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石猎猎梭

共抗白癜风你我同行 http://m.39.net/pf/a_5779521.html

我喜欢用一些破碎的时间出去“猎猎梭”,而行走的范围一般只停留在金石镇内。

“猎猎梭”是个方言词汇,我习惯把它解释为“猎奇与穿梭”。不得不赞叹潮州先民的智慧,竟发明出这么个俏皮又富含内涵的方言词。

其实潮州方言中,应该说还有一个与“猎猎梭”意思颇近的词——“散行”。这个词经常能在日常交流中耳闻,却极少见诸书页。我第一次以书面的形式见到它,是在李英群老师的《南门下北门外》一书中。

书里有篇散文,叫《潮州散行》,李老如是写道——

“散行这个词,好像是潮州人口语所特有,我还未见到普通话中有人使用。散行与散步应是近义词,但散步被用俗了,基本固定为锻炼身体的活动,可以永远在同一路段来回闲走;而散行则是没有预设的目的,随意穿行,多走陌生道,带有探幽的意味”。写得生动亲切。

但我还是偏爱“猎猎梭”这个词。相比“散行”的从容,“猎猎梭”更给人一种穿街溜巷的画面感,多了些孩子气,且是个“野”孩子。

金石是一个适合“散行”和“猎猎梭”的所在,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它有斯文儒雅的一面,也有好玩有趣的地方。整理些“猎猎梭”时拍下的图片,码些无聊枯燥的文字,权当作是自乐自得罢。

这是写下这篇推文的初心。

以上都是题外话。

故乡金石是潮安西南角的一个小镇,平凡无奇。

但它有两张得意的名片。其中一张是“状元故里”,这使它增添了不少历史人文气息。

林大钦画像

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莆,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山兜乡(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乡)人,明嘉靖十一年()高中状元,为潮州府科举历史上唯一的文状元。

.5??仙都三村·状元府遗址

林大钦中举不久后便返乡建府。据《仙都乡族谱》记载,状元府原占地约百亩,清顺治十六年()被“九军贼”烧毁,今遗址仅存有石门、石埕、石鼓、石狮和府墙。后人有诗云:“府存墙而无堂屋,门存框槛而无扉”。

.1???仙都三村·林氏家庙

林氏家庙始建于南宋,重修于明嘉靖二十一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扩建。宗祠正门匾石刻“林氏家庙”为明兵部尚书翁万达赠,工部侍郎陈一松书。

.1?仙都三村·林氏家庙中厅悬挂“状元”牌匾

状元公留下不少诗文,但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两副对联。一副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另一副是“金石宫前龙眼花,银湖院后虎耳草”。

后面这副对联的由来,有个故事。

传说林大钦15岁便中了秀才,翌年到离家不远的银湖村当私塾先生。第一天刚到银湖,乡人见其年少,有意试探他的才学,便吟出“银湖院后虎耳草”作为下联,要其应对上联。林大钦一时未能作答,无奈之下只能回家,行至金石宫,见宫前龙眼花盛开的情景,骤有灵感,马上回银湖对了上联:“金石宫前龙眼花。”乡人惊叹,便将林大钦留下教书。

.08??金石宫

《潮汕庙堂》载:该庙创建于宋元佑(—),清乾隆七年()重建,年春重修。

金石宫的左侧紧挨着东莆书院,右边则毗邻三都祠。这三处建筑,或多或少都和状元公有着联系。

.7??三都祠

三都祠是潮汕地区多乡同姓联宗建祠的典型例子。“都”是古代的行政级别单位,近似现在的“镇”。“三都”指的是东莆都、隆津都和上莆都,其范围包括今天的金石、沙溪、龙湖、彩塘、东凤五镇十三乡。

