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说草木之四香椿

白癜风有治好的可能 http://m.39.net/pf/a_4501962.html

中国花道禅花门上海籍老师陶建华先生作品。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题香椿

杨卓

椿至清明竞嫩芽,香逢谷雨醉人家。

已将美味留芳久,更作愁怀入梦华。

长寿曾关乔木色,弯钩尚解老枝桠。

同萱并茂浮生寓,可再重来照晚霞。

小时候,对香椿树的印像,很寻常,不只是炒鸡蛋、拌豆腐、包饺子,也并非亲朋街坊的尝鲜小礼,还有那么一丝不平凡。

很寻常,无论哪个城区,独门独院的房子,或是规整的里弄街巷,很容易找到香椿树;不平凡,不比桃李枣杏松槐榆柳,大人从不让孩子们攀爬香椿树,连打嫩芽的时候也不让孩子插手,还有就是在城里很少看见长势高大周正的香椿树,在乡村倒是常见高达十几米的香椿树,树形健硕自成一景。从事了多年的园林职业之后才有所醒悟,城市居民,多是南来北往的移民或其后代,少了宗族观念的约束,在每年春季打嫩芽的时候,多是不能把握人的贪欲,芽子打多了,就抑制了香椿树自然生长的态势。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打嫩芽,民间称呼“勾香椿”。一根韧性十足的竹竿,长则四五米,短则一米半,一端用八号铅丝弯成的单股钩子绑得密实牢靠,钩径大约二到三厘米之间。记得大人们勾香椿的时候,可是一番仔细地审视。先观察树冠上嫩芽的生长情况,芽的大小是一方面,老了嚼着费劲,太嫩了被视为一种糟蹋行为,浪费了这天赐珍品。再是观察树冠阴阳面的椿芽们分布得是否均匀,紧着椿芽分布多的一面下手。记得邻居赵桐伯伯常说的一句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说的就是一个平衡,勾香椿也一样,都往一面勾,树也长不好,这树跟人一样,唯独不会说话,可长的样子就代表了一切。”第三点就是不许勾多了,一顿菜量就是女人手掌拿捏的一小把,为的是让大家都尝尝这春天的新鲜美味。

浣溪沙·庆双椿

宋·王以宁

问政山头景气嘉。仙家绿酒荐菖芽。

仙郎玉女共乘槎。

学士文章舒锦绣,夫人冠帔烂云霞。

寿香来是道人家。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这春天的新鲜美味,有很多,比如灰灰菜,荠菜,蕨菜,花生菜,蒜苗,野葱,豌豆苗,薤白,香菜,马兰,折耳根……,举不胜举,也不止蔬菜类。唯独这香椿属于别有风味,有人说是香、涩、辛、辣、苦的味道都全了,也许是地理水文引起的变化,导致了不同地方的香椿味道各有特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同种的植物也会随着经纬度的变化显示出稍许特质。我没有感觉到苦和辣的味道,只是觉得无论什么味道,都有一个浓厚的特征,且韵味柔长。这香椿的味道对于有些人来讲却是难以下咽了,食用香椿的人常常取笑拒绝香椿的人:“没那个福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拒绝香椿的味道,反正我是不拒绝的,不过也没上瘾到非吃不可的地步。如果非要形容香椿的味道,我只能说,比鱼腥草好吃多了,贵州的朋友可别介意呦!我还是很享受鱼腥草的味道呢!

送徐浩

东汉·牟融

渡口潮平促去舟,莫辞尊酒暂相留。

弟兄聚散云边雁,踪迹浮沉水上鸥。

千里好山青入楚,几家深树碧藏楼。

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香椿在植物分类学方面这样命名,芸香目芸香亚目楝科椿亚科椿族香椿属。

MeliaceaeJuss.(),楝科。

ToonaRoem.,香椿属。

Toonasinensis(A.Juss.)Roem.,香椿。

香椿原产于中国,分布甚广,可见于海拔米以下的地域,喜欢肥沃湿润的砂壤土,6-8月可见白色的圆锥花序或小的聚伞花序,10-12月可见狭椭圆状的蒴果。香椿被记录得很早,《山海经》有句,“成候之山,其山多櫄木”。櫄(chūn),香的意思,古代通椿。和香椿对应的树木是臭椿(Ailanthusaltissima),苦木科臭椿属植物。臭椿高大雄阔直立挺拔的状态,一度被先民所敬仰,古代称樗(chū)为臭椿,春秋时代的秦国,就有一位取名“樗里子”的嬴姓重臣,是秦孝公的庶子。

