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银是颍东区正午镇吴寨村的村民,以前是村民里有名的贫困户,同时也是一名单身汉,随着村里扶贫产业的落地,张子银的生活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收入有了保障,在村里买了房,对象也有了着落,生活是越来越好。
记者: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正午镇吴寨扶贫产业园,大家看到在我身后社员们正在热火朝天的整理着花木,他们告诉我啊,现在自从扶贫政策来了之后,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可是您知道吗?在他们中间有一位村民,曾经饱受着病痛的折磨,日子很是煎熬,很怕回忆过去。
画面中的村民就是张子银,十多年前,张子银家里很拮据,期间他也曾试图摆脱贫穷,先是养猪,后来养羊,但是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和对市场把握不准等原因,张子银把家里的积蓄都赔了进去。
张子银:不想回想以前的事,回想太难受了,那时候我对生活感到特别绝望。
屋漏偏逢连阴雨,与妻子离异后,张子银的身体又出了毛病,辗转多处求医,始终没有效果。
张子银:全身都肿了,两个手甚至弯的捏不住筷子,病的眼看快死了。
事情在年出现了转机,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来自安徽财政厅的扶贫干部开始驻村,扶贫干部听说张子银的情况之后,医院全面检查,最终确诊为甲状腺疾病,经过一年的治疗,张子银病情终于有所好转。与此同时,张子银还通过参股分红、发包租赁等方式参与到了村里扶贫项目——八仙花种植中来,生活开始步入了正轨。
张子银:扶贫项目让我病好了,只有身体好了,我才能去挣钱,我才能帮助别人,我从苦中来,我才能想到别人受苦,我才能帮助别人。
在村里的大棚内,一盆盆八仙花竞相开放、明艳动人。张子银通过不断学习,有了过硬的栽培技术,不仅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还成了大棚养殖基地的小股东,彻底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脱贫的张子银还带领了6名贫困户通过承包的种植大棚的方式脱贫致富。
贫困户袁俊奎:在张子银组长的带动下,我在这个花棚里干活,一年在棚里收入了一万多元。
吴寨村第一书记刘群:他对贫困户的这个劳动就业,靠双手致富的(理念)很有影响力,好多贫困户都说像张子银这样的,都能劳动就业,劳动致富,我们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所以呢这个对贫困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如今,张子银的年收入已经达到5万多元,成为了村里脱贫致富的明星人物,名声好了,张子银的个人问题也解决了,前不久与邻村的对象订婚后,他拿出了4万元的首付在村里购买了一套平米的婚房,有空的时候,张子银就会到婚房看看施工的进度,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相关链接:
颍东张怀玺:扶贫日记记好精准脱贫账
颍东区:“大户带小户”同走致富路
来源:阜阳新闻联播、武艳
编辑:杜云金
审核:史新颖
Hello,伙伴们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