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文书房里都有什么吗

这样临帖,更加高效!

60部经典书法帖单字帖全在这了!

名人闲章,方寸天地,语意隽永!

印谱印集印章篆刻视频学习资料大全。

史上最美的40副小楷经典法帖,终生值得拥有!

于右任书法对联精品20副,这字可以镇纸。

临摹学习与鉴赏的绝佳素材:高清历代国画资料/历代经典书法资料/印谱印集篆刻资料/西方大师油画资料!

“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的是南北朝时期,专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有点类似今天的档案馆。

到唐代,“文房”逐渐演绎为文人的书房,成为文人书房的专用词,文房用器也逐渐兴盛起来。南唐后主李煜雅好文学,是我国历史上对文房四宝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推动了中国文房四宝的发展。到了宋代,南唐归宗的翰林学士苏易简著《文房四谱》首倡“文房四宝”,也是宋初文玩清供风尚的发端。

历史上第一个将文房用器整理出书的是南宋的赵希鹄,在其《洞天清禄集》列入十项内容,它们是: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古翰墨笔迹、古画,但当时流行的文房器物远不止这些。宋代在流行文房清玩的同时,也开了文房清玩收藏的先河。

文房器物到了明代时进入了繁荣期。其时,城市经济高度发达起来,文人阶层的迅速扩大,对书斋中的用器需求日益增强。民间工匠的社会地位有了相应的提高,从而使艺术创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于是乎,许多文人雅士便将目光转向了这些既能实用,又能把玩的器物,纷纷编书阐述,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将文房清玩分为十三类:古琴、古墨迹、古碑法帖、金石遗产、古画、珍宝、古铜、古砚、异石、古窑器、古漆器、古锦、异木。文震亨的《长物志》综合概述了明代文人清居生活的物质环境,列入众多的文房用具,计有砚、笔、墨、纸、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掭、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秘阁、贝光、裁刀、剪刀、书灯、印章、文具等。这些都是直接的文房用具,此外,还编人不少文房清玩的器物,例如香炉、袖炉、手炉、香筒、如意、钟磬、数珠、扇坠、镜、钩、钵、琴、剑等。

高濂的《遵生八笺》,也是明代文人留下的一部文人清居的著作,其中对文具匣、研匣、笔格、笔床、笔屏、水注、笔洗、水中丞、研山、印色池、糊斗、图书匣、臂搁、笔觇、墨匣、笔船等都有专文记述。在明代文人留下关于文房清玩的著作中,罗列品种最繁多与全面的,恐怕要数明末的屠隆,他在《考槃余事》一书中的《文房器具笺》中,一共列举了45种文具,可谓是集当时文房清玩之大全了,包括笔格、研山、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砚匣、墨匣、印章、图书匣、印色池、糊斗、蜡斗、镇纸、压尺、秘阁、贝光等45种文玩,如果再加笔墨纸砚,总数就达49种之多。

中国的古代文房用具至清代形成了鼎盛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些器物的实用价值,也被观赏与把玩性所取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玩”。文玩的流行与繁荣,除了文人精心追求,营造一个窗明几净,赏心悦目的书斋环境外,另外在很大程度上,是清室康雍乾三朝皇帝的爱好与推动。

文房清玩,形微体轻,与重器大件相比,实属小器物。然而正是这些小玩意,却又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知识载体,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是物化了的民族传统,它的丰富的功能,独特的造型,以及千姿百态的制作工艺与材质,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晶位高雅的艺术世界,也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文房用具,又成为物质文化史上的重要研究对象,吸引着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证与研究。同是,古代文玩越来越得到收藏家们的青睐,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家具类:如案、几、桌、椅、橱、榻、凳、架、屏;

▎植物类:菖蒲、青苔、文竹、铜钱草、兰花、铁线蕨、碗莲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四宝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名品名师,见诸载籍。四宝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

笔,是指毛笔,是我国汉民族所独创的书写工具,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用它书写出来的线条可柔可刚、可粗可细、可润可枯,变化之多,为任何硬笔所不及。它主要选用野生动物或山羊的毛作为材料,或纯毫或兼毫,可以做成不同类型,来适应各种需要。其品种之繁,在笔类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显单一,却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效果,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且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沧桑岁月,仍然字迹清晰、神采奕奕。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如安徽泾县所产的宣纸,洁白细润、亦书亦画,吸水性能极好,能长期保存,有“纸寿千年”之誉。

砚,是与墨配套使用的工具,要求其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特别是一些雕砚,造型古雅,图案生动,令人爱不释手。

我们都知道,笔墨纸砚是中国书房里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宝,但你可知道,古代书房里并不只这四样宝贝,以下就带大家看看古代的书生们,在自家的书桌上都摆了些什么,它们长什么样子,各自有什么用途吧!