长寿乐·南昌生日

宋·李清照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图片来自禅艺会--上海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涉及到同音字、通假字,我们顺便提及椿花,与山茶花同属不同种的木本观花植物。椿花在日本备受重视,传闻丰臣秀吉攻击朝鲜半岛的时候,侘助此人将椿花从朝鲜带回日本栽种,其绽放时的绚丽浅香,凋零时的壮烈悲怆,被誉为武士的灵魂,“落椿”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江户时代倍加推崇,被称为“圣花”。

日本花道界的一个流派--宏道流,是以中国明代袁宏道《瓶史》为指导的流派,以木本植物为主的花道作品是宏道流的重要风格,椿花当属其中。

椿花已发展到余杂交品种,与山茶花相比较有两个显著特点,大多数品种的花径比山茶花小一些,耐寒性较山茶花更显著。

椿花之所以用到了椿字,同草木文化交流带来的图册内容有关联,也许是文字和图画产生的奇妙误解。所以,椿花也被俗称为日本山茶花。

椿

宋·晏殊

峨峨楚南树,杳杳含风韵。

何用八千秋,腾凌诧朝菌。

注:朝菌,一解浮游生物,或是一种朝生暮亡的花。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庄子·逍遥游》中有句:“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喻示椿树是长寿之树,逐渐形成了借用“椿树”比喻父亲的典故,后来祝福男性长辈时称为“椿寿”。《论语注疏·季氏》讲了一件事,孔子的儿子孔鲤担心影响父亲思考问题,“趋庭而过”,就是快步走过自家的庭院。“椿”与“庭”合为“椿庭”,专指父亲。想起来专指母亲的“萱草”,也就是忘忧草。先民用“椿萱并茂”一词寄寓父母健康长寿。

由此,也就理解了香椿树被称为“长寿树”的原因了。

溪童

金末元初·元好问

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

想是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因为用途广泛,香椿是百姓种植在房前屋后的优良树种之一。

香椿木纹华美,黄褐色中带有红色环带,坚硬耐磨不易变形,方便加工,属于家具和造船的选材,被称为“中国桃花心木”。

“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椿芽是木本蔬菜,先民食用它的历史很悠久,汉代已成常态。明王朝有很多香椿的记录,从中可以折射出民俗、粮食危机、物价等方面的社会景象。徐光启在嘉靖年间曾用香椿解救粮荒。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记录:“燕齐人采椿芽食之以当蔬”。刘侗、于奕正在记载明代北京城风物文化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元旦进椿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钱”。高濂的《遵生八笺》提及的香椿,重点在烹调,“香椿芽采头芽,汤焯,少加盐,晒干,可留年余。新者可入茶,最宜炒面筋,熝豆腐、素菜,无一不可”。清代乾嘉时期的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认为,香椿最美味的吃法是和豆腐一起享用。联想到现实中的香椿拌豆腐,一青一白,养眼;就味道而言,同一清二白的小葱拌豆腐相比,多了绵重,少了清爽,有时还少了辛辣。就黄河两岸而言,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的顶芽被称为头茬椿芽,此后每隔二十天左右即可采芽食用,不过采芽频繁了,也就不利于香椿树的良性生长了。

香椿的树皮和果实可以入药,树皮也是造纸的原料之一。《证类本草》《本草纲目》采录了五代时期的《吴越日华子集》,其中就有香椿的药性、药效。

古稀诗训

北宋·黄井

书罢吟哦记此篇,我今归隐乐悠然。

椿萱堂上难追慕,桂萼阶前竞秀妍。

霜鬓尚沾金阙泽,紫衣犹惹御炉烟。

苍天不负男儿志,辅佐江山亿万年。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这也带来了不同地方的食俗风貌,香椿就如此,不同地方的人食用香椿的方式就如同春天的色彩一般。

将用水焯过的香椿芽,拌上蒜末、青红小尖椒、点上酱油再淋上热油,或是干脆来个油泼辣子香椿,虽然简单,可总是情不自禁的复制、复制、再复制。炸酱面,单独配上香椿叶做菜码,当属绝配。猪肉香椿馅水饺或锅贴,在林林总总的猪肉水饺系列中,虽非广普性,可也傲立其中,贵为上品,就像东方不败一样。香椿、白面调成糊,裹上小鱼、小虾煎炸一番,属于“香酥脆柔”齐聚一身的风味小吃。也许是鸡蛋更能调和香椿的化学成分,总是比韭菜鸡蛋、葱花鸡蛋多了一些吸引力,仔细比较,感觉食用香椿炒鸡蛋之后的口气比韭菜、葱花要柔和清心得多啦。腌制的香椿芽、香椿叶,总是令我忍不住那份贪欲,探手一根,唇齿飘香,更是悠悠岁月的清晰记忆。香椿、豆腐、食盐、香油,拌在一起飘荡出最清纯柔美的味道。还有很多,很多……

