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安之五老人聊天

白癜风治疗效果 http://pf.39.net/bdfyy/tslf

聊天四川叫“摆龙门阵”,东北叫“唠咯”,我们陕西叫“谝闲传”。在我教书的校园里,有一种景观使我心动:吃过晚饭,在一些房前的围栏上,一拉溜儿坐着些老头儿或老太太,他们神态安详,有一两个嘴巴蠕蠕地动着,其他人配合着脸上出现幅度不大的表情。他们在“谝闲传”,其中有贾平凹的母亲。这些老人都是教职工的父母,互相间原来并不认识,但很快就聚到了一起,形成了这样的“露天沙龙”。就如同一伙年轻父母聚会时携来的相互陌生的幼童,不用人介绍立马在一块开心地玩起了游戏。近二年学校的居住区还出现了另一些类似的群体,这是一些退休的教师,其中不少人是教授,晚饭之后他们舍弃了家里舒适的真皮沙发,“闲人”似地聚成堆坐在硌屁股的铁栏杆上。他们的聊天就高了一个层次,而且非常活跃,或激扬国是,或訾议校方最近某些举措的得失,或相互间刻毒地调侃,逗得听众仰天大笑。

在金钱猖獗的社会生活中,资本厚着脸皮把所谓“休闲”全部引导和界定到商业消费的范围中去。实则,最普泛最接近人性和最本质意义的休闲,应当远离商业。聊天是休闲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种职业各种身份各种年龄层次的人都需要聊天(当然一些离群索居的人可以例外),而聊天就可以与商业消费绝缘。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体能活力减弱,性情趋于好静,对于他们来说,作为休闲的内容,聊天便提升了位置。有不少老年人,除了吃饭穿衣而外,聊天便是他们最主要的生活内容。关于老年人的聊天,我亲眼看到两个事例。一个是七十年代的事。我原先单位的家属院,挨着西安的北城墙。和我同院住的一个同事是西安的老户,她的父母住在西门里。后来她母亲去世了,父亲没人照管,她便把父亲接来和自己一块住。可这老头儿在院子里呆不住,一吃过早饭就蹒蹒跚跚地赶五六里路回到西门里去找他的那些“聊友”。当时我还只有三十多岁,这件事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使我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个是九十年代初的事。那时我经常逢星期天去八仙庵古玩市场盘桓。在从鸡市拐到八仙庵的街市的一个普通住户的门首,我发现一个纸写的简陋招碑,上边赫然写着“老年聊天中心”。这无疑是一个老年寂寞者大胆的创举,后来我就在报上看到报导,这个“聊天中心”不断完善扩大,成了一个老年人不用花钱却得以栖息精神开心渡日的好所在。

老年人经历一世,过的桥比年轻人走的路还多,他们聊天的内容上下古今,不一而足,但大体说来,谈得最多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忆旧。谈起往事,无论是苦难还是欢乐,在他们都是一种艺术观照,浸沉在温情脉脉的享受之中。我以为对这些文化低或有文化而不能操笔的人来说,这是在做回忆录,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艺术活动,可以得到异样的愉悦。二是谴责新世相。谁家养了狗,给吃的精肉,没事时抱在怀里,却舍不得给年迈的老爹吃饱饭,作孽哟!谁家装修房子就用了十万元,用这钱盖新房还不再盖三大间,他家三代破窑还不是住过来了,烧!啧啧啧!大小伙子留条小辫儿,没不是又到清朝了?三是谈身体说疾病。两个不相识的人,假如是中青年,一个给另一个递一支烟,另一个接受了,这关系就算接上了;假如是老年,接关系的媒介最好是谈论健康和疾病,一说食欲饭量,一谈牙口腰腿,一议心脏血压,感情立时亲近,谈话因此没完没了。四是谈子女说家庭。民间给聊天的老太太总结出一个规律,如果边讲边用拐杖在地下划道道,那必是讲自己的女儿;如果用拐杖在地下恨撴,那必是在说儿媳妇。现在人富裕了,孝子非常普遍,但不赡养父母者也所在多有,有的父母甚至不得不诉诸法庭。这些内容便成了老年人聊天的热门话题。通过这个话题,或品味晚年的家庭幸福,或发泄心中的不平,为争取作人的权利而呼号。

我想起《诗经》上说的“鸟鸣嘤嘤,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老年人太需要扎堆聊天了,就像树林子里一阵啁啾,立刻会引得众鸟飞来应合。

费秉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jz/7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