一、印泥

印泥,是我国特有的文房之宝,无论是文件签署,还是历史文物以及金石书画之钤记,都需要使用。根据史书上记载,印泥的发展已有二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秦汉时期就已使用印沁泥,那时的印泥是用粘土制的,临用时用水浸湿,这就是当时称封泥。到了隋唐以后,社会的进步有人研制出纸张,人们又改用水调组朱砂于印面,印在纸上,这就是印泥的雏形,到了元代,人们开始用油调和朱砂,之后便渐发展成我们现代的印泥了。

印泥与印泥盒欣赏:

西泠印泥

象牙仿剔犀印泥盒

掐丝珐琅牡丹纹印泥盒

清代巧色玛瑙印泥盒

剔红小印泥盒

二、镇纸

镇纸,即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镇纸欣赏:

象牙龙纹镇纸

红木松鹤镇纸

黄玉螭纹镇纸

金丝楠阴沉木镇纸

清铜镇纸

铜胎掐丝珐琅纸镇

铜錾古琴式纸镇

象牙龙纹镇纸

羊叼仙草铜镇纸

三、水滴

又名砚滴,为滴水入砚的文房用具,也称水滴、水注。最早磨墨往砚里注水的工具叫水盂。“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从传世品和出土器物来看,砚滴的出现不晚于汉代,最早为铜制,后改为陶、瓷、玉、石等材质。其样式不定,历代均有创新。汉代砚滴多为龟蛇熊羊之形,古朴浑厚。熊形玉砚滴,为一张口卷舌,背有双翅,右前肢托一灵芝,呈蹲坐式的飞熊。其雕工粗犷,为东汉时器物。飞熊的传说,古代极多。

魏晋时蛙龟等青瓷砚滴较为流行。如青瓷熊砚滴,仔熊右手捧食欲入口,左肢轻扶左膝,神情专注。顶部有孔为注水口。

南北朝时期水滴以动物造型更为普遍,如蛙形、兔形等,并有其他造型的砚滴。如青瓷棒槌形砚滴,其形状颇像一条茄子,一端圆鼓上有鸡心状注水口,另一端为细管状流。造型小巧别致。器身刻划卷枝纹,线条流畅自然。从纹饰上看,为南北朝时的典型器物。

唐代砚滴形制小巧,造型别致,除有瓷制品外,还有铜制品,如龟形砚滴,造型为一龟口衔小碗,龟背有柱形钮,龟甲雕刻精湛细腻,为唐代砚滴中的精品。

宋元之时,瓷砚滴再度兴盛,尤以龙泉窑烧造的砚滴最为新颖别致,有舟形、坐俑形、童子牧牛形、鱼形等。鱼形砚滴,为一只跳跃的鱼形,口为滴,背部有一注水孔。造型别致,鱼身有刻纹。通体施以灰青色釉,为元代瓷砚滴中的精细之作。

明代瓷业高度发达,砚滴自是争奇斗妍,历代均有砚滴传世,尤以宣德时器物别有风韵。青花鸳鸯形砚滴,为象生鸳鸯形,背上有圆孔,上插有一滴管,平底,通体以蓝地留白技法装饰。器型精巧,胎白质细。左上留白地内青花楷书“宣德年制”。

清代砚滴以象生形居多,作工精巧,青白釉莲蓬形砚滴,其造型极为别致,左边一朵荷叶为水盂,边堆塑螃蟹,内有孔洞通向右边莲蓬,莲蓬有出水孔为砚滴。和两件文房用具为一体,前朝所少见,为清代早期器物。

在文房用具中砚滴(水滴)传世品较少。

水滴欣赏:

豆青釉的文房水滴

民国宝船水滴

清代寿山石水滴

清乾隆青釉文房用品水滴

四、笔筒

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说笔筒是否为今日笔筒,不得而知。从目前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宋元笔筒。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由于此系文化史范畴,故这里不加以论述。

笔筒欣赏:

根雕笔筒

梅妻鹤子笔筒

牛角笔筒

清代黄杨刻古松纹笔筒

象牙云龙纹笔筒

玉雕竹节笔筒

五、笔洗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其它形状。各种笔洗不但造型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笔洗欣赏:

哥窑小笔洗

钧窑桃形笔洗

靑铜镏金荷叶笔洗

清绿釉荷叶笔洗

石雕荷叶笔洗

玉雕莲藕笔洗

竹根雕笔洗

六、臂搁

臂搁是古代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除了能够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臂搁书写的时候,也会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别是抄写小字体时。因此,臂搁也称腕枕。

臂搁多竹木、象牙质地,上有纹绘雕饰,十分精美多趣。

臂搁欣赏:

碧玉松树臂搁

竹雕人物臂搁

黄杨木雕竹臂搁

象牙臂搁

象牙臂搁

象牙雕梅枝臂搁

竹刻人物臂搁

七、墨匣

清代胡开文制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墨匣

墨匣主要用于存放墨锭,起装饰和保护作用。墨匣中,以套墨、集锦墨、彩墨所用的匣最为考究。古代墨匣多以紫檀、乌木、豆瓣楠木为材料,并镶有玉带、花枝或螭虎、人物等图纹,所以,一般都很精美。古代墨匣中,也多有制成漆匣的。据说,清代道光年间,阮文达回京城,“以旗匾银制墨盒,其制正圆,为天盖地式,旁有二柱系环内。”可说是出类拔萃的。清末制墨匣最著名的,当属京城“万礼斋”。

墨盒欣赏:

御题潭古怡情描金双龙长方墨匣

御题潭古怡情描金双龙长方墨匣

八、笔帘

笔帘是携带和收存毛笔的工具,主要用途:

1、把毛笔卷入其中,不会像装在铅笔盒里来回碰撞损坏笔头。

2、笔帘通风,可使毛笔很快干爽。

3、现在的都是35厘米*33厘米的居多。

4、这样的笔帘,一次可以卷几十支,方便携带。

5、主要是为了:有急事,需要带毛笔出去,但是因为刚使用过,没干。可以用笔帘一卷,带出去。不会发霉,也不会弄脏书籍等物。

笔帘欣赏:

九、笔架

笔架

笔架亦称笔格、笔搁,即架笔之物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书画时在构思或暂息藉以置笔,以免毛笔圆转污损他物为古人书案上最不可缺少之文具。从样式来看,一般有挂式与搁式两种,分别称笔挂与笔搁(见后面附图)。

笔挂是用竹木制成的架子,两边有柱子,高一尺余;上面有横木,宽亦一尺有余,可以倒悬笔管,做晾笔用。笔挂也有制成圆柱形的,圆顶,笔挂在圆顶周边上,很方便。

笔挂

笔搁是搁笔之物。根据不同形状,亦称笔枕、笔山,也有称笔床,清朝还出现了笔船。

笔搁

家具类

传统家居生活中,会友一般在厅堂,密友则可能在书房招待,很少有专门设置茶室接待客人,为此客厅与书房便兼具了茶室的功效。

居室中客厅仍然是陈设的重点,是展示主人品味的空间。此外书房、茶室也是展示主人生活雅致的好场所。传统家居中家具陈设一般有,平头案、屏风、官帽椅、皇宫圈椅、八仙桌、坐墩、书橱、书案、博古架、茶几等最常用的几件古典家具。

一、善于空间规划:平头案

明末清初黄花梨圆腿刀牙板平头案

平头案为案的一种,取材于我国传统建筑结构——大木梁架的造型,优美而牢固,其特征就是案面平直,无束腰,且四足缩进案面,两挡板多为雕刻装饰。

与传统厅堂一样,条案、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陈设家具。将条案安放与客厅中央,让空间有了次序,摆放陶瓷等工艺品,装饰性也极强。此外,现代家居中,条案不仅可摆放在厅堂中,玄关、大厅入口等处也是它常居之处,将落空的场所立刻灵动起来。