.9???三都祠中厅

三都祠中厅为族贤林进华悬挂“丹斯里”牌匾(“丹斯里”马来语意为护国将军),为表彰林进华先生思源报本家乡情谊,以作流芳纪念。

林进华,金石镇古楼乡人,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七岁奉亲命回乡读书。年重返马来西亚,艰苦创业,成为当地知名实业家和侨领。年被赐封为“高级拿督”,年由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特别赐封“丹斯里”勋衔。

.7???东莆书院

民间误传东莆书院是林大钦(号东莆)的讲学地点,建于明嘉靖年间。但据《潮州志·教育志·书院》篇载,实建于清康熙十一年(),为潮州通判阎奇英同东莆绅士创建。直至民国,一直是东莆文人会聚、交流学术之所。现为金石镇中心小学。

三都祠、金石宫和东莆书院,并排而坐,见证了这片土地数百年间的历史变迁。它们所在的位置,在十几二十年前,尚还是辉煌繁荣的地段。如今还在此地坚守的,多是些老行当。

.1??直街·三都祠旁,补鞋摊档

这条街叫作“直街”。我小时候常来这里光顾,或是到金华书店买书和文具,或是到利群水族买金鱼。

.1????利群水族店里的鱼

直街很短,不过百多米。它起于戏院,止于三都祠。戏院的大名叫“金石人民戏院”,几个斑驳的大字诉说着它曾经的身份。两三年前,戏院改为寄车场。

.8???戏院

戏院前面的集市,小镇人民称为“戏园前”。我一向认为“戏园前”是小镇烟火气息最浓烈的地方,这里有名声在外的数十年老店——金江大餐室、允记甜汤……

.11???戏园前·金江大餐室

它们是一代金石人的共同记忆,尽管躲在集市里面,门面也不显眼,却是返乡游子和外地游客必要前往打卡的美食店,可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3????戏园前·鱼饭

距戏院百余米处,有个亭子,叫“玉音亭”,但小镇人民很少称其正名,而是叫作“金石亭”。

.9???玉音亭

玉音亭建于年,由旅叻华侨吴耀玉先生和林惠音女士赠建,故名“玉音”。它是金石的地标性建筑,玉音亭之于金石,犹如小公园亭之于汕头老市区。

.8???百货市场

金石另一张得意的名片,是“花卉之乡”。能够获得这样的称号,翁厝村贡献不小。

.2???翁厝村·花展

翁厝村因花卉而闻名远近。每年的正月廿二是翁厝村的“闹热”,花农们会根据新年生肖及其他吉祥寓意,设计花展,用鲜花装扮神前。

.2????翁厝村·花展

翁厝不仅是花卉之乡,也是文化学者故里。这里走出了一位著名潮州文化学者——翁辉东。

翁辉东(—),字子光,又字梓关,别号止观居士。年与黄人雄合编潮州乡土历史、地理教科书,经清政府核准发行,为各学堂通用。潮汕人自编乡土教科书,事实上是从此时由其肇端开展起来的。此外,著有《海阳县乡土志》、《潮州风俗志》、《潮汕方言》(考证潮汕方言本字的开山之作)、《潮州茶经》、《潮州文物图志》等等。

.5????翁辉东题于中离溪畔的石刻

二水距东西,中间恨隔离。

沟通有薛子,终古姓名题。

翁厝村紧挨着赖厝村。虽是近邻,但赖厝村却并非以花卉出彩,而是以木雕扬名。

央视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木雕大师赖沛钿简介国宝“潮州金漆木雕大神龛”。

.10????赖厝村·木雕

来到赖厝,便到了“大寨”的地盘。“大寨”,雅称“仙圃寨”,总有十乡(赖厝、廖厝、上官路、辜厝、陈厝巷、黄厝巷、张厝巷、南埠黄、田头和厂头)。十乡紧密相连,互相照应,团结一心

