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回到家乡天台山,拍到一组八仙花。
八仙花,虎耳草科,八仙花属,落叶灌木。株高1至2米,小枝粗壮,无毛,皮孔明显。叶对生,近肉质,倒卵形,边缘有粗锯齿。叶面鲜绿色,叶背黄绿色。伞房花序顶生,圆球形,较大型,由多数辐射状、不孕花组成,萼片4枚。花团锦簇,宛如绣球,因此,又名绣球花。
花色多变,初时宫粉色,随后,渐变为乳白色、粉红色、桃红色、淡紫色、淡蓝色、深蓝色,七易其色,因此,又叫七变花。
此花多变种,其中一种,花二型,外圈不孕花,初开淡蓝色,继而蓝紫色;中央孕性花,淡紫红色,有芳香,名为紫阳花。
据说,这一花名是唐朝诗人白居易赋予的。
有一天,白居易应邀去西子湖畔的招贤寺赏花。
恰逢端午时节,佛寺一棵新从山上移植的紫色花开得正盛。
白居易问,这是什么花?
寺僧回答说,尚不知名。
白居易看那些大花球,蓝紫色,很阳光,有香气,联想到琼台仙葩的芳丽和“紫气东来”的吉祥,便名之曰紫阳花。并吟咏《紫阳花》诗一首: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仙坛,指仙人居住的地方。梵家,指佛寺。
诗前有题解:招贤寺,有山花一树,无人知名。色紫气香,芳丽可爱,颇类仙物。
因以紫阳花名之。
由于白居易《紫阳花》诗的影响,道观佛寺多种紫阳花(八仙花)。
去过国清寺的朋友一定留意到了,大雄宝殿和方丈楼四周,除了开白花的木绣球,还多开紫花的紫阳花(八仙花)。
至于“八仙花”的命名由来,说法不甚统一。
有人说,花形多姿,花色多彩,宛若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众八仙,故名。也有人说,八仙花,花多二型,心花细小、镊合状排列(花瓣片边缘彼此相接触排成一圈),边花较大、放射状离生,通常七至八朵,很像八仙聚会,故名。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都很形象。不过,在我的家乡天台,还流传这样一则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人间端午节,一年一度的瑶池蟠桃会(蟠桃会,有说三月三的,也有说,应该是五月五日端阳节)。王母娘娘照例要宴请仙界宾朋,照例会向众八仙发出邀请。众八仙欣然赴会。途经东海,惊动龙宫。龙王命龙太子巡海探望。龙太子见何仙姑姿质秀美,便欲抢回龙宫。这可把众八仙给激怒了,各显神通,大战龙太子。龙王知道了,赶紧出来调停,责令龙太子向众八仙道歉,并敬献龙宫仙花以示修好。众八仙见龙王颇有诚意,又见龙宫仙花绚丽多姿,就原谅了龙太子。此龙宫仙花,即是八仙花。因是众八仙带到人间的,故名。
家乡的琼台仙谷景区,传为八仙聚会圣地。
因此,家乡山野颇多千姿百态、芳香袭人的八仙花。
常见的有八仙花、泽八仙、大八仙花、伞形绣球、腊莲绣球、中国绣球、大红八仙花、齿瓣八仙花等。
八仙花,茎叶碧绿鲜亮,花序圆大芳丽。又兼花期长,易栽培,深受家乡人的喜爱。常配置在池畔、道旁,或树丛下、庭院中。亦常配置于假山、土皮间。往往成片栽种,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也有列植、环植的,作为花篱、花镜,或是校园、厂区的绿化带。城市居民也喜盆栽,用于点缀窗台、阳台,装点书房、客厅,清新雅致,别有情趣。
八仙花,不仅可以观叶赏花,还是一味清热抗疟的中草药。端午时节,插几枝八仙花在门户上,也能起到驱毒辟邪的作用。
泽八仙,因叶片、花朵富有光泽而得名吧。株高、叶型等与八仙花相仿。但叶片较薄,叶色较浓。而最大的区别是花型不同。八仙花,几乎全为不孕花。泽八仙,则是花二型。外侧,为疏散的不孕花,较大型,具长柄,花色有乳白、淡蓝、淡紫等多种,萼片4至5枚。中间,为镊合状排列的孕性花,较小型,具短柄,蓝紫色,萼片、花瓣均4至5枚。
大八仙花,系八仙花的园艺变种。伞房花序顶生,硕大,球形,花径可达30厘米,故名,几乎全为不孕花,萼片4枚。花初开淡绿色,继而乳白色、淡蓝色、粉红色,但不如八仙花的多变。
伞形绣球,也称伞八仙。落叶灌木,多野生,常见于山谷溪边疏林或密林,或生山坡、山顶灌丛和草丛中。小枝红褐色。叶对生,薄纸质,长圆形,边缘具小齿,两面被疏短柔毛。伞形状花序顶生,花二型。