二、实用兼具观赏:屏风

清乾隆御制紫檀掐丝珐琅蓝地百宝嵌四季花卉屏风

屏风是中式家具设计中式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带座的屏风、曲屏风和挂屏风几种形式。最初屏风大多放在床后或床侧起到挡风的作用。普通人家屏风以木为框,上裱素布、素纸;官宦之家,则用云母、水晶、琉璃等材料,在镶嵌工艺上,用象牙、玉石、珐琅、翡翠、金银等贵重物品。屏风,自古就是美学与使用合一的家具。

现在,屏风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遮蔽,如屏凤多设在各宫正殿明间,殿前设宝座、条案、香筒、宫扇等物,屏风起到隔离视线的作用;二是分隔,而对于面积较小的厅房,用屏风做间隔,区分客厅和餐厅,达到功能区分的目的;三是美化,传统的屏风给人华丽雅致的感觉,在屏风一侧配上绿色植物还能起到美化的作用。另外,挂屏作为墙面装饰画,在中式空间中已经不是少数。

三、角落最佳装饰:花几(香几)

明末黄花梨四足束腰瘿木面带托泥长方香几

花几样式教多,高矮、圆方不一,香几则大多为圆形,较高,而且腿足弯曲较夸张,且多三弯脚,足下有“托泥”。

现代生活中,在所用的花几与香几造型已经被混合创新,功能基本用于承托花盆、盆景、工艺品。放于厅堂、茶室,或楼梯、玄关拐角,将装饰性相对实用性强。

四、最为常见:八仙桌

清早期黄花梨裹脚竹叶纹方桌

八仙桌桌面四边长度相等,桌面较宽的大方桌四边,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故民间雅称八仙桌。八仙桌的结构不仅最简单,用料最经济,也是最实用的家具。

八仙桌是上得了大雅之堂的中堂家具,无论厅堂装饰的典雅还是简单,甚至粗糙,只要空间不是特别逼仄,摆上一张八仙桌,两侧放两把椅子,中式典雅的气氛便营造出来。此外茶室、书房也是非常适宜的地方。

五、工艺陈设:博古架

清湘妃竹博古架

博古架又称“十锦槅子”、“集锦槅子”或“多宝槅子”。每层形状不规则,前后均敞开,无板壁封挡,便于从各个位置观赏架上放置的器物。部分博古架只有一侧敞开,靠墙而设,除了摆设古玩器物外,也摆设些小盆栽,美化室内环境。

博古架除了陈设古玩外,点缀美化居室外,还可用来分隔室内空间,作隔断用。博古架做隔断,一是可增强空间的层次感,二是能隔出来的空间,是开放式的、视野通透,视觉上有连续。在选择博古架时,色彩的搭配非常重要,质感厚重的深色博古架,使居室显得沉稳大气,淡雅素净的暖色博古架,则使居室显得温馨。

六、最常见座椅:圈椅

晚明黄花梨圈椅

圈椅由交椅发展而来,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明式的圈椅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简洁顺畅,从审美角度审视,与书法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

圈椅一般与茶几、八仙桌配套使用。只要空间放得下,一对圈椅,一个茶几,便自称一方天地。与交椅相比,其陈设性、装饰性与交椅不相上下,但观现代设计,茶室、书房、客厅,圈椅的实用性就略胜一筹。此外,交椅在古代一般为达观贵人所用,不像圈椅进入平常百姓家。与扶手椅相比,圈椅质朴、体态秀丽、造型洗练,不管是古典家居还是现代中西混搭都适合。

七、小空间最佳:坐墩

清乾隆御制紫檀西洋花纹坐墩

坐墩,圆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一般在上下彭牙上也做两道弦纹和鼓钉,保留着蒙皮革,钉帽钉的形式。木制坐墩则常采用“开光”的做法来摹拟其构成式样。明代,墩面隆起;清代为平面,四面都有装饰,又添黑漆描金彩绘、雕漆、填漆等精美异常。

古代,与皇宫圈椅、官帽椅相比,坐墩显得不那么大气,上不了台面,在现代生活中却颇受欢迎。厅堂之内,茶几一侧,常放置两坐墩,从正面而观,不阻挡视线,美观、协调。另外,陶制和瓷制坐具。亦称“座墩”。庭院之中又岂会少了它的踪影。

