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文苑》由中华第一脚赵杰题写
undefined春妞(小说)
作者:朱长杰
石沟村有个叫石头的,他身材魁伟,白头净脸,挺帅气的,但因口吃,亲命一直不透,眼看三十出头了,媳妇还不知在哪个老丈人家的。最后,实在没门了,只好不讲条件,找了一个哑巴为妻。村里人都说,石头这人真是个糊涂蛋,咋能娶个哑巴呢?难道说他不知道这哑巴会遗传?一辈哑,辈辈哑吗?
其实,石头一点也不糊涂,在婚姻上他还是非常认真的。当媒人给他提这门亲事后,他首先就想起了和哑巴一个村的亲姑父。
姑父说:这个哑巴家和我是邻居,她的正名叫春妞,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对她太知根知底了。你别看她不会说话,其实,她精着呢,啥也知道,啥也会干。不论是家务活,还是庄稼活?样样可都出类拔萃。不仅如此,她还会剪纸,这手艺儿,全靠悟性,那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学会的。我给你说,她会这一手,弄不好,就够她一辈子吃喝了!姑父我好说实话,像你这年龄,已时过境迁,说话又不利索,如今,哪有这么大的黄花姑娘还等着你?与其说找个二婚头,还不如就把春妞娶下呢!
石头觉得也是,但就是怀疑哑巴会辈辈传。
他姑父解释说,农村的确有这种说法,但我读了一辈子书,还没见有这个先例……有人还说,春妞哑巴了,肯定是她的前辈没有烧好香!其实不然,据我所知,她家可是书香门第,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她老爷是清末的一个头名状元!她爷是驰名的书法家,她爸还是个老十八级国家干部,他妈信佛,常积德行善,然而,白衣奶奶也不长眼,偏给他们送了一个哑巴儿子,他们想着再生一个该好了,谁知,一生又是个哑巴。她妈发现女儿和儿子一样后,觉得没脸见人,就悬梁自尽了。唉,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她爸本来就很生气,她妈一死,他更气了,没隔月,也去世了。这俩可怜的孩子再没亲人了,她叔只好把他们收养。她婶是个能人,能纺能织,能耕善种,还能画能剪,春妞的剪纸手艺儿,就是跟着她婶学的。可以说,你要是真娶了春妞,绝对是你的福气!
石头认为,倒想是姑父不会骗自己吧!?于是,没有花钱就把哑巴娶到了家。
他姑父没说半句谎话。春妞就是个多面手,家务活,地里活,文武不挡,他当然满意,但村里人却看不起她,整天把“哑巴”挂在嘴上,哑巴长哑巴短的,就是当着石头的面也不回避,石头心里当然不是滋味,便怼呛几句。
有一次,他本家一个嫂子又在叫“哑巴”,石头怒了,他红着脸,结结巴巴地呛白道:你……这货,不……看僧面也不看佛面!哑巴没……有名?你对着我还……叫哑巴,这还不如……直接打我的脸!
嫂子脸红了。当时,是答应了,可是,后来她还是叫哑巴。石头一心恼火,真想揍她一顿,可是,又一想,为这点事,和她为冤结仇划不来。反正春妞又听不见,小气好生,叫就叫吧!
石头手一软,村里人更放肆了,当着石头父母的面,也是一句话两头带哑巴。石头的父母都是人前人,嘴说不气,但心里别扭,没出一年,就先后驾鹤而去。
不管村里人怎样叫,石头嘴里却从未流露过“哑巴”这两个字,在他心里,妻子就春妞这一个名字。
第二年,春妞就给石家续上了烟火,真把石头高兴死了,当即就给儿子起名一鸣。然而,人要是倒霉了,喝口水也会塞牙。石头为了增加屋内的亮度,他决定把15W的灯泡摘下来,换个40W的,没想到,还没把小灯泡摘下来,他就被电从桌子上打了下来,瞬时便不醒人事。医院抢救,命倒是保住了,但双手却没有了,不但不能照顾“月子”婆娘,连吃穿甚至上厕所还得靠春妞帮忙。
石头一出事,闲话随即就吵出来了,村里人都说,这哑巴可是个扫把星,你看,她把她爹妈妨死了,又把她公婆妨死了,如今,石头又被电击了……从此,哑巴就成了不吉利的象征,再也没人敢和她接近了。
有个心直口快的人跟石头说,你赶快和哑巴离婚吧,再不离婚,恐怕连你这条性命也保不住了。
石头摇摇头。
既然石头不怕死,那就让时间来验证吧。
哑巴坐完“月子”后,发现村里人都不理她,甚至碰上面也要躲开,就纳起闷来,然而,再纳闷,村里人还是不理她。没法子,春妞只好拿不懂事儿子取乐。
按春妞的想法,第一个中秋节就得为乡亲们送花馍,但中秋节期间,正好遇上了公爹的丧事,给耽误了。第二年,中秋节又来了,春妞说啥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送花馍,是乡下人的老风俗,但因这些年细粮缺了,粗粮又做不成,所以,都用月饼或其它礼品代替,可是,春妞却出个拐儿,仍坚持着这个老传统。原来,她就没用细粮,而用的全是社员们都吃烦了的红薯面和玉米面。用红薯面烝成黑色的兔,猫、猪和大象;用黄面烝成狗、猴、狐狸和黄牛。这八种动物花馍,个个都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送到各家后,谁也没有见过,所以都不舍得吃掉。他们夸奖说,真不防,哑巴还是个能人哩!从此,村里人不得不刮目相看,又开始和哑巴“聊天”了。春妞当然高兴。
