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往事周义军酒局

如何激活黑色素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2/9094258.html
酒局周义军过了年,初七八上了班,先拜年。老的少的见了面,不管以前怎么样先放一放,情愿不情愿的先堆起笑脸。大老远就打招呼:“过年好!”相视会心一笑:“都好啊!”“抽空,咱再一天聚聚,喝个酒。”“中啊,刚好,再一天办办”。聊得来就聊两句,不投机就拉倒,刚才还是满面春风,一调头又恢复了平静。都刚忙,忙着挨家挨户拜年。转悠到了晌午,免不了客气客气留着吃饭。“住下吧,接就着喝点,大正月就是喝酒的日子,到那里也是喝,就在这里吧。”这么闷着个头过来碰上了,本来就没有打着要来的牌,有事没事的都要推辞一下:“这不是才出门就先到您这里来了,别的地方还没大转悠,接就着这点空还待去转转,再说家里还净些事。”这么真诚,说的和真的一样,也不好再紧着让吧。在八十年代,喝酒成风。正月里轮着喝酒已成为惯例,不叫还盼盼着呢。谁也有个仨香的俩好的,正月十五之前,开始轮流坐庄,邀请伙计们到家里来吃饭,那个时期流行一句话:“砸年货。”砸年货说的是:“过年预备的年货还有剩余,招呼大伙来吃那点底盘子。”其实,这只是个由头,那一星半点的年货底盘子肯定不够,只是找个引子喝酒,该买的菜还待买,该割肉就割肉,该咋办还咋办,正儿八经的伺候着。到了谁家,也要先客气一番:“甭个忙活,才过了年各人油水又不缺,弄点清气气的就行,别弄一些菜又吃不了。”“咱都是实在人,有什么就吃什么,不早说,又没有准备,弄不好别嫌就行。”实际上,早就盘算好了,也提前下了通知,这不过是些客套话,都心知肚明。在家吃饭,多了些亲和力,氛围也温馨,不用吊着个墨线说话,可以胡拉八侃,比较随意放松。在家里比起在饭店,规矩自然要少许多,但有些的理道还是讲的,主要是坐次,以里为上。“来啊,里边,里边来,里边坐!”主家使劲往里让,这边还一个劲的谦虚。“这里就中,坐那里都一样啊。”过去,家家都不怎么宽裕,在家里举办宴席多是为了省钱,去饭店里装回门面,花的那个钱在家能吃好几顿。更多的是事要办,少花钱,还要把场合应付过去,就是装门面也要装出点素质来。家宴办大了,那场面不亚于举办一场盛会。迎来送往的那些套路还是讲的,也是讲究个礼尚往来,到家里吃饭,或多或少带点礼物,一般是带瓶子酒或者捎两罐头。因那个时期都储存条件有限,罐头就成了招待客人的好东西,能开个罐头说明档次还很高来,特别是午餐肉和五香鱼罐头,那真响当当的硬菜了,把午餐肉切成片,还能在盘子里摆出个花来。八十年代中期,那个时候罐头厂也特别多,肉类、鱼类、昆虫类、蔬菜类、水果类等等几乎无所不能,甚至有些凉拌菜也做成罐头,罐头的多样化倒是为家宴提供了不少的便利。菜就准备那些菜,无非就是青菜炒肉,也办不出多少花样来。菜不够罐头凑,说什么也不能让桌子上清了盘。要是没有几个像样的菜,包个水饺那档次就不一样了,至于那饺子是什么馅的并不重要,关键是格局就提高不少。常言道:“饺子酒,从来有”。有了饺子也是一俊遮百丑。其实,看一场酒尽不尽兴,菜不菜的不要紧,主要是看喝多少酒,要是喝酒喝的破了记录,也是骄傲和炫耀的资本。原来喝那个62瓦的高度酒,论总量场场比起来,也拉不开多大的差距,自从有了那低度酒以后,特别是那“八仙乐”酒精还不到30℃,喝着就和喝凉水差不多,喝酒的时候又用那牛眼蛋子盅,晃来晃去的轮番表示,倒酒撒点,端酒撒点、喝酒撒点、偷奸耍滑盅子里再剩点,最后统计喝了多少酒,各人说的数比实际数又差着一大截子,再加上有些半瓶酒掺和着,很难准确统计,喝酒量直线飙升,屡屡破纪录,到处传捷报。喝顿酒,没仨俩喝醉的,闹不出点洋笑话来,那还叫喝酒?喝的扶墙走算是轻的,要是能抬着出去那才叫过瘾。那个时期流行一句话就是:“站着进来,躺着出去。”喝酒都不醉,那还叫酒?再说,第二天,没了话柄,还讲究、有什么话题可讲究?直接就没的拉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yy/10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