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记忆为目的节拍念诵,结合音乐和脑波共振特点,在多次跟读中轻松背诵。欢迎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逍遥游: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逍遥,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2.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下文的“南冥”和“冥海”都用此意。
3.鲲(kūn):本指鱼卵,此处借用为表大鱼之名。这符合庄子的《齐物论》本旨和庄子的独特的奇诡文风。
4.不知其几千里也: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大。一说“几”本义为极微小,引申为“极为接近”,此处当解释为“尽”;因为《庄子》一书中表数量的词都用“数”,如“数仞”“数金”。
5.鹏:古“凤”字,此处借用为表大鸟之名。
6.怒:通“努”,奋力飞举。
7.垂天:天边。一说遮天。垂,通“陲”,边际。
8.海运:海水运动,此处指汹涌的海涛。徙:迁移。
9.天池:天然形成的池子。
10.《齐谐》:志怪小说集。《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新唐志》入小说家类。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征引最多。
11.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志,记载。
12.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
13.抟(tuán):盘旋上升。扶摇:旋风。
14.去:离开。息:气息,指风。
15.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16.尘埃:空中游尘。
17.以息相吹也:以气息相互吹拂所致。
18.苍苍:深蓝色。
19.其: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
20.邪(yé):通“耶”,疑问词。
21.其视下也:它(指鹏)向下俯视。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
国学课程完整版导航(点击下面链接进入具体页面)
弟子规-节拍念诵领读
《三字经》-节拍念诵跟读
《晨读对韵》-节拍念诵跟读
《千字文》节拍念诵跟读
《成语接龙》-节拍念诵跟读
《声律启蒙》-节拍念诵跟读
《论语》-节拍念诵跟读
《大学》-节拍念诵跟读
《中庸》-节拍念诵跟读
《道德经》上篇
《道德经》下篇
小学国学课程以记忆为目的节拍念诵,结合音乐和脑波共振特点,在多次跟读中轻松背诵。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