所有的这些,都是妈妈的味道,春天的味道。

椿

杨卓

长钩向紫芽,馋那树中葩。

也作救荒草,寻常豆腐花。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植物美学课程设置

1.主课

①草木有情赋古今;②魏晋风流;

③唐宋神韵;④元明境界;

⑤清人记忆;⑥为什么是瓶花?

2.辅课

①插花--基本构图八形式

直立式-倾斜式-平出式-折扇式

弧线式-悬崖式-层叠式-壁挂式

②插花--六大传统器皿:

盘、碗、篮、缸、筒、瓶

③插花--架构与新型材料;

④植物组合栽植与布展;

⑤热带植物栽植与养护;

⑥庭院植物栽植与养护。

3.课程形式:

历史文化背景

各相应阶段的理论,花型并示范

动手实践制作花型,种植盆栽

讲师分析点评并辅导完善

讲解与记录-修改与互评-再创作

作品拍照-心得分享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莫说历史悠久,但愿不再愧对!

《瓶史》三字经:

沈纯道

少更好,多留白。不对称,想出格。

去野外,积花癖。通雅道,宜闲适。

择器皿,求精益。配案几,稽古昔。

摘自中科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公益讲座

《传统插花美学的正念与鉴赏》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保存者!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年前,明代公安学派的袁宏道先生

完成了插花巨著--《瓶史》

是对前人遗产的承继和总结

是对插花艺术的思考和创新

开启了东亚插花艺术的新时代

《诗经》

反映了人对植物的运用和人文寄寓

瓶、篮、碗、盘、缸、筒

演变成传统插花六大钵器

加入我们

重新认知中国传统插花的精髓

告别无本无缘的孤独探索

开创有根有据的集体传承

汲取先民崇尚自然的智慧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保存者!感谢照片提供者!

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尚书》

钱穆先生(—),史学大师、国学大师。著有《国史大纲》《国史新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余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

钱先生说:

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保存者!感谢照片提供者!

天津准风诗社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保存者!感谢照片提供者!

展读

房前屋后说草木-之三-大叶女贞--.3.6

屋后房前说草木--之二--拐枣如蜜--.2.20

长寿花--.2.16

屋后房前说草木--之一--竹--.2.6

佛手印象(四)--溯源--.1.15

佛手印象(三)--欢喜--.1.11

佛手印象(二)--清缘--.1.8

佛手印象(一)--冷香--.1.6

槐乡

心中的白杨树--.12.25

垂珠已笑夏初狂--.12.16

世外桃源中的大风子树--.11.25

乌桕初红--.12.08

乌头可忆--.11.11

野花之六--牛筋草--.9.25

小蓟--.9.25

曼陀罗花--.9.23

茑萝松--.9.20

杜若--.9.17

苍耳?卷耳?(二)--.9.11

苍耳?卷耳?(一)--.9.11

车前那株草--.9.9

蒹葭何方?--.9.6

呦呦鹿鸣,蔓苇可忆?--.9.3

观赏草

五彩椒--.8.20

凌霄花--.8.14

藿香--.8.10

茴香--.8.9

薄荷--.8.8

罗勒--.8.7

迷迭香--.8.6

薰衣草--.8.5

香叶天竺葵--.8.4

鱼腥草--.8.3

苍术--闻香避疫的植物(一)--.7.30

王莲--水生植物的建筑结构师--.7.29

睡莲--.7.27

虎耳草--.7.23

花开端午俏天葵--.7.16

农历五月话菖蒲--.7.5

野花野草也有名--.6.29

虞美人--.06.26

塔黄----圣灵的神奇--.06.20

苦楝也美--.05.26

丁香结起千愁事,好于尘烟化纸笺--.5.11

遇见杓兰--.5.6

鹅掌楸--.5.2

玉兰花

秋霜红--.10

百花系列之木瓜

百花系列之蜀葵花

百花系列之朱瑾

常德道的悬铃木--片语只言话读书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jz/8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