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故里羽琌山馆琼花诗东塘街

羽琌山馆琼花诗

——东塘街

东塘街位于昆山老城区半山桥东,至和塘北岸,西接亭林路,东至樾阁街。东塘街跟两位历史文化名人有关,他们是清代的徐秉义和龚自珍。徐秉义的老宅在东塘街的西段,大约是今琼花新村一带。

徐秉义(一),初名与仪,字彦和,号果亭,是大学者顾炎武的外甥、清代赫赫有名的“同胞三鼎甲”、号称“昆山三徐”中的老二,康熙十二年()癸丑科一甲三名进士(探花)。徐秉义做过翰林院编修、右中允、吏部侍郎等官职,时人评为“文行兼优”。之后又提升为内阁学士。徐秉义享有文名,一时誉满京城。他天生老实持重,专心攻读博览群书,得历代经典精粹。他所记下的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必定要求合于经史。他高风亮节,朝野上下共闻。所著诗稿,高雅幽洁,纤尘不染。康熙年间,朝中有人在评价“昆山三徐”时称:“公肃(指老三徐元文)仁人君子,健庵(指老大徐乾学)大人君子,果亭正人君子”,康熙皇帝曾御赐亲笔题写的匾额“擢秀清流”给徐秉义。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巡时,徐秉义陪同游览昆山马鞍山,又得御赐“恭谨老成”匾额。

徐秉义遗著有《易经识解》五卷、《培林堂书目》及《耘圃培林堂代言集》等。

跟东塘街有关的另一位名人是龚自珍。龚自珍(年—),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二十七岁中举人,三十八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清道光五年()龚自珍来到昆山,买下了徐秉义的旧宅,重新装修后命名为“羽琌山馆”,又叫“海西别墅”,断断续续住了多年。据《龚自珍年谱》:“道光五年买徐秉义故宅……羽琌山馆即其地也”,另同治《昆新志稿》载:“……又买昆山徐侍郎秉义故宅,居之”。这处住宅离马鞍山很近,龚自珍常去游山,他在《乙亥杂诗》中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丹实琼花海岸边,羽琌山在峚之阳。可惜一家仍烟火,未识仙人辟谷方”。“峚山”在此比喻玉峰山。陶渊明诗句“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其中典故出自《山海经?西山经》,峚山“乃白玉之玉膏,黄帝并取峚山之玉华为种,种于锺山之阳,生长出瑾瑜之良玉,细密有光”。如今被叫做“琼花”的这种木本花昆山人向来是叫做“八仙花”(又名“聚八仙”)的,这首诗应该是首次将昆山“八仙花”称之为“琼花”。

笔者按:关于羽琌山馆所在地旧方志上有不同说法。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说“龚自珍得昆山徐尚书园亭……”这里的“徐尚书”应该是指“昆山三徐”中的老大徐乾学,那就不是在东塘街了。但同治《昆新志稿》成书比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早,那么关于羽琌山馆所在地的记载似乎要准确。

龚自珍四十八岁那年()从北京辞官南归,第二年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据传遗体运回昆山安葬于小西门驷马关一带。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余篇,诗词近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其中有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龚自珍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喜欢昆山·文笔峰

就点下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bh/6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