.10????赖厝村·初阳照射下的厝角头

上官路有几处颜值颇高的建筑,引人驻足。

.10????上官路·仰仁别墅

.10????上官路·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洋楼

上官路以彩绘见长。村中有“林家班”彩绘团队,善于彩绘祠堂栋梁、门神、龙舟、春盛等,其作品华丽精美。

.10???上官路·林氏家庙,门神为“林家班”作品

.10???黄厝巷·修缮中的黄氏宗祠

本想爬梯子上去拍嵌瓷,无奈恐高,只爬了几格便悻悻退下。

印象中辜厝多家具业,少有传统工艺。但它村中那几处特别的古建古迹,却有着不同的吸引力。

.12????辜厝村·神仙桥

神仙桥,位于金石镇辜厝村。桥长13米,宽1.7米,3墩2孔,建于明嘉靖十一年()。桥的一侧至今保存神仙桥碑一块,刻有“嘉靖壬辰春三月”等字样。

.12???辜厝村·天褒节孝坊

天褒节孝坊,建于清乾隆四年()。按乾隆《潮州府志·卷七》载:“天褒节孝坊,在上莆都仙圃寨,为辜廷材妻蔡氏建。”

有资料记载,“本县‘天褒节孝坊’共有二十一座,经上世纪多场政治运动后,仅存龙湖镇塘东村及金石辜厝村两处”。

.12??辜厝村·郎宿公祠

郎宿公祠由辜朝荐倡建于明崇祯年间,历代均有维修。年8月被公布为潮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辜朝荐(—),字端敬,号在公,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大寨(今金石镇辜厝村)人,崇祯元年()中进士。清兵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后,辜朝荐痛哭回乡。后奔赴金门,支持郑成功抗清斗争并做出积极贡献,至七十岁病逝于台湾。

其孙辜文麟,为清康熙年间进士,故有“公孙双进士”的美名。

.12???辜厝村·郎宿公祠的麒麟照壁

.8??田头村·黄氏家庙

黄氏家庙也叫“凉州府”,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由曾任甘肃凉州知府黄智节所建。年8月被公布为潮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2??仙圃圣庙·英歌舞

仙圃寨信奉风雨圣者,并共建仙圃圣庙进行拜祀。该庙建于清嘉庆三年(),年8月被公布为潮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闲来无事在仙圃寨内“猎猎梭”,总能遇见几棵茂盛而奇特的老榕树。

.10?????张厝巷·榕树

.10????廖厝村·榕树

.2????辜厝村·榕树

从仙圃寨转出来,可到金和路。金和路一端连着沙溪,一段紧接彩塘,长达数公里,而道路两侧以及各种岔路多是花园和田地。这是适合散行的土地。

.7???夏日清晨,一只采菱船停在菱池边

.10???早晨的菜田

.11???金和路的一条岔路上,阿伯牵着牛去吃草

.11?????深秋晨雾,稻谷丰收

.12?????午后的散光

.12???猫在慵懒地晒太阳

.3??????花园里的虎耳草盆栽长势正好

.5???某条小岔路

.5???初夏,路旁花园里的栀子花成片开放

.5??玫瑰花也成片开放

.5???工人在维修路灯

.6?????躲在小岔路里的一片大荷塘

沿金和路直走,即到山兜乡。“山兜”是俗称,它的雅称是“仙都”。传说在林大钦得中榜首之后,朝廷与状元之间有书信来往,因“山兜”二字不雅,故而根据谐音改之。

也不知传说是真是假,但“山兜”一名却保留至今,且因为林大钦而名气更大,称作“山兜林”。

.1??仙都二·克昌公祠门楼肚的石刻(老人公会)

.10???仙都二·土地庙

.8?????仙都二·菜地

.10??????仙都二·晒灯笼

.12???仙都二·岁末酬神,做“纸影戏。

纸影戏,正名为“铁枝木偶”,是潮州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石镇龙阁木偶团团长陈培森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多次到国内外参加木偶戏演出,广受好评。

.12??仙都二·纸影戏的幕后

.2??仙都二·大戏

看惯了台前的场面,我更喜欢去探寻幕后的情景。那些戏服道具,化妆用的胭脂水粉,现场演奏的背景音乐,还有灯光师、舞美师、字幕组等等,貌似更加好玩有趣。

.2???仙都二·化妆中的演员

.2??仙都二·戏台两侧的“自带乐队”

