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疯病 http://news.39.net/bjzkhbzy/190324/6990920.html
点击上方“陆丰市”,一键 记录:陈章
广东薯郎免进传说潮州七贤八巧之一的国舅陈北科,小时候读书经常闹事。有一天,他偷偷的把屎放在先生座位上,先生问是谁放的,人人都说没有放。先生生气了,就把全班学生每人打十下竹板。
陈北科没有打,因为他告诉先生,过几天准有人放屎在他座位上。先生气了,又要打学生,各位一致说:“我们没有放,是陈北科放的。”先生想了想,觉得有理,就叫陈北科吃屎,陈真的吃起屎来了,众人觉得奇怪,走近一看:原来陈北科预先把香蕉去皮后塞过竹筒装成屎的样子。
陈长大以后,立志读书。有一年,他和举子上京考试,到了苏州住宿在“金和客栈”。在客栈里交上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就是当朝国舅庄达理),两人一有空闲就谈天说地,庄达理说他有个姐姐当皇后,准备上京相认,并带来庄家传家之宝玉麒麟,是一只雄的,姐姐嫁给皇帝带去的是一只雌的,还有姐姐叫他来京的书信一封。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那晚与陈交谈至深夜,他染上风寒,卧病不起,陈经常给他煎药。但不见病情好转,过了几天,庄自知生命难保,就对陈说:“你可拿我信物到京城认我姐姐,这玉麒麟和姐姐书信交给你。我死了以后,因家中没亲人,麻烦你替我收埋。”说后就气绝身亡。陈叫店家雇来几个人买棺,把庄送上山埋葬了。陈北科料理这场丧事后,付清账款就拿着玉麒麟和书信上京去了,他本来准备到贡院考试,但一转念,不如先进京认亲。他来到五朝门外,叫人将信物传入皇宫,送给娘娘。庄后接后立即传见,按当时风俗要放下竹帘,进行问话,皇上坐在一边。皇后问明家乡及父亲姓名后,再问姐姐叫什么,陈一一言明,并把书信付上。各事相符,便认陈北科为弟弟,从此陈北科一举成名为陈国舅。
有一次,皇上叫各省送来最好东西进贡朝廷,山东进贡山东梨,云南进贡天麻,天津进贡人参……皇上问国舅,广东进贡什么?国舅说:“我省最好是薯郎。”就派人送上薯郎,皇帝立即叫人把薯郎去掉皮,切成细块,看起来真是鲜甜可口,虽知皇上吃了一小块,又涩、又苦,忙说:“广东薯郎免进。”国舅叩头谢恩,从此广东免进贡礼。
流传地区:陆丰
搜集地点:三甲地区搜集时间:O年前
讲述:尚营记录:吴开斌
海举的故事相传海丰县黄厝港有一位黄举人,其人学识渊博,巧言善辩、刁钻精明。但却无意功名,终日游乐,他最喜与人辩驳斗智,特别是诉讼之事,往往对手被辩得焦头烂额、落荒而逃,渐渐地声名远播,人称“海举”。
有一天下午,海举在街路上碰到一人问路,要找海举。他奇日:“你找海举何事?”其人答道:“我是潮安县的李讼师,听闻海举在此一带小有声色,特意前来切磋!”说完一副傲慢的样子。海举说:“他家在三十里外的黄厝港哩!还要翻过一座山,淌过两条河才到他家,但现在的天色已晚,不如到寒舍暂住一宿,明日我再带你去找他。如何?”李讼师点点头,带着包袱随海举回到了他家。
一夜无事,第二天李讼师背起包袱正要催海举上路,谁知海举却大呼起来:“你这人怎么这样,我好心请你吃喝给你住宿,你临走了还要带走我家的东西!”李讼师奇道:“这是我自己的行李,何时成了你家的东西了?”两人相持不下,便告上了公堂,县老爷问道:“谁能证明这包袱里的物件是自家的?”海举抢先说道:“包袱里面的衣服都绣有一个‘黄’字!”李讼师听完一笑,自忖是海举搞错了,也不出声,便让衙役取证。一拆开包袱,竟然衣服物事都绣有一个“黄”字,李讼师顿时目瞪口呆,那包袱当然判给了海举。原来昨天夜里,海举偷偷拆开包袱,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李讼师的衣物都绣上了字。
出了公堂,李讼师满腹委屈、痛诉海举。海举笑了笑,说:“不要动怒,只是跟你开了个玩笑,包袱还给你就是了。”随手把包袱递还给李讼师,一转眼没了踪影。谁料道海举又跑回了公堂,告诉县老爷说:“大人在上,刚才判令有效么?”县令生气地说:“本大人堂堂一县之主,令行禁止,怎么无效?”海举这时却很委屈地说:“刚才大人已把包袱判还给我,怎奈一出公堂,那厮强横又把包袱抢走了!”县令大怒,喝令衙役追出县衙,将李讼师押回公堂,重打四十大板!
