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纹
样
纹样
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也贯穿着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了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吉祥图案纹样等,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是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剪纸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
第二是来自宗教艺术,比如神话传说,石窟中的壁画、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它是我国的能工巧匠吸收外来文化所发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图案构图严谨,富于理想。
第三是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服饰、建筑等,这些工艺品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作坊由专人监督制作,所以图案非常的精细,色彩富丽豪华。
这三部分的纹样,共同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
在中国传统的纹样当中,包含了几何纹样、动物纹样还有人物纹样等等,众多的传统纹样共同构筑了延绵不断的纹样体系。
连珠纹
这其中,连珠纹就属于几何纹样中的一种,连珠纹又称为连珠和圈带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几何图形的纹饰,是由一串彼此相连的圆形或者球形构成,成一字形或者S型排列。
连珠纹的样式多以圆形为主,表示太阳,环形表示太阳光辉的放射,片状、块状和不规则的面积存在很少,多用来表示“火”,是古人想象中的人造太阳,是人们对宇宙相互关系认识前用来照亮黑暗的光明使者,也是史前文化太阳崇拜的继续。
连珠纹是古波斯最为流行的花纹,多用于青铜器、建筑和陶瓷等上作为装饰。在商代的叶脉纹镜上就可以看到连珠纹的装饰。
连珠纹图案在5至7世纪期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了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是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连珠纹在中国的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到了隋代,连珠纹发展为连珠圈纹,并成为了各种器物的主题纹样。
回纹
回纹也属于几何纹样,它是指以横竖折绕组成如同“回”字形的一种汉族传统的几何装饰纹样,因为它的构成形式延绵不断,所以,回纹在汉族民间有着“富贵不断头”的说法。根据它的纹样特性,人们赋予了回纹连绵不断、吉利永长的吉祥寓意。二方连续的回纹可以呈现出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所以它常被用作间隔或锁边图案,而在织锦纹样中出现的回纹通常是以四方连续的形式来进行组合的,俗称“回回锦”
饕餮纹
饕餮纹是动物纹样中的一种,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青铜器常见的纹饰之一。是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所以也称为兽面纹。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的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所以,它也是贪欲的象征。饕餮纹是一种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鼻纹、耳纹、口纹等这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商代的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特别有效的。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饕餮纹麒麟纹样
动物纹样中还有麒麟纹,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祥瑞神兽,形象和鹿有些相似。独角、牛尾、全身批鳞甲,被视作吉祥的象征,也是古代的“四灵”之一。古人把雄性称作麒,雌性称作麟。麒麟与貔貅的区别在于麒麟是吉祥神宠,主太平长寿。貔貅是凶猛的瑞宠,且护主心特别强,有招财纳福、镇宅避邪的作用,它以财为食,能食四方之财。麒麟和貔貅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被制成各种饰物和摆件用于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麒麟纹作为瓷器上的装饰题材在元代景德镇窑兴起,常作为主题纹饰配以山石瑞果,也见有与飞凤相伴,组成麟凤纹。典型的作品有元青花麒麟花果纹菱口大盘等。明代前期,受宫廷风尚以及服饰制度的影响,麒麟纹用在瓷器上较为盛行,并且有多种形态。明代中期比较少见,但也不却乏精彩的作品。明代晚期,民窑青花瓷器仿袭明代前期纹饰,麒麟纹又大量得出现,但是绘制潦草。清代吉祥观念更强盛,麒麟纹屡见不鲜,例如麒麟送子纹等,寓有“望子成龙”、“早生贵子”的寓意。
12
3
八仙纹样
人物纹样中有八仙纹,八仙纹是一种典型的宗教纹样,以八仙为题材。“八仙”也就是汉钟离、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和何仙姑,相传他们得道成仙,各有一套本领,所以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传说,俗称八仙纹或八仙图。民间祝寿多以八仙为题,所以称“八仙祝寿”。采用八仙手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的,称为暗八仙纹。古时绣花球也称“八仙花”,采用海棠花和绣花球图案组合,也称为八仙过海纹。明嘉靖后,八仙成为瓷器的常见装饰题材之一,这与当时帝王和上层社会倡行道教有关,图样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等内容。八仙图也是清代景德镇窑瓷器常见的纹饰。首都博物馆藏有珐华八仙纹罐,在腹部以立粉技法描绘八仙过海,栩栩如生。清康熙朝八仙纹仍旧盛行,并开始流行暗八仙纹。直到民国也还很流行八仙纹。
五子夺魁
五子夺魁也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吉祥图案。古代厉行考试制度,作为父母都希望子孙能得状元及第。然而状元全国只有一名,所以希望五子各自努力争取。在五代晚期,渔阳人窦禹钧很会教育子女,成为当时人们的表率。他要求子女学习刻苦勤奋,并为子女聘请名师,且让子女读遍家中万卷藏书。他的五个儿子整日耳濡目染,后来个个都有成就,曾做过朝廷高官,被人称为“燕山窦氏五龙”。“五子夺魁”中画的是五个童子争夺头盔,盔与魁是谐音。借用谐音字寄托美好未来,是古人在画片上常用的手法,比如“一路连(莲)升、金玉(鱼)满堂”等等。
图案的思想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反映。例如,原始社会彩陶图案的人面鱼纹、双体鱼纹就寓意着生活富裕,种族繁衍。战国时期青铜图案常以活泼优美的几何形与动物变形穿插组合,并采用耕耘、狩猎、乐舞等题材,反映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理想的萌芽。
秦汉时期,建立了封建统一的帝国,比射、杂戏、车马等图案风格写实,形象概括,姿态生动;在瓦当、铜镜、织锦等图案中还应用“延年益寿”、“子孙无极”等吉祥文字,来加强思想内容的表达。
我国的图案装饰一直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这些无不说明传统图案的设计无论是在造型方面,还是在装饰上,都经历了简单到复杂,单一到多样的过程。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内涵丰富、文化底蕴雄厚。各个历史时期的图案丰富多样、各有特色。我国图案艺术的先驱雷圭元先生指出:“自然是源,古代的图案是流,源与流是图案家的两个翅膀,缺一不能高飞。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国际文化的兼容并进,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在逐步的发生改变,而且,现代人的思想变化越来越快,潮流风尚改变也越来越迅速,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图案的基础上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文字:龙洋风
图片:网络
编辑:李静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