时间过得好快呀,没多久,春节又到了,按照本村的规矩,到了除夕那天,各家都要互送饺子,而哑巴没有送这个,而是别出心裁地给每家送了一副自己剪的窗花。这玩意儿,对石沟人来说,差不多都还没有见过,颇有些惊讶。但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到了第二天社员们挨门逐户拜年时,才发现,她送的窗花没有重样的,有的是喜鹊登枝,有的是二龙戏珠,有的是麒麟送子,有的是八仙过海……这时,村里人不由感叹道,哑巴还真是个大能人!从此,哑巴又成了各家各户都离不了的人。不论谁家娶儿,还是谁家嫁驸,都用上了她的手艺儿。布置新房时,要请她剪窗花和花带,这样,不但提高了新房的品位,而且,还大大增加了喜庆的氛围;以前,陪闺女的嫁妆里,碗儿就是碗儿,盆儿就是盆儿,梳就是梳,镜儿就是镜儿,都是赤裸裸、干巴巴的,而现把各种用品上都贴上了用彩纸剪成的“鲜花”,实在漂亮极了。
“红事”需请哑巴帮忙,“白事”也照样离不了她。这些年,农村丧事用的幡儿基本失传了,不得不改用一束白纸条来代替,而哑巴的“绝活”恰恰能填补这项空白,幡儿那么复杂,而在春妞手里只是小菜一碟。还有其它丧葬品,往往得跑几十里外去订购,而现在不用了,春妞就会不请自来。她制作的“车马”“童男玉女”“金山”、“银山”和“摇钱树”,不仅漂亮,而且,还别具一格。哑巴出名了,不仅本村的丧事离不了她,就是方圆十里八里的丧事也来请她。按照农村的风俗,凡是给“红”“白”事帮忙的人,都得给封个“分儿”,可是,不管是本村还是外村,也不论是“红包”还是“白包”,哑巴从来就没有接收过,请她帮过忙的人都说,这个哑巴,真够大器了!
自从石头残疾后,春妞家的日子就是雪上加霜,但孩子小,又有何方?待孩子将就能脱开手,春妞就开始养猪了。刚开始,一年出栏一头大猪,后来,一年竟出栏两头,手头宽松了许多,然而,有人眼红了,给她举报到了大队,大队说这是资本主义尾巴,就把它“割”了。
一鸣上学后,经济上更为拮据,于是,哑巴就把她的“作品”偷偷地拿到了庙会上去卖,谁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她第三次又去偷卖时,东窗事发了,大队说,这还是资本主义道路。此路又被堵了,然而,再堵,也堵不住春妞供儿子上学的决心。她除了跪求亲友外,医院卖血,一鸣发现后,却制止不了,只好化母爱为行动,最终考入了一个名牌大学。
一转眼,一鸣大学可毕业了。第二年,又娶了一位艺术院校美术系毕业的巧巧。儿媳挺孝顺的,总是一年两头陪一鸣回来探望婆母,并且,还总是不叫妈不说话,哑巴虽听不见,但从儿媳的笑脸上,她知道儿媳不奸不诈。春妞知足了。
……
后来,改革开放了,全村几百口人都在“小康”路上奔跑,有的种药材,有点做小生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跑在最前面的却是一个聋哑人——春妞。当时,政府为了活跃农村经济,特开启了不少物资交流大会,哑巴便理直气壮地把剪纸拿到会上去卖,谁见了都说新颖,连有人讨价还价都没有,尤其是临年频节时,买的人就更多了,甚至弄得她供不应求,这样,哑巴家就成了全村第一个“万元户”。
这一下不得了啦!不但在本村、本乡,就是在全县也是个榜样,县委书记亲自为她戴上了大红花,要不是她是哑人,县里非让发言不可。
石头乐了,全家人笑了。
村里人一看剪纸也能致富,一边倒的投师春妞,春妞不厌其烦,毫不保留的把技巧传授给乡亲。这样,没多久,石沟就成了剪纸专业村。
有的事就是这么怪,当你没用的时候,往往会被人看不起,又是嘲笑,又是戏弄,甚至还会作贱你;然而,还是这个人,当你有用的时候,他们又会度的大转弯变成尊重,恭维,甚至还阿谀奉承。对于春妞,又何尝不是如此。春妞还是那个春妞,她和以前一摸一样,仍然不会说话,然而,村里人却不叫她哑巴了,而开始称她的正名。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春妞”的后面加上了称谓,或姐,或嫂,或阿姨,石头听了,不咯吱可笑了!
作者简介:朱长杰,河南孟津人,年出生,中共党员,退休干部,省、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牡丹》《华媒时代》《老人中秋》《洛阳晚报》及诸多文学平台。出版有《老牛拙耕》《老牛奋耕》等五部作品。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