体髹朱漆。盒壁雕落花鲤鱼戏水图,盖面嵌碧玉,雕刻纹样与盒壁相同,器型与纹样合成“吉庆有余”之寓意。盒下连随形座,如意云头足,座底髹黑漆,中心刀刻填金“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此盒雕刻精细,水波如丝,其雕刻刀法及落花流水、鱼龙变幻等题材为乾隆时期苏州雕漆之风格。

剔红花卉诗句图笔筒,清乾隆,高12.5cm,口径12cm。清宫旧藏。

笔筒呈五瓣形葵花式口,直壁,下承五矮足。通体髹黄漆地,压雕以朱漆花卉为主题的纹样。随筒壁形作五开光,以拐子纹相隔,开光内雕黄漆回纹锦地,其上分别压雕折枝水仙、桂花、梅花、菊花和兰花图案,并配有标明主题的乾隆御制诗句。雕有水仙图案的开关内刻有“伊人生面开,别有五君子。如语松柏竹,共梅复如此。御题水仙。”下署“臣曹文埴敬书”。雕有山石菊花图案的开关内刻有“联桂自居弟,顾梅堪号兄。合是征士友,色香总绝清。御题菊。”雕有腊梅图案的开关内刻有“斜掠一条水,品题难揣称,圈圈点点里,直是佛心灯。御题梅。”此笔筒纹样别致新颖,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在乾隆朝雕漆中别具一格。

填漆戗金凤纹莲瓣式捧盒,高15cm,口径32.5cm。

盒六瓣莲花形。通体髹朱漆,盖面填漆锦地,描漆绘缠枝花卉及彩凤纹,并以浓金戗饰展翅飞舞的双凤及缠枝花卉。盒壁各瓣开光内饰云鹤衔磬纹,开光外为卍字锦纹。足内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竖行六字款,款下刻“菱花凤盒”器铭。填漆戗金工艺在清乾隆朝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填漆戗金漆器凡用锦纹作地者,多兼用填、描两种方法,此器即为填漆、描漆并用的戗金细钩漆器,代表了乾隆时期漆工艺的发展水平。其花纹处理先以锦地衬托缠枝花,再以缠枝花衬出双凤,这种分层衬托之法使图案明晰,繁而不乱,同时又借戗金突出主题,使画面有锦上添花之妙,极为富丽堂皇。

剔红枫叶秋虫图盒,清乾隆,通座高8.5cm,口径13.5-10.5cm。清宫旧藏。

盒枫叶式。通体朱漆雕枫叶细密的筋脉作锦地,压雕秋蝉、蝈蝈各一。盒内髹黑漆,内底刻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盒下承枫叶形座,边刻海水及莲瓣纹。清代雕漆重刻工而轻磨工,乾隆时雕刻尤为精工纤巧。当时雕漆的新风格往往通雕锦纹而不多加装饰,或锦地面积增大,缩小花卉草虫等纹饰。此盒即利用枫叶细密的筋脉作锦地,仅雕刻两只秋虫。以自然物象刻成锦纹图案,匠心独具,细微精妙至极。此盒形制新巧,雕工精致,状物摹写,生动逼真,是乾隆雕器漆中出类拔萃的一件。

朱漆描金龙凤纹手炉,清乾隆,通梁高13.7cm,口径15—9.6cm。

炉双圆相连形,上有提梁,内设铜盆,与铜丝编盖吻合。炉腹部两面对称开光,内为朱漆地,描金龙凤纹各一对。龙头及身部之金色深黄,背鳍及卷云纹金色较浅。凤头、身及翅尖金色较浅,而其轮廓及眼睛用深金色勾出,并以黑漆点睛。该手炉以世代相袭的龙凤为纹饰,又以红色漆为底衬,吉祥喜庆,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描金,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做法,分一色描金、识文描金和彩金象描金等多种技法。我国描金漆工艺之运用始于战国时代,清代是描金漆器发展的辉煌时期,技法多样,工艺精绝。此件手炉金色浓淡成晕,如画家运色,为清代描金漆器的代表作品。

剔红观鹅图笔筒,清嘉庆,通高14.8cm,口径10.2cm。清宫旧藏。

笔筒窄折边口,平底,附座。筒外壁压雕山水亭榭、人物树木。画面中清水一池,游鹅泛波,一老者坐于池畔榭中观看水中游鹅,小桥之上有二人行走,随行其后的童子怀中抱琴,是为携琴访友之意。景物虽多,但层次清晰,意境恬淡深远。器物上刻几种锦地以示不同的空间。底部髹黑漆,中心镌篆书“嘉庆年制”双行四字款。此笔筒漆层较厚,雕刻刀法精密,棱线深峻有力,纹饰清晰醒目,色泽艳丽。其刀法及图案风格均保持着乾隆时期雕漆的一些特点。此笔筒为现知唯一具嘉庆款的雕漆作品,故对于研究乾隆以后雕漆工艺的发展变化以及嘉庆时期雕漆的风格特征均极有价值。

百宝嵌雄鸡图长方形漆砂砚盒,清道光,高5.7cm,口长22.6cm,宽15cm。

砚盒漆砂地,盖面用岫岩玉、螺钿、红珊瑚、绿松石、象牙、玳瑁等嵌出山石、菊花、雄鸡等图饰。画面清新简洁,富有生趣。选料制作均极其精细。内附漆砂砚一方,外底中心有红漆篆书“卢葵生制”四字方印。顾千里《漆砂砚记》中赞卢氏漆砚:“有发墨之乐,无杀笔之苦,庶与彼二上品(端砚、澄泥砚)媲美矣!”故当时仿制者甚多,以至卢葵生不得不在砚匣内夹入防伪单。他在防伪单中说:“其砂全以沙漆,制法得宜,方能传久下墨。”并指斥仿制者“假冒不得其法”。卢葵生的传世作品以各式漆砂砚和砚盒、文具盒为多。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故宫博物院图文资料由古玩元素网整理编辑版权归属以上同行转载请声明古玩元素网整理编辑

故宫博物院漆器精品集锦欣赏(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zw/7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