可怜李讼师一大清早起来,浑浑噩噩地被告上公堂,然后行李易主,又重获包袱,跟着再被抓回县衙,还遭受皮肉之苦,四十大板直打得他皮开肉绽,躺在地上还不知为何!这时,只见海举慢悠悠地走到他面前,轻摇折扇,说道:“李讼师,敝人正是海举,还要切磋么?”李讼师听完,顿时翻了白眼,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流传地区:海陆丰
搜集地点:潭西镇搜集时间:年
讲 述:陈绍坤记 录:黄保信
好心遭雷打从前,有一个妇人回娘家,她一手抱着孩童,一手提着一包行李,背上还背着婴儿,在崎岖的山道上艰难地走着,这时,后面赶上一个大汉,他看到妇人手里那一大包行李,就虚情假意地对妇人说:“你抱着孩子,又要拿这么重的行李,如何走得了路?眼看天要下雨了,我来帮你拿行李吧,好怏些到前面避雨!”妇人正在举步难行之际,以为碰上好心人,便感激地把行李递给了大汉。只见那大汉接过行李,越走越快,一心要把妇人远远甩开,带着这一大包东西溜之大吉哩!
谁料这时天气骤变,天灰蒙蒙起来,一道闪电划过,“轰”地一声,大汉被炸雷击倒在地。妇人闻声赶上,只见那行李滚落路边,而大汉却直挺挺地被雷击死了。妇人不禁放声痛哭:“苍天不长眼,雷打好心人啊!”路人驻足相问,妇人便诉说情由,悲恸不已。
从此,“好心遭雷打”这一俗语就在民间流传下来了。
流传地区:陆丰
搜集地点:城东镇上陈乡搜集时间:年
讲 述:黄新 记 录:黄保信
猴树公晚年发迹(一)
传说明末清初年代,陆丰县城东镇有一个农民,姓陈名月江。大概人瘦小,貌若猴子,绰号猴树。他却十分厚道而勤奋,农耕兼渔牧,善于营生,成家后只生一女儿。光阴荏苒,女儿转眼成了大姑娘。作娘的不忍女儿嫁出,但作爹的却反对招婿。结果,还是让女儿出嫁了。谁知,妻子又一次怀孕,猴树不仅得不到那个男孩,连妻子也难产亡故。于是,丈夫感伤不已,而不拟续弦。猴树过了好多年独身的日子,女儿出于孝心,再三劝说,老爹才过女婿家生活以享天伦之乐。
有一天,猴树的女儿做好午饭,就叫九岁的儿子去叫大人吃饭。“公公,吃饭啦!”,猴树公听见外孙叫唤,便笑着说:“乖孙,公公来啦!”不料,外孙竟自作聪明说:“嗯,俺是叫俺的公公!”这当头一棒,敲得当外公的两耳嗡嗡作响,他面红耳赤地想:看来内公与外公大有分别呢!……不行,我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不久,端午节了。猴树公心生一计,对女儿说:“阿云,我带来的皮箱里的田契会蛀坏么?!”女儿一听忙把那皮箱的衣服和田契摊开来晒太阳。猴树公心中有数,挑了部分良田和契和一些房契包好,放进褡裢。过了几天,他说要回家看看,一去,便不愿再回女儿家了。
(二)
自从受了外孙那句话的刺激后,自尊心很强的猴树公回到家发狠要重建家园。他除了将若干良田出租外,自己又下地劳作。同时,养三鸟、家畜,多余时问还下媪港摸鱼虾。心想:我并不真的老了,要是娶个女人来帮手,岂不更妙!
