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的功能变迁
在传统社会时期,人类地域联系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大家熟知,南船北马是中国南北方地区交通文化的地域差异特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域文化逐渐发生演化,一些传统的地域文化在消失,有的地域文化则失去了其实用功能,演变为一种区域文化景观。
在这里我们聊一聊兰州的羊皮筏子,是如何从实用交通工具变迁为地域文化景观的。
地理位置特征与地位
兰州是甘肃省会,它东至宁夏km,西南达青海西宁km,至酒泉km。扼守甘、宁、青之枢纽。新疆与内地联系,并经过此地,又有黄河谷地与河西走廊交汇于此。从全国形势观察,兰州基本是中国大陆的几何中心。
兰州基于大陆中心位置的独特地位,它具有辐散西北特产,辐聚天下百货。可谓交通枢纽、西北门户。
地理区域差异与物产
西北地区其自然环境结构及特征,更近似于中亚大区。一条mm等降水量线,分割出来中国主要草地的空间分布格局。
西北地区,雨量稀少,种植庄稼几乎依赖灌溉,气候寒凉无霜期短,种植稻麦不具优势,烟草则利润稍丰厚。以兰州烟草种植为例,录入年任美锷先生参加西北考察记中,对兰州水烟种植的资料:
皋兰离城较远之水田,大多舍水稻而种烟,借以得丰富之收获,抵消灌溉耗费,与近郊水田之致力园艺,实属异曲同工。烟草自分栽以后,每半月灌水一次,并施肥料,种者除一二本任其开花收籽外,余皆摘去顶穗,不使开花,并去叶间旁枝,使之聚力于叶,故叶皆阔大。烟草霜降收获,收获时复分两种:绿烟于霜降前收割,堆积地上,以草覆盖,任风吹干,不令霜打,其色碧绿,故又名碧条。黄烟于10月、11月之交,将根斩断,促其枯萎,任霜雪之侵袭,叶作黄色,故名黄烟。现绿烟每公斤值洋3角,黄烟每公斤月1角5分,兰州每年可产烟草1万余吨,皆由本地烟商收买,远销其它各省,为兰州重要经济作物。
兰州及其附近物产,除水烟之外尚有:醉瓜、香瓜、冬梨、香水梨、苹果、沙果等各色水果,邻近区域生产羊毛、煤炭等物资。本地从东部地区输入物产主要是:瓷器、茶叶、洋布、丝绸和粮食等。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年,正好是民国经济十年黄金发展期,兰州商贸活动繁荣,百货流通。
从运输工具到旅游观光的羊皮筏子
兰州扼守西北各省之枢纽,交通路线辐辏于此,陆路有汽车,水路有皮筏。兰州以上黄河,自青海循化县至于贵德,可以通航。兰州以下,宁夏以上,黄河水运主要依赖皮筏。黄河上游依赖皮筏运输,大致原因归结如下:
其一,中卫以上黄河,流急峡险,船舶航行风险很大,皮筏则因其弹性,即使偶尔触礁,亦不致沉没;
其二,甘青两省,牧业发达,牛羊皮筏原料极易获得;
其三,本段河道水速湍急,皮筏航运下行易,逆行则难。故易皮筏为工具,逆行则可以肩扛皮筏,凭借人力则可以实现返回原地,本地俗语:一肩济渡。
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小孔吹足气后封孔,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
因其制做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而且所有的部件都能拆开之后携带。
自西宁自兰州,水流湍急,河道狭窄,皮筏一般体量较小。至于贵德段,每筏子可负重0—斤。兰州以下,河道较宽,大型筏子用牛皮做成,轻型筏子用羊皮做成。牛皮筏子体量重,负重亦重,但航速较慢。大型牛皮筏子用个牛皮袋连接而成,负重可达4万斤。
自兰州可达宁夏,进而可达包头,再由包头转运至于京津。兰州水烟,多由羊皮筏子运输,因其运费廉价。兰州百货也可以用骆驼运至西安,进而抵达京津地区或南下汉口,但运费倍于水运之费。
兰州黄河段,水运春秋两季盛行,秋季略胜于春。冬季河流结冰,皮筏有冻结于河中的风险,夏季水流奔放,航运风险亦大。且因羊毛剪毛时间集中在春秋两季,青海气候高寒,羊毛仅仅在六七月剪一次,收购并运输,已在八九月间。湟水谷地,田畴广阔,是本区主要产麦区域,小麦也在八月成熟,收获晾晒之后,仓储运输也在八月九月之间。所以,黄河河面皮筏主要在春秋两季。
解放之后,兰州交通辐辏,方式多样,陆路运输快速发展,尤其大运量的火车通过本地。羊皮筏子的运量和运速远远不能匹敌陆路运输,漂泊在黄河上游的筏子客大量减少。现在以筏子为业者,均从事旅游。羊皮筏子已经从实用的运输功能变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景观。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许多地域文化景观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消除地域差异性,兰州黄河段的筏子客就是最好的佐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