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瓜,ldquo炸rdquo出

从贵州省远嫁六郎镇的孙冰怡一直对儿时吃过的一种野果难以忘怀。记忆中,每年农历八月,这种长在山里的野果就会成熟裂开,露出让人垂涎的果肉,当地人都叫它“八月炸”。孙冰怡口中的“八月炸”叫八月瓜,因八月果熟开裂而得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果味香甜,绵软滑嫩。“真是没想到,我心心念念的果子在村里就能采到。现在,我是这里的常客,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孙冰怡边说边寻找着成熟的八月瓜,轻轻的一剪刀,新鲜的果实便落进了篮中。不多时,孙冰怡便满载而归,临走还不忘称赞一番。每年8月底至9月中旬,是八月瓜的成熟期。走进六郎镇河东村王涛家的瓜田,只见瓜架的绿叶下挂满了一个个八月瓜,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成熟的八月瓜“炸”开了表皮,香甜的味道从晶莹剔透的果肉中散发出来,考验着你的味蕾。据王涛介绍,之所以会选择种植八月瓜缘于一次电视节目。年的一天,财经频道上介绍的水果八月瓜,深深地吸引了他。看完节目后,他便开始四处搜寻关于八月瓜的信息,并同湖南的种植大户取得联系,驱车公里到达湖南省进行实地考察。“这次考察后我决定在六郎试种,其中瓜苗和技术都由外地的种植大户提供。”回忆起种植之初,王涛历历在目。然而,满心欢喜地栽种的八月瓜,却赶上了洪水、遭受了冻害,最终存活下来的所剩无几。面对近乎失败的试种,王涛仍不死心,他又补种了一些瓜苗。“第一批八月瓜已经开始挂果了,那些补种的还要等等,你看这些果实长得多好啊。”王涛看着枝头的八月瓜,眼中仿佛透着光一般。如今,王涛种植八月瓜已近4年了。作为河东村最先发掘八月瓜经济价值的村民,摸着石头过河的他在种植八月瓜上已小有收获,一亩地产出3至5千斤果实,净收入两万多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令王涛意料之外的是,八月瓜的销路很好,市场供不应求,而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信心。不仅如此,对农业情有独钟的王涛还琢磨起如何对八月瓜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经过几年不断的试验和四处求学,他将鲜果制成果茶,这样既延长它的尝鲜期又方便储存。在王涛家中,记者品尝到了八月瓜果茶。经过开水冲泡后,果茶香味绵长,喝上一口,一股淡淡的醇香令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王涛告诉记者这样的一袋果茶市场要价多元,十分畅销。当前,王涛的八月瓜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面对这一朝气蓬勃的新型生态农业,王涛表示将继续因地制宜,将八月瓜打造成六郎镇的特色产业,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收入渠道,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合适的新路径。(全媒体记者彭程张青)

编辑:彭程

二审:谈云婧

终审:张致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pz/11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