陈月江摸鱼虾是一把老手,自己吃不完就往城里卖。他想不到,竞在市场上结识了一位卖菜脯(注)的农民。他姓许,是神涌村人,人很重情,朴实勤奋。彼此一见如故,也就成了好友。
那年中秋节,在许家友人的邀请下,猴树公盛情难却,便到他家过节。从此,猴树公也常送些鱼虾过去,两家过从更密。
有一天,许嫂心动了,便对丈夫说:“喂,你看陈伯人怎么样?”“他嘛,忠厚、勤劳、俭朴,是个会发家的人呐!”“对!可他有田地有房产,又有不少积蓄,怎不再讨个身边人?”“他总忘不了原配,一说就伤心!”“你总该关心关心呀,我想到头来他还是需要女人的……”
冬节那天吃甜汤圆,许嫂特意请陈伯去品尝。许嫂的厨技不错,猴树公吃得真甜到心窝,不禁点头称赞。
“汤圆甜,人也该甜。我想,你的独身日子也得加点糖呀!”许嫂笑了笑说。
“是呀!可生活中的糖不是市场的糖呀!”猴树公会意地回,“敢情弟妇能帮我一把了!?”……
黄德星巧作对联清雍正二年()秋,正当艳阳高照、稻浪泛金、农民忙于收获的时候,在今陆丰市大安镇新寨黄氏大宗祠内,石寨黄氏族的乡亲们正欢聚一堂,庆祝宗贤黄德星(字聚东)高中甲辰科广东举人。这是黄继显主建新寨后,该族举办的又一场大型酒会。
酒过三巡,大家酒兴正浓。德星的祖父黄子韬(黄易的二弟)在三弟子昭、四弟子如的鼓动下,正准备对爱孙(第六个儿子的长子)德星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而这时,黄德星或许是高兴,或许是出于礼貌,正穿梭于大堂之内,频频举杯,忙着给满堂的长辈、亲友、兄弟和同学敬酒谢恩,喝得两颊通红、满额沁汗。德星再次来到主桌向爷爷和众叔公、伯伯敬酒的时候,爷爷乘着酒兴,把爱孙拉到身边,要孙子即兴作副有关传家教子的对联。并许诺说,如作得好,将添加在内堂的石柱上,传给子孙万代。德星深知,这是祖父对自己的宠爱和莫高的奖赏。面对大堂内一席席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高手,他岂敢轻狂。于是他谦恭地对爷爷和长辈们作揖婉辞,说:“不能,可不能啊!”爷爷酒兴正酣,那肯依饶!德星的父亲黄继庆见状连忙走了过来。为了让老人家高兴,继庆鼓励儿子说:“你就试试看呗。”继庆了解儿子的才能,只要不胆怯,能作好联。这时,五个伯伯也投来赞许与期待的眼光。而大堂内正爆起哗啦啦的掌声。于是,爷爷便择词“不能”,要德星将此词钳入作联。
才思敏捷的黄德星略作思索,便举杯再向长辈敬酒说:“晚辈不才,作不好请赐教。这里我先谢诸位了,先饮为敬。”说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思索片刻,抱着爷爷的脖子耳语一番,爷爷嘉许地点了点头。于是德星向大家鞠了躬,高声读联:“不听妇人言不徇私自可同居九世;能承祖父训能教子何须择里三迁。”众亲友听罢纷纷喝采,满堂掌声雷动。
如今,当你漫步于新寨黄氏大宗祠的内堂,这副长联在众多的楹联中,仍显得格外夺目。因为这副联正是这个大家族三百年高度统一、高度团结、迅速发展、和谐生活于石寨新寨两个大圆围墙之内的印证。
黄德星自幼勤奋好学,文学功底甚好,尤其善长于吟诗作联,他曾为石寨作校联:“法岫峰高,永作吾侪笔架;鉴湖波暖,长供我校砚池。”此联结合石寨学校的地理环境而作。该校坐东向西,面前有鼎盖山、鉴湖、竹坑洋、龟山仔和法岫山,分别代表着案桌、砚盘、纸张和笔架,预示人文昌盛,文风永存。而此联精妙之处在于比喻恰当、以景提义,尤其“波暖”一词,暗喻学子们勤学苦练,实乃点晴之笔。
