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癞风治疗要多久 http://m.39.net/pf/a_6718078.html
点击上方古玩鑫, 古代的玉带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鞓、銙、铊尾。至明代形制发展成熟,种类变化复杂,虽如此,亦仍以旧制中三种形制为基础变化而来:
鞓:即革带。分两节,为唐宋时期革带的一般形制。由出土陶俑服饰可以看出,革带使用之时把没有銙的一节两端穿在有銙的一节两端的金属扣中,用带扣上的销贯入带上的小孔中,以为穿系。(唐宋时之玉带为实系,秉承蹀躞带之形制,故有单铊尾的形制。而后期明代之玉带悬而不束,非实系,故双铊尾。)
銙:嵌或缝缀与革带之上的玉片,有方形,拱圆形、附环銙、带眼銙等。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谈到:“带衣所御蹀躞,盖欲佩带弓剑、蚡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又存其环,环所以御蹀躞,如马之鞦根,即今之带銙也”。銙的原来用途,是在受环。环是用来悬物的,以后去掉了蹀躞不再用环。至唐代时,玉銙日益趋向制度化,又把环去掉而留下镶嵌之玉片,此即銙。
铊尾:亦作“獭尾”“挞尾”“鱼尾”。用字不同,其音相谐,实为一物。即为鞓端的饰物。起初的用途是用来保护鞓端的,渐渐变为玉带上不可缺少的装饰之物。
参考文献:
[1]。南京市博物馆。南京汪兴祖墓清理简报。考古,,4:31.
[2]。山东省博物馆。发掘明朱檀墓纪实。文物,,5:25.
[4]。张广文。明代玉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5]。栾秉璈。古玉鉴别。北京。文物出版社..
[6]。宾彦红。王侯重器---玉带的市场价值。艺术市场,,2:69.
[7]。李星。浅谈玉带銙的造型及纹饰的演变。文物春秋,,1:40-45.
[8]。虞海燕。论考古出土的明代玉带之形制工艺。北京文博.,6:24.
古玩鑫宁波实体店
店铺主营:古瓷古玉佛像唐卡茶器古珠等古代艺术品
清乾隆子冈款白玉双骏诗文扳指
清乾隆窑变红釉天球瓶
(来源:香港苏富比拍卖)
清康熙青花西厢记人物纹饰粥罐
清康熙青花婴戏图纹饰将军罐一对
(来源:美国胡佛总统旧藏)
各类稀缺绝版古董资料书籍供免费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