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78691.html
云鹤“附庸”风雅之事
徐云鹤THE何为风雅?
何为风雅?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丰富着这个词的内涵。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那是一种风雅;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一种风雅;王羲之聚友兰亭,曲水流觞,斗酒吟诗,又是一种风雅;李太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一种风雅;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也是一种风雅......
不仅古时读书吟诗、下棋抚琴、玩水赏月,是风雅,就是现代,”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也绝对是绕不开的中国式风雅。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位风雅之士——苏州徐云鹤,师从钱仲联,钱太初,叶名佩,雅善诗文,琴棋,书画,金石,昆曲,治园,赏石,盆景,兰蒲,家具,文玩等,当属览尽风雅之事矣。
善琴者通达从容
“琴”琴为圣贤、君子之器。嵇康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白居易有诗:“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宋代《琴论》云:『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明代李贽续而言之:『声音之道可与禅通』。
吴门琴社
八十年庆
苏州怡园
徐云鹤
琴为心声、知音之遇。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说,“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是为君子雅业,岂彼心中无德,腹内无墨者,可与圣贤共语?“琴声只为知音奏,是弹琴的坚守亦是听琴的,《文会堂琴谱》古琴“十四宜弹”中的前三宜“遇知音,逢可人,对道士”,就是针对弹琴对象而提的。
苏州第三届
青年琴家
音乐会
徐云鹤
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从先秦延续至今,热闹过,也冷清过,但几千年的时光,并非有人刻意为之,这是它的生命,也是历史的选择。
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
松盦操缦
徐云鹤
有人说,西方音乐的代表是交响乐,是刮到天际的狂风,将人的心灵也一同刮走;中国的音乐则是秋日从树上飘落的树叶,仅仅只拨弄心灵的一根细弦,却同样动人心魄。
这是中国式的优美。而古琴,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徐云鹤说古琴
“处高堂,升楼阁,在宫观,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气清朗,当清风明月”在当下的生活中,尚能抚琴一曲,乃是最为快乐之事,也是涵养精、神、性情的最佳途径。
善书者至情至性
“书”『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闲人读闲书,可堪比上界真人,仙福无边矣。故金圣叹有言:『红袖添香读闲书,雪夜闭门读禁书,秉烛执酒读奇书,乃人生一大乐事也』。
徐云鹤于松盦为乾隆年间特级珍本《始平拓本》书跋
古人有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又云:“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徐云鹤书联: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徐云鹤书联:
乐而不外知足,修己自能及人
徐云鹤书联:
闭门谢辙,忍饿诵经
徐云鹤手绘蝴蝶、芝兰,呈万花不落地之景,为联增色
徐云鹤工整篆字联,钤印乃苏州朱耀祖,上海林志铭,延龄殷羽庵精心镌刻
善画者至善至美