黄德星克承祖训,诗礼传家。后来他做官做人和治学都堪称典范。“陆丰县志》乾隆志载:“黄德星历任广西隆安、永福、雒容、怀远、贵县、苍梧诸邑令升授全州梧州知府(敕封奉直大夫),洁己爱民,所在有德政,全州人祀之贤大夫祠。”广西巡抚奖其匾“清惠可风”。其儿女也十分出色,第五子黄象嘉考中广东朝隆四十四年()己亥科举人,其余四子全考上贡生,其中次子象峰考上岁魁(第一名贡生),可谓五子登科。其儿孙们走上仕途后政绩颇佳。黄德星为官三十五年,直到乾隆二十四年()在任上去世。《陆丰县志》乾隆志载:广东广西提督学政、顺天府丞、诗人陈桂洲(字文馥、号修堂,泉州南安人)曾为其书墓志铭详述其政绩。
流传地区:陆丰
搜集地点:大安镇搜集时间:年2月
搜集整理:黄贤迎
黄继隆智破偷吃鸡蛋案黄继隆,字述齐,号崇道,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人,其父黄易两经逆变忠贞不渝以身殉国,清康熙皇帝钦赐黄继隆入皇宫陪太子读书,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顺天府乡试中式举人,任山西太原府繁峙县知县。
黄继隆中举后被封为山西太原府繁峙县知县,回到家乡辞别母亲准备赴任,黄继隆年仅二十岁,她担心黄继隆不堪重任,临行前决定考一考黄继隆。母亲陈氏一大早起来煮了两个鸡蛋,放在大厅下桌面上,又叫两个丫环其中一个把鸡蛋吃了,然后,陈氏在大厅大骂两个丫环,并用藤条打两个丫环,黄继隆清晨起来见母亲在打两个丫环就问怎么回事,母亲陈氏说两个丫环太可恶,竟敢把准备为你送行的两个鸡蛋偷吃了,还不承认。黄继隆当即叫人端来两碗清水,命两个丫环漱口并将漱口水吐回碗中,其中一个丫环吐回碗中的漱口水有蛋黄,即判断那个丫环偷吃了两个鸡蛋。这时,大厅响起掌声,母亲陈氏和两个丫环都鼓起掌来,原来这是母亲陈氏精心策划的一场考验。
流传地区:陆丰
搜集地点:陆丰大安镇 搜集时间:年2月
搜集整理:黄丈杰
惠州府试中半榜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在通往惠州府的官道上,四位同村学子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结伴带着二个书僮,风尘仆仆赴惠州府试,他们一行六人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赶到考场,只见惠州府门外人山人海,应试的莘莘学子比往年多了许多,四位学子进学宫报了名,回到驿馆问二个书僮想不想去参考,二个书僮说做梦都想参加考试,但一则身份低微,二没有考过秀才,报名回来学子说今年是恩科,不是秀才也可参加府试,我们已替你们报了名,你们也去考试吧!二个书僮听说主人已为他们报了名,当即把平时陪秀才读书时耳濡目染的知识复习一遍,就参加了考试。
很快到了放榜的日子,一大早,二书僮就和四位秀才到了惠州府门外,辰时刚到,门大开,三通鼓声响过,衙役敲锣打鼓出了衙门,将高中考生榜文贴了出来,石寨来的考生考了第一名,而且中了半榜,其他考生问书僮,石寨有多大?书僮刚刚高中,豪情万丈,自豪地说:“寨外6万人,寨内不曾入。”其实光绪年问石寨人口才六百多人,但怕因地偏人稀被人瞧不起夸大事实的。从此,在惠州府广泛流传了“石寨人惠州府试中半榜”的传说。
据考证,石寨村在清朝光绪十一年(年)乙酉科,在惠州府试确实中了六个贡生,他们是黄其章(拨贡)、黄烈玉、黄朝贵、黄明敏、黄李升、黄锦江。
