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的弓鞋与竹刻大师的脾气

选运动鞋要考虑到哪些因素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idianfengshebei/37614.shtml

竹刻是南京民间艺术之一,久负盛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有传人。现在要说的濮仲谦,就是明清之际名扬南京的竹刻艺术家。

濮仲谦竹刻笔筒

用老话说,濮仲谦就是个手艺人,用今天的话说,他算得上工艺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和个性气质,深得当时文人雅士之心。张岱《陶庵梦忆》中有一段文字,专写“金陵濮仲谦”:其人“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外表不善言辞,但手上工夫着实了得,巧夺天工,日常使用的竹器小件,一帚一刷,在他手里”勾勒数刀“,立刻神采焕发,身价倍长,”价以两计“。其实,濮仲谦自己最喜欢的是,利用竹子自然形成的盘根错节,尽量”不事刀斧“,只用手”略刮磨之“,就能高价售出。这种拿手好戏,让张岱叹服不已。

张岱《陶庵梦忆》书影

仲谦名噪一时,作品受人追捧,市场行情很好,当时很多人热衷于收藏他的竹刻,“得其一款,物辄腾贵”。他在三山街营业,带出了一大批徒弟,着实让南京竹刻行业火了一把。按说,他早该发家致富,可是,他却依然一贫如洗。这要怪他的个性。艺术大家往往个性强,脾气大,濮仲谦尤其如此,他任性适意,鄙夷势利,大有六朝名士的风度。他痴迷竹刻,在友人座间看到好的竹料,马上动手雕刻起来,旁若无人。若碰到不合意的人,给再多钱,也不理会。

濮仲谦刻的“绵绵瓜瓞”水注,有款识

近代雕刻名家褚德彝在其《竹人续录》中说,竹刻可以分为两派,一派重在制物,即取竹根雕成人物鸟兽之形,一类是平刻,又分深刻和浅刻两种,其中浅刻一派,即开创于濮仲谦,称为金陵派;而深刻一派,源自嘉定朱松邻,人称嘉定派。其实,从张岱所记来看,濮仲谦不止擅长平刻,也擅长制物。比如,他曾为明清之际秦淮名妓柳如是,制作过两双弓鞋的底板。弓鞋是古代缠足的小脚女人穿的鞋,因其形弯曲如弓而得名。夏日的南京,湿热难耐,用竹子作鞋底板,穿起来凉爽舒适,自然妙不可言。区区微物,足见濮仲谦富有创意。不怪记载此事的《五石瓠》,将其当成一段风流佳话。

古代女子弓鞋鞋样

当然,此物非彼物。濮仲谦最擅长的还是平刻。他雕刻的竹扇骨、竹笔筒、臂搁、水注等等,名闻遐迩。褚德彝收藏有濮仲谦刻过的一个竹扇骨,上刻双松缠绕茑萝,纠结不断,浅刻款识‘仲谦’二字”;又藏有他刻的竹笔筒,高三寸多,刻的是一棵百年老松,霜皮重叠,斜干旁出,树腔空处,有二老者展画共观,老者身后复有二僮陪侍,眉目神态,栩栩如生。

濮仲谦所刻松树笔筒

此外,濮仲谦还用树根刻过一个“八仙过海”的笔筒,但见波涛之上、卷云之下,八仙神态各异,衣褶简炼,细节生动,令人佩服。

张岱之外,明末清初其他文人对濮仲谦也倍加赞赏。清初诗人宋琬有一首《竹罂草堂歌》,称濮仲谦为“白门濮生”,这亲切的口吻,就像称呼自家人一样。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七特别提到当时以“一技之长”而知名海内的几位名家,包括雕竹的金陵濮仲谦,造紫砂壶的宜兴时大彬,制扇的江宁伊莘野、仰侍川,装潢书画的庄希叔等,“虽小道,必有可观者”。

濮仲谦刻山水人物臂搁

濮仲谦与钱谦益同龄,同生于万历十年()。不知道他们的结识,是否因了柳如是的那双弓鞋。年,60岁的诗人钱谦益作《赠濮老仲谦》:

沧海茫茫换劫尘,

灵光无恙见遗民。

少将楮叶供游戏,

晚向莲花结净因。

杖底青山为老友,

窗前翠竹似闲身。

尧年甲子欣相并,

何处桃源许卜邻?

钱谦益画像

从前有一巧匠,有本事把玉片刻得像楮叶那么薄,惟妙惟肖,混在楮叶堆中,浑然莫辨。钱谦益借古事赞叹濮大师的手艺,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同道。濮仲谦晚年信了佛,隐居山林。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钱谦益这首诗中的“遗民”,还只是指隐士,苟存性命于乱世。可叹的是,三年之后,大明王朝就彻底倾覆,濮仲谦也变成真正的遗民了!

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影

濮仲谦作品传世至今的已经不多,但是,在乾隆时代,世间应该还有不少。乾隆皇帝就曾见过濮仲谦刻的一个梅花竹笔筒,很是欣赏,于是题诗一首:

疏花几朵瘦梅苍,

扑鼻依稀递暗香。

自是野情仿元咎,

似犹繁态鄙元章。

完非裂现甲丁护,

雕不痕留锋刅藏。

名下无虚依古语,

故应说项羡渔洋。

濮仲谦竹刻三顾茅庐

乾隆见多识广,经眼无数工艺精品,摩挲过多少绝世奇珍,面对这个笔筒,居然发出“雕不留痕”、“名下无虚”的赞叹,濮仲谦的技艺真是出神入化了。

濮仲谦名澄,仲谦是他的字。他历来被称为南京人,被尊为竹刻金陵派的开创者,众口一辞,几无异议。这大概是受了张岱那篇文字的影响。张岱文章被选为中学文言文阅读材料,甚至被当作高考考题,传播很广,“南京濮仲谦”的印象也因此深入人心。实际上,濮仲谦是安徽当涂人,明代属太平府,府的治所就在当涂。当涂离南京很近,濮仲谦很早到南京发展,也在南京成就了一番事业。无论如何,他是明末流寓南京的名人,不应该被忘记。

濮仲谦竹刻细部

程章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yy/5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