“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我曾有幸在天放楼看过云鹤作画,那种旁若无人的投入和淡定,就如此诗所抒。
一支笔,一张宣纸,纵横恣肆,写意流畅。
辫蒜香飘杂艾蒲,家家悬户作灵符。枇杷熟透榴花艳,点缀天中五瑞图。梁溪天成琴棣择汉瓶传真,作此端午清供,以应吉时康泰。——徐云鹤
《画山水序》有载:『万趣融其神思』,『圣人含道映物,贤人澄怀味像』,画画在于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映像记录。
红树青山好放船—徐云鹤
水云深处见
小艇有闲人
——徐云鹤
清雅祥瑞画清供
——徐云鹤
图为徐云鹤现场示范成景
『绰约丹青应解笑,无声诗里诵芳醇』金笺上绘画,墨色、冲水、兑粉、题材,布局等皆需历练中感悟。
雅士作画,皆有深意,运思落笔,莫不胸有成足,提笔挥墨,必有过人处。
善诗者韵至心声
“诗”修身当先学诗。诗歌对人之初心、人之性情的开发,表达着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因诗歌韵律而更充满感情色彩。
——徐云鹤诗笺毫端有玉烟,霞色补清天,
一品嶙峋石,灵根不纪年。
——题石徐云鹤
每爱溪山得一寻,杖藜穿破白云深,
归来且续素园谱,几处灵岩约赏心。
——题石徐云鹤
金阙游仙鹤未归,五云深处认依稀,
神通自是开丹灶,犹在灵岩炼夕晖。
——题石徐云鹤
磊落三秋色,涛澜万古痕,
削来青玉佩,断取碧云根,
精气通峡穴,瑶草掩涧门,
高情长在此,独自对蛟鼋。
——题石徐云鹤
中国画在题款上往往有着深层次的蕴涵:“题”从体裁分有题画诗(包括词曲)、题画赞、题画记、题画跋等;在画面上题写画者姓名字号等和受画者姓名字号称谓应酬语以及钤盖印章等统称“款”,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绘画且能题款者,必然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徐云鹤就是这样一位诗书画的全能,其不仅能画,更题诗作跋并序,其画作一直坚持自题诗,实为真才矣。
『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
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
何处飘来艾叶香,天中佳节醉蒲觞。
黄金摘尽谁堪赠,笑折榴花插鬓傍。
——午后,作此天中丽景长卷,呈应瑞景。徐云鹤
仕女立轴(雅昌拍卖)——徐云鹤红楼睡起玉莲开,倚棹低鬟出镜台,
拣得一枝临水照,六宫唯我最先来
——徐云鹤年初夏裱绫题诗作品
归来老鹤是仙徒,又写青青九节蒲,
一掬寒泉山骨瘦,晴窗相对小蓬壶。
——石门夜归,略暇作此。徐云鹤
梦见我成蝶,分香化片花,
庄周琴曲罢,花蝶未分家。
——楼前鸢尾初绽,对临成景。徐云鹤
流莺巧啭喉,日暖上高楼,
莫道春光瘦,新诗未敌愁。
——于天放楼挑灯并记。徐云鹤
苍松翠竹岁寒同,点染生机是化工,
记得禅房初雪后,一花吐放鹤头红。
——昨日灯下,即兴拟句漫题。徐云鹤
“诗书画”乃中国画的独特艺术表达,是文学和美术的结合。在一幅画上,诗和画妙合而凝,契合无间,浑然一体成为一幅画中在构图上、意境上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相映成趣,相互生发,相得益彰。
善酒者情逢知己
“酒”古语云:“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又说:“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古今智者,大多是从一醉方休的境界中认识世界,彻悟人生,修炼自己的品性。
饮酒一石,倚马万言——徐云鹤
酒是一种文化,饮酒追求意境。虽然,《尚书?酒诰》中说:“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但,好风凉月,袂雨时雪;花开满庭,新酿初熟;皆是饮酒的好时候。
偶尔自斟自酌,自得其乐,也是一种酒态啊。
山泽自乐所得,世事今更难言
——酒后,灯下榜书即兴,窗外大风起兮,莳蒲之后,补缀各色兰芽增美其间并补拙款。徐云鹤
善花者品性怡然
“花”古代诗人大多爱花,或借花言志,或借花抒怀。
屈原爱兰花,有“兰藏幽而有芳”,“纫秋兰以为佩”等名句。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传世名句。杜甫作诗一向严肃,也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句子。
