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员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ktyx.com.cn/lehuo/baike/20210206/778.html
“风物如视,人间唯心。”
——张凯
入山入水,车马轻尘。
列车渐渐慢行。当驶过最后一程山水,突然想起当年张凯初到桂林时写下的这八个字。
DAY1日月双塔
国庆长假刚结束,正值桂林旅游的淡季,往来游客稀少,一出站便看到跨红色肩包的凯神。
好久不见啦,清瘦不减当年。
凯带我去预订的民宿放行李。我们坐公交到七星公园,落脚的民宿在右手侧,门前有条长溪。
计划的行程是一周时间。到桂林时已近傍晚,第一天便只能在市内随意逛逛。
展开地图,描了描方位,发现七星公园位置绝佳,日月双塔与之相距不过两公里。公园前走不远就是解放桥,若是站在桥上,晴天时可以望见象鼻山。
凯的选址是费了一番苦心的。
走去日月双塔不远,我们便步行前往。临街的树缀满了银色的小灯,亮晶晶地很是好看。赶到双塔时,好巧不巧,塔上的灯尚未亮起,已有不少人候在那里。夜幕沉降,华灯初上。一片惊呼声中,金银二色腾地升起,如日月双轮光照,炫彩夺目。
观景游园,兴尽而返。
DAY2芦笛岩伏波山靖江王府夜游两江四湖
1.芦笛岩
读大学时候,凯一般是睡到日晒三竿的。
今次则不然,这回他早早醒来,捣鼓着手机,为一天的行程张罗着做准备。
来桂林,不看溶洞是为可惜。而论溶洞景观,芦笛岩和银子岩可称之为最。
我们选择了芦笛岩。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
由于是网购的景点票,作为散客,我们得等人数凑齐才能开团。等待间,听导游介绍芦笛岩的概况,称已是接待众多重量级贵宾,也号“国宾洞”,有满满一墙的照片作为例证。
听闻如此,不觉驻足一一细认。导游道一声“开团了”,我们赶忙掉头跟上。
溶洞内较为逼仄狭隘、阴冷潮湿,两人并排走尚且嫌窄,只能是列次而进。
悬顶垂下的石钟乳针尖相连,色彩流转,光怪陆离,令人称奇。
导游手电照处,云言像某某某,像某某某。我仔细看了,觉得有些的确很像,而有些又或许显得牵强,凭空脑补倒也挺有意思。
转过几弯,眼前忽得开阔。此时来到一片空地,忽听得一声巨响,抬头一看,一条巨龙正张牙舞爪疾驰而来。
是立体投影,仿天地初开,山河沉降的传说,逼真得很。
再往前就是出口了。我和凯站在观景台上合影。
照片落款处有个时间的小标,注明是年10月11日10点31分06秒。
2.伏波山
离开芦笛岩,坐车回市区,在解放桥下了。起先我们坐在解放桥下看石墩,我忽然想到聊斋中的婴宁,于是莫名笑了起来,凯静视前方而不问。
顺着漓江沿岸漫无目的闲逛。听凯说桂林前不久下过暴雨,漓江水暴涨,好在已经退去。
间有三三两两市民挽着裤腿走到水中去捉鱼,看样子江水并不急深。
途中,凯说时间还早,可以在市区内爬爬山。
“爬哪座?”我问。
“就去伏波山吧。”
乍闻之下有点耳熟。一时想不起,去了看介绍,才知是关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伏波景区不唯山,还有还珠洞、千佛岩、听涛阁、半山亭等。我们顺游回廊拾级而登,至山顶时看见一处寺庙,寺门上锁进不得。寺外有口锅,叫千人锅,似乎大有典故。
下山时途径还珠洞,连通千佛岩。听说洞内的佛龛都是晚唐时候作品,真纳闷为啥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触手可碰。莫非千百年来皆是如此?
