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夜书房》大好春光,带本识花手册去踏青吧
又是踏春的好时节,面对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带着孩子们出游的家长总会遇到孩子们好奇的问:这是什么花?那可是什么草?那些植物虽然很眼熟,但你是不是回答不上来呢?
有人说“热爱的自然的人,都是好人。”不妨从这个春天开始,和孩子们一起走向户外,也许你会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在于它的律动和变化。看着草木花开、桃红柳绿,牵动的是我们最本真的情感。今晚的《长安夜书房》我们分享几本识花手册,伴着明媚春光,帮你和你的孩子在自然中去发现更多新鲜和有趣,这才是一个美好春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常见野花》
作者:汪劲武
内容简介:
在郊游日益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作为一个都市人,每当你走进郊野的森林,漫步于绿荫丛中,聆听着鸟鸣虫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醉人的花香……你有没有想过去欣赏一下林中的野花。它们是那样的娇小,甚至不得不用放大镜来观察;它们是那样隐蔽,总要劳烦您低头弯腰去寻找;然而,它们却是那样的美丽,抽象的数学图案,神秘的物理学结构,奇妙的生物学功能,绚丽的美学色彩,在它们身上展现出无穷魅力。
《常见野花》以华北地区为中心,以分布常见的野生草花和花灌木为对象,选择那些观赏性较高、开花明显、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共多种,进行了介绍。
《常见野花》阿拉伯婆婆纳
别名:波斯婆婆纳。
百日草
别名:百日菊、步步高、火球花、五色梅、对叶菊、秋罗、步登高。
八仙花
别名:绣球、斗球、草绣球、紫绣球、紫阳花。
《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
作者:热尔达·穆雷
内容简介: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包括父母们,你们知道每天出现在餐桌上的各种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吗?恐怕很多人回答不出来吧。《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回答了孩子的疑问。这本书从蔬菜的种类、蔬菜的播种方法、蔬菜的种植技术、农事工具、农田里的各种益虫害虫等几个方面,向读者介绍蔬菜是怎么来的,是一本充满了趣味性、逻辑性强的科普绘本。
《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春天到了,在给孩子读这本书的同时,也不妨买一些蔬菜种子,与孩子一起种在花盆里,就像故事中的小主人公苏菲一样,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迷你小菜园,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
《桃之夭夭》
作者:王辰
内容简介:
在起伏错落的诗文词句之间,窥探传统而经典的观赏花卉,看它们如何绽放和凋落,如何承载这世间的爱与哀愁。
结合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古代与现代博物学视角,《桃之夭夭》给我们带来了认识传统花卉的一种全新视角。对这些传统花卉,书中详述了她们中文名字的由来,记录了她们在诗词歌赋里传递的悲喜忧伤,以及古人与她们情感交织的典故,此外,亦披露了作者与她们邂逅相遇的故事。这些内容,或清新,或厚重,同时兼具现代都市生活的情调和传统经典的美。伴随着文字的引领,让我们得以重拾身边的美好和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桃之夭夭》花团锦簇
开就一段得意春风
疏影横斜
点缀多少歌谣诗文
寻常年月
有情花木
相伴每一个昼夜晨昏
千百年的故事还在流传
解语花等待解语的人
《长安夜书房》编后语理查德?洛夫在他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指出:“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爱默生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蕾切尔?卡逊说“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宋代诗人辛弃疾曾动情地写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台湾作家郭枫在他的散文《坐对一山青》里感叹道:“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重温关于走进自然的至理名言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需要重建与自然的联系,归真返璞,正本清源;需要不断地走进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动物和植物才能更好地完成和体验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没有春风到不了的远方,没有春光照不进的心房。这个春天,把我们在书中读过的自然揽入怀抱,让心灵面向自然开放。人看自然,妩媚动人;自然看人,饶有情趣。带孩子走近自然,观察自然,在自然中游戏……不再仅仅是走过、路过、看过,而是有意识地去亲近、去触摸、去细闻、去品尝、去感受;让我们大好春光的此情此境,此花此木,不再只是一个个名字,而是有温度的自然记忆,成为人们生命最美好的一部分。
山花烂漫
莫负春光
今/晚/歌/单好妹妹《送你一朵山茶花》
江美琪《我们都是一朵花》
陈明《桃之夭夭》
张碧晨《白芍花开》
文字编辑:小黎
排版编辑:皓月
FM.6陕西新闻广播
23:00---00:00
《长安夜书房》每天读好书听直播APP蜻蜓FM
企鹅FM
搜索陕西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