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客汇,万千世界潮客人的网上家园
在添加朋友里面搜索“潮客汇”
或点击上边蓝色字“潮客汇” 大峡谷坐落在八乡山镇东部的和乐村和马山村之间,全长4.5公里,景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
大峡谷旅游区规划的入口在一个叫小溪村的地方。小溪村地处山间谷地,小溪从村中流过,溪水四周是块块田地,村舍则掩映在绿荫丛中。小溪村虽是大峡谷规划的入口,但若此时入大峡谷却只能涉水而入。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记者一行还是绕道从大峡谷中段拾梯而下。
走在遮天蔽日的山林里,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肺,金色的阳光不时从绿叶中透射出来,在地面形成块块光斑。大峡谷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仅木本植物就有多种。还有许多珍贵树木,如桫椤、红豆杉、罗汉松等,大多是稀世之珍。峡谷内还有一种珍贵稀有的濒危树种——竹柏,起源距今约1亿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被人们称为“活化石”。据说景区内最大的一株竹柏直径约有2米,需要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走了很久,终于下到谷底。未经雕琢的水泥石桥上,落满了数不清的黑蓝相间与红白相间的美丽蝴蝶,一见有人走过,立刻扑闪着漫天飞舞,煞是好看。桥底,是一条湍流不息的绵长溪流,平静处像一面碧绿色的镜子,映出两岸陡峭山林。湍急处激起白色浪花与谷内怪石相融合,看上去如履仙境一般。溪边植被茂盛,枝蔓纠缠在石块间,藤叶则伸向水面。许多紫色的小花铺展在水边,让绿色峡谷变得生动而跳跃。望着清澈如镜的溪水,我们不由玩心大起,脱下鞋袜,沿着溪水溯流而行。冰凉的溪水欢跳着冲击着脚踝,顿时有一种莫名的清爽、透心凉的感觉。
不久,眼前出现了一个瀑布。站立在相距不到十米的两面绝壁之间,一条宽约三米的瀑流从我们头顶几十米高处倾泻而下,在岩壁上漫洒开来,飞溅成一幅珠帘,激起水雾弥散。
革命遗址,见证历史
吃过午饭,记者一行来到一处密林中。据称,著名的东江纵队就曾经在此打过游击。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走不久,可看到一片密实的竹林,如一道屏障,把外边的世界一下子屏蔽起来。走过竹林,接下来的路愈发难走。久未有人行走的小径已经荆棘丛生,锋利的叶片拍打在记者脚上,很快便留下了数道血痕。很难想象,当年的东江纵队是如何在这么艰险的环境下穿梭战斗的?
在这里,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东江纵队的遗迹,但坐落在八乡山腹地滩下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及其附属的“东江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依然见证着这段令人铭记的历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八乡山曾是广东省东江地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年4月,东江苏区在八乡山滩下庄屋坪召开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东江苏维埃政府主席陈魁亚、副主席古大存,并宣布成立红十一军。之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土地革命运动,与反动武装进行了持久战斗,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时期。
革命老区还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马山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年,古大存化名张丙,在八乡山马屋山等地以烧炭、“打石”做掩护,带领农民与当地的反动组织进行抗租等斗争,引起了贵人村反动地主廖成兴的惊恐和不满。为扼杀革命,他策划了诱捕古大存等同志的行动。某夜,按照约定,古大存派来的三名联络员已进入伏击圈。不知是否天佑革命,此时,竹子坜中总公爷坛位方向突然升起毫光,伏在草丛中的一个反动联防队员不自觉发出惊呼。警觉的联络员立即转身隐入密林中,脱离了危险。
万亩茶场,千层翡翠
吉普车沿着环山公路一路上行,停留在一座被称为“高峡出平湖”的中型水库——“天湖”边。水天一色的“天湖”,好似一泓玉液琼浆在轻轻荡漾。湖畔芦苇摇曳,犹如浩瀚大海里起伏不断的波澜。远方则是被称为“中国富士山”的尖山,似剑插天穹,景色颇为壮观。
随行人员告诉记者,此行的最后一站,就是天湖上面的万亩茶场。尚未抵达,八乡山云雾茶的美名便已频频传入耳朵。
据海阳县志记载,八乡山种茶已有多年历史,素以高山浓雾出好茶而著称。据说,八乡山的茶种在岩层土里,不用施肥,不用喷洒农药,茶树就可以采集天地之灵气而天然生长。有传说云:古时候,当南国茶籽成熟时,一群多情鸟一个个衔了茶籽,准备飞往花果山播种。当它们飞经八乡山上空时,被美丽的风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唱起清脆的歌,茶籽便撒落在岩隙中了。从此,八乡山便长出片片翠绿的茶树。
“山涌千层青翡翠,溪摇万顷碧琉璃”,终于抵达万亩茶场。这是一片千亩茶场,目光所及,尽是纵横交错的茶树,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少顷,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给成片的茶树镀上了诱人的金色,连绵不绝,延伸至天际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