兜兜转转来到摩崖石刻处。
刻字大多题在千佛岩外的石壁上,俱是明清时候遗迹,依然清晰可辨。
百年时光。
身后漓江水荡荡悠悠,不语东流。
3.靖江王府
靖江王府在漓江西岸,位于市中心,是广西师范大学校区之一。
凯将他的校园卡给我,然后用的自己学生证。就这样,我们一路畅行,在王府内随意晃悠。
侧有一大树,叫夫妻树。两树合抱,枝蔓缠绕。
中有独秀峰,被誉为“南天一柱”。孙中山先生及其夫人曾在此合影。独秀峰高约百米,三面环水,颇为陡峭,沿石阶登顶煞费脚力。不过山顶风景秀美,可概览桂林市区全貌。顺带一提,桂林市内并没有高层建筑,以观景之便。
登顶后自不消说,合影合影。
4.夜游两江四湖
逛吃逛吃着,就到了计划中的重要节目了,乘船夜游两江四湖。
所谓两江四湖,即漓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政府施工将彼此连通,可自由通行无碍。
起始,游船南向象鼻山,绕其一周,复北走,折向木龙湖。
岸边霓虹闪烁,华光碧翠。
游船乘升降机由漓江入木龙湖。
如果说漓江沿岸是现代气息的繁华,那么木龙湖所承载的则更多是历史的厚重。船行湖上,不时要经过一些桥洞,洞内有摩崖石刻与钟乳石,虚弥幻光,今古同景。
桂湖、榕湖上偶有演出。并行傍水的古榕双桥、浮光掠影的千年古榕、湖心小岛,船在画中游,如世外之桃源,隔世之仙境。
榕湖一转,竟然回到了双塔。不同于之前岸上所观,也许隔得太近缘故,塔光亮得耀眼,反倒不觉为美。
事事大多如此吧。
DAY3龙胜梯田民宿茶舍
1.龙胜梯田
人都说龙胜梯田适合春天游玩,我看未必。
在决定何去何返时,凯建议坐缆车上山,再步行下山。
这个嘛,凯说啥我都赞同。
在上山前,我们随行在红瑶村寨暂歇。红瑶女有蓄长发的传统,同行的人都买票去屋内看表演去了,而面面相觑、囊中羞涩的凯跟我则悄咪咪地在村落里逛东逛西。
是者,小桥、流水、人家。
别了红瑶村寨,我们就准备乘缆车登山了。老实说,从山下往上望,漫山梯田限于视野,局促一地,不足称奇。但随着缆车逐渐上行,落于身后的梯田连缀成片,如画卷初展,同车的游客已经有人按捺不住,试图站起身来远眺。在山顶观景台,由上向下俯视,弥野的金黄稻田高低错落,腰间山雾环绕如练,清新爽目,美不胜收。
由观景台向西,行至最高点。虽少有树木遮挡,不过此处观景也别有风味。
然后我们就随小道,三步作两步,亦为他人眼中的风景,蹦哒蹦哒地颠下山了。
2.茶室
从龙胜梯田下来,径直坐车回了市区。
夜晚凉爽,最后一段路,过解放桥就到。我俩索性就走回客栈了。
惫懒地靠在解放桥上看漓江夜景。桥上人三三两两,游船未起,灯火初明。过了解放桥,前走不远就是七星公园。已近晚上八点,公园业已游客寥寥。原本打算进园逛逛,不过一天行程满满,上山下山,脚力略有怠乏,一心只想回客栈歇息,游园计划只好作罢。
在房间稍坐了会,凯说顶楼是间茶室,可以上去看看。问老板要了阁楼钥匙,我们便蹭蹭蹭地跑了上去。顶楼的左侧是个露天阳台,杂植了些盆栽树木,挂在左面墙壁上的瓶灯颇有点意味。阳台上望远,可以看见象鼻山的大致轮廓,再远些的双塔就看不到了。
顶楼右侧就是茶室。茶室约七八十平大小,应该是由两间民宿凿通而建。
左边墙壁,上书一个大大的“禅”字。三面干净敞亮的落地窗,衬得屋内极为空旷。“四围山色中”,那山在射灯的强照下,倒显如白昼一般。
