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去乡下做个手艺人

北京十大最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最近经常听到一个词:“手艺人”。

何为手艺人?它的定义很宽:只要你熟于一技,都可以被称为手艺人。

它的数量又很窄:随着时代的更迭,曾经出现在街头巷尾的他们,正逐渐退出主流视野。

但当见到老黄的那一刻,脑海里一下子就浮现出这个词。

或许只因他专注地做自己喜爱的器物,守住内心,岁月静好,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光。

01

《中国手艺人》这样形容手艺人:

“繁华世界中,守得住内心,用一辈子的时间,只爱一件事,只做一件事,专注、专心,对得起光阴岁月,留得住岁月静好,撑得起传统手艺,这就是中国手艺人。”

纵观当今城市,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确实繁华,但常常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直到朋友圈里看到老黄捣腾的“拙朴工舍”:

一群简单的手工劳动者,晨作昏息,捏泥做陶,染布织布,饮茶看书,种花种菜……

让你总有那种虽未曾谋面,却有似曾相识的看见感与熟悉感。

年老黄(黄琦)、甜甜(王甜)在北京顺义区水坡村租下一处小院,开启了向往的生活。

轻启柴扉,经过竹篱与荷塘,再路过玻璃暖房里的自耕地,穿过门廊,餐厅与茶室分列两旁,踏过一块块的石子路,途经一株株的八仙花,偶遇一个个的柴窑,一排排土屋映入眼帘,颇有点“草屋七八间”的雅致与悠闲。

餐厅里,甜甜正在轻声细语地给两岁多的女儿讲故事,和着初夏的微风、不知名的花儿、夯土的墙,温柔极了。原木的餐茶桌,在岁月的照拂和滋养中,已经包浆,越发光亮。餐桌上的物件也都是他们的一些柴窑作品,质朴、自然。院子里,老黄正在处理着一些木材,为接下来织布室的新装修做些准备。

制陶室中,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学员的作品,有的刚刚成坯,有的开始上色,有的已经施釉。

工作室里,一边随意摆放着新烧制的食具器皿:皓月﹑凤盉﹑荻白﹑石舫﹑方隅﹑方元。犹如它们的名字一样,每一件作品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质感与天然美颜。

另一边整齐码放着一些麻布和围巾等手工制品,布的手感和围巾的款式无不带着岁月的味道与淡然,让你看上一眼就会记在心里。

工作室的最后方是咖啡器皿的一方天地,新咖啡杯、滤杯、紫铜小量杯、咖啡量勺、搅拌棒……这些器具,给你的感觉是质朴中不乏精致,朴素中不缺明亮。

甜甜说,

“疫情期间,他们做了一些新的盘子、小碗、杯子,晾晒保存回收的泥巴,重新改建小柴窑,把厨房每一个角落都仔仔细细地洗洗刷刷,擦得锃亮,老旧发黄的白墙重新粉刷。屯了七年的木柴锯好,整齐地码放在墙边,破了的桌子也修补,刷了木蜡油。餐厅长长的大餐桌和厨房的中岛桌面都重新打磨,一切都是干净明亮的模样。哦,院里的围墙也重新粉刷了,冬天枯死的枝叶也都修剪干净。”

听着他们为生活的琐碎忙碌的样子,好像回到了小时候,那种感觉遥远又亲切。

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倾注时光、温暖与幸福,最后呈现出满意的作品,当有那么一天,时间都停止了,才发现心自由才能真的快乐。

这就是老黄和甜甜分享的生活。

02

甜甜说,

“我们是一群简单生活的手工劳动者,专注地做自己喜爱的器物,让手艺回归生活。喧嚣的世界里,渴望回归内心,单纯的做自己。”

“我们希望更多地在器物中保留双手的痕迹和温度,也许这些手的痕迹就是手工的温度。它们,好像很久以前被我们使用过,许久之后再次回到身边,仿佛再次遇到的故人。”

老黄说,

“初衷是想回到乡下做个手艺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识到了日本信乐的柴烧,被它的那种原始、质朴与自然深深吸引。更打动我的是,信乐这个小村子的人祖祖辈辈都在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做陶。其中有一家特别美好:一个房间,三张桌子,祖孙三代,爷爷的,爸爸的和他的。去年,90岁的爷爷走了,但是他的桌子依然摆在那里,妈妈每天插插花,做做饭,门外就是金黄的稻田。”

说到这里的时候,老黄的眼里有星辰。

“更让我难忘的是,这个村子里做陶的都是年轻人,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然后又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村里,安安静静地做个体面的乡村手艺人。”

老黄向往的生活,便是如此。

“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老黄把他们称为城市手艺人),回到农村,带着他们对城市生活节奏的把控、独有的审美视角,引导那些没落的会这门手艺的老手艺人一起做出来符合现代生活的器物,一面坚持手艺,一面追求当下审美。既让手工艺品有市场,有温度,有情怀,又让手工艺人有生活,有尊严。”

如此,在中国的角角落落里那些还在坚守的老手艺人不但可以和城市手艺人并肩前行,还可以更多的被记录,被看见,被传承。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门手艺的消亡,就代表着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消失。技术的更迭在加快生活节奏的同时,也正见证着一些美好事物的消亡。比如,被冲落在时代夹层的传统手艺人。

老黄虽然过着自己的平淡日子,确是难得的清醒。站在当下的时间维度,这让我们重新开始思考“手艺人”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一个村里,既有做陶的,又有打铁的,还有制香的、织布的、做瓦盆的、做柳编的……那么这个村不但是美丽乡村,更会美得有内容,有风骨,美得独一无二。”

听到这里,脑海里竟然就出现了老黄描绘的这个美好画面,或许这真的不失为乡村振兴的一条新路。

真正的生活,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柴米油盐里活出诗酒花茶的美好,或许这才是我们对这些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手艺人们最敬佩和感动的地方。

隐约记得海德格尔说过:

“一个人持有的东西,是他人格的部分呈现。”

现在想来,这句话用在老黄身上尤为贴切。

图片来源:拙朴工舍

责任编辑:小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yy/8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