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古代艺术品的制造大国,但没成为艺术品价值的制定者,也没成为古代艺术品这个巨大财富的收获者,究竟为什么?
看着西方国家拿着中国制造的古代艺术品在夜宴狂欢。不知是感谢他们把中国的艺术品当成了宝贝,给中国人打出了一个样,动辄过亿!还是气愤我们曾经的窝囊。
每当一件过亿的艺术品出现,我们也如打了鸡血的兴奋,因为收藏民间拿着亿元的艺术品当做饭碗的民间人士还有很多,有些甚至比他们亿元的小碗好的不是一个等级!
我的亿库亿元俱乐部又收获一件来自民间的至宝《雍正粉彩八仙过海梅瓶》,这是我看到的最美,最艺术的八仙,不知能激发我们的士气吗?有人说,景德镇有的是?好啊,谁给我发几件图片过来,一起展览,一起评头论足!
一瓶顶五碗,不仅仅是工艺的难度,更是艺术价值的难度,我们一直讲,皇帝的把玩器价值普遍高于陈设器、陈设器的价值普遍高于使用器、赏赐器,皇家的碗和盘,数量自然远远高于把玩和陈设,一个皇帝的把玩可以把中国的艺术渲染到极致,描绘的天衣无缝,精彩纷纶!
当一个珐琅彩的小碗可以和一座大楼、一架飞机相等值时,我们这些收藏者或拥有者的身价会不会也成千万倍的提高?不但没提高,还面临着一个窝囊,真假不清、真赝不明。
牛吧?民间收藏怎么成了处处挨打懦夫,昨天几个藏家朋友打电话来说看到一个视频,一个老人家拿着一个汝窑找专家鉴定,人家说了全世界的汝窑只有73件半,你怎么能有!人家把你的收藏全部否定了,我们还弯腰屈膝的感谢这些所谓的专家!
一个戏如杂耍的鉴定,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数量学,一个从来体会不到价值的民间收藏,就是处处被耍,处处被阉割,我们还不知道伸张正义!民间收藏就是一个杨乃武和小白菜般的任人宰割!
多亏还有几个冲锋陷阵的正义之士在发出我们的声音,不至于民间收藏全盘皆输!
一个人物的单眼皮,还是双眼皮,也成为某个人鉴定是否到代的依据,可见我们的鉴定是多么的儿戏!
康熙瓷器上的仕女大都是丹凤眼,成为康熙艺术的一个特征,再看看雍正的仕女、乾隆的西洋人物却个个是双眼皮的精神。所以,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艺术品鉴赏大师,哪个不是学富五车。艺术品的鉴定堕落到几个拿着馆藏做参照物的小学生式的鉴定,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艺术品从此再也没有的精彩,没有了模样!
这几十年来,除了西方国家的拍卖公司打出一个中国古代艺术品傲气的价值典范,我们基本都是被牵着鼻子盲从!
希望民间收藏能够拿出一点智慧来,不要在窝囊中又背上了一个愚蠢!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民间收藏的艺术鉴赏力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收藏者的群体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中国人经济能力的飞速提高,随着文化战略的开展,多年来海外市场掌控艺术品市场定价权的坚冰就要打碎。
我们只有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才能让遗存在广袤大地的古代艺术品重新有了活力!虽然目前还缺少真正的艺术品金融的功能,但是大方向已经指明,艺术品的资产化离我们越来越近!
今年两会,政协委员代表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的提案,还有文章大力支持《要把馆藏文物的价值讲出来》的呼声,都是看到了艺术品成为资产化的潜力,其实,任何时候收藏家和实业家都会遇到捉巾见肘的时候,艺术品资产不能良性循环,再美丽的鲜花也会变成罂粟之花!
历朝历代都喜欢八仙的题材,潇洒自在,打抱不平,伸张正义,民间的弱势,总把希望寄托在八仙真正的大显其通!这下可好了,藏家一股脑的寄来了八件八仙题材的艺术品,一起寄托我们的愿望!