(注:清雍正九年(年),析海丰县属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治东海旧墟寨(今东海镇旧墟),隶属惠州府。)
流传地区:惠州、陆丰搜集地点:大安镇石寨村搜集时间:年
记录:黄文杰
借角记相传古时候,龙的头上并没有角,而鸡却长着一对弯弯的犄角,走起路来雄赳赳的,好不威风。
有一天,王母娘娘做寿大摆筵席,请龙也去赴宴。临行前,龙用心妆扮了一番,只是头顶光秃秃的很不好看,正在苦恼问,刚好蜈蚣来了,问道:“龙大哥,何事烦恼?”龙便向蜈蚣说出了原因。蜈蚣大笑,道:“这有何难?我的表弟鸡有一对犄角,向它借用一下就行了嘛!”龙听后大喜,就和蜈蚣一起到河边找到了鸡。起初,龙对鸡说:“兄弟,我要去瑶池王母处赴宴,顶上很不雅观,想要跟你借对角戴上,有人问起,也是你的光彩嘛?”鸡不肯。龙又说:“你把对角借我,回来时我带一个蟠桃、两瓶美酒给你?!”……任凭龙怎么哀求,鸡都不肯借,后来经过蜈蚣一番苦劝,鸡终于说:“看在表哥的份上,借角也可以。但三天后就要还给我!”龙欢心喜悦,满口答应。蜈蚣还说:“放心吧!我和龙是好朋友,我给他做担保!”就这样,鸡才把一对犄角借给了龙,让它戴着赴宴去了。
三天过去了。鸡和蜈蚣整天在河边等待龙回来,就是杳无踪影。原来龙戴上犄角后赴完宴,腾云驾雾再也不回来了。鸡知道上当了,气愤之极,恶狠狠地朝蜈蚣扑去:“你们合伙骗去了我的犄角,我要啄死你……”
从此,鸡一见到蜈蚣就扑上去啄它,流传到现在成了天性。
流传地区:陆丰搜集地点:东海镇搜集时间:年
讲述:黄惠紫记录:黄保信
老虎姑婆姐弟俩到外婆家作客走迷了路,东瞧瞧,西看看,就是找不到一个人来问问,这一切被躲在树丛的老虎姑婆看见了,她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老太婆,走近来假惺惺地探问道:“哟!一大早你们姐弟俩要去哪儿呀?”姐姐说:“我们要来找外婆。”老虎姑婆听了马上说:“唉呀?原来是我的两个外孙呀,我就是你们外婆呀!”“不对,我外婆脸上有颗黑痣,你没有!”姐姐说,“是吗!老虎姑婆忙弄了一颗丁螺痞,偷偷地贴在嘴角。“看,这不是黑痣吗!”姐弟俩仔细看了看,高兴极了,拉着老虎姑婆的手叫着跳着:“外婆,我们好想你呀。”老虎姑婆也假装伤心地说道:“我也挺想念你们呀!”
姐弟俩被带到老虎姑婆家。到了晚上,老虎姑婆和他们姐弟俩睡在一张床上,老虎姑婆对姐姐说:“我和你弟弟睡一头,你睡另一头吧,我也好疼疼他。”姐弟俩听从了老虎姑婆的安排,吹熄了灯,睡了下去。
半夜里,姐姐突然被一阵声音。惊醒,仔细一听,外婆在外头吃东西,姐姐问:“外婆,你在吃什么呀?”“我在吃豆子呀!”“能不能给我吃一点?”“不行呀,小孩子怎能嘴馋。”原来老虎姑婆正在吃她弟弟呢,由于天黑看不见,她便以为老虎姑婆真的在吃豆子呢。
隔了一阵,“咚”的一声响,老虎姑婆不小心把弟弟的人头骨掉在地上。姐姐说:“外婆,是什么东西掉在地下啦?”“是枕头,你不用起来,我来拣。”姐姐觉得奇怪,起来用手摸了摸睡在另一头的弟弟,发现弟弟不见了。她急忙下床往外面偷偷一看,只见老虎姑婆正在津津有味地嚼着鲜血淋淋的弟弟。姐姐吓得差点叫起来。过了一会,她定了定心地对外头的老虎姑婆道:“外婆我要拉屎。”“要拉就到后门去吧!”老虎姑婆忙着吞吃弟弟,顾及不了她,姐姐赶紧跑到后门,后门有一棵树,她爬到树上偷偷地哭了起来。