我一回头,凯已摆弄起茶具来。且不管他是不是行家,我看像那么回事儿。
一扬手,茶水缓缓斜倾入杯。
室外的风将玻璃震得呜呜作响,室内喝着茶,一时无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想来我跟凯都不算主动之人,毕业之后联系不算多。但每当一听到什么歌,读到什么句,我常常心念一动,就莫名想到他。
就像《盖兹比》中那束绿光。
“可以坐一会。”凯出声打断我的回忆。
以前和他打的机锋也算多了。这会儿真静下来,倒不知该说些啥。
环顾四周,茶具旁还摆着些书。
遥想此间之境,有山,有水,有月,有花,可对弈,可品茗,可阔论,可清谈。思玄魏晋,弹指息心。
要是常住此间就好了。
说笑了,当不得真。
何必尽欢呢。
DAY4漓江乘筏十里画廊夜游西街
1.漓江乘筏
乘晨光之熹微,我们赶着趟坐上了去杨堤的客车。
之前也做过功课,有说渡口坐船时给船夫点小费,便可划得慢些,多看会景。
倒是多虑了。我们本想给船夫一点“辛苦费”,她却摆了摆手,笑着拒绝。
天气是好得出奇,都说一年都难得见到这样的好天气。
船夫一边掌着舵,一边向我们介绍沿途的景色,望夫石、神笔峰、八仙过江、黄瀑倒影、九马画山……
没想去对景入题,毕竟忙着拍照呢。
确实很美呀。
山则笔峰挺立,松篁斗翠。
水则潺湲微润,冷黛含青。
岸则岚光映日,原堤草新。
万顷烟波浩渺,微斯人,吾谁与归?
下船的地点就是那二十元纸币背图的采景处。一时玩兴起,便一手举纸币对半取景,一手持手机拍照。恰好一艘游船驶来,角度相合,十分应景。
2.十里画廊
过了杨堤是兴坪古镇。没有过多驻足,我们当了回匆匆过客,直接去了阳朔。
安顿好住处后,凯在当地车行租了辆“小电驴”,载着我径直驱往十里画廊。
运气挺好的,听说再过几天,十里画廊这儿就禁止电动车通行了,我们赶上了“末班车”。
看凯轻车熟路的样子,对这里应该是很熟悉了。
行了大半个钟头的路,终于到了遇龙河。站在桥上看,远处日影斑驳,重山叠影;垂岸凤尾竹倒排交错,苍翠欲滴;近岸木筏三三两两,零星散布。
宜当远观。
辞罢此间,凯说去看千年古榕。
哦……莫非是那个,前不久网上特别火的那个古榕?
凯点头称是。
古榕在一片院子内,欲进院落得先“拜码头”。
没错,门口有一堆大妈把守着,专管过路游客要所谓“门票费”。
凯要我噤声,他自去应对。
起先一个大妈欲拦,只听凯说,住里面的,遂放行。
另一个大妈不死心,起身问,住哪里的?凯报了一个名字。
就是这么顺利。
凯终面不改色,镇定自若。
我琢磨着凯读研这几年,似乎很添了些“烟火气”。
古榕不能近看,须得隔老远一段距离。这样便索然无味了。
前面还有个月亮山。我本以为是山形似月牙状,到了才知道,是山中间豁开一个半圆洞口,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然后不知怎么就转到一片山水池林处,颇有些世外桃源的韵味。喜欢这儿的水,小潭幽静,少有人迹。
无事坐此,长如小年。
3.夜游西街
西街历史悠久,是阳朔县年代最古老的一条街。
走过最热闹的一条路,耳朵已被高音喇叭震得嗡嗡鸣响。想起之前去过的成都九眼桥,可能繁华境大抵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