当看到这一件件精美无比的艺术精品时,除了惊叹我们古人的聪明才智,还要感叹皇家的价值取向。他们不惜工本的投入,才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了巨大精神享受,它们的价值是唯一的和永存的。
我早就说过,中国元青花的大量出现,让西方无法在炒作元青花这个品种了,他们刚刚建立起2.5亿元人民币一个元青花大罐的价值体系,轻易的被中国人享用了。
遍地开花的元青花,让世界只有几百件元青花的理论成了谎言。所以,今后过亿的艺术品一定是他们有能力控制和有话语权的艺术品,从眼前看,明清的官窑是未来炒作的方向。
明清的古代艺术品八国联军抢走了多少?晚清、民国拿走了多少?是个未知数。中国民间还藏有多少?也是一个未知数。
将来中国艺术品的话语权将在这里竞争和碰撞。也许是个僵局,也许一团和气共享其成。
据记载在年左右,嘉道时期的官窑瓷器的价格基本和当时新制作的瓷器持平,但销量不如新品。
到了年左右一只光绪官窑碗就要卖到元,而一幅“四王”的山水画价值元,可见官窑瓷器的价值之高才符合其高贵的身份。
曾经刊登过一份珠山八友中王大凡,在解放前印刷的广告原件,上面印有作品的价格明细,价格最低的一种是6英寸大小的瓷板画,售价5元,可见其地位之高。
要知道5元钱在当时可以买到齐白石的作品3平方尺,按面积计算润格是齐白石的25倍,齐白石是书画家中的佼佼者,如今一幅画可以卖到几百万,王大凡的作品却只能卖几万元,要知道王大凡也是陶瓷行业的佼佼者。
造成近现代陶瓷始终无法进入高价位的根本原因,是解放后几十年里,人们把瓷器艺术列为了工艺品,失去了艺术品的地位。书画是艺术,瓷器不是艺术,社会地位也是工艺大师不如艺术大师。
从此人们无法了解中国陶瓷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各地博物馆基本上没有举办过陶瓷主题展。有一些瓷器精品的文物商店又不许可中国人入内,一直到90年代以后,各地才出现一些主题展览和主题博物馆。
几十年来,近现代陶瓷在艺术品市场上始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解放以后高档艺术陶瓷作品产量微乎其微,国内彻底失去了市场。
国际上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出口产品主要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基本都是中低档产品,只有在举办展览之类的活动时,才会由各厂的科研组制作数件精品,作品或被各地博物馆收藏,或被某些要人收藏,或被华侨巨贾收购陈设,或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国家机关使用陈设。
如果了解中国陶瓷制作工艺的难度和稀缺程度,就知道陶瓷的价格应该永远高于字画。
绘画书法无论在任何地域,都有可能涌现出大量的人才和佼佼者,而陶瓷只有景德镇才可以学习实践,特别是一些传统特艺,只有直系亲属才有可能得到传授。
几百年来,许多核心技术只有几十家掌握,所以佼佼者极少极少,景德镇制瓷工艺天下第一的根本是专业化细致分工,至少需要十几名各个行业的专家共同协力才能完成,从选料、制泥、拉坯、利坯、雕刻、配釉、施釉、烧成、彩绘、填色、描金、烘炉等等行业的高手联手,包括打杂、补水、挑坯、装窑辅助工种,72道工序只要有一道工序疏忽便前功尽弃,这还不算更重要的一个条件是老天爷必须帮忙,天冷不行,天热不行,下雨不行,燃料质量不好不行-------。
所以一件真正的古代瓷器艺术品(皇家的陈设器)的制作难度非常大,有人说超过制作人造卫星,为什么?因为制作瓷器完全依靠手工,一个人无法完成,特别是景德镇御窑厂的烧制的艺术品其价格远远高于当前民间交易的价格,虽然不像海外的炒作“过亿”的天价,也该有个符合身份的价格,这就是中国要建立起自己的古代艺术品的价值体系。
另一种八仙的画法,同样出彩!
如何让艺术品和货币等值,这就是艺术品的金融化,只有了古代艺术品的金融化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中华艺术瑰宝,让这些几千年的人类的艺术精华得以继承和保护。
把中国艺术品真正变成“可量化”的财富,可“金融化”的资本,不要在做任何毁灭中国艺术品的愚蠢行为。古代艺术品的价格理性回归,改变中国古代艺术品地位低下的局面。
中国广大的劳动阶级,才是发现“国宝”的主力军,而不是那些喜欢作秀、夸夸其谈的“专家”们,更不是那些能把“国宝”当成“垃圾”的“伪专家”们。
民间发现“国宝”的例子还少吗?献给国家的还少吗?被专家认不出的还少吗?有争议的还少吗?太多太多了!不是有没有“宝”,而是敢不敢认,成了我们国家本世纪最大的特色。“国宝”要靠“良心”来挽救,我们要把问题找出来,挽救每一个流露在民间的国宝!
还是一个民间收藏家说到好,古代艺术品的鉴定不怕眼瞎,就怕心瞎。心瞎的表现,就是将“无知”当“本事”,而“不知”自己的“无知”,最可怕的就是这么一群人,即无“真才实学”,却可以“指手画脚”,傲慢地将“宝贝”轻易的许配给了今天景德镇工匠们,他们也冤啊。
景德镇有高仿吗?有!更多的是低仿!
你知道都是谁“高价”买走了“高仿”吗?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何必知道别人的隐私,但是能够想象出来。
这个民间收藏群体,不会去花几万,甚至十几万去买个高仿回来,摆在家里炫耀,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人。民藏与景德镇高仿无缘,却和低仿打交道的多,从发来的图片看和潘家园的地摊上,大多是低仿或者是普品,万里挑一也难有这些极品,如果不是这些藏家的信任,我上哪寻找这些精美哪?
“国宝”是个多么华丽的词句,谁不想拥有“国宝”啊!想想都美好,“中国的国宝”就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代名词”,能拥有“国宝”是我一生的追求,沙特朋友手中一个克拉的钻石,一直想卖到中国来,认为中国富裕了,值得拥有。
我也想啊!除了中国的国宝,应该留在中国,世界的宝贝中国也该拥有,甚至想象我们国家的权杖上,也镶上一个世界最大的钻石,号令四方。这是一个境界,质疑国宝的人,你们永远也不懂。
近十几年来,出现了“国宝帮”一词,“国宝”是美的,“国宝帮”其实也是美的,专指那些极其富裕,并且拥有“国宝”的那帮人,我拼命挤进去,恐怕也不够格,一不够富裕,二国宝还没有,我要是和皇家国戚挂上钩,也能戴上国宝的翎子,充一把,你们能给我下跪吗?
当远在他乡的“贝勒爷”说我的一个雍正珐琅彩花鸟盘就是“国宝”中的“国宝”,我好自豪,我也想捐给国家,行吗?不会打成景德镇高仿吧?如果对,我就是国宝帮一员了。如果不对,还要继续努力去寻找,直到海枯石烂也要找到国宝,加入国宝帮。
“国宝”过去有,今天更有,过去的”国宝”在那些前清的“遗老遗少”的手中,民国后,政府取消了他们的俸禄,他们靠变卖“国宝”,来维护生活。这些国宝卖到何处了?
当看到一篇报道,张作霖父子坐镇北平期间掌握了大量国宝,没有了皇帝,皇帝的宝物上哪去了?除了军阀掠夺,大量流落在民间非常正常,沈阳、长春、江南一带,一定会有许多国宝,这是常理!
如果说民间没有国宝,这就是歪理邪说了。张学良的回忆录说到,他所有的花费,包括看管期间的生活费都是自己负担,老蒋一分不出,可见他手里有多少财富。他才是真正拥有国宝的人!
这双眼皮的大眼,炯炯有神!西洋人物的画面有很多,代表乾隆时期的盛世!
我近期做了调研,发现民间收藏家们,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而且富有生活经历的一批人,这些人都是和共和国同呼、共命运的坚定爱国者,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你说这些人有歪念,打死我也不相信。
谁想离间这些人,只有那些心怀鬼胎的恶人。就凭这点,我们就要坚决拥护民藏,就算手中有些赝品,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景德镇通过仿制,再取得进步,总体就是中国制瓷工业的进步。
只有仿制才能超越,我们要从国家利益出发,跳出利益的圈子,放眼到中国的大格局,世界的大格局上去看待民间收藏,都说胸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没有装不满的世界,只有装不满的胸怀。
洋彩的西洋人物贯耳瓶,也是十分的少见,请仿制一批,一起做贸易!
让我们拿出包容世界的胸怀,去拥抱民间收藏吧!看到民间收藏的这些至宝,画片就像个历史大片的精彩,有了这个精彩,民间收藏的未来一定很美好!
有了这么多精美的清代瓷器,参加《细说清代瓷器》的推选,有了互联网,有了藏家的支持,有了顶级的五百件展品,我们不怕扭转整个社会对民间收藏的偏见!
陈辉年三月十一日作于山东省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