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竟有那么多ldquo真相rd

中药清热解毒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24723.html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说“端午快乐”?端午到底是不是纪念屈原?这些是来自网友们认真又逗趣的“求知欲”。

今天,让几位历史文化领域的专家来为大家解密——端午节的那些“真相”。

-网络中国节·端午-

为什么不说“端午快乐”?

复旦大学民俗学教授郑土有说: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开端,古人形容此间“恶月恶日”、“五毒尽出”,而夏季燥热易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才有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在这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食物,也寓意把“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古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二是要拴葫芦、扫把,挂五毒图。三是采艾蒿插门上。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习俗。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端午节,福州天后宫工作人员为游客沐兰汤、点雄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所以,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因此,说“端午祥瑞”、“端午安康”,显然就贴切得多。

端午节到底为了纪念谁?

据悉,端午节的别称已多达二十多种,端阳节、重五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其中最著名的是纪念屈原日,但其实也是古代英雄伍子胥的纪念日。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马晓坤说:当年吴王夫差听信奸臣挑唆,把忠臣伍子胥赐死,并于端午投尸江中。大家因此追思冤魂。

此外,南方地区还认为端午是“尽孝日”。因为东汉年间,曹娥因父亲溺江,哭寻不见尸首而投江自尽。端午那天浮起尸体,曹娥两手竟抱着父尸。因此,她被誉为“孝女”典范而怀念。

浙江湖州义皋村村民在老宅内挂菖蒲艾草,迎接端午。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端午“南赛龙舟”,北做甚?

南方许多地区,都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锣鼓喧天,欢呼雷动,喜庆热烈……

民俗专家说,在北方,端午射柳、斗草、打马球,同样十分富有运动精神。

射柳是可以从清明节一直“玩”到端午节的经典项目。连明朝永乐皇帝都对此念念不忘。

南京市民带孩子参加“端午射柳”游戏。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孩子们则以“斗草”为乐,同时拉扯草根或叶根,看谁的根更粗长……白居易写过《观儿戏》:“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吃粽子是为了感念什么?

专家解读,“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苏轼《浣溪沙·端午》中写道: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承载着家国情怀和真情实感的“粽子”,味道也越发丰厚起来,成为人们纪念和怀念的重要载体。

市民在台北南门市场购买粽子。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说端午节是“粽子节”,其实也无不可。鲜肉粽、蜜枣粽......东南西北各种粽子,总有一款适合你~

提示:粽子虽好吃,但不能乱吃,还得注意这些!

①避免吃凉的粽子,最好加热后再吃。未经过真空处理的粽子,保质期较短,最好在4天内吃完。

②要控制好食用量,粽子应作为主食而不是零食。一个普通的肉粽,热量约卡路里,且粽子黏度高、不易消化,一天最好不要吃超过3个。

③有高血脂、肠胃病、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人,最好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脂肪、胆固醇含量过高的粽子,可少量食用豆沙粽、小枣粽、南瓜粽等。

④高血糖人群要少吃甜粽,尤其要避免蘸白糖的吃法,因为蒸熟的糯米是高血糖指数的食物,可少量食用杂粮粽或八宝粽。

⑥吃粽子时可搭配青菜和水果沙拉。尤其是消化能力较差的老人和小孩,不能吃得太急。

⑦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吃粽子后不要吃西瓜等含水分多的瓜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最后还要奉上一份

《上海“端午游”指南》

这里有浓浓的民俗韵味

▼▼▼

文化民俗

枫泾古镇

节目:1.裹粽子比拼;2.端午游枫泾,古镇品黄酒

端午小长假期间,枫泾古镇古戏台将举办品黄酒活动,游客可现场品味枫泾四宝之一——枫泾黄酒。端午节当天,在古戏台还将举办裹粽子比赛,在规定时间内裹粽子,按照数量和质量评选优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yy/6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