腊莲绣球,叶片有光泽,碧绿似莲叶,故名。有栽培,有野生,生于山坡疏林中,或溪沟边草丛中。植株较八仙花高大,可达3至4米。小枝圆柱状,有白色平贴硬毛(花梗也密生硬毛),因此,又名硬毛绣球。单叶对生,披针形,深绿色,边缘具细锯齿。聚伞花序顶生,花二型。外缘,为不孕花,萼片4枚,花瓣状,白色或紫红色。中央,为孕性花,镊合状排列,绿色或蓝紫色,花瓣5枚。花期6至7月,果期8至9月。
中国绣球,落叶灌木,多野生,常见于溪边、路旁灌丛或疏林下。叶对生,薄纸质,长圆形,边缘具小齿,两面被疏短柔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二型。外侧,不育花,萼片3至4枚,淡绿色。中间,孕性花,萼筒杯状,花瓣4至5枚,淡黄色。花期5至6月,果期9至10月。
大红八仙花,据说,是从荷兰引进的园艺品种。花初开时淡红色,逐渐变成玫瑰红色。适合成片地栽,盛开时,绿叶红花,蔚为壮观。
齿瓣八仙花,为八仙花的园艺变种。聚伞花序顶生,花二型。中间,为蓝紫色的孕性花,花瓣4至5枚。周边,为淡蓝色的不孕花,萼片4枚,边缘具小齿,故名。
银边八仙花,也是八仙花的园艺变种,叶缘有银色花边,故名。伞房花序顶生,近球形,几乎全为不孕花,萼片4枚,粉红色、淡蓝色或乳白色。花期6至7月。
蓝边八仙花,伞房花序顶生。几乎全为不孕花,近球形。花双色,心花乳白,边花深蓝,故名。
……
每年端午节回家,总要去国清寺、赤城山、桐柏山一带游走,有心寻访家乡的各种八仙花。
赏花的同时,会想起诸多八仙的故事。
家乡人心目中的八仙,不单指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等,还指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大肚弥勒、四大天王、五百罗汉、智者大师、章安大师、济公活佛、司马承祯、紫阳真人、寒山拾得、桃源双女、刘晨阮肇、袁相根硕……
亦佛亦道,亦神亦人。
亦智亦勇,亦真亦善。
佛道融合,人神相爱。
彼此真诚,和合美满。
善于发现,勇于攀登。
所有这些,都深深影响着天台山精神、天台山文化和天台人品格的养成、延续与发展。
值得学习、记忆,值得传承、弘扬!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什么好大书特书的。
这种声音,自古有之。
还记得以赤城山云海奇观——山市蜃景为题材的《天台山伎》(也称《莓苔戏》)吗——我在以前的《雨中登赤城山》随笔中有记述。
学者称,中国戏剧史,中国音乐史,中国魔术史,甚至,中国舞蹈史,都应该有《天台山伎》的华彩一笔。
然而,历史上却曾经多次被勒令禁演。
据《南齐书·乐志三》记载,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中(约公元年),禁演了一批角抵戏、神话剧,其中,就有《天台山伎》(以为有损大国形象,有伤王者风范。
东晋孝武帝太元中(约公元年),人们认识到,此剧至少可以教人学会观云识天气,教人学会梦想,学会发现,学会攀崖历险,寻找人间仙境,还可以让人享受音乐、歌舞、幻境之美,这才准予恢复演出。并将剧情、舞美、人物、时间、地点等详尽地载入志书。
同时解禁的还有一大批百戏、杂技、魔术。
这其实是认识到了文化艺术的作用,是一种文化的自觉,艺术的自觉。
……
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曾用两句话形象地概括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经典戏剧在内的文化艺术,对于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作用:说古,皆是忠孝节义;道今,全为播善扬真!
我也想套用两句话结束本文:八仙花,点染山水灵性;诸八仙,彰显天台文化!
“天台报实用信息”正式更名为“天台县新闻传媒中心”。
感谢您的订阅,如果有喜欢的内容就分享给朋友吧,谢谢您的支持!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