八、书房常备家具:书架

明铁力木书架

架格也称“书架”、“书格”,品种很多,古代书房多用架格,万历柜等放在官帽椅之后,其中陈列的多为文房之物或一些把玩之物,起到装饰的作用。现代书房中常用到的,就是直棂架格,架格配有门,并且架格的门是竖条拼接而成,能看到柜中陈设之物。

九、文人喜好:官帽椅

晚明黄花梨四出头高靠背官帽椅

官帽椅是扶手椅中的典型代表,椅身由靠背、扶手、座面、椅腿四部分构成,无束腰。因靠背上部的枕木(又叫“搭脑”或“搭脑梁”)中间高出,左右两端微微起翘,形如古代官帽而得名。

官帽椅被称为古代官员、读书人使用的椅子,今人放于书房自然合适不过。另外,茶室之中,厅堂知上都适合官帽椅的摆放。官帽椅不管从造型还是椅子的大小上与空间中都极容易搭配。

十、文房伏案:画桌

明末黄花梨裹腿高罗锅枨大画桌

画案是一种比较宽而大的长方形家具,结构、造型与条桌、条案相同,只是在宽度上增加不少,一般也有抽屉。书案中,罗锅杖加矮老是其基本形式,现代用的书桌,明式一般造型简洁明快,清式讲究雕纹繁华,现在所用的画桌,造型更像清式书桌,底下一般还有附加脚踏。

植物类

古代文人好师法于自然,而万物所带给他们的感动,最初,必定是源自于它们在自然状态下的神和韵。换句话说,只有自然界中的花草林木,其所现之形姿对文人产生了吸引,其所蕴之精神与高士形成了共鸣,古贤们才会将它邀入园内、伴于斋中、请至案上。

一、菖蒲

菖蒲性喜阴湿,养时多不见日。秋冬严冷,百草烂死,菖蒲却依旧『细如毛发绿毵毵,寂寞无人共岁寒』,纵便风饕雪虐,亦怆然独馨。寒瘦英姿,幽人赏其形也;凌霜傲骨,先贤取其志也。诚如君子修身,任困穷而浩气犹存,历寒苦而贞志不移也。

《浮生六记》里头芸娘就将菖蒲子放在炭上,然后拿米汤养,成盘后放在案上赏玩。

二、青苔

茶室里那种绿茸茸、碧茵茵的苔藓景象,将陋室景色之雅,环境之清幽衬托得淋漓尽致。突然间,陋室不陋并且充满生机。

娇小的苔藓与中国人之间的感情,经历了上千年的历练,方才有了生命和精气神,有了独立的人格,也丰富了中国人的审美世界。

三、文竹

文竹是具有极高的观赏植物,可放置客厅、书房,净化空气的同时也增添了书香气息。

文竹名儿实在好听,人家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竹子太大,也不好搬进茶室,说不准当时看到这个也着实有竹子风骨,于是取名"文竹"。

四、铜钱草

铜钱草,名字倒是一股铜钱丑,貌似与清雅搭不上编。但铜钱草的青翠圆融,临水而生的仙气,倒是让人无所谓其名。

以上为老树画画的铜钱草画作。

五、兰花

梅兰竹菊四君子,自古为文人所爱。梅菊都是季节性的植物,竹子过大,不宜卧于桌案,唯独这兰花,得四时之宜,小巧之身。立于茶室,相得益彰。

六、铁线蕨

铁线蕨有"小银杏"之姿色,由于其畏干燥及强烈光照,须放置到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养护,茶室就显得再合适不过了。铁线蕨好养活,线条也极美,放在茶桌上也是野雅。

七、碗莲

碗莲,想象在茶桌的瓷碗之中,开出莲花,其素雅之境,方寸之间尽显。

精彩推荐

◎毛泽东画的画,没见过吧?

◎何海霞画谱

山水篇 (附罕见示范视频)

◎不会取“斋号”?不妨进来看看。斋号大全在这里~

◎刘海粟夫人夏伊乔的书画作品,秀逸清丽,遒劲潇洒!

◎据说所有学国画的人,都临摹过他的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jz/5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