老虎姑婆吃完了弟弟,想再来吃姐姐,发现她拉屎还未回来,慌忙到处找。找到了后门,看见姐姐坐在树上哭,老虎姑婆假惺惺地说:“闺女,谁欺负你了,跟外婆说,外婆找他算帐。”姐姐说:“是树上的蜜蜂螫了我,你快拿竹杆和一捆柴草来,我要把蜂巢捅下来给你吃,那里头的蜂蛹又大又肥,又香又嫩呢!”老虎姑婆听了,倒咽了一口口水,马上进去拿竹杆、柴草,捆好后用竹竿把柴草捅上去。姐姐接过竹竿和柴草,点了火,待柴火烧得红红时,对下面的老虎姑婆说:“外婆,你把嘴张开,蜂巢就要掉下去了。”老虎姑婆急忙张开血盆大口,等着蜂巢从树上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姐姐看准时机,猛地把烧得火红火红的大火球一下子塞进了老虎姑婆的嘴里。
就这样,老虎姑婆被活活地烧死了。
流传地区:海陆丰搜集地点:陆丰搜集时间:0年
讲述:王复治范田记录:郑锡尧王要真
老张的妙计从前有个老张,家里很穷,租地主黄剥皮三亩地,一年要付八成租金,丰收年才有点收入,否则全家人都要饿着肚子。他欠黄剥皮三十两银子,经常被索债。有一天,老张在山上买来两只小狐狸放在家里,刚好黄剥皮来讨债,一进门看见他在吃鸡肉,就和他吃起来,吃后老张对一只小狐狸说,今晚去咬一只三、四斤重的大肥鸡来,然后把小狐狸放走了。第二天,黄剥皮又来到老张家,看见老张在煮大肥鸡,就问昨夜咬来几只大肥鸡,老张说只咬来一只,两人煮后便饮起酒来。黄剥皮说:“你欠我的三十两银子,换回这只狐狸吧。”老张说:“它脾气不好,不要说它坏话,否则它不咬鸡,甚至逃跑。”黄剥皮牵着狐狸回家,向老婆说明情况,并在当日黄昏把狐狸放回山上。等着、等着,等了两天不回来,才知给老张骗了,于是把老张捆在后花园的桃树上。
这时正是十一月,天气寒冷,幸好树下有块石头,他挣宽捆绳,把石头搬上搬下,经常活动,不觉寒冷,并搬出汗来。黄剥皮见状,心想其中必有缘故,就问老张,老张说:“我穿的这件内衣是宝衣,夏冷冬热。”黄剥皮听后大喜,把老张这件内衣抢去,叫老婆洗后晒干,然后把老张放回去。过了几天,他穿着这件内衣和一件外套到丈人家去做客,天气寒冷,但宝衣却失灵,他差点儿冻死,立即把老张捆吊在麻袋里,准备丢到河里去。家丁劝黄剥皮吃了午饭才来处理,黄同意,带领家丁回家。这时,遇逢黄的驼背岳父经过,老张在麻袋里叫他放下来后,他装模作样,把后背槌槌,便说:“我以前腰很驼,在这麻袋吊了半日腰就直了。”老人听后大悦,说:“卖给我吧。”老张便卖给他十两银,并把他吊了起来,自己偷走了。黄剥皮带着家丁回来,把麻袋掉进河里,他岳父在袋里着急地说:“我是你岳父。”黄哪里肯信?可怜他的岳父却身葬河底了。
几天后,老张买了一群鸭子,赶鸭经过黄剥皮门口,黄看后大吃一惊,急忙问他为何死而复生,他说:“龙王与我交朋友,给了我金银、玛瑙。”黄听后叫他介绍龙王与他交朋友,老张要黄的房屋送给他才同意。黄答应后并写下契约。于是,张在河边放了一个洗干净的小缸,一个全涂泥的木桶,一支竹竿,叫黄任选一个坐下。黄看后便坐在小缸里,张坐在木桶,两人摇到河中间,张说:“龙王,我老张来了,快开门。”却不见动静。黄急忙说:“扣我的小缸会响。”张轻轻一扣。黄说:“扣大声点,龙王才能听见。”张用尽力气猛打,“咚”的一声,小缸破了,黄剥皮沉到河里真的去见龙王了。
流传地区:陆丰
搜集地点:甲子金厢搜集时间:O年
讲述:尚营 记 录:吴开斌
李九吾李九吾也是潮州七圣八巧之一。他的父亲是一个穷苦的人,在山坡上开了一个小餐食店。传说有一位地理师是监州人,专门寻龙掠穴。他到潮州寻到一口虎地,可是有钱人家看不起这位地理师,所以,他经常来李九吾父亲饮食,日久两人交成朋友。
有一天,这位地理师对李父说:“我献一口好风水地给你,你把你父亲的骨头挖起来,葬在这口虎地上,不出三年必生贵子。”李父听从地理师的话,把其父骨头埋葬了。