.5???塔下村·宗山书院坊

塔下村有座小山,叫“塔下山”,也叫“宗山”。明嘉靖十年()行人司司正薛侃(号中离)为其师王阳明建祠立坊,今书院已不存,遗址仅存宗山书院坊。坊额刻“宗山书院”,背镌“仰止”,笔法苍劲。

.10????塔下村·宗山书院坊

薛侃(—),字尚谦,号中离,明代揭阳县龙溪都(今潮安区庵埠镇薛陇乡)人。薛侃富有文才,明武宗正德二年()考中进士。后来师从王阳明,为阳明学在岭南地区传播做出重要贡献。

薛侃回乡后,于桑浦山麓筑室讲学,因经常行走于宗山之下,发现这里的东溪与西溪并不相通,给老百姓带来诸多不便。于是,薛侃发起了开凿溪河的倡议并得到官民的支持。薛侃遂发动“七都之众”,于嘉靖七年()动工修渠,越三月,终于凿成工河,沟通了从龙溪至枫口的溪流,收到了“农者利灌,商者利贩,居者利运,行者利舟楫”的作用。老百姓为纪念薛侃开溪的功绩,将溪定名为“中离溪”。

.5??????塔下村·《开溪记》

《开溪记》中离溪畔,楷书阴刻,凡字,记载了当年开中离溪之经过及得益情况。明嘉靖七年(),邑人进士薛侃撰刻。

.5???塔下村·《嗣浚中离溪记》

《嗣浚中离溪记》在《开溪记》之傍,记记述了薛侃开溪的九十年之后,中离溪“年久半塞",后人发起重浚的经过。两处石刻连同宗山书院坊于年被列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3??塔下村·木棉树下看烟花

嵌瓷是金石的又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位于金石镇湖美村的嵌瓷博物馆,展示了许多嵌瓷精品。馆长卢芝高大师是潮州嵌瓷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11????湖美村·潮州嵌瓷博物馆

嵌瓷是以绘画为基础,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的建筑装饰艺术,通常用于庙宇、祠堂和民居建筑的屋顶上,是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木雕、石雕)。因瓷片不会褪色,故有“永远亮丽的造型艺术”之誉。

.11???湖美村·嵌瓷摆件《霸王别姬》

去年夏天,初次到古楼乡探访,为的是去寻一座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树福里(林树森故居)

.8??古楼乡·树福里

林树森,字伯矦,古楼村人,生于年,民国三十六年(年)殁于汕头。十六岁往星洲(新加坡)从商,先后创有永瑞成号,并合创万美成号,经营胡椒、甘密、树胶等土产,间营轮船业,在新加坡创保宁济药行。曾创办和历任多家慈善组织会长,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举办施医、赠药等慈善赈灾活动。

.8??古楼乡·树福里的后包

.3??????古楼乡·树福里的窗

.3???古楼乡·陈昌期解元第

陈昌期解元第,始建于清中期,年7月被列为潮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3??陈雄思解元第

6

.3???古楼乡·广翰第

广(文)翰第,由曾任广州府教授林西成建于清雍正二年(),年8月被公布为潮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3???古楼乡·广翰第中厅的复式木雕阁楼

.3???古楼乡·广翰第内的“小姐楼”上

仓促地整理了这一年多来“猎猎梭”的金石足迹,很零碎很枯燥,望诸位看官勿嫌。不知道写些什么作为结尾,那就——

金坚石固,心安吾乡。

THEEND

?

作者/辛士

摄影/辛士

排版/彦钶

????

嘿,最近好吗?春饼鸭母捻或者粿条汤,牌坊街或者湘子桥都愿你开心地,迎着带凤凰单丛味的风走过潮府的大街小巷。

沓潮学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jz/5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