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文艺微刊第62期江琼读

读花

●江琼

爱花之人应该分为好几类。有的喜欢花艺,从花店里买上玫瑰、百合、向日葵一类,再加以情人草、满天星、红豆等,搭配起来插在花瓶里,勤快地换水、修枝,能维持一个星期。有的喜欢花海,知道花的时令,跟着季节赶“花场”,春日去看遍野的油菜花,夏日去看满池塘的荷花,秋天也有大型菊花展览可看,冬日要是无花可赏,就把春夏秋的照片翻来看看,熬过一个寂寞的冬天。有的喜欢把花请到家里来,打造一个小花园,聪明地安排好种类,四季都有花看。哪怕只是见证一株花的生长,也是养花人的乐趣。

想做第一种人,总觉得花期太短,还剥夺了花结种的权利。花含苞时满心期待,花盛开时喜悦不已,花败谢了,扔进垃圾桶时却十分沮丧。想做第二种人,却没有那样自由的身心,知道花要开了,完成了工作安排了日程,到了目的地恐怕已错过最好的观赏时间。第三种人最好,花若开了,可以剪下几支插到瓶中,卧室、客厅都放一放,花香花色就不只局限在阳台或院落,花若败了,也不至于过分心疼。若对某种花有所偏爱,多种植一些,也看得到小小的花海。缺点只在于:技术含量较高,需要对许多花都有些养护研究,还要有培育种植的能力和条件。

这三种人都不好做,却又抑制不住爱花的热情,想来最简单的方式,便是找一些写花的文章来读,先养一养爱花人的闲情逸致,再去看花,也许生出一些不同的乐趣来。

晚饭花

几年前在图书室闲逛,看到一本名为《晚饭花》的散文集,便觉这名字很有生活的诗意,便借来读。作者张梅是这样写晚饭花的:“晚饭花的叫法有寻常人家的烟火气,花扎根在乡间土地上,开得质朴无邪。晚饭花红色的居多,艳丽的红,比玫红浓,比朱红浅……黄色的,更多一抹柔美,还有黄紫相间的,花色斑斓,像彩蝶的翅膀。”

似有熟悉的感觉,一搜索图片来看,不就正是儿时在农村路边常见的“胭脂花”嘛!我们当地叫胭脂花,是因为它结出的地雷形状般的果实里,藏着细滑的白色粉末,老人说它可以做胭脂。小时候总喜欢把里面的粉放在手背上,轻轻抹开,果然有增白的效果。后来又读到《红楼梦》中有这样的描述:“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原来这里写到的粉正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而胭脂花、晚饭花,正是紫茉莉的别名。

为何要叫晚饭花呢?好像是因为它在晚饭时开得最灿烂,汪曾祺在其小说《晚饭花》里写过:“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

依照我的想象,倘若晚饭花和雏鸡一同入画,将是绝配。黄昏余晖铺在院落里,正是晚饭时候,一家人吃着饭,稚童却惦记着那刚出窝不久的毛茸茸的小鸡仔,便借口吃不下了在碗里留一些饭粒,跑出来分给它们。“晚饭”的生活气韵那么强烈而又平静动人,一天的劳作已经结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饥饿被填充的满足,感受着家庭温馨的幸福,而院落里,晚饭花开得正盛。

夹竹桃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我想许多人同我一样,第一次知道夹竹桃,是在《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里读到的吧!故事里,花的凋落伴随着爸爸的逝世,带有悲伤又勇敢的色彩。这篇文章牵引我阅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本书也成了我的文学启蒙之作。

夹竹桃这名字很特别,到底是像竹多还是像桃树多呢?清人李渔的《闲情偶寄》里就说它“花则可取,而命名不善”,说这名字取不好的原因是:竹是有道德的贤士,桃是艳丽的佳人,两者放在一起不搭调。李渔遂给它改名“生花竹”,这样,“生花竹”也弥补了“岁寒三友”中,只有竹无花的缺憾。

原以为夹竹桃是盆栽一类的小花,后来才知道,常在公园、风景区、道路旁见到的高大灌木,竟就是它。夹竹桃的叶子形状似竹,但较为宽厚,没有竹叶那么修长。花期可长达半年或更久,有红色、白色、黄色,并以红色最为常见,红花多为重瓣,相比桃花而言,其实更像樱花一些。别看夹竹桃四季常绿,开花还有香味,实际上却带有毒性,是制作老鼠药的原料。得知这一特点,再见盛开的夹竹桃,都刻意拉开距离从旁经过。难怪花虽好,却从未见人像喜爱桃花那般,摘一朵别在耳后。

夹竹桃虽不名贵,也没有独特的美丽,却是季羡林先生很欣赏、留恋的花,他在《夹竹桃》中写到:“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不极盛,也不极衰,却坚持着开过了大半年,季老爱的,是夹竹桃的韧性。

绣球

晚饭花是充满生活诗意的,绣球则有一种热闹、喜庆之感。老家的院子里就种过,同一株花竟能开出好几种颜色来。随着花期的推进,花色也变化出嫩绿、浅红、蓝色、紫色几种,爸爸说这叫八仙花,和“八仙过海”有什么关系吗?原来,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八仙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返程时路过东海惊动了龙王,龙王派九个儿子前去打探情况,七太子兴风作浪趁机抢走了貌美的何仙姑,七仙便施法令海水沸腾。龙王得知后,令其他龙子将何仙姑送回海面,并押着七太子向七仙请罪,向八仙献花表示歉意。八仙将鲜花带回神州种下,人们便叫它“八仙花”。

白居易写过一首《紫阳花》: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这首诗还有注:招贤寺有山花一树,无人知名,色紫气香,芳丽可爱,颇类仙物,因以紫阳花名之。后人认为,紫阳花就是绣球。而现在日本许多有名的寺庙旁边也都种有这种花,成为热门的打卡去处。

虽比不上传说和古诗词,我始终更喜欢绣球这个名字,一朵朵小花挨在一起抱团而开,形成一个圆圆的硕大的花球,和古代女子抛的绣球真是美得如出一辙。哪怕到了现在,新娘子手里的捧花除了玫瑰之外,绣球又何尝不是一个绝佳的选择?一枝花就已经长成了花团锦簇之姿,寓意美好团圆,美丽的新娘怀抱绣球,再将幸福美满抛给见证自己出嫁的姐妹,这是幸福和喜悦的传递,接到绣球花的人,也收到了爱情美满、婚姻幸福的祝愿。

李渔赞叹绣球花说:“天工之巧,至开绣球一花而止矣。”为何说天工的巧妙在绣球花这里就到了极致呢?原来,在他眼里,绣球花乃是天工模仿人间的蹴鞠而做的花,甚至戏说:“再生一二蹴球之人,立于树上。”这样来看,绣球花可以分为两方面来赏,重点在绣,则有女儿的娇美;重点在球,则有男子的活泼。

读过这些文章才知,每种花的美丽都不仅仅在于其花形、花色、花香,腹中有积累花的知识,心中有赏花的闲适,眼中才能看到花的绚丽多姿。花若有心与神,兴许也在等待知己前来相会。若能言语,也许会毫不客气地训诫:“别只知道说我美、拍照去发朋友圈,读一读书,才真正欣赏到我的美丽,也美丽了你自己的内心。”

作者简介:

江琼,年生,六枝特区郎岱人,毕业于湖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就职于贵州大学出版社。

图片来源:网络

编审:曹伦

校对:李恒

编辑:海月

投稿邮箱:lzwybj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anmaofengg.com/bhbh/5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