拟宋本兰徐云鹤绘(展于苏州沧浪亭)
印象中,徐云鹤是尤其爱兰的,记得那次与他苏州天放楼小聚,就是应着那句“茶已熟,花正开,赏花人来不来”而至的。当时,他那天放楼的厅堂里,书房中,处处可见兰花吐蕊,或置于楼角梯间的花几,或置于厅堂正当中的八仙桌上,四周都散发着幽淡的清香。
徐云鹤书屋一隅
“清高花上露,谁复是知音”是徐云鹤作的咏兰之句,我亦特别喜欢,他赠我一幅兰花就是题的此句。爱兰之人互为知音,万物有灵,人与兰也是难得知己吧。
徐云鹤不仅写兰画兰,更是养兰行家,养兰人大都执着,一年之中只为那十五天、半个月左右的绽放,若不是把兰花当做真知己,恐怕无人愿意忍受这样的辛苦。“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想必正是兰花的这种“隐匿于山谷,自我高洁的品性”才被文人高士们如此热爱吧。
手绘兰花明信片——徐云鹤
善茶者幽远淡定
“茶”“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中国人饮茶用“品”字,除了鉴别茶的品质,其实更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泡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涤烦益思、可以细啜慢饮,实属享受。
徐云鹤与友一起茶道
茶已熟,花正开,赏花人来不来。赏花、茗茶,与同道中人闲雅,是人生快意之事。徐云鹤虽才华横溢,却是性情随和,温文尔雅,毫无傲娇之宇,全国各地朋友济济,时有拜访互往交流学习,他总能笑容可掬地安排落座并款之以茶,再谈及其他。
茶已熟,花正开,赏花人来不来——徐云鹤
将书法绘画于紫砂壶,是徐云鹤与紫砂工艺大师们的协作,朋友之间的心心相惜,都在紫砂的绘制雕刻与烧制中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个精美绝伦的紫砂壶,玩出高度的文雅。
为天成老棣书额,
近请王康制器,
并摹此书画于壶,
能得其神。
——徐云鹤
徐云鹤与朋友一起研究紫砂壶上题写诗画
茶无贫富,也无贵贱,可以素朴简约,也可以堂皇精致,大俗大雅,尽在日常点滴之中。是以茶解渴清心,还是以茶明性修行,表达了每个人对茶的不同态度,其实境界各异,谈不上高下分别,每个人在茶中都有自己的诉求与安顿,能否得道,全凭悟性。
金石壶拓
清高花上露,谁馥是知音——徐云鹤
在中国古代,文人和艺术家是合二为一的,几千年来,以风雅自铸人格的文人士大夫,也是始终把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作为人生修养里的重要组成,并为此努力践行。长久以来,姑苏城保持着其独具一格的风雅气质,身居其间,从文化艺术到市井生活,也就无一不带着那古典雅致的姑苏韵味。
明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曾在其《广志绎》中这样写道:“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书画之临摹,鼎彝之冶淬,能令真赝不辨。”“又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即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隆、万三朝为始盛。至于寸竹片石摩弄成物,动辄千文百缗,如陆子冈之玉,马小官之扇,赵良璧之锻,得者竞赛,咸不论钱,几成物妖,亦为俗蠹。”
这一番描摹,我以为就是徐云鹤的真实写照,他爱琴,爱书画,爱苏州的一切风雅之物。他秉承着古时苏州文人的高雅,淡泊清修的生活方式,执着寄情于艺术的文人情怀,是为真风雅。
完
THE徐云鹤
号松盦,年,苏州人。曾随启功,王世襄,吴祖光,郑逸梅,顾廷龙,沈子丞诸公游于艺。师从钱仲联,钱太初,叶名佩,雅善诗文,琴棋,书画,金石,昆曲,治园,赏石,盆景,兰蒲,家具,文玩等。现为中国古琴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曾在苏州沧浪亭举办过《九畹清芬》书画题跋展、《古欢乍接》金石题跋展、《清品不群》金石题跋展、《瑶圃清资》苏式庭院文石展、《玉山佳处》供石展等。多次应邀参与国内外金石交流活动以及书跋展览。于同济大学,苏州大学,苏州博物馆,苏州图书馆,上海良友画报社,上海党史办主持传统艺文讲座。出版过《红砚书屋诗词集》《香吏襟怀集》《松盫金石题跋集》。
编辑撰文:竹林雾岚
往期回看:
清高花上露,谁复是知音
在手春风『听云鹤说扇』
书剑文苑第期
书剑文苑