过了一年,叶员外请来地理师寻龙点穴,他们寻也寻,寻到结穴的地方,竞被李家做了,就问这是谁家的,家丁说是李九吾父亲。地理师说有办法,就是从叶府中选一个生得有姿色的奴婢,叫她如此如此,大事成也。叶员外便叫奴婢春梅到李的店外啼哭,李听到哭声,开门一看,是位二八佳人,马上叫她入店,问明原因,春梅说被她家官苦打,夫婿不理,要来寻死。李说:“你不如在这里帮我,意下如何?”春梅默默点头,并在当晚与李结为夫妇。过了数月,春梅身怀六甲,叶员外派家丁前来询问,赶回说春梅怀孕了。第二天,叶员外带领家丁假着下乡收租,路过此店,见春梅就说:“原来我的奴婢在你这里,立即带回。”李要来阻止,怎奈家丁多,阻止不了,眼看着爱妻被叶员外带回去。到了十月,产下孪生兄弟,员外叫春梅抚养这两个孩子。过了三年,那位地理师回来了,看见李家的坟山花开了,就到李家。一到李家就说要请嫂嫂抱侄儿出来,李说哪有嫂嫂、侄儿,地理师说:“我看山花开了,你必得贵子,你这几年有没有和女人结婚?”李把与春梅结婚一事说给他听,地理师说:“她生贵子了。”于是他们来到叶员外门口,看见两个家丁抱着两个小公子出来,他们立即把两个小公子抢过来,双方你争我夺,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只得上公堂。经过县官判断,每人得一个小公子,由李先选。李选大的名叫李九吾;小的名叶天高由叶员外抚养,并把春梅配与李。两兄弟长大以后,两人上京考试都得中,李、叶两人都做了丞相。
有一天,李九吾给京城有名八字先生红吊桶看八字,把生辰八字用竹桶吊到楼上详查。红吊桶先生批下来是乞丐命,李九吾不生气。第二天带上随卫前来看八字,把生辰八字吊到楼上详查,批下来还是乞丐命,并注明如果是相爷,应是方肠独(佛),李九吾正是方肠独佛。他叫人做一个金吊桶送给他,从此叫他为金吊桶先生。说来话长,李九吾确实有点象乞丐命,正是乞丐相,不论人娶亲,他都要到其家吃一餐。有一家人娶亲叫来两个小孩辚床,并作四句,当时请来纯司伯。李九吾说:“好者亲像我,不好者亲像纯司伯。”纯司伯听后向他一看,知是相爷,马上叩头在地,其他人也叩头在地。有一次,李九吾带领随从在路上走,有一个农民看后,觉得不舒服,就把草木灰撒得满天飞,李九吾看后说:“这个十子十媳妇。”他们走到山坡,要过一条小河,有一个农民看见了就背他们过去,李九吾说:“这个五男二女。”随从说不对,李九吾说:“十子十媳妇,每个儿子相隔三年,就三十年,每二年娶一个媳妇,二十年;二十多岁娶妻,一世人辛苦到老。那个五男二女,隔三年生个孩子,每三年娶一个媳妇,二十多岁娶妻,四、五十岁做人公,二个女儿嫁出,岂不好命?”
流传地区:陆丰
搜集地点:甲子镇搜集时间:3年6月
讲述:尚营记 录:吴开斌
我知道这些民间故事都是很多年前的了,大家都没有兴趣。
感谢汕尾时代网一直坚持转发,这些故事曾经是海陆丰家喻户晓的。
感谢陆丰宣传文化网的搜集和整理,不然这些故事随着一代代海陆丰老人的逝去而消失。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花几秒的时间,分享到朋友圈。你保存的,是海陆丰百年民间生活的结晶,你传颂的,是那些即将被遗忘的历史。
很多年以后,你现在的经历和生活,也是一个历史。后人是选择保存还是选择遗忘,也取决你这一代人的做法。
↓点击阅读原文,汕尾本地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