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糖塑起源唐代,兴于明代,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过去,糖塑只是艺人谋生的手段。糖塑艺人挑着担子,担子上有带架的小方柜、小火炉,中间还放满了麦芽糖浠,走街串巷,吹制糖人。小孩们则在方柜上的旋转盘上拨动转盘以选择所做糖人。所以,在天门也叫“车糖人”。手气若佳,可得到糖多、造型复杂的糖人,如“狮子滚绣球”、“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手气不好者,就只能获得一个简单的糖人,如“葫芦”、“大刀”等。这些糖塑作品一般在15公分左右,花钱不多,可吃可玩,很受小孩们的喜欢。
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简称文旅博览会)于年11月26日至28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门糖塑荣幸地登上了这一大舞台,成为博览会的一个亮点,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天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糖塑艺术大师范耀堂先生参会并表演了天门的糖塑艺术。
范耀堂,年生。早年进入恩施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后两次到景德镇艺校培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美术、绘画知识,对色彩、人体及动物的结构与造型等都有较好地掌握。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著名的天门糖塑大师罗照英为师,潜心学习糖塑艺术,全面继承了天门糖塑的传统技法:吹、拉、搓、捏、团、挑、糅、按、压、擦、拨、剪、画等。在多年的实践中,又使之更为完善。现年九十岁的罗照英师傅看了他的作品后连连称赞,说:“耀堂功底深厚,人又聪明,加上他勤学苦练,做的糖人十分诱人,使天门的糖塑艺术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还为他亲授艺名“范国糖”。范耀堂没有止步于糖人的造型,他还敢于探索和创新。过去的糖塑艺人是用手捏、口吹,不卫生,群众难以接受。他摸索改用气泵吹制,又快又省力,消费者十分欢迎。为了增强小孩们的兴趣,他还将糖稀捏好,拉出一个“吹口”,让小孩们自己吹制。这样,小孩们的参与意思也大为增强。又较好地训练了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大大地增加了他们的成功感。同时,他还在糖塑的原材料糖稀上下功夫,不断进行改造,使过去只能冬春两季制作的糖人,变为一年四季均可制作,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糖塑艺术的需求。
范耀堂大师在文旅博览会上现场制作了“陆羽烹茶”、“八仙过海”、“龙凤呈祥”、“连年有余”、“穆桂英挂帅”、“宗保点兵”等几十件糖塑艺术品。
每件作品造型优美、色彩艳丽,人见人爱。在制作过程中,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围观。不少人都被他魔幻般的艺术所吸引,个个看的目瞪口呆。一团毫无生气的糖稀,在他的手上只分分钟时间,立马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工艺品,让参观者无不伸出大拇指。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东升先生兴趣甚浓,
几次专门到天门糖塑的展台参观、点赞,并与范耀堂大师合影留念。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驻足观看糖塑制作过程,并高度赞扬范耀堂大师的作品。中央电视台、湖北日报等40余家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对天门糖塑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