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middot每周测一测

补骨脂针剂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228/4345633.html

潮州与韩愈:谁成就了谁?

张锐强

很早就知道中国的版图上有潮州这个地方,就因为那首著名的唐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其诗首联气势确实凌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作者韩愈因谏阻唐宪宗要迎佛骨进入大内供奉,险些身家不保。奏章上达天听之后,皇帝雷霆震怒。多亏他的老领导裴度等人讲情,皇帝这才决定将死刑改成降级降职处分,韩愈遂由刑部侍郎贬谪为潮州刺史。如果不是众人竭力劝谏,那么中国文学与广东潮州的历史恐怕都要重新书写。唐宪宗的改判放了韩愈一条生路,同时也放了潮州历史一条生路。否则的话,今天这种文化意义上的潮州是否存在,真的很难说。由于独特的贬官文化现象,某个文人与某个地区经常会结上难解的缘分。比如苏轼、白居易之于杭州,柳宗元之于柳州。但是像潮州这样,将韩愈无限尊崇甚至不惜神化的,却并不多见。如今潮州有韩山,韩江,韩木,昌黎路,昌黎小学等。韩愈的影子无处不在。一句话,从文化上讲,韩愈已经和潮州水乳交融。潮州不是潮州市长的潮州,也不是潮州人民的潮州,而是韩愈的潮州。“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这是赵朴初老先生在《访韩文公祠口占》中对51岁的韩愈在刺潮八个月所做贡献的评价。潮州人不仅仅是尊崇韩愈的问题,已经将其神化,在宋代便建立了韩文公祠。回过头来再说那首让我记住潮州的诗,其题目说得很清楚,是写给侄孙韩湘的。韩愈幼年丧母,由兄嫂抚养成人,因此那侄孙与亲孙子差不多。听说韩愈遭贬,就赶来护送。结果就是这么一个人,因为护送韩愈南迁有功,最后竟然也被神化成了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其连带作用,居然就有这么大。可以说,潮州对韩愈的尊崇,比杭州给予苏轼和白居易的待遇还要高。那么,韩愈在潮州任职期间,究竟又完成了何等惊天动地的伟业或者善举呢?韩愈的学生皇甫浞说,按唐代惯例,被贬谪的中央官员到地方后基本不理政事。只有韩愈来到潮州,还像那些凭资历升迁上来的地方官员一样勤勉有为。据记载,韩愈知潮期间确有德政,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驱鳄鱼,办教育,劝农桑,释奴婢。四事之中,后面两个历史记录不多,前面两个比较详细,尤其是驱鳄鱼,特别富有传奇色彩。一天,韩愈在潮州东门外的鳄溪前摆好香案,点燃香火,令手下将肥猪肥羊各一只扔进溪里,然后拿出亲手撰写的《鳄鱼文》,义正词严地对鳄鱼宣战:鳄鱼,我知道你也不容易,老吃不饱饭,不得已经常以我的子民为食。这事呢过去我不知道也就算了,既往不咎;现在既然我是潮州的一把手,就不能不过问。给你们送去猪羊各一只,都是绿色无公害食品,你们可以放心吃,吃饱后滚得远远的。再让我碰到,别怪韩某不客气!那天晚上,雷电暴风笼罩鳄溪,放眼望去能看到的地方全部干涸,溪水整整西迁六十里。从那时起,潮州人及其牲畜挨鳄鱼咬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此事是有正史记载的。兴州学的举措,比驱鳄鱼更靠谱。贬来潮州不久,他一方面荐举地方俊彦赵德主持州学,一方面花大力气兴办乡校。办学缺资金,韩愈就“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盈余,以给学生厨馔”。百千之数,大致相当于韩愈八个多月的俸禄。也就是说,他把治潮州八个月的所有俸禄,都捐了出来,以便给学生提供免费教育,甚至吃饭都不用花钱。应该承认,一个没犯错误却被错误地贬谪到边远山区的官员,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难得。因此后世都愿意把潮州的文气归因于此。潮州八景中有一景曰“韩祠橡木”,橡木亦称韩木,传说为韩愈手植,今已不存。自宋以来,关于韩祠橡木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它开花之繁稀,预示着潮州士子登科人数之多寡。这个传说,是韩愈以儒学兴化直接结出的果实。一句话,潮州教育是韩愈奠定的基础。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文中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①;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这几句评语是韩愈一生的写照。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在韩愈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注)①“道